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纸媒如何“有作为”

2015-04-10高冬梅

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专版版面报纸

□高冬梅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纸媒如何“有作为”

□高冬梅

报纸作为纸质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严峻地挑战。如何应对挑战,谋求新的发展之路是传统媒体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为此纸媒要放下架子,跟随新媒体的步伐,在新闻写作、版面编排中不断提升趣味性、易读性、审美性,发挥报纸的优势,从新媒体读者的角度出发,真正为读者提供看不厌的“新闻美食”。

新媒体;纸媒;内容;版面编排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闻的传播方式、途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传统的报纸、广播,到现在的新媒体,即通过手机、电脑等做载体,凭借新技术而出现的新的传播媒介,我们一般统称为新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似乎日渐“衰落”,尤其是纸媒,读者群大量转移到新媒体,给纸媒以沉重打击。纸媒似乎没有了生的希望,未来的前途很不明朗。那么,纸媒真的会有消亡的一天吗?纸媒人是不是就坐等新媒体“蚕食”而毫无抵抗之力呢?

近两年来,报社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人人备感艰辛。为了与时俱进,不被新媒体“埋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谋求转型进行报网整合。笔者很庆幸,自己是实践整合的一份子,既大步跨越参与了新媒体的采编等工作,又不忘老本儿地仍然在做报纸采编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发现,新媒体对报纸是有冲击,但目前还不至于压垮报纸;报纸的优势确实减弱了,但还有生存的空间。不论是报纸还是新媒体,重要的不是其是新型传播媒介还是传统传播媒介,关键是其传播了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传播?过去新闻分优劣,好新闻读者传着看,没意思的顶多看个标题;版面也有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的,也有让人一翻而过的。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不是没了机会,只是要站得更高做得更好,才能更吸引读者。

如何做得更好?笔者认为,报纸要放下架子,跟随新媒体的步伐,在新闻写作、版面编排中不断提升趣味性、易读性、审美性,发挥报纸的优势,从新媒体读者的角度出发,真正为读者提供看不厌的“新闻美食”。

一、内容为“王”,标题要亮

“眼睛”要亮,标题足够吸睛。人们常说,“看报先看题”、“题好文一半”。笔者把报纸新闻标题归为内容的点睛之笔。一个好的标题才能吸引读者,让读者有阅读的冲动。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目前来看是惊人的,互联网上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新闻、消息,但并不是每条新闻大家都会关注,在快餐式的浏览方式下,阅读者首先是“扫”一眼标题栏,然后按照自己感兴趣的程度筛选点击阅读。报纸也是同样的,翻开一张报纸,如果没有吸引读者的标题,没有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一张报纸大概也就是分分钟就被“读”完了。

报纸可以学习新媒体的标题写作方式,最好以实题明义的方式揭示新闻主旨内容,或者以高超的手法“卖关子”让读者想要看到更多内容。在用词上可以借用俗语、歌词、诗词等等,如人民网上曾有一则新闻,标题为《“狗咬人”多了,也便成了新闻》,这样的语序其实是借用鲁迅的“走的路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句式。这样的标题既切中内容,又让读者阅读起来有亲切感、熟悉感。又如《三秦都市报》曾有一篇文章标题为《千里赴蓉只为活出个熊样》。文章讲述一头受虐黑熊被送往成都治疗的故事。诙谐幽默的标题可以很好地吸引读者进一步关注内容。再如《华商报》一篇讲述墓园暴利的新闻,引题为“墓价4000元碑价1500元,一亩地租350元能建200座墓”,主题为《墓园暴利人“死不起”了》。“死不起”三字用在标题中浅显易懂,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新闻叙事要有故事性、趣味性

会讲故事,文章内容要生动紧凑。在新媒体爆发时代,独家新闻非常难得,只几秒的时间,一条新闻就会被转载上万次甚至更多,没有谁能独享新闻。从读者角度考虑,新闻“井喷”的时代人们更多地会关注一些轻松、实用的新闻。报纸在时间上无法获得优势的情况下,可以让内容更适应形势,文章块头不要太大,语句也要生动,多用短句。同时要把故事讲好,或许这条新闻网上已经出现了,但背后的真实情况也许网络没有讲清,报纸新闻可以抓住自己的优势,深挖故事内涵,告诉读者一个更具可读性的故事背后的故事。在文章构成上,条理清晰,要多用小标题,让读者在最快的时间抓住重点。大块头文章只能让读者阅读困难,对满篇的文字很容易生厌。如果文字叙述过于繁琐的时候,也可以将信息提炼汇集到图表、表格等列表中。笔者曾在自己所在的晚报发表过一篇关于央行基准利率下调后本市各家银行利率上浮幅度不同的新闻。开始笔者大概叙述了一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利率上浮差别。但最后笔者考虑文字叙述读者的关注度可能没那么高,而且又不能一家家银行详细描述其不同定期存款时间的不同利率,因此,为了表达阅读方便,笔者绘制了一个银行利率上浮幅度表。文章见报后,此表格明显比文字更受读者欢迎,一看表格,读者就知道谁家利率高谁家利率低。

三、版面制作要美而实用,图文并茂,提升读者体验感受

增强报纸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在信息爆炸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不再是过去的报纸、电视、广播“老三样”,新媒体让读者拥有了更多的主导权,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有了自己的选择,“谁家的好我就看谁的”。说到“好看”,新媒体可以说是有着绝对的优势,音频、视频、可点击的图形、链接等元素,都让新媒体活了起来,更立体更鲜活。相对而言,报纸则显得呆板简单。那么,报纸版面是不是就不可为了呢?笔者认为,报纸在版面上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最重要的就是用好图,利用图片增强报纸的可视性。如《今日早报》在报道杭州新东站时,就用了大篇幅版面放置东站的平面图,既在第一时间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又让新闻阅读直观形象。

但在版面的编排上,笔者一直认为,现在一些报纸版面编排是为了“花哨”而“花哨”,而不是为了美而“花哨”,为了实用而“花哨”。报纸版面图片、表格等等的插入是服务于内容的,或者足以替代文字内容。现在一些纸媒的版面看似“花红柳绿”,但细一瞧,图片几乎与内容没啥关系,图片泛滥,会给读者以视觉疲劳。图片的插入一定要围绕中心内容,尽量不要让读者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没意义的图片上,况且不适宜的图片读者未必有耐心细瞧。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在速读时代,一篇新闻应该在6秒钟内让读者看完。因此,在几秒钟读完一条新闻的新媒体时代,报纸版面编排也要紧跟时代,迎合读者速读的阅读习惯,别整得费力不讨好。

版面也要低调奢华有内涵。前面说到要增强报纸版面的冲击力,那么,现在又要让低调,是不是矛盾呢?答案是,不矛盾。版面要好看要吸睛,图片、色彩的运用是必要的,但不要弄得花里胡哨,让读者看着不舒服。今年初,笔者所在晚报配合新媒体对报纸版面也做了调整,要求简洁大方易读。改版后,清新的版面并不逊于过去的“色彩缤纷”。事实上,一个版面或一篇文章,过于“姹紫嫣红”,反而失了主题,让读者不清楚编辑的真实意图和情感,甚至会出现导向性的错误。

四、版面既要有独特的个性,也要有统一的风格

如今,各类报纸为了跟上潮流,吸引读者,也可谓是使尽了招数。有的越改越好,也有不少越改越成了“四不像”,看似各版面五彩缤纷,实则弄得各版面个性“太强”,又没有统一的版面编辑思想,无法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立体的报纸形象。如有的党报受都市报影响,想“开放”,要“开放”,把版面整得不伦不类,削弱了党报的庄重性。当然,党报并不是要永远板着一张严肃面孔,只是此类报纸在改版上一定要做到“符合身份”。正如各类新闻主播在穿着上的不同一样,时事新闻类主播不可能如娱乐新闻主播那样穿着。再如一些都市类报纸,近两年来都增加了专刊版面,如汽车专版、旅游专版、房产专版、健康专版、消费专版等。但在各版面的编排、风格定位上,编辑各行其事,缺乏统一的思想和风格,使得各版面虽有了很强的“个性”,但从整体来看,专刊的各版面却又少了联系,而且与母报的风格也不统一,结果导致报纸各版面的功能作用降低。因此,报纸版面编排既要有个性,也要有统一的风格,让读者在赏“新闻”的同时能“悦”目。

1.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范以锦,董天策.数字化时代的传媒产业[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3.朱宜男.基于创新观念的报纸版面编辑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2(20)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大同日报社)

猜你喜欢

专版版面报纸
报纸
后资源经营专版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特别专版
版面撷英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