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归因及对策分析

2015-04-10徐基山

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工作者

□徐基山

当前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归因及对策分析

□徐基山

新闻从业者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真实地反映群众生活、揭露社会问题,是人民与社会联系的载体。但是,近年来许多新闻从业者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发布一些虚假信息,影响社会正常秩序。本文将对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归因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

职业道德是任何人从事职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秩序正常进行的精神保障。新闻从业者在传播文化价值、弘扬社会道德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今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与商业价值,在职业道德中渐渐迷失自己,以下笔者将对其成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

某市对新闻从业者进行了一项职业道德调查报告,数据表明中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从业者虽然对新闻标准和职业道德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却很难严格参照正确的标准进行新闻工作。综上所述,大部分从业者能够明辨是非,但自律意识差。

二、新闻从业者对传媒职业道德现状的看法

新闻工作者对传媒职业道德现状的看法是非常模糊的,并没有给出明朗的答案。一方面,他们尊重《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这一准则很难落实,并无操作与指导作用。

三、当前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与成因分析

(一)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1.虚假新闻

21世纪新媒体的主要特点就是传播内容丰富、速度飞快、范围极广,这让一些只崇尚利益的商家有机可乘。虚假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而且其高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2012年6月18日《经济观察报》的一则关于铁道部重建三大集团的虚假信息为例,消息一出便迅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轰动,但随后该报便澄清了这一传言,并致道歉信。这一轻率的举动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境地,即使及时澄清,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媒体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传播信息方面既展现了一定的优越性,也将其自身的弊端展露无遗。

2.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是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通过对新闻从业者进行物质或经济补偿,在报道中占据一部分版面,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或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些新闻大多具有功利性,因此,报道本身并无太多的真实性,只是为了保障商家的利益。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18亿,且媒体种类众多,这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偿新闻的监控和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且,众多的新闻从业者社会道德意识薄弱,自制力差,常常经受不住社会各界的诱惑,这也是有偿新闻盛行的重要因素。

3.新闻媚俗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新闻的高效快速传播带去了福音,同时也对新闻的质量提出了挑战。为了夺取大众的眼球,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创造低俗不雅的新闻,新闻媒体的管理者对这一现象选择性沉默也加剧了这种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这种恶性循环促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走向低谷,降低了新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影响了当今人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近期腾讯新闻50岁大妈的青春写真为例,这种新闻并无代表意义,但是,当今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在开发传播新闻时,以偏概全,严重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

4.新闻炒作

在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具有言论自由权,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的真实写照,但其“过分”的自由也体现了一定的弊端。各种未经证实的言论在新媒体的推动下迅速进入人们的视线,影响人们的生活,搅乱大众的价值观。随着互联网的大量普及,众多网络推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为了私利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言论,混淆视听。一些新闻从业者为了追求新闻的最大利益,故意将这种言论夸张和放大后再进行报道。可以说,新闻从业者是不良新闻的推动者,是不良新闻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原因。

5.新闻侵权

我国现行法律对公民隐私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法规表明:全部公民都具有自己隐私受到保护的权利。但是当今许多新闻从业者为了片面追求商业利益,不惜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违背了社会道德,更是对相关法规的亵渎。在娱乐圈中,这种侵权现象疯狂盛行,许多新闻工作者捕风捉影,对生活在闪光灯下的艺人或者明星的私生活进行挖掘,并作出片面的报道,严重影响了这类“特殊人群”的正常生活。以一位整形医生侵犯病人姓名权、肖像权为例,医生将病人术前术后的照片记录在档案中,并在电视中公开这位病人的姓名及照片,该病人知道后,心理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患上了抑郁症。相关新闻工作者以“整形的奇妙”为主题,吸引公众的注意,但这一做法确实侵犯了病人的隐私,并对相关人员作出了惩治措施。新闻从业者的相关侵权报道,不但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还损害了媒体的公众形象。

(二)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成因

1.外部诱因

不良社会风尚的影响。新闻从业者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这是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社会因素。现在许多学校一味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有才无德的“人才”,这样培养出来人很难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坚守理想,洁身自好。此外,相关法规的不完善也是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我国在2009年颁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法规》,并对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但是,我国法律法规仍存在一些漏洞,新闻行业上级监管也不到位。

2.内部根源

从业者本人对职业道德缺少正确清晰的认识,自律意识差,随波逐流,容易被外界影响。因此,学校在对新闻系学生进行授课时,应注重加强其自身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抵御诱惑的能力。

四、新时期加强当前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做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新闻从业者失范的根本原因是从业者本身缺乏一定的思想觉悟和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不强,因此,在对从业者进行职业培训时,要重点关注新闻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修养,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相关培训者应积极为其注入“先做好人,再做好事”的观念,增强未来新闻人的自身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定新闻工作理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无产阶级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科学系统的新闻理论,对现今的新闻工作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洁身自好,坚定初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更加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强大的理论指导,也是其事业发展的航标。只有严格遵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促使新闻人在进行实际工作时以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待报道,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年轻一代的新闻工作者容易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进行新闻工作时,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三)实事求是,树立严谨的新闻工作作风

新闻从业者除了要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严谨务实和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真实是新闻的血液,是决定新闻质量的命脉。新闻从业者要严格遵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恪守真实诚信的原则,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要四处走访、多方调研,要完全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当前许多新闻工作者为了省时省力,对不经证实的言论进行报道,触犯了社会道德的底线。

(四)写新闻要及时准确

新闻是大众与外部环境连接的物质载体和媒体保障,是人民及时了解世界的工具,因此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2003年是非典疾病蔓延的一年,各地报纸对非典的发生、预防都及时做了相关的报道,这些报道让人们及时了解非典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有效抑制了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1991年,全国计协制定并颁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随后进行了三次修改,对新闻工作者行为规范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新闻行业及政府部门并没有将其落实。因此,应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监管,促进其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众的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但是新闻从业者的道德失范现象也愈加严重。这是道德意识缺失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责任流失的外在体现。因此,应加强新闻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其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1.窦小忱.由假新闻看记者职业道德的失范[J].新闻界, 2008(05)

2.丁菁,张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浅议[J].价值工程, 2011(34)

3.哈艳秋,齐亚宁.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爱好者,2013(11)

(作者单位:滁州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记者,还可以成为创意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浅议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缺失与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