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2015-04-10刘琼英黄杰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面向社会社区服务图书馆

刘琼英,黄杰东,杨 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四川 遂宁 629000)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刘琼英,黄杰东,杨 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四川 遂宁629000)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和社区开放服务有着时代、社会和自身发展建设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分析了影响该项工作的阻抗因素,根据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经验和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展该项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社区服务;开放服务

随着学习社会、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日益深入,高校在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效能愈加显著,作为公共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如何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开展社区服务,发挥特有效能,是一个值得探究、切实解决的重大基本命题。

1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和社区开放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和社区开放服务的必要性1.1.1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和社区开放是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全国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由60年前的86个发展到了现在的660个。且各个城市的规模迅速膨胀扩大,与1980年相比,城市面积普遍增大了数倍乃至十数倍。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率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1]。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病的恶化也在加速,治理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除了政府的政策调控和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外,采用自我教育来提高人们的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图书馆系统向人们提供学习和文化休闲的功能理所应当地应该受到重视,然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增加却十分缓慢。据统计,在1991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档案馆馆数总量与图书馆馆数总量均呈小幅增加趋势,档案馆总量规模略高于图书馆[2]。有资料显示,我国平均45.9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合理,这与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2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去甚远。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社会需求相差巨大。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人均占有量仅为0.3册,其中大量藏书集中在中心城市的大图书馆,加之设备欠缺和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致使许多读者没有利用图书馆的机会和条件,据调查,许多市民从来就没有进过图书馆,甚至不知道本地图书馆的所在,致使社会公众获得平等、自由的文献信息服务和自我教育成为困难的事情,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3]。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和社区开放,构建新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在目前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1.1.2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和社区开放既是履行职责义务,也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需要

我国大多数学院和大学是公立学校,主要由各级政府投资,大学的场地,图书馆和学校的设施和设备等,主要来自纳税人的贡献,学校所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本身就是社会资源的组成部分,应在其条件和能力许可的情况下服务市民,尤其是在文献情报资源库稀缺的今天更应如此[4]。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或社区服务,为社会和社区提供教育资源,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回报社会也是他们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校图书馆通过向社会开放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通过开放服务这种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对大学图书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有效地扩大知名度,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可以促成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运行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优化,从而节约运行成本,改善馆藏结构;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更能真正地了解社会需求,在较大范围内获得多方面的反馈信息,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各项建设,增强馆员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素质的紧迫感;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有偿服务,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进而反作用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1.1.3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和社区开放符合国际现代化图书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潮流

图书馆事业属于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是公益性的、非盈利性的,是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平等、自由地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公共文化设施,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教育性。高校图书馆除了肩负IFLA大会所赋予的职能,它还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情报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担负着对外学术交流的使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必然通过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服务来实现。

当今世界终身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各类型图书馆的集合是社会大教育的子系统,是没有地域、年龄、学历限制的对社会所有成员开放的学校。

不少中外杰出人才如华罗庚、爱迪生等都是通过图书馆自学成才的。在现实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知识、信息改变自身工作和生活的人也比比皆是。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汇集古今中外丰富的文献信息情报,利用科学管理和现代方法为读者和不同用户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自然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图书馆都是对外开放的,可谓大学里面的“公共图书馆”。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就面向社会和社区服务。德国、芬兰等国家也有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向公众开放,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由此图书馆界达成了一种共识:高校图书馆(包括有条件的其他类型的非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业界发展的必然。

1.2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和社区服务的可行性

2000年以来,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速和资金投入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带动了高校图书馆的大发展。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修建了新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非常普遍,阅览座位数一般均达到2000个以上,还有一些高校正在进行图书馆新馆舍的建设。高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图书自动化管理服务系统迅速在高校图书馆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馆藏实体资源在迅速增加,规模巨大不同种类的网络文献资源也得到了建设;图书馆硬件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情报处理能力,大大地提高了为读者服务的能力,使得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和社区服务有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保证。

为了顺应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及社区服务的趋势,教育部2002年初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5]”同年的11月北京市颁发的《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第1O条指出:“本市鼓励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向社会开放。[6]”尽管大学图书馆为社区和社会服务尚未迈出大的步伐,却一直在积极探索中,从未停止过研究和实践。这些政策方面的引导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既是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和社区开放的催化剂,也为开放服务创造了前提条件。

2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和社区开放的主要阻抗因素

2.1 认识上的误区

在中国大陆,大学是有围墙的高楼深院,各自为阵,画地为牢,传统观念使得一方面有不少人认为,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自身资源,而不是社会的公共设施,高校图书馆,自然应当仅为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而不应该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甚至还认为学校图书馆是为高层次人才服务,不该,不会也不可能为普通的大众服务,甚至不会被普通群众所接受,一般读者也很难想到高校图书馆去借书求学;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自身也对服务社会的工作认识不足,一般认为这既无必要,也没有这样的人员、经费等条件,甚至认为对外服务会影响本校的教学、科研,会力不从心得不偿失,由于学校图书馆长期习惯闭门办馆,最终养成了拒绝外部读者的习惯[7]。

2.2 管理体制的缺陷

由于高校分别隶属不同行业、不同地方行政主管,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和社区开放工作得不到教育部门本身或其他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缺乏具体的指导和协调,主管部门也没有给予高校图书馆明确的开放要求,使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工作缺少应有的动力和压力,进展缓慢[8]。

2.3 激励保障机制的缺乏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目前在我国仅仅是少数高校图书馆的一种自发行为,进行这项工作的图书馆既未能得到有识之士的积极响应,也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鼓励,特别是未能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党委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充分肯定,更缺乏必要的经费、资源,特别是政策层面的补偿、支持和鼓励,缺乏体制、机制方面的激励保障,这不仅导致很难形成气候,而且反倒使动起来的高校处于难以为继,甚至自讨没趣的尴尬境地。缺乏学校、社会和图书馆业界的必要理解、肯定和鼓励,外部和自身的激励、经济保障机制缺乏更使该工作难成燎原之势。

3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和社区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价值意义、必要性、可行性是无可质疑的,它看起来并不难,实则牵涉上下内外很多问题,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多个主体、多个问题的系统工程,如果处置得不好,则很难有效开展并推进这一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问题。

3.1 更新观念,为开展服务创造基本条件

首先,各级党政领导都应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和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提升社会成员素养素质、能力水平方面的特定作用,充分看到高校图书馆的巨大潜力。将高校图书馆这一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中来集中统一规划,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学习阵地来加以整合、开发和利用、激励号召、组织支持高校图书馆开门办馆,为提升民族素质做贡献,从体制、机制上给以政策乃至于法规性的保障。

其次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资源在面向社会开放、搞好社会服务的必要性,明确规定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搞好为教学、科研、校内人才培养服务的前提下去承担期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于创新、学习组织与社会创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方面的相应责任,切实发挥好社会服务功能。

第三是高校领导,包括图情部门,图情工作者要充分开发好高校图情资源,于搞好校内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的同时,主动走出校门,面向社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之需求,支持、引领地方文化事业,为学习型社会、组织构建,为全民科技文化素养、素质提升服务做贡献,确立这样的思想理念,做出这方面的具体规划迈开实质性步伐。

第四是地方政府和相应主管、职能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可行性和价值意义,要教育引导地方教育、文化主管、主办部门和单位充分认识高校、地方、地方各级各类学校整体联动,整合图书情报资源,形成社会服务,学习型组织、社会服务和图情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共同搞好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搞好服务的必要性;教育引导市民很好利用这些资源,自觉主动学习提高素养,提升素质品味,促进文明进步,促进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只有认识明确,意识观念到位,具有开展服务的良好思想认识基础和基本氛围,这一工作才有开展的基础和有效推进的基本前提,只要认识到位了,态度问题体制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2 健全机制,为搞好服务提供切实保障

3.2.1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开放服务除去以解决好认识问题为基本前提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这主要包括:

一是组织保障,即首先解决好开展社区服务的组织管理问题,社区服务不是对象、时间、方式什么都了如指掌,可以轻车熟路,驾轻就熟,社区服务的对象改变,必然带来需求,内容、时间、方式上的相应变化,时间怎么安排,内容怎么组织,方式怎么采取,人员如何安排,相应问题怎么解决,按什么原则、程序解决,这是一个最现实,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管理问题,若解决得不好,就有可能是盲目的,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影响工作正常开展,若根本不作,随心所欲,就会是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搞好真正的社区服务。因此,做好组织保障是顺利有效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前提。

二是制度保障,即搞社区服务的建章立制,包括服务守则,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借阅归还乃至于赔偿的基本制度,作息时间安排,相应的办事程序,与社区相关学校、图书馆的通联制度等等,以制度来规范相应管理和工作,使之规范、有序、有效进行。

三是人员保障,面向社区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全新课题,读者的不确定性,读者素质需求的差异性,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所有这些,都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复杂艰巨性,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从组织管理者到一般的工作人员都应当有对社区服务重要性、复杂艰巨性的充分认识,而且乐意从事这一工作,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相应的读者服务技能和经验,能够吃苦耐劳,协调沟通能力强,服务意识观念强,服务态度好,水平高的员工要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

四是经费保障,面向社区服务可以也应当收取一定费用,包括资源成本,劳务成本等,但都必须以服务为先,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限额比例之内,不能完全是靠收费来解决,更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也不能简单第搞搞形式上的开放,还应当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面向社区服务的相应图情资料和设施设备,以增强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投入和必要的工作成本保障,而不能只简单第讲风格,讲奉献,一定要有必要的经费支持和保障,使之能很好地开展起来,很好地推进下去,并求得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效应,而不至于让其误入歧途,走进误区,或虎头蛇尾,难以为继。

3.2.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开展好为社区服务除去提供必要的保障之外,还应当有适当的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其间首要的是明确高校、高校图书馆的这一基本职能,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能,让其明确这是责任,是职能,是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让大家感受到履行职能的无上荣光,不履行或不很好履行职能的失职后果,激励其自觉做好,认真负责第开展好服务工作。其次是考核评审奖励机制,给高校图书馆明确下任务,提要求,定性定量是进行严肃考核,评比表彰优秀,发现典型,总结推广经验,让其乐于服务,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第开展好这一工作,并且在高校图书馆中形成比学赶帮的热潮,真正推动、促进社区服务的切实有效开展。

3.3 明确责任,为推进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从内部讲它既涉及了高校的主管、主办部门,也涉及了高校的领导层、管理服务层,涉及了从事图情工作人员。从外部看,既涉及了社区的党委政府的宣传、教育、文化部门,也涉及了街道、社区的基层组织,涉及市民、社区居民自身,不是高校或社区自身能热得起来,单方面解决问题,做好相应工作的,必须是从各自的职能职责出发明确分工,相互配合,打好总体战。在笔者看来,要切实推进好这一工作,首先是党委政府要号召提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文化部门站在终身教育、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高度从高校履行社会职能、服务社会的角度做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规定,从政策法规上提供相应的支撑保障;其次是高校自身、包括图书馆要从履行义务职能的角度将此作为工作任务、职责来予以安排、部署和组织管理,落实相应责任和具体任务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并做好宣传教育引领,做好与社区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第三是社区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组织,使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增强学习意识和积极主动性,让其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推进这一项服务。

总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应该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进。政府应该担负领导责任,图书馆业界应该关心支持该项工作,各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探索并努力研究和实践,为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用户的工作进程加快锲而不舍的努力。

[1]章雨辰.中国三十年城市化得与失[N].南方周末,2010-10-04-09.

[2]刘秀花,吴雁平.1991—2OO5年档案馆与图书馆若干总量指标比较研究[J].档案管理,2008,(2):51.

[3]陈吉森.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困境与对策[J].图书馆,2006,(4):112.

[4]陈吉森.四川普通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和社区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2005,(6):103.

[5]敦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2002.

[6]施芳.北京将鼓励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N].人民日报,2006-07-21,(11).

[7]朱新均.非公共型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理论与实际[J].晋图学刊,2008,(2):64.

[8]王虹菲,曾家琳等.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6):60.

责任编辑:邓荣华

G 258.6

A

1672-2094(2015)01-0167-04

2014-12-05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肯社区胡不同模式研究》(编号:12SA239)的阶段性成果。

刘琼英(1960-),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黄杰东(1962-),男,四川蓬溪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教授。研究方向:图书情报,机械制造。

猜你喜欢

面向社会社区服务图书馆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陕西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档案
图书馆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
去图书馆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