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民图书室与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影响探究
2015-04-10吴国彬
何 颖,吴国彬
(1.西北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127;2.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孑民图书室与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影响探究
何 颖1,吴国彬2
(1.西北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127;2.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1947年在北大成立的孑民图书室,得到了巴金、沈从文、朱自清等现代作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向图书室捐赠图书,并联系亲友和出版机构助其募集图书,促进了图书室的发展壮大。邵燕祥、李瑛、叶永烈等当代作家在孑民图书室阅读思考,体悟人生,开启文学生涯,奠定创作基础。
孑民图书室;现当代作家 ;图书募集 ;滋养创作
1947年9月,为了推进群众运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中共地下组织希望建立一个图书室,收集传播进步书刊,团结教育广大同学。25日,北大学生院系联合会(后改称北京大学学生自治会)通过决议:“为了纪念已故校长蔡孑民先生,承继兼容并包的精神,收集各种书籍,培养自由研究的风气,发扬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决定成立孑民图书室。”[1]3为取得合法地位,联合会打报告请示校长胡适。胡适犹豫后批示“由总务处即办”。[1]410月21日,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开馆。孑民图书室的发展壮大得到了巴金、沈从文、朱自清等现代作家以及文化界的大力支持,也滋养影响了邵燕祥、李瑛、叶永烈等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
一、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的发展与影响
10月7日,北大孑民图书室召开第一次干事会,会上决议聘请教授担任导师、发动敲门运动(上门到教师家中)募集图书、发动捐款活动作运行基金等事项。[1]121会后,图书室聘请胡适为名誉顾问,聘请毛准(字子水,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许德珩、冯至、沈从文等30多位教授为导师;[2]192通过敲门运动和向社团、学生、书店杂志社、文化界、作家出版界等呼吁和致函,在很短时间内即征集了1000余本图书。
北大孑民图书室没有固定运行经费,也无专门的购书经费,主要靠图书室工作者募集。其募集图书的方式主要有:1.发动敲门运动,上门向北京大学教师征集;2.在媒体上发布启事,向社会各界募集;3.给广大同学、学生社团、文化界名人写信致函征集;4.向书店、杂志社、出版社等文化单位致函征集;5.通过开展活动募集善款用以购置图书。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向图书室捐书的出版单位有:北新书店、开明书店、文光书店、百新书店、生活书店、朝华书店、独立出版社、红蓝出版社、新知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南国书店等;相关杂志社有:周论、经济评论、科学时报、观察、青年界、中国建设、文论、知识与生活、东方杂志、科学时代等。[1]11
10月21日,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开馆。图书室正墙上悬挂蔡元培画像及其语录:“若令为永久之觉醒,则非有以扩充其知识,高尚其志趣,纯洁其品性,必难幸致。”[1]4当日的《益世报》以“北大孑民图书室今日起开放”为题进行了报道。[3]图书室很快得以发展,一年后藏书达5000多册,期刊132种,2400多册,[4]219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后已达到了10000余册”[1]13。
1948年10月,北大孑民图书室发表《一年历程缩影——孑民图书室一年来工作报告》一文,将图书室的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创办(1947年9月下旬至10月21日)、苦撑(1947年10月21日至1948年3月初)、发展(1948年3月初至6月末)、巩固(1948年7月初至10月),[1]178-183并对图书室的创办、组织、运行、困境等情况进行了简介。
北大孑民图书室有着严格的组织制度和民主高效的管理制度,在创办之初即拟定了《孑民图书室组织大纲》。大纲明确了图书室的名称、宗旨、所有以及各项组织工作;成立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总务、管理、编目、募集、资料、读者服务等股;常务干事和各股股长组成管理委员会的日常执行机构——干事会;重大事项由管理委员会全体大会(每月召开一次)决定,大会休会期间由干事会(每周召开一次)实行管理;常务干事由全体大会选举产生,各股股长由各股全体工作人员选举产生[5]771-772。从1947年10月7日至1949年1月31日,图书室共召开了50次干事会,皆有完整的记录[1]121-176。图书室还在1947年12月制订了《工作手册》,明确了总务股、募集股、资料股、编目股、管理股的工作内容,规范了“资料借阅规则”、“管理股同学注意事项”(含借书证领取办法、借书手续、还书手续等),介绍了图书的“编号与分类”等[1]203-211。
北大孑民图书室的藏书特别展现了延安文艺创作的实绩,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和《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艾青的《吴满有》、茅盾的《苏联见闻录》以及曹靖华翻译的《铁流》等作品均为图书室藏书,这是它与当时北大图书馆馆藏的主要区别。可以说,孑民图书室“在北平地区的学生运动中起了宣传母体的作用,不仅在华北地区,即便在华东、香港都有深远的影响”。[6]4001949年北京解放后,图书室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大孑民图书室是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组织,采用合法的斗争方式和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团结引导青年学生,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斗争。在图书室的藏书中,马列著作、延安文艺创作等革命书刊占有很大的比例,许多青年正是通过阅读这里的藏书,才逐渐了解解放区的民主进步和国民党政权的腐朽本质,从而开始信仰马列主义,走上革命道路。“阅览室呈现了空前的拥挤,不要说座位,几乎连脚都插不下去,许多人靠着墙壁,倚在窗角上,捧着书或刊物,仔细地读着。这里边有学生,有教授,有讲师助教,研究生,也有职员和工警。每天有好几百人在这里出入阅览”。[1]180李赐(1951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回忆说,“系图书室、孑民图书室和校图书馆,便成了我课余常来常往的所在”。[7]88曹长盛(1952年北大法律系毕业)“带着浓厚的兴趣到孑民图书室借阅革命书刊,……如饥似渴地阅读了不少,虽然并不全懂,但感到新鲜,学到了很多革命道理”。[8]195朱振和(1952年毕业于北大化学系)回忆道,“北大最吸引进步学生的地方有两处。……另一处是孑民图书室,……宣传的都是科学、民主的道理。……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传统,共同建造了新北大的文化”。[9]43周瀛(1946年考入北大法律系)谈到在孑民图书室看书对自己的影响:“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和《李有才板话》,使我对解放区有所了解。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了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改和翻身农民的喜悦。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了(解放区)的人民对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借阅这些进步图书,使我对解放区增加了了解,我们向往着解放区。”[10]146孑民图书室“让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的精神在北大又得到一次具体的表现……让大家在苦闷阴沉的环境中能够呼吸更多的自由新鲜的空气”,[11]240“不但在可能的范围内供应北大学生的需求,而且使北平市的许多中学生也得到不少便利”。[12]317
二、现当代作家积极捐书支持孑民图书室文献建设
募书募款是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在他们发动的“敲门运动”中,教授们出于关爱学生,基本上都给予支持。图书室干事戴逸(戴秉衡)曾到许多教授家中募书,“去过郑天挺、邓广铭、许德珩、杨人楩、张奚若、向达、贺麟、费青、芮沐、俞大缜、朱光潜、沈从文、冯至等教授”家中,“教授们非常支持,当即捐出书籍”;贺麟捐赠的图书“一次拿不走,去了几次”,俞大缜“不但捐了书,而且拿出一笔钱,资助正在筹备中的图书室”,吴晗“答应给图书室送一批书”[13]27-28。向达将《介绍一本被遗忘的书》的稿费全部捐给图书室,孙楷第将学生捐给他治病的钱也全部转让给图书室。[1]12
当时,许多作家对北大孑民图书室给予了大力支持。有的在接到学生的征书函后直接捐书给图书室,有的积极联系书店、杂志社让其捐书,有的写信给亲朋友好介绍图书室望予以支持。
许广平收到学生募集鲁迅图书的信函后,向北大孑民图书室赠送了一套《鲁迅全集》纪念本。她在给图书室的信中介绍该书“皮面烫金,道林纸印,铜版纸图,而最值得珍贵的,是有贵校长孑民先生亲题之字,以为贵室永久纪念,其意义弥足珍视”。[14]25这套书楠木盒装,全国仅有两部(一部许广平自己保存),当时由图书室干事金永庆专程赴上海取回,被图书室视为镇馆之宝,在北大民主广场展览了三天,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库。许广平还向图书室捐赠了《鲁迅三十年集》等书,并先后给图书室写了7封信,内容涉及捐书事宜、退还邮资等。在信中,许广平以师长之良善敦厚,鼓励青年学子,关心他们成长,对图书室邮寄的《北大半月刊》予以高度肯定,言其“锋利明正,殊足以称北方辰星”,“观后振奋之情,油然肃起”;提醒青年学生“树大招风,德高毁至,尚望随时祥光稍敛,以减注意”[15]223-224。北大孑民图书室也先后多次致函许广平,《鲁迅、许广平所藏书信选》曾选编两函[16]491-492。
著名作家巴金对孑民图书室的募书工作非常支持。根据1947年10月25日他给图书室的信中内容“健吾、家璧诸位信也已转去”[17]224可以推知,学生不但希望巴金捐书,还请他转信给著名文论家李健吾、出版家赵家璧等,巴金也都给予支持。李健吾、赵家璧等是否给图书室捐书,目前尚无找到可靠资料证之,但巴金给图书室捐赠了不少书,他在1947年12月6日给图书室的信中说:“一共寄过两包书,两包书寄发时间隔得不近……以后还预备寄上一些书。”[18]554
翻译家、作家曹靖华时任南京中苏文化协会《苏联文艺丛书》主编,对孑民图书室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他至少先后给图书室寄过两次书,第一次10本:《望穿秋水》、《死敌》、《梦》、《恐惧》、《虹》、《铁流》、《保卫察里津》、《俄罗斯问题》、《团的儿子》、《巴黎的陷落》,这些书中“有数册为渝土纸本,印制虽劣,但对战时后方文化活动,颇具纪念意义”;第二次有“拙译《城与年》精本及拙编丛书《苏联见闻录》(茅盾)各一册”。[19]108-109曹靖华所捐图书多为进步书刊,为当时图书室的理想藏书。
朱自清在接到孑民图书室的征书信函后,积极为之募书,“你们的信我写出三封,一封给作家书屋,一封给文光书店,一封给臧克家先生”。[20]226李庆聪、吴晞的《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显示,文光书店、臧克家后来都给图书室捐赠了图书。[1]11朱自清给图书室捐赠《新诗杂话》,对自己因其他的书只有一本而不能捐赠表示歉意。
北大孑民图书室的学生顾文安还曾请沈从文帮忙联系捐书。沈从文当时不但“当即捐赠了自己的一批作品”,还“一口气写了很多封信,给他的老朋友,如巴金、黄炎培、张骏祥、刘北汜、陈敬容……请老作家捐赠作品给年幼的孑民图书室”。[21]45从沈从文1948年6月27日给张骏祥的信中可以看出广大作家对图书室的支持:“北大同学办了个孑民图书室,……很盼望朋友为捐点书报,或自著的,或他人的,对他们都是一种鼓励!……同学的热心服务,值得帮忙,如代为向相熟友好多捐点书报,感谢的实不止二三负责人,所惠的实在太多!”[22]494沈从文当时主持京津两地诸多报刊,拥有极广的人脉资源,他给顾文安还另外写了两封信:“信写就数件,可分致。陈敬容似在上海西门路西门里60星群出版社”;“信写了些,……最好先去找《大公报》刘北汜,就可向他打听其他人住处及电话号码,……又可托他们向熟人捐书,比如巴金即可向许多人捐书”。[22]492-493
黄炎培在日记中记述了捐书事宜:“赠北大孑民图书室‘延归’、‘苞桑’、‘民机’。”[23]75这几部书是黄炎培的《延安归来》(1945年重庆国讯书店初版)、《苞桑集》(1946年开明书店初版)、《民主化的机关管理》(194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
田洛向北大孑民图书室捐赠了曹靖华的中译本《铁流》。阮积灿在北大图书馆里找到一本1940年代的《铁流》,书的内封上写有“仅以此书献给孑民图书室,作为新年的贺礼,并向所有在大风沙中奔走的冈卫们祝福”的字样,下署“田洛,1948,黎明”,旁有“捐赠”印章。[24]458-459
北大孑民图书室出版的《图书与学习》第2期上刊载的一则“鸣谢启事”记载了当时向图书室捐书的作家还有:范泉(捐《战争与文学》、《历史研究法》等18册)、金仲华(捐《世界现势十讲》)、冯宾符(捐《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德国内幕问题》)、张申府(捐《独立与民主》、《什么是启蒙运动》)、平心(捐《人民文豪鲁迅》、《人间百事谈》)、葛一虹(捐《生命在呼喊》等3册)。[1]215
总之,作家及文化界、出版界均对北大孑民图书室给予了大力支持,仅作家就有“叶圣陶、许广平、巴金、朱自清、胡风、李广田、张东荪、张申府、曹靖华、葛一虹、臧克家、范泉、平心、冯宾符、靳以、李桦等”,[25]112当然,应该还有许多给图书室捐书、帮助图书室募集图书的作家没有被记载在内。
三、孑民图书室影响现当代作家并滋养其创作
北大孑民图书室不仅对青年学子走上革命道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许多作家的成长提供着精神食粮。邵燕祥、李瑛、叶永烈等当代作家在孑民图书室阅读思考,体悟人生,为以后的文学生涯孕育着创作基因奠定了坚实基础。
诗人、翻译家冯至是孑民图书室聘请的导师之一,“经常来孑民图书室看书,对文坛、诗坛的新出版物特别感兴趣”。[26]115作家邵燕祥是吸纳着北大孑民图书室的营养成长起来的,他说,“向校外青年开放的‘孑民图书室’,这时对我的吸引力超过了鼎鼎大名的北京图书馆”,[27]72“放了学,先从灯市口去沙滩,到红楼的北大孑民图书室借书还书”。[28]85邵燕祥在孑民图书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和艾青的歌唱一个劳动英雄的诗(即《吴满有》)”。解放区成为他“无限神往的光明的土地”,这些经历对邵燕祥的习作生涯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他说,“为了寄托我的思念,我甚至根据听来的故事,看书的印象,加上我的想象,虚构地写我怎样在抗战时期长途跋涉到延安去,写一路上分享着边区农民新生活的喜悦”。[29]119诗人李瑛194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他回忆说,“(在孑民图书室)读到了许多对我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书籍”;他高度肯定这段阅读经历对自己写作的积极影响:“这些书无声地照耀着我,引导着我,使我思索着该怎样走人生的道路,在生活中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这里,……我懂得了文学,懂得了诗,懂得了艺术,我发现它们的力量可以创造新生命。我学习写作,写了不少的诗篇,那一个个不平静的日日夜夜,便是孕育我的诗歌的基因。”[30]99-100
叶永烈回忆说,在北大图书馆里,“读生活气息浓郁的短篇小说,读文辞优美的散文”,对“王汶石、赵树理、胡万春、浩然等人的小说”,“总要看的”。他说,“北大的图书馆,给了我丰富的知识滋养,也是我最初的‘书房’。”[31]31叶永烈1957年入北京大学读书,其时孑民图书室的藏书已并入北大图书馆。但从叶永烈关注的赵树理等作家来看,他读的许多作品原本极可能是藏在孑民图书室的,因为当时的“北大图书馆藏书虽多,但新思想、新文化方面的书刊却严重不足,宣传革命理论的‘禁书’更是不能收藏”[1]2,也就是说,叶永烈看的王汶石、赵树理等解放区作家的作品很可能是孑民图书室的藏书,后来合并入北大图书馆的。因此,影响叶永烈创作的作品大多是孑民图书室的藏书,它们不仅丰富了叶永烈在北大图书馆的读书时光,也滋养了他后来的红色创作。
四、结语
作为传播革命思想和延安文艺创作、教育民众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载体,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发扬孑民先生教学自由精神,突击黑暗,争取光明”[19]108-109,成为广大青年“新的精神食粮”[32],在解放战争时期北大学生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庄守经曾评价说,“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创建并发展壮大,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孑民图书室也是北大图书馆历史的一个重要和特殊的组成部分”。[33]4作为传播革命思想和延安文艺创作、教育民众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载体,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代表着当时进步的力量,得到了巴金、沈从文、朱自清等广大作家和许广平等文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一方面捐赠自己的藏书,一方面呼吁出版机构向图书室捐书,同时还给朋友写信,希望他们支持图书室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这些作家的努力,图书室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发展壮大、吸引教育广大青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向度上来说,孑民图书室的兴建与发展与现代作家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同时,孑民图书室也为许多当代作家的成长提供了充盈的精神食粮。邵燕祥、李瑛、叶永烈等作家都是在这里捕捉到革命光明的火光,并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只是由于历史原因,孑民图书室有着明确的创办目的,其影响的作家也大多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迹,他们的作品在规定的范围内生发成长,折射出特定的历史风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孑民图书室对作家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革命书刊对他们的倾向性引导。从邵燕祥的创作来看,孑民图书室的阅读经历不仅“规范”了他在十七年时期的历史书写,也对他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层的潜在影响。从这个向度来看,孑民图书室虽然是由中共组织的成立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但它对当代作家的影响实际上已经超出了起初的目的与旨归。大概也只有如此辩证地分析孑民图书室的历史贡献,才可能更符合历史的本真。
[1] 李庆聪,吴晞.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 徐康.青春永在:1946-1948北平学生运动风云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 佚名.北大孑民图书室今日起开放[N].《益世报》(北平),1947-10-21.
[4] 周文骏.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5] 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四卷(1946-194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来新夏,等.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 李赐.来自塞外的祝福//庄守经,赵学文.文明的沃土[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 曹长盛.启蒙之师//庄守经,赵学文.文明的沃土[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9] 朱振和.化外诗思[Z].内刊,2007.
[10]周瀛.精神粮仓//庄守经,赵学文.文明的沃土[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1]闻家驷.从一个故事说起——祝孑民图书室成立一周年//李庆聪,吴晞.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2]闻立树.那黑夜已深,黎明在望的岁月——怀念父亲闻家驷教授//北京大学校友会.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3]戴逸.回忆孑民图书室的草创//李庆聪,吴晞.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4]罗歌.突击黑暗,争取光明——记孑民图书室的诞生[J].图书馆学通讯,1980(2).
[15]许广平.许广平来函//李庆聪,吴晞.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6]周海婴.鲁迅、许广平所藏书信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17]巴金.巴金来函//李庆聪,吴晞.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8]巴金.巴金全集(第二十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19]曹靖华.曹靖华译著文集(第十一卷)[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20]朱自清.朱自清来函//李庆聪,吴晞.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1]顾文安.沈从文先生伸出了热情援助之手//李庆聪,吴晞.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2]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18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23]黄炎培.黄炎培日记(第10卷:1947.9-1949.12)[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
[24]阮积灿.中译本《铁流》二三事//北京大学.一束洁白的花——缅怀曹靖华[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25]李庆聪.北大人的精神粮仓——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李庆聪,吴晞.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6]吴晞.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记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7]邵燕祥.借书//牛永江,何宝民.作家的读书生活[C].郑州:文心出版社,1990.
[28]邵燕祥.邵燕祥自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29]邵燕祥.赠给18岁的诗人[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30]李瑛.回忆:迎接黎明//北京大学校刊编辑部.精神的魅力[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1]叶永烈,等.一片情思寄沃土——《文明的沃土》摘编[J].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1).
[32]林杰.新的精神食粮——介绍北大“孑民图书室”[N].燕京新闻.1948-3-29.
[33]庄守经.英烈千秋开伟业,书城百载谱新篇——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九十周年[J].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1).
[责任编辑 李亚卓]
The Historical Connection and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ai Yuanpei Library in PKU and Chinese Modern &Contemporary Writers
HE Ying1,WU Guo-bin2
(1.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27,China;2.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1947 Cai Yuanpei Library established at the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The Library advocated research freedom and developed a strict organizational system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It
strong support from social cultural circles.Some famous modern writers such as Ba Jin,Shen Congwen,Zhu ziqing,Zang Kejia and Cao Jinghua,donated lots of books to the library,and contacted friends and publishers to help collect books,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library.And therefore,the library offered an excellent environment for contemporary writers,such as Shao Yanxiang,Li Ying,Ye Yonglie,who were reading and thinking in the library with deeply understanding of life,whil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creation.
Cai Yuanpei Library;contemporary writers;books collection;work creation
I206
A
2095-770X(2015)06-093-05
2015-05-06;
2015-09-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eZD1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1XZWO15)
何颖,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图书馆馆员;吴国彬,男,河南洛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