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015-04-10黄群群朱小龙
黄群群,朱小龙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国际贸易系;2.工商管理系,安徽合肥,231131
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黄群群1,朱小龙2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国际贸易系;2.工商管理系,安徽合肥,231131
在分析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如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培训不重视,有关领导监管不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考核设计不完善等。为此,提出了强化管理,注重培训内容实效性和形式多样化,加强考核等建议,以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质量,让新教师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培训管理;培训考核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 400万,普通高校专职教师近150万,有些高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0%以上。高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大批刚刚步入高校教师队伍的新教师亟需培训、培养。他们的职业身份有待尽快转换,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有待提高。新教师岗前培训是各高校促使新进教师快速进入教师角色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1]。
本文旨在分析岗前培训主要模式、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强调岗前培训对新教师的重要意义,试就高校新教师校本培训的创新模式和改革途径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促进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1 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主要模式
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模式有多种,如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岗前辅导员培训、专任教师岗前教学方法培训、岗前校本培训等[2],这里主要讨论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和岗前校本培训。
1.1 高校教师资格培训
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工作主要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委托师范类院校实施。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使高校新教师理解并掌握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法规,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内容,以增强他们从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培训形式以集中授课为主,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五门课程。学习结束后,新教师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考试,成绩合格者,核发课程结业证[3]。
1.2 高校校本岗前培训
校本岗前培训是用人高校对新教师从业前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帮助新教师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学习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尽快融入新环境。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一般不拘泥于课程,主要包括对学校、学校各行政职能部门和规章管理制度的介绍,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等。校本岗前培训一般比高校教师资格培训效果好,归其原因,主要是培训的人数少,仅是年度招聘的教师,便于管理;新教师刚进入学校,也希望通过培训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新教师对校本岗前培训是充满期待的,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本岗前培训,合理设置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争取让新进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学校即将开始的工作,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 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新教师对岗前培训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大多数高校招聘教师时对学历要求较高,本科院校一般要求博士生,专科院校也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一些教师认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已经没有必要进一步学习,有些新教师甚至认为,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仅为拿到高校教师资格证这块进入高校的敲门砖而已,于是上课玩游戏,考前背答案,并未真正学到东西。加之,岗前培训一般采用大课堂授课,往往流于内容的说教,即使加入了一些经验交流的课程,但新教师还没有亲自体会到教学工作,因此收获不大。
2.2 培训组织单位对新教师岗前培训管理不善,监督不力
高校教师资格培训一般由具有一定资质的院校承担,这些有资质的院校承担全市或全省范围的培训,用人高校并不参与培训过程的管理。培训人数较多,缺乏有效监管,培训单位只负责按照培训要求上好培训的五门课程,至于学生是否上课,是否听课一般不管不问。当然,为了达到培训的效果,很多师范院校也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安徽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省各高校每年将新招辅导员送到培训基地集中学习,学员的管理完全委托安徽师范大学。为了有效管理学员,采用了点名、编号并对号入座的措施。但这些监管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逃课甚至请他人代上课的依然大有人在。其他形式的岗前培训不少也是走走形式,培训组织单位对新教师岗前培训管理不善、监督不力的情况普遍存在。
2.3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岗前培训为满足多数人培训要求而统一设计:内容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采用大班教学,每班多达数百人;培训教材的内容虽然比较丰富,学术性也较强,但教材的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且以应试教育为主,已经不能够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新教师的需要[4]。这样的培训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
2.4 培训考核设计不完善,考核结果不理想
培训效果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非常重要,效果不理想就相当于没有进行培训。因此,如何考核培训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核机制并不完善,多半是培训高校出一些常规试题,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进行考核。无论是题型和考核形式都过于传统,考试内容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相差较远,只要按教学中提示的重点死记硬背,完全可以通过考试,顺利拿到结业证。这样的考核只能反映出新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没有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教学、学术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核的结果不够理想。
3 解决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充分认识岗前培训的意义
用人单位和实施培训单位应充分重视岗前培训对新教师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广大新教师对岗前培训工作的认识。用人高校在组织培训时应充分做好动员工作,强调培训的重要性。岗前培训是让新教师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岗前培训,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并让其以缩短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时间。因此,必须强化组织人事部门的管理职责,调动新教师的积极性,转变对岗前培训的认识,从被迫学习到我要学习,最终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3.2 强化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管理
用人高校加入岗前培训管理。岗前培训一般由各校人事部门组织,委托其他机构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教学,组织方往往不参与岗前培训的课堂管理。仅依靠培训部门的管理,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缺失,培训效果得不到保障。因此,各高校组织人事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岗前培训,积极参与整个培训过程,加强对学习人员的管理。例如,可将岗前培训纳入到工作考核,将培训中的个人表现以及最终成绩作为新进人员转正考核评价指标之一。制定奖惩措施,对无故逃课以及找人替代上课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严重者予以辞退;对在培训中表现积极、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比如颁发荣誉证书或者评选“优秀”,作为以后职称评定的依据之一[5]。这样,将培训纳入到教师整个的职业规划中来,以引起新进教师的重视。
3.3 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岗前培训,主要是训练思路和方式方法,而非纯粹的理论知识传授。培训内容上,仅仅是理论化的课程学习达不到培训的目的,要想使学员积极参与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就要去理论说教,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培训内容可以分成“宏观视野”“技能精炼”“素质养成”几个模块,同时,还可引入行动学习课程。培训方式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耳朵,还要将学员的手、脑动起来,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同时,还可借助教育网络、多媒体,以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拓宽培训的视角,提升培训的技术内涵,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班化学习方式,每个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不一样的定位,而岗前培训往往忽视了这种差异性,将全校乃至很多高校的人员都接受同样的培训,这种培训弱化了各工作岗位的不同需求,因而也达不到良好效果。小班教学便于组织管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训,比如以专业或岗位划分班级,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3.4 加强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考核
培训考核应根据培训的目的来设计,培训的目的是使学员能够将培训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高校教学或管理中去。因此,岗前培训的考核就不能只考核新教师对培训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要考核其未来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师,能否胜任以后的教学工作。考核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考核培训人员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把握情况,该部分在整个考核中占20%左右;另一部分是实践能力的考核,这部分考核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以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为考核期,考核学员能否有效将所学的理论进行有效转化。这部分考核也是对岗前培训目的的考核,应占整个考核的绝大部分。当然,实践考核不能过于笼统,还要细化出量化指标,这样,才具有参考价值。这样的考核方式,才能全面反映岗前培训的真实情况,也能反过来优化岗前培训的模式,最终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与发展[6]。
4 结束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并非一蹴而就,促进高校新教师的成长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是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次彩排,对其职业生涯的开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岗前培训,不仅拓宽了新教师有关教师、教学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但是,培训机构甚至高校领导对新教师岗前培训不够重视,致使很多培训浪费了人力、物力,最终流于形式,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人事部门应充分调动新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加强管理,改善培训内容和方式,完善考核,才能帮助新教师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尽快适应新工作,早日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
[1]许敏武.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1-20
[2]王菊.创新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25-26
[3]刘冬梅.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经验及借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168-171
[4]赵连春.高校教师培训模式探析[J].学术纵横,2011(12):166-169
[5]肖鸿雁.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改革刍议[J].教育评论,2014(11):36-38
[6]华东地区高校教师培训专题研究课题组.华东地区高校教师培训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5(2):33-37
(责任编辑:刘小阳)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3.030
2014-11-30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人文科学素养’目标‘三力’要求的安徽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机制构建与路径设计研究”(2013jyxm445)。
黄群群(1986-),女,安徽阜阳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G451
A
1673-2006(2015)03-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