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如何通过管理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2015-04-10温东荣张丽娟龙岩学院团委福建龙岩364000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提升高校

温东荣张丽娟(.龙岩学院团委 福建 龙岩 364000;.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试论高校如何通过管理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温东荣1张丽娟2
(1.龙岩学院团委福建龙岩364000;2.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摘要】核心竞争力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期间是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高校通过明晰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人文教育、开展“三自”教育等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张丽娟(1981—),女,山西大同人,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日益激烈的竞争迫切需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高校在大学生成长中起引导作用,是管理者更是引路人,基于学生发展考虑高校在管理中必须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作为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高校要以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制定各种教育计划,通过对这些教育目标的落实,从而实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合理就业。

1.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明晰办学思路

高校要尊重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尊重教育规律,将办学条件与学校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帮助其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学生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1.1强化综合素质,做到知行合一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和工作中都需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成就事业必须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意志薄弱、心理脆弱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业的。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宠辱不惊的品格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成就事业是至关重要的。综合素质的差异,决定了竞争力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个人核心竞争力最难以模仿的[1]。当然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过程[2]。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要鼓励学生接触社会实践,从而在生活磨练中促进其成长进步。

1.2培养鲜明个性,树立品牌效应

一般来说,个性特点鲜明突出的人更富有创造性,而个性特点平淡的人其创造的活力与欲望相对较为匮乏。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可将学生的个性的培养与专长的培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竞争力,创建个人品牌。个人品牌的塑造个人品牌能够使他人觉得我们对事情见解独到、有创造性,这有助于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1.3梳理整合意识,汇集各方优势

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学生的实践。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精心地审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协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突出、最擅长和最有把握的方面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学生整合自己优势形成就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高校应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深化改革

2.1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于健全大学生人格、实现全面发展都有很大作用。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的塑造取决于高校在管理过程中的包容、海纳百川的勇气与一切“以生为本”的坚定信念。以笔者所在龙岩学院为例,作为闽西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是本校校园文化的两大特色和品牌。学校在进入校门后的必经大道旁建造了长达百米的“红色文化长廊”,突出闽西红土地在我党我军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古田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撰写背景以及“才溪调查”等我党我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都通过长廊一目了然地体现出来;在弘扬客家文化方面,“客家文化艺术团”不仅在学校历次文艺汇演中给同学们带来了“客家风”,更代表学校走出校园参加省市级演出,真正将校园文化推广出去。因此,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构建对于大学生健全身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2加强制度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立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高校应结合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考试评价体系[3]。目前的本科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在经过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进入大学进入学术科研的阶段是完全可行的。所以高校应该在本科教育的大二大三时期针对部分学生分层按照对硕士的要求进行学术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同时要重视课外教学与理论实践的重要性。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又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风格都不尽一致,纯授课形式有待逐步减少。加大课外教学内容与实践,这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更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必由之路。在用人单位反馈的毕业生工作情况来看许多用人单位都表露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的特点,用人单位关注的是能够立刻上手投入工作的,而不是需要培训很久的理论者,一个没有经验的毕业生还不如一个熟练的技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通病,必须转变思路,深化教学改革。

(3)鼓励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学者认为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等四个方面,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开展创新教育来实现的[4]。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供好的创新机会,“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要允许有个性学生的存在,实际上往往在一般师生看来是“刺头”的学生都是有一定创造力、想象力的。高校不能打压这样有个性学生的存在,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形成一个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人人进步的创新环境,从而培育出敢于创新的人才。

2.3为学生科学树立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机会和指导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有了它,才能给足动力,不致半路刹车或抛锚。因此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树立宏大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实现,不急于一时,要树立一生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指导他们实现自我,同时尊重客观规律,找到自己的兴趣所长与特点,这些都是高校作为管理者的职责和应尽义务。

3.加强人文教育,培育健全人格

3.1加强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按照学者观点,加强人文教育不仅仅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也同样适用。高校应多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这些书籍不要局限于学科的差别。事实上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理工科科学家大都具有良好的文科素养,他们阅读的书籍也很广泛,从而达到了文理互融、关键时刻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开拓思路的作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强弱是一个方面,其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具备某种程度上还要大于专业知识的获取。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道德素质的问题则是关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否。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形成文理交叉,理工相渗,采用科学与人文教育同样重要的教育方式,在校园内形成各种学术观点的争锋与较量,从而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创新人才。

3.2培育健全人格

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坚强的意志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心理基础。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在与他人交往中一定的沟通能力。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无时不在,矛盾无处不在。人与人相处由于性格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对待矛盾要客观地去看待,这对当今大学生尤为重要。

3.3包容学生个性存在,做好有效引导

允许个性的存在,这是大学生专长性和异质性的表现,也是高校活力的体现。上文也谈过,个性特征鲜明的人往往具有超过常人的创新性,高校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引导这类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特长,同时不能过于自傲,要将自己的特长寓于正常的竞争中去,从而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开展“三自”教育,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是管理者,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才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富于理想与求知欲,这些都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提供了可能性[5]。在“三自”教育中,要让学生参与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通过“三自”教育的实践,使得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精神、参与意识都能得到增强,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得以提升,从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这些都幻化成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自然而然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自”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发展具有指针作用,高校是管理者,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才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富于理想与求知欲,这些都为“三自”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在“三自”教育中,要让学生参与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通过“三自”教育的实践,使得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精神、参与意识都能得到增强,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得以提升,从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这些都幻化成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自然而然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健.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2006 (3).

[2]王扬铭.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6 (10).

[3]陈澎.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2007(4).

[4]张小刚.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

[5]陶宇,李文明,王颖.论新形势下大学生“三自”教育[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58.

Discussion on the Control Management of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WEN Dong-rongZHANG Li-juan
(1.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 Fujian Longyan 364000;2.Talimu University,Alaer Xijiang Alaer 843000)

12

【Abstract】The core competen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growth. It’s the key time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mployment through college. Colleges can take some contro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having a clear thinking of running schools, deepening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strengthen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starting the Three-Self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s;improvement;College students;Core competence of employment

作者简介:温东荣(1980—),男,福建永定人,龙岩学院团委,助教,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文章编号:2095-7327(2015)-07-0118-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0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提升高校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