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年鉴的“著述性”
2015-04-10唐剑平
唐剑平
(临安市地方志办公室,浙江临安311300)
论年鉴的“著述性”
唐剑平
(临安市地方志办公室,浙江临安311300)
中国年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发展,但年鉴数量的增加与质量提高明显不同步,中国年鉴的整体质量不高,出现“千鉴一面”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把年鉴编撰上升到“著述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年鉴条目编撰没有任何一个一次文献可以替代,必须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合,并深度挖掘,形成一个有质量的三次文献,即原创作品,年鉴编撰的这种原创性就是“著述性”。年鉴“著述性”有其理论和法规依据。“著述性”是年鉴质量的核心和灵魂,是年鉴资料性、新颖性、可读性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而年鉴正确的编撰思路又是年鉴“著述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强调年鉴的“著述性”,才能切实提高年鉴的编撰质量。
年鉴著述性依据方法
改革开放后,中国年鉴事业伴随着经济腾飞而迅猛发展,年鉴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6种[1]孙关龙.中国年鉴一现状及当前急迫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年鉴论坛(第1辑).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发展到6000余种[2]许家康.地方年鉴编纂出版现状与展望.2014年.中国年鉴网.。30余年来,中国年鉴获得了“爆发式发展”,出现了“两次辉煌”[1]孙关龙.中国年鉴一现状及当前急迫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年鉴论坛(第1辑).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3]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地方志工作条例》施行后,一些省、市修志机构强调依法修志编鉴,要求地州区县实现综合年鉴全覆盖,四川、云南、广东、河南4个省基本实现全覆盖[2]许家康.地方年鉴编纂出版现状与展望.2014年.中国年鉴网.,江苏、上海等省市也基本实现地州区县综合年鉴全覆盖。年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缩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中国传统的地方志书编纂工作并驾齐驱,蔚为壮观,而且年鉴事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其逐年连续编纂出版的特点比地方志书编纂更显活力。
但是,在中国年鉴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年鉴编纂出版的整体质量不高,数量发展与质量提高明显不同步,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情况普遍存在,“志书化”“总结化”“报告化”“新闻通讯化”“流水账式”的年鉴盛行,人称使用不当,条目选材、标题不到位,条目要素残缺,语言上存在大量大话、套话、空话,语言主观色彩和感情色彩明显,等等,出现年鉴“千鉴一面”的局面,倍受年鉴界的诟病。中国年鉴整体质量不高与一些年鉴单位领导表面上重视、实际上不够重视密切相关,当然也存在其他多种原因。我们撇开所有这些外在的因素,从年鉴编撰纯业务的范畴而论,中国年鉴整体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年鉴工作者没有把年鉴编撰上升到“著述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不重视年鉴的“著述性”,不强调年鉴的“著述性”,不按年鉴“著述性”的要求编撰。
一、“著述性”是年鉴质量的核心和灵魂
翻翻30余年来的中国年鉴论著,至今还未发现有关年鉴“著述性”的论述,这说明年鉴理论界还没有认识到“著述性”对于年鉴编撰质量的重要作用,抑或年鉴不需要上升到“著述性”的高度,自降年鉴编撰质量门槛?
从年鉴的定性和基础理论可知,地方综合年鉴有许多特点和性质,其主要特点有地域性、年度性、连续性、科学性、资料性、信息性、工具性等,其基本性质有权威性、真实性、准确性、新颖性、可读性、及时性、存史性等,这些特性中,地域性、年度性、连续性、权威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是地方综合年鉴的必备特性,信息性、工具性、存史性是其自然生成的特性,而科学性、资料性、新颖性、可读性是反映年鉴编撰质量高低的重要特性。
科学性是年鉴质量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年鉴的框架设计上。“年鉴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框架结构上比较科学、有条不紊,各个门类的归属都要合理,不要重复。”[1]肖东发等.年鉴学.方志出版社,2014.一部年鉴的框架设计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势必导致分类混乱、资料归属不当以及检索困难等重大问题。资料性是年鉴编撰内容质量的重要体现,资料性越强,年鉴的价值越大,可见,“资料性是年鉴的第一属性”[2]许家康.许家康文集.线装书局,2011.。新颖性是衡量年鉴编撰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年鉴单一性条目的选材和标题上,够立条的单一性条目数量挖掘越多,加上标题到位,能吸人眼球,那么,年鉴的可读性就越强。资料性和新颖性是可读性基础,缺乏资料性和新颖性就缺乏可读性,因此,年鉴可读性才是年鉴质量的真正体现。可见,科学性、资料性、新颖性和可读性是年鉴编撰质量的四个重要特性,各自都有作用,并且相互影响,年鉴界对这四性的作用深信不疑。
但是,笔者从长期的年鉴编撰工作实践中感到,年鉴理论界和多数年鉴编撰者忽视了年鉴的“著述性”。殊不知,“著述性”是年鉴资料性、新颖性、可读性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年鉴编撰质量的核心和灵魂。何为“著述”?《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其一为动词“著作”,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其二为名词,指著作和编纂的成品[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1.(P1784)。年鉴编撰属于第二种解释。强调年鉴的“著述性”,即按照年鉴体例的要求,对搜集到大量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合,形成三次文献,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个作品就是一个原创作品。可见,年鉴的“著述性”就是原创性。只有原创性才能确保年鉴的资料性,才能实现年鉴的新颖性和可读性。因此,“著述性”是年鉴质量的核心和灵魂。
二、年鉴“著述性”的理论和法规依据
年鉴“著述性”有其可靠的理论和法规依据,并有年鉴编撰质量的客观要求。
依据之一,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关于年鉴的定性,赋予年鉴“著述性”的内涵。年鉴与地方志书虽然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地方志书是“中国造”,年鉴是“舶来品”;地方志书所记是历时性资料,年鉴所记是年度性资料;地方志书采用“章节体”编撰,年鉴采用“条目体”编撰;此外,在框架结构、资料取舍、体裁运用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但其性质、编纂指导思想、记述范围、功能、资料来源等方面是基本相同的,尤其是年鉴的性质与地方志书完全是一致的,“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1]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从“资料性文献”的定性可见,年鉴具备“著述性”的特点。而年鉴界的另一种定性,称其为“资料性工具书”,则从某种意义上排斥了年鉴的“著述性”。“将年鉴定性为资料性工具书”,这是年鉴界的一种认识误区[2]唐剑平.关于年鉴创新与规范的思考.中国地方志,2011,(233).。
依据之二,年鉴属于地方志,地方志具有“著述性”,年鉴也同样具有“著述性”。年鉴属于地方志范畴,“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3]国院务.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可见,年鉴与地方志是同宗同属,是一个门类的两个方面。地方志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著述性”,这是方志学家章学诚对地方志理论的一大贡献。“把方志提到著述地位的是章学诚。当代著名方志学、目录学家朱士嘉在他的《中国旧志名家论选》一书章学诚《方志立三书议》的按语中肯定了‘章氏把方志提高到著作的地位,具有高超的见解。’”[4]柳成栋.论方志的著述性.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78ae8010143vh.htm l.地方志强调“著述性”,必然对修志者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轮修志时,由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碰到不少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专家修志”的内在要求。第二轮修志时,由于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多数地方未能真正落实“专家修志”的意见,出现新手修志的普遍情况,影响了志书的编纂质量。年鉴强调“著述性”,也必然对年鉴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一部年鉴应培养一名年鉴骨干,年鉴骨干是年鉴编撰的主帅和灵魂,没有年鉴骨干,年鉴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失去年鉴骨干,年鉴质量就会明显滑坡。
依据之三,支付稿费标准要求年鉴编撰具有“原创性”,这种年鉴编撰的原创性即为著述性。国家版权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新稿费标准规定,原创作品从每千字30~100元提高到80~300元,改编作品每千字20~100元,汇编作品每千字10~20元[5]国家版权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2014年11月1日起实施.。作为改编和汇编的演绎作品,其稿费标准要低得多,作为原创作品的年鉴稿费标准要高得多,这要求年鉴编撰人员应付出相应的艰辛劳动,使年鉴编撰具有“著述性”。
三、增强年鉴“著述性”的方法
年鉴编撰质量是年鉴的生命,“著述性”是年鉴编撰质量的核心和灵魂。不少年鉴编撰质量不高,原因很多,有客观原因,有主观原因。就主观原因而言,在认识上,有不了解年鉴的,有理解不到位的,有曲解年鉴的;在态度上,有任务观点的,有“拿来主义”的,有消极怠慢的,等等。要提高年鉴的编撰质量,必须增强年鉴的“著述性”认识,加强学习,用心编撰。增强年鉴“著述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地方志、年鉴理论的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是迄今为止地方志方面最高层面的法规条文,其中对年鉴的定性和规定是科学合理的,是最权威的。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学习领会《地方志工作条例》的精神,加强地方志、年鉴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地方志、年鉴理论素养,充分利用地方志理论研究成果,融会贯通到年鉴理论和实践中去。著名方志理论家章学诚关于地方志“著述性”的开创性论断同样适用于年鉴编纂理论。触类旁通,地方志“著述性”的这一观点应在年鉴理论和实践中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2.要不断增强年鉴“著述性”的认识。广大年鉴工作者,尤其是年鉴编辑要以不断提高年鉴编撰质量为己任,增强年鉴“著述性”的认识。年鉴不是工作总结,不是工作报告,不是新闻,不是通讯报道,不是流水账;年鉴不是功劳簿,更不是资料汇编。年鉴要全面记述本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发展变化情况,做到点面结合,资料翔实,信息量大,纵横可比,内容新颖,可读性强。为此,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挖掘、整合加工,体例、语言要符合年鉴特点和要求。可见,每一个年鉴稿件都应该是一个原创作品,没有任何现存的材料可以替代,这种原创性就是年鉴的“著述性”。具有“著述性”的年鉴才是高质量的年鉴。
3.要不断端正年鉴工作的态度。年鉴稿件分“撰”和“编”两个方面,“撰”是质量的基础,“编”是质量的升华。“撰”依赖于“编”的有效指导和培训,指导、培训到位,“撰”的质量相对就高,反之,质量问题就比较多。因此,编辑的工作态度决定并影响撰稿人的态度。编辑首先要树立人生的价值观和工作的质量观,不断提高对年鉴“著述性”的质量意识,用正确的认识和得当的方法去指导撰稿、改稿。撰稿人应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对自己的撰稿质量高度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单位负责、对领导负责、对年鉴负责。这种负责应体现在对原创作品的认识、收集资料的全面、信息挖掘的深入、撰稿态度的认真等方面。
4.要领会并掌握年鉴正确的编撰思路。年鉴正确的编撰思路是年鉴“著述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这里必须强调“正确”两字,因为编撰思路是否“正确”,其结果是天壤之别。不难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年鉴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编撰思路不到位,“志书化年鉴”“总结化年鉴”“报告化年鉴”“新闻化年鉴”“通讯化年鉴”“流水账式年鉴”十分普遍。这些年鉴不同程度地存在体例不符、资料不全面、信息不具体、标题不到位、要素不齐全、语言不合体、表述问题多、全书不统一等问题。死条目、半死条目、假条目泛滥,有效信息缺乏,无效信息太多,内容和形式上明显存在资料汇编的特征,有不少年鉴就是地地道道的资料汇编。其编撰者认为年鉴就是“资料汇编”“只要编出来就行”,思想认识和编撰思路都按资料汇编走,根本没有按年鉴的特点和要求去编,“著述性”质量意识就更不要说了。
那么,什么是年鉴的编撰思路?年鉴的编撰思路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体例、条目分类、条目比例、条目标题、条目要素、条目语言等,年鉴编撰思路不是一两句话能够概括得了的,但也不难理解和操作。其主要特征有。
(1)条目体编撰。既然规定年鉴体例为条目体,就应避免文章体,主要指年鉴正文部分的三次文献,不包括卷首中的特载、卷尾中的附录等所收录的一次文献。而所谓“文章体”年鉴多数是一次文献,并非三次文献,即非原创作品。
(2)第三人称表述。要求编撰从第三者的角度进行客观记述,不溢美,不隐恶,不议论,既要反映喜信息,也要记载忧信息。
(3)条目分类及比例适当。条目分综合性条目、常规性条目、单一性条目,并大致按25∶15∶60的比例编撰。正确理解条目分类及比例非常重要,条目编撰总的质量原则是“点面结合”,一面带多点,全面、具体记述年度发展变化情况。这是年鉴编撰思路上最容易出现偏差之处,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其中涉及条目选材、挖掘信息等编撰思路。
(4)条目标题新颖。条目标题是条目的眼睛,立条到位,标题精准、新颖,可读性强,是年鉴编撰原创性的具体表现。条目标题主要指单一性条目标题,其次是常规性条目标题。单一性条目标题拟定原则为:一事一条;一句话,简到不能再简;主题词尽量前置。单一性条目按照大事、要事、新事、特事、亮点进行选材。常规性条目是一个重要的块状工作,词组化标题;阶段性重要块状工作,如重点工程等,可以动态性标题出现。常规性条目标题年年同,内容年年新,所谓“旧瓶装新酒”。条目标题也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年鉴编撰思路之一。
(5)条目要素齐全。主要指单一性条目,单一性条目通常有六要素,即时间、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有的还要记述背景等,不少年鉴条目质量不高,一个重要表现是条目要素不齐,内容不全。有的年鉴连时间、主语或主体都残缺,没头没脑;有的具体内容丢三落四;有的缺记结果。
(6)语言记述客观。年鉴语言是年鉴编撰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年鉴“著述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年鉴质量不高,其语言关就没有把握好,采用“拿来主义”,存在大量主观色彩、感情色彩、总结报告、新闻通讯等语言,语言水分大,未能按“原创性”要求对语言进行深入加工整合。
以上这些内容是年鉴编撰思路的主要内容,其条目体编撰、第一人称表述、语言记述客观三个方面比较容易控制,而条目分类、条目比例、条目标题、条目要素等方面相对比较灵活,弹性较大,较难把握,具体操作中质量高低就十分明显。其中,涉及编撰者的理解、文字语言功底、用心程度、信息挖掘深度及对撰稿人的指导、与撰稿人的磨合情况等。
有人认为,年鉴的第一属性是资料性,年鉴是快餐式的,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精磨细打,只要强调资料性就行了,不必像地方志书要求那么高,强调“著述性”。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自降年鉴质量门槛的表现,是不可取的,对提高年鉴编撰质量是不利的。“资料性”本身所指非常宽泛,除了大话、套话、空话,任何一次文献都具有资料性,任何稍加处理形成的三次文献都具有资料性,如果我们把这些资料编成“年鉴”,其实质不是“年鉴”,而是资料汇编,是名不副实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年鉴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有其独特的编纂要求;年鉴作为地方志范畴,应与地方志书一样,有相同的编纂质量要求。因此,强调年鉴编撰“著述性”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只有强调年鉴的“著述性”,才能切实提高年鉴的编撰质量。
(责编:樊誉)
唐剑平(1962—),浙江临安人,浙江临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地方志,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