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看党报文学副刊的出路
2015-04-10海冰
□海冰
从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看党报文学副刊的出路
□海冰
副刊是报纸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报纸副刊自诞生之初,就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报纸文学类副刊发挥不同作用,五四时期就为传播新文化、新文学发挥过十分特殊的作用。但随着文学的困顿及纸媒的没落,很多报纸文学副刊辉煌不再,本文从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着手,结合当下文学副刊面临的内忧外患局面,以国内几家主流党报的文学副刊为例,说明新媒体时代党报文学副刊如何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党报;文学副刊;发展历程;新媒体时代
一、纵观报纸副刊发展历程
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副刊诞生至五四,二是五四至上世纪80年代,三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报纸文学副刊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
(一)雏形期报纸副刊即有文艺性
“副刊”二字正式出现在中国报纸上,始于五四时期的《京报副刊》。但事实上,副刊的出现要早与此。众所周知,中国近代报刊并非脱胎于中国古代报纸,而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早在十九世纪末,外国殖民主义者在我国主办的一些报纸上已开始出现副刊的雏形。英商美查等人合资创办的《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1872年上海《申报》创刊之初,一改当时报刊将文艺性内容与新闻、言论混编,作为可有可无补白的局面,开宗明义地在创刊号《本馆条例》刊发征稿启事,“如有骚人韵士愿以短什长篇惠教者,如天下各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之类,概不取值。”
《申报》的这一创举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投稿,不仅成为增强报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同时将文艺作为每天报纸必备内容,并置于固定位置的创举被视为为报纸副刊的雏形。
此外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的,《申报》是第一家,即“洋人出钱,秀才办报”。文人办报决定了中国报纸副刊一开始便是文艺性的。
(二)五四时期“四大副刊”成新文化运动先锋
中国报纸副刊从诞生至五四时期,基本上是通俗性的文艺副刊,其功能是娱乐消闲。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时期,报纸副刊也发生了巨变,诞生了以“四大副刊”(即《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为代表的综合性文艺副刊,也常称为新式副刊。
受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这些副刊一改过去娱乐消闲做法,转变为集文艺性、新闻性、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文艺副刊,积极传播新文化新文学,开启民智成为新文化运动先锋。例如《时事新报》于1918年3月创设《学灯》副刊,就以“促进教育,灌输文化”为宗旨。《晨报》副刊在李大钊任编辑期间,偏重传播新思潮、新知识、新理论,曾推出《马克思研究》等栏目。
“四大副刊”一方面尽力网罗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为它写稿,另一方面积极向知识分子、文学青年敞开大门,为新文学读者提供丰富的滋养。鲁迅、徐志摩等一大批著名作家的作品在“四大副刊”发表,此外,冰心、郭沫若等当时一大批文学新人都是从“四大副刊”走上文坛的。
(三)当今文学副刊面临的内忧外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报纸副刊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革。一方面副刊的消闲性、服务性、实用性得到强化,综合性副刊占据主导地位,传播内容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文学关注度下降,纯文学性副刊逐渐式微,成为报业改革删减的对象,还有不少“文学副刊”由传统文学版面扩充为读娱乐、时评等众多版面。
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来势凶猛,内忧外患的处境更是挤压着报纸文学副刊的生存空间。从创办于1997年的中文原创作品网榕树下,到2012年韩寒发布APP应用“ONE·一个”,推出由他主编的文艺MOOK(杂志书),上线不到24小时就冲到AppStore中国区免费总榜第一名,太多例子可以说明,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给传播方式、阅读习惯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二、如何重振文学副刊雄风
在重重冲击下,报纸文学副刊是坚守正确导向,还是选择狭隘地功利思想,甘于平庸?是迎合低级趣味,还是坚持应有的文化品味?本文以国内几家主流党报的文学副刊为例说明新媒体时代党报文学副刊如何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一)坚持正确思想导向
综观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作为新闻与文学结缘产生的文学副刊,在五四新文化传播中,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时至今日报纸文学副刊依然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时代强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
湖北日报“东湖”副刊创立于1949年,随湖北日报创刊而创刊,至今已走过66个年头。此外,为文艺评论开辟的阵地“文艺评论”版,也在读者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湖”副刊和“文艺评论”版与整张报纸的方向保持一致,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思想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至今一年有余,湖北日报“文艺评论”版刊发了多篇文章谈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性”:文艺批评再思考》《在传承和创新中华诗词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表达了湖北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批评家的心得及践行重要精神的举措。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评论”版刊发对个体文艺工作者及作品访谈、报道时,也时刻不忘坚持正确思想导向。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并不等同于不接地气。湖北日报“文艺评论”近一年来,刊发了《关注湖北的校园文学》《余秀华何以会成为一个“事件”》等,紧扣热点深入剖析一个时期的文化现象,给读者以启发。
(二)给读者以高雅艺术享受
曾有一段时间,湖北日报的专副刊涉猎相当广泛,出现财富、家庭、科技时代、民主与法制等12个专副刊并存争妍的局面,曾为湖北日报增添了不少亮色。
但实践证明,作为省级党报走都市报、晚报无所不包的路子并非强项,在正确思想导向的前提下,给读者以高雅艺术享受,才是党报的优势所在,于是精简专副刊,保留了“东湖”副刊等几个副刊。“东湖”创刊至今,始终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做高品位的报纸副刊,给读者美的享受、情感的升华,以一篇篇留有余香、耐人回味的文章,抓住党政干部、大专院校专家学生、科技人员、白领阶层等核心读者的心。今年刊发的《糖和盐的滋味》,娓娓诉说人间滋味无数,而甜和咸才是每日生活的当家味道,给读者以启迪;《一抹乡愁在古桥》,回忆童年那一座座桥,情真意切带着淡淡忧伤;《若有人知春去处》,如一枚艺林散叶,读着读着一股清新的春风和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舒心惬意。
(三)积极探索媒介融合
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的郭运德在10年前于“中国报纸副刊论坛”上就谈到,报纸副刊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经济大潮下报业扩张和竞争,另一方面是新兴媒体的挤压。他认为,副刊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需要从传统的纸媒向网络时代突围,这是新一代副刊的历史性任务。
近年来不少党报文学副刊在积极探索与新媒介的融合。以《解放日报》文艺性综合副刊“朝花”为例,这个老牌副刊去年3月推出公众微信号“朝花时文”,每日除推送报纸上已刊登文章外,还精选各类美文、时文、随笔、杂文,同时增强与订户的互动,以崭新地面貌赢得众多新老读者青睐。
三、新时期党报文学副刊大有用武之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对普通民众而言,越是物质富裕,经济繁盛,人们越是强烈渴望回归精神家园。文学作为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副刊也将大有用武之地。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报纸文学副刊的主编们也是一场及时雨。只要牢记责任、不辱使命,不脱离人民群众生活,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作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以高雅艺术感染人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相信党报文学副刊将迎来绚丽明天。
1.汤树俭.我国报纸副刊的起源[J].新闻记者,1997(11)
2.员怒华.“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曹珂.浅论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办好副刊[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4.张金玲.我国文学副刊衰退问题刍议[J].华章,2011(04)
5.张孺海,熊唤军.报纸文学副刊的新闻化特征[J].新闻前哨,2009(10)
(作者单位: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