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媒介技术对人际关系变革的影响

2015-04-10申思达

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媒介交流

□ 申思达

浅析媒介技术对人际关系变革的影响

□ 申思达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着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新媒介层出不穷的状态下,人际关系突破传统的面对面模式向“人—新媒介—人”的新状态演变。本文主要分析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深刻剖析人际关系在媒介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媒介技术发展对人际关系变革和人际传播模式的影响,从而引发对新媒体环境下人际关系的思考。

媒介技术;人际关系;人际传播;新媒体

施拉姆认为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建立联系的,媒介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关键,这种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在每个时代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①网民数量和使用手机的用户不断增加,我们的生活已经湮没在新媒介的世界里。现在我们不再依靠面对面的交流,不再需要书信的来往,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只要拥有了互联网等新媒体,人与人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都可以实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媒介进行维护。那么媒介技术和人际关系的关联性是如何的,媒介技术给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是新媒体环境下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媒介技术与人际关系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施加的最强大影响就是改变人的关系与活动,使其形态、规模和速度发生改变。②媒介技术与人际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人际交往的需求要求媒介技术的进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每一次传播技术革命都会推动历史和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在每一次的技术革命中发生变化。新媒介的产生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状况发生着改变。从口语媒介到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传播技术,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媒介,人际交往的方式也是经过了“面对面”人际交流到“人—媒介—人”的交流方式,以前依赖于口语、文字,现在依赖于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媒体。

孟盈提出并认为虚拟关系是人们在网络空间内进行人际互动的形式,发生在网络个体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是网络社会关系的总和。③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人际关系都是“真实虚拟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在互联网中,互联网充斥在人际关系之中。方艳在《论人际关系媒介化》一文中指出了人际关系模式媒介化,介绍到随着媒介的发展,实现了人际交往的超时空互动,“人-媒介-人”关系模式出现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方式自从人类诞生以后,使用肢体姿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至今仍是人际关系维护的重要手段。飞鸽传书、邮递等各种人际交往方式的出现,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话、广播、电视、电子印刷机等各种以电力为基础的媒介逐渐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些媒介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突破时空限制。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与人“足不出屋”便可以实现实时信息、图片、声音、视频集于一体的传播,人与人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全天候”的关系。

新媒体时代,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介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帮助我们实现沟通与交流。

二、媒介技术带来人际关系的新常态变化

我们已经走进了“人—新媒介—人”这样一种新常态的人际交往模式。媒介不仅仅是维护人际关系的简单工具,更是我们社交的新常态。

(一)关系维护

媒介技术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媒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媒介技术充当人际关系维护的纽带,在这个时代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缺少媒介技术的,二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度逐渐提高。

(二)新常态下人际关系的变化

新常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里所言的新常态是指媒介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人际关系变化的状态,我们所处的新媒体时代能完全解释这个状态。人际关系在媒介化社会中的新常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等级有序到平等对待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讲究上下级和长幼有序,但是在媒介化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暂时摆脱人情和尊卑的束缚,平等地对待我们交往的任何对象。社交媒体更是要求平等地交流互动,摆脱交流的各种不对称性,这也是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巩固的基础。

2.从关系单一到关系复杂

保罗·莱文森认为新新媒介上的网友可能是离线朋友,离线朋友的朋友,也可能和你认识的但毫无关系的人,还可能是名人,甚至是虚构出来的人。⑤从莱文森的观点看出,人际关系是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的。人际关系的平等性,人的交流变得简单、便捷,媒介技术功能的强大与无处不在,造成人可以接触到自己所能接触的任何人,包括熟知的人、陌生的人,这也就使得人际交往的对象存在广泛性。传播对象也具有复杂性,这主要是建立在传播对象广泛性的基础上,人在接触的广泛的条件下,每一个人具有不同的品行、特点、背景,接触也是怀着不同目的的。

3.从时空限制到时空自由

马克思认为技术的每次变革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将两个空间之间的距离因时间的缩短而得到压缩,这就是“用时间消灭空间”的观点。从这个观点来看,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际关系空间距离的缩减,这是事实,从信息传递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人与人要远距离传递书信,在面对面人际关系时代是十分麻烦,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方便快捷,人际关系不存在空间距离的问题,这是空间距离的消失。但是一分为二地看待媒介对人际关系的作用,现在人越来越依赖于媒介传递信息,忽视了面对面交流的作用,同时在网络上相互认识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相互陌生的,无形之中拉大了人际关系的距离。

4.方式单一到多样选择

交流方式的可选择性也是在媒介化社会下,人际关系的一个明显特征。虽然媒介化社会中,交流工具众多,究竟采取哪一种媒介进行交流,在我们看来这是难以预料的。选择交流方式是传受双方的权利,方便快捷可以选择电话、微博、微信等,深层次的探讨可以面对面交流或者视频对话,这些可以根据传受双方的需要进行选择。同时在选择一种交流方式的时候,也可以辅助以其他方式,比如在使用QQ交流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多种符号包括文字、语音、表情、传输文件等,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可以使用眼神、肢体、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也可以借助他人、书籍、报纸等资料进行辅助。

三、从新常态的变化引发新媒体环境下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一)拟态环境真实化下的人际关系认识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现在越来越沉浸于利用媒介,媒介传播信息其本身是没有区别能力的,那么我们就会认为媒介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而且我们的判断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梅诺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认为“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人际的交流一直在媒介中进行,无论聊天、讨论问题,我们的人际关系就是处在我们自己营造的“拟态媒介环境”中,这样的话我们维护、重建人际关系都必须通过媒介,而且认为只有在媒介中我们才能解决问题。在上文分析人际关系特点的时候说到人际关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人的交际范围是广泛的,那么接触到的信息的真实性和所结识的人的真诚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无法辨别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区别,我们就会认为媒介所呈现给我们的环境是真实的,从而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和现实中的人性淡漠。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人际关系媒介依赖症

无论是麦克卢汉“地球村”的观点,还是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提出的“电视人”和中野收《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中提出的“容器人”的观点,都充分证明媒介依赖症的确实存在。这也是媒介化社会下媒介对人产生的影响,患有媒介依赖症的人群过度沉湎于媒介不能自拔,离开媒介无法生存、无法沟通交流,在他们的心中媒介就是他们的生命。人际传播的方式很多,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在进行人际交流时离不开媒介,如果离开媒介,会给自身带来不安全感,时常会感到身边缺少点什么,产生恐慌。当前媒介种类丰富,功能强大,很多人认为媒介能解决一切问题,给自己传达丰富的知识、沟通朋友等等,盲目相信媒介的强大功能。

四、总结

大众传播在互联网诞生之后逐渐超越了信息传播这一简单功能,拉斯韦尔和赖特在总结媒介的功能更是把联系社会放在重要位置,受众在接触媒介主要通过联系身边人,到群体、组织,最终到达社会,也可以直接通过媒介联系社会,再把所获得社会信息通过媒介传播功能传达给身边人,受众熟悉的人则成为首选,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受众使用媒介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密切关系的。

尼克·库尔德利认为“媒介都具有这样一种功能:维护人们彼此承认的直接条件和潜在条件”。⑥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媒介技术发展对人际关系的变革具有重要影响,每一次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发生变化,媒介技术都是幕后推手,它使得我们的交流变得简单、方便、快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但是我们不排除媒介技术也会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作用,从而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媒介消极论者认为普通的受众会成为技术俘虏,成为没有思想、辨别意识和辨别能力的“媒介无能人”,也会出现一些“不法”意见领袖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及社会舆论地位发表一些非法言论,诱导、操纵社会舆论,破坏社会稳定,这些担心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无道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媒体每时每刻都在以一种方式在影响着人的交流,通过影响人际交往,带动整个社会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交流语言的发展,交流观点的进步,交流内容的更替。从“使用与满足”的受众行为理论,我们也可以看出人需要媒介来满足自己交际的需要,媒介需要人的使用来促进媒介的发展,媒介的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变革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新媒体的兴起与广泛运用给人际关系带来各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促使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变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下能够让我们及时获得信息不至于与社会隔离。另外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病理性的症状和心理恐惧,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媒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正常运转。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更要认真思考人际关系变化与媒介技术进步的关系,有利于新的技术条件下对新型人际关系的把握,以便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同时洞见来自新技术的冲击。

注释:

①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5-1

②[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 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③孟盈.论媒介与社会关系在发展中的交互促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④方艳.论人际关系媒介化[J].国际新闻界,2012(7)

⑤[美]保罗·莱文森 著,何道宽译.新新媒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⑥[英]尼克·库尔德利 著,何道宽译.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猜你喜欢

媒介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イベント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