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探讨

2015-04-10岳敏刘航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

岳敏刘航(滁州学院音乐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探讨

岳敏刘航
(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高校大学生作为青春昂扬、朝气蓬勃的一代,是未来社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深化科技改革,实现创新型国家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而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价值取向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现状,最后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How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刘航(1996.07—),男,江苏连云港人,就读于滁州学院音乐学院2014级音乐学专业。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性

1.1革新大学生思想观念,缓解就业压力

截止到2014年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同比去年699万增长了近28万,再创历史新高[1]。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这意味今后的高校大学生将面临最残酷、最严峻的就业竞争[2]。在中国,大学生已经严重“过剩”。在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中,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将会更加严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对传统重学习轻实践的教育模式的一种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为核心,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激励学生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将创业与兴趣特长结合,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1.2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创业人才

我国虽然有大批量的创业者,但是受到教育程度较低,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方法、知识、技能上较为缺乏。为了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有利于提高我国创业者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同时也有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勇气,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力,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人才。

2.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现状

2.1创业信心小,创业意识薄弱

从对当前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意识的现状调查来看,虽然很多

高校大学生认可并支持创业,但是在创业信心上有所欠缺,创业意识较为薄弱[3]。

首先,在对“大学生在校创业”这一问题的观点上,56.3%的学生选择量力而行,31.2%的学生选择支持,只有12.5%的学生选择反对或随便。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表示认同或支持。但是在“创业成功几率”的调查中发现,42.4%%的学生认为创业成功几率非常大或比较大,57.6%的学生认为创业成功几率非常小或没有可能。这反引出大学生虽然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创业信心不足,对创业成功的把握不大。

2.2发财致富为主要创业目的

在创业目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创业目的主要表现为发财致富、就业、展现才华或其他,其中选择发财致富的占到42.3%,选择就业的占到30.4%,展示才华的占到20.2%,其他为7.1%。创业目的的调查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的“先富带后富”的政策在大学生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2.3大学生对自身创业的优劣势认识

在对大学生创业优势认知情况调查中,发现选择“年轻有为,敢闯敢拼的精神”占据68.6%;其次是选择“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占据65.7%;第三是选择“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较高”,占据38.9%;第四是选择网络信息能力强,占据30.8%。在创业劣势调查中发现,选择“经验”的占据82.4%,选择社会关系的占据78.6%,选择资金的占据31.0%,选择其他展开12.4。在优势方面,大学生是青年一代,学习能力强、思维敏锐、敢闯敢拼,在校园中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这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优势。在劣势方面,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中,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创业经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培训,更无创业资金和社会关系,因此这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主要问题。

2.4兴趣是创业行业选择的主要动因

在创业动力因素调查中,选择个人兴趣占据65.1%,选择成功人士榜样影响占据55.1%,选择大众媒体宣传占据29.7%,选择受亲戚、朋友影响占据27.3%,选择其他占据8.6%。可见个人兴趣是驱动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因素。但是由于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社会中,社会媒体、成功商业人士以及亲朋好友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从而激励大学生创业。在对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态度调查中发现,选择积累经验等待时机的占据63.4%,选择再次创业的占据32.9%,而选择放弃的占据3.7%。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大学生对创业抱有谨慎态度,放弃较少,基本上属于理性创业。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

3.1树立科学创业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一是重树科学的创业观,强化社会责任感。当前大学生在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时,就必须端正自己的创业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应该脚踏实地,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强化自我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大学生应该积极乐观地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挫折,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来提高创业成功几率,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市场价值。

二是发挥大学生创业优势,扩展创业渠道。虽然在现行的社会职业领域中,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另辟蹊径,开创属于自己的基于平台,积极筹备大学生自主创业。三是提高自我人力资源能力,做好创业准备。学生更要清楚地认识市场,把握创新商机,发挥创新精神,尽早做好人生创业规划,准确定位创业方向,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锻炼自身的创业技巧,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2创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系统,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针对高校缺乏对毕业生创新创业指导的问题,高校应该加快建设统一长效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系统,并设立专门为大学生服务的创业咨询机构,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问题进行科学而细致的剖析,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自我,培养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加强求职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端正创业心态,重塑正确的创业期望。许多高校在实行创业教育指导时,将招生与就业、创业进行融合,从指导大学生的专业选择着手,循序渐进地渗透创业和就业指导工作,并一步一步地知道大学生在校内就做好自己的人生创业规划。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在竞赛中,比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

3.3以创业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国家为了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很多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生更有享受创业优惠,比如创业资金、场地等。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创业项目的推出,极大地吸引和调动了大批创业团队申报创业项目,很多学生积极投身于创业项目实践过程中,并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

3.4引进创业人才典范,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从前文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动力影响因素来看,著名企业家典范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广播、杂志等媒体宣传正面的创业典范人物,比如介绍陈欧、马云、刘强东等著名创业家的发家史,同时还可以邀请与大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创业家、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和访谈,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端正创业方向。

3.5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高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培训一直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团队,这样教师才能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促使大学生创业实践上活动取得成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自身应该有创业实践活动的相关经验,在创业项目开发和科研过程中要树立正确而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师能够运用自身的个人魅力和创业项目特色吸引社会、企业以及学生参与进去,鼓励学生将创业活动与自身的科研成果合二为一,进而促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为企业提供新技术和新产品。

4.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大学生谋求自我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创造财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要树立科学创业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从学校的层面而言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引进创业人才典范,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雪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S1: 73-74.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前提。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工具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其次可以通过示范引领的途径来推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努力发挥高校内外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实践出真知,大学生还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去感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意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最终形成稳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加强校园移动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移动信息资源就是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各种资源,随着网络和高校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及普及,网络成为校园信息传播的平台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为不良文化大开绿灯。因此,要加强高校对不良移动信息管控以及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为大学生创造文明健康的学习环境。加强对高校的移动信息资源管理,构建良好的移动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增设移动信息资源管理岗位,设定固定的校园网络端口,对于进入网站的不良信息进行自动屏蔽。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设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网络联通的开放性,图书馆应开展网上新书通报、图书网上预约、续借等。引进图书镜像,建立网上图书馆,弥补馆藏的不足,在图书馆提供权威数据库免费下载资料。另外,加强临近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在本校图书馆可直接搜索出所需书目在临近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

[1]张莉.谈移动阅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唐山学院学报,2013(5): 106.

[2]吴小坤,吴信训.2014年移动阅读终端产业分析报告:付费市场兴起[EB/OL]. http://sky.cssn.cn/dybg/gqdy_jj/201507/t20150713_2076195_1.shtml.

[3]中国经济网.2014年中国人电子书阅读量超14亿册[EB/OL].http://luxury.ce. cn/sd/sdzh/201412/29/t20141229_2210594.shtml.

[4]丁枝秀.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6所高校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5):75-77.

[5]李扬,李屹等.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调查分析及其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2):56-57.

[6]张云,茆意宏.大学生移动阅读沉迷现象与阅读引导[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 (17):36-40.

[2]阮俊华,陈璞,郑博文,王承超.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以浙江大学“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2: 26-31.

[3]肖怿.“三位一体”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04:36-37.

Yue min Liu hang
(College of music, Chuzhou University Anhui Chuzhou 239000)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s a high-spirited youth,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future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country,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change is important.And strengthen the cultu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by university students,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adapt to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rrent value orientation and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s,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specific way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ulture

作者简介:岳敏(1980.02—),女,山东日照人,201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现就职于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

文章编号:2095-7327(2015)-07-0077-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71.7

猜你喜欢

培养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