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涵式发展下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10高月
高月
(辽宁大学发展规划处,辽宁沈阳110036)
高校内涵式发展下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月
(辽宁大学发展规划处,辽宁沈阳11003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高校的发展也由外延建设转为内涵发展。高校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主要衡量标准。高校内涵发展重点在于学科建设,应该重视规划、优化布局、以人为本、加强投入、整合资源、科学管理,在学科建设良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内涵发展;学科建设
教育是推进国家富强、推动民族复兴的先导和基石,高等教育是人才、科技密切联系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2013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1]。我国已经成为在学规模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国,但是在人才培养质量、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还不是教育强国。针对当前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也指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要阶段任务。高校也应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科发展规划,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学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与调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重点学科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一、学科建设与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系
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是指重点提升高校的学科、人才培养能力,以大学内部建设为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指出:要办好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关于什么是一流大学,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认为,一流大学除了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教学成果、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基础设施,更要有一流的管理;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且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并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大学[2]。国外优秀大学内涵建设各有其独特特点,但都具备一流学科、一流师资队伍、一流人才培养机制、一流科研体制和持续的成绩期等特点[3]。
高校内涵发展必须以学科发展为主线,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构建学科基地,促进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学科结构层次更加清晰,学科布局更趋合理,既为学科建设向高层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大学内涵发展提供保障[4]。学科建设对高校内涵发展起着基础性、根本性作用。高校的学科建设包括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学科建设必须以促进高校内涵建设为目标,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符合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科建设必须有前瞻性,符合学科发展规律,通过对现在的学科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分析,找出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和空白点,在保持优势特色学科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谋求学科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内涵式发展下学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20世纪80年代,以南京大学校长曲钦岳和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等高校校长为代表提出了学科建设的概念至今,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的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学科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但由于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很多高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学科规划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部分学科在制定规划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发展规律、国内外同学科的发展现状,以及是否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没有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给自身定位,并将学科发展规划纳入到总体规划中,这也是我国科学理论创新与庞大的人才群体不相配的原因之一。同时,部分高校学科发展的水平与学校整体发展定位和区域经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学科发展的需求与建设资金投入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各重点学科项目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部分高校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出现了学科发展追新求热的现象,哪些学科容易产生经济效益、获得企业资助就发展此类学科,传统优势学科长期得不到资助而面临人才流失、引进人才困难、学术梯队断层严重等问题,从而造成应用学科发展较快,基础学科发展慢的现象。
(二)缺乏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梯队
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是实力、地位和声望的象征。学科建设中队伍建设是关键,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而且还引领着学科的发展。学科带头人是学校高端人才中的重要群体,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一流的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无论给什么优惠政策,投入多少资金,该学科也不能成为一流学科。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间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高校由于地域限制、资金短缺等原因,引进人才比较困难,出现了缺少学科带头人和梯队断层等情况,而有的学校的部分学科出于本位思想,学术梯队多是由自己的硕士、博士留校构成,学缘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使学术队伍出现了“退化”现象。
(三)学科建设追求大而全,缺乏重点
首先,学科建设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贪多求全。有的高校在设置新学科时并不考虑其所在省份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片面地追大求全,在该地区已有一个或多个该学科且实力较强时仍重复设置,缺乏特色,导致该学科在地区内竞争激烈,学术资源紧缺。其次,学科的结构不合理,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的高校为了求大求全,分散了本来就不多的人力、财力,使资源无法有效地集中,使人、财、物等资源的使用效益变低。部分部属或省属重点高校虽然完成了学科布局,但学科结构和水平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还不适应,学科之间很不平衡,新的学科增长点还尚未形成突破,整体水平与世界一流差距还很大。
(四)学科建设经费分配不均,学科间的建设条件差距大
公立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其学科建设经费多为专项经费,以学科立项的形式下拨,高校学科的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为“985”立项、“211工程”立项、国家重点学科立项、省级重点学科立项、中央支持地方专项等项目,这些专项经费的指向性较为明确,要求专款专用,重点支持省级一流学科、国家省级重点学科等强势学科,而新兴、边缘等弱势学科立项较少,这就造成了强势学科更强,而弱势学科得不到支持,学科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学科发展不平衡。
(五)学科建设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
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同时加以科学管理。学科带头人在整个学科建设过程中对学科发展规划、走向、资源分配、梯队搭建等工作起领导作用。但很多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存在校院两级管理纵向分权不够明确、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现象,影响了学院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有待深化,激励机制、分类管理尚待健全,高校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如学校财务体系受到很多制约,办学经费总量不足,限定性收入比例过大,难以有效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存在学科壁垒,不利于学科交叉融合,不利于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校院两级管理纵向分权不够明确、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影响了学院活力的充分发挥;人事制度改革有待深化,激励机制、分类管理尚待健全。
三、高校内涵式发展下加强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学科建设规划,明确学科建设目标
科学的学科规划,直接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科规划的制定要遵循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首先,要完善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学科、专业的发展与建设要结合本身特点和优势,从实际出发明确学科发展方向,谋划学校学科结构、布局及内涵上的特色发展[5]。要在继续强化传统学科、优势学科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深度研究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尤其通过复合、交叉学科的方式,打造服务社会新的亮点。其次,要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每个学科制定一份学科建设五至十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学科规划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全局,明确本学科今后五至十年的发展方向和长期工作目标、任务;明确本学科每年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科研成果产出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量化指标。规划一旦确定,该学科五至十年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既定,学科方向设置、学术队伍培养、学科成果产出都必须围绕既定目标展开。确保今后不因为人员等外因的变动而影响学科建设既定进程。学校也将依据各自的规划来决定资金投入、政策措施及今后学科建设的重点。
(二)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合理搭建学术梯队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建设创新团队为重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和骨干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面向全国及至世界广泛招揽人才,不仅要引进一流的学科带头人,也要引进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领军人物;另一方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校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着力培养学术领军人物,支持重点学科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学术带头人、学术二梯队、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学术梯队的培养,加强国际性人才培养,通过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或合作研究,促进教师跟踪国际学术前沿,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资助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国内进修及参加学术会议。
(三)加强经费投入,合理使用学科经费
学校要多方筹措学科经费,除有上级部门支持、重点投入建设的学科外,学校还应划拨经费,设立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形成“全面覆盖,梯次推进、重点突破”的局面。在经费管理过程中,实行学校按照项目建设方式进行集中管理、总量控制,经费使用采用前期启动建设与后期成效建设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学科经费分配使用应贯彻公开透明、科学规范、激励导向、突出重点特色的指导原则。在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上,要做到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挥建设经费的最大使用效益,并积极拓展学科建设经费的来源,努力争取更多横向经费。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使用效益。资金的投入将与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相结合,制定合理的经费分配管理办法,加强计划管理和精细预算。做好理论向成果转化,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可推动学科的发展[6]。
(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学科集群优势
学科的发展除了要有上级的投入和学校的支持外,同时应通过自身的努力,瞄准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设计研究方向,寻求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学科群。同时,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加速学科的交叉渗透,开拓新的学科领域,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优势学科的制高点和新兴学科的增长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要协调发展。对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的学科,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集合优势学科形成特色优秀学科群;同时,积极寻求新兴交叉学科的突破点。
(五)建立和完善学科管理体制,以学科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改革发展
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学科建设任务书,作为各学科绩效考核、资金拨款的依据。完善学校、学院、学科点三级管理体制,明确学科建设责任制。学校负责优势学科规划、队伍规划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加强协调、督导、检查和评估,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级学院负责组织协调;学科点负责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同时,以学科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学术评价考核体系改革、资源配置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促进原始创新和科研成果应用,增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1]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7-04].http://www.moe.edu.cn/.
[2]王顺洪.建设一流大学的新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1(4):61-65.
[3]高月.关于大学内涵发展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62-63.
[4]薛绯,金涵.大学内涵式发展下学科建设内容及措施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8-120.
[5]刘振旭.高校打造核心竞争力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0-112.
[6]何蘅,陈德春.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中灵活运用管理学原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123-125.
【责任编辑 赵颖】
G644
A
1674-5450(2015)06-0146-03
2015-09-10
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GL041);2014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4DB173)
高月,男(满族),辽宁绥中人,辽宁大学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