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播音语言节律特点问题分析

2015-04-10崔晓东

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基频节律音节

□ 崔晓东

新闻播音语言节律特点问题分析

□ 崔晓东

新闻播音在广播电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最具意义的表达方式,研究新闻播音的语言节律特点有助于把握语节这一基本单位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节律感,提高新闻播音水平。本文将着重分析新闻播音的语言节律特点,并对其特点内涵进行归纳分析,帮助新闻播音员有效控制自身的语言节律。

新闻播音;语言节律;特点

新闻播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播音方式相比,不仅语言节奏快、连贯性强,而且语言密集程度高,对新闻播音员的专业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新闻播音的上述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播音过程中的语言节律特点,语言节律特点也成为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有关汉语节律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语言学的理论成果,而且还推动了语言识别技术的进步,纵观当前的文献报道资料,有关新闻播音方面的语言节律特点研究仍然较少,急需进一步探讨分析。

一、新闻播音语言节律定义和特点成因

(一)新闻播音语言节律定义

语言节律可以概括为:通过语言组合关系构成声音的长短高低快慢等的变化,这种语言因素的变化方式即称为语言节律。有关语言节律定义的最早论述见于罗常培的《普通语言学纲要》:“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快慢、长短、轻重、间歇、音色构成语言的节律。”这一概念界定也成为我国诸多概念解释中的经典。有关语言节律界定的最新代表说法是李子荣的相关阐述:“语言包括音段特征和超音段特征,后者即为节律,汉语节律具备声调、音色、节奏、轻重等基本要素,人们对语言的理解也可以通过节律以结构层次、语言焦点、意图暗示等表现出来”。这一论述将语言节律限定在超音段特征范畴内。通过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语言节律的必备要素是声音的高低、快慢、长短、轻重、间歇、音色、结构层次、语言焦点、意图暗示等,这些因素属于超音段范畴,是新闻播音极富感染力的必备要素。新闻播音语言节律的规范性和严格性可以从其与日常口语的对比中发现。

(二)新闻播音语言节律特点成因

语言节律的基本单位是语节,只有掌握了语节的内涵和本质才能形成专业的语言节律感,语节的变化也成为新闻播音语言节律极富特点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相同的音节其对应的语言时长也不同,但语节的长短却与音节的多少成正比,音节越多,语节也就越长。在新闻播音过程中,一句话中的音节数量不同,而且音节数量与音节时长成反比,也就是音节数量越多,音节时长就越短,这种关系也反映出语节时长和语句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新闻播音语言节律特点分析

(一)语节的时长分布模式

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拼音由四个不同音节组成,日常说话可能会经常接触四种音节,但是新闻播音中一般只接触“二声、三声、四声”这三种音节,很少涉及一声音节,这是因为与其他音节相比,一声音节的节奏变化较小,不能表达出情感变化,因此,只能借助其他三种音节来保证正常的语言起伏变化。后面三种音节被统称为新闻播音的语节,语节中每个音节的数量构成比例直接关系到语节的长短,而且音节数量与语节长短之间是正相关关系,音节数量越多,语节就越长。在三种普通音节中尾音节都是最长的,新闻播音为了突出某些内容的重要性往往会将首个音节拉长或者采用尾长型的音节。跨语节是由多语节组成而成的一种大节律单元,在跨语节中,不同音节和语节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甚至完全融为一体,在时间感觉上已经完全合二为一,此时的跨也就是合并的意思。跨语节中,音节之间的组合不再有轻重之分,但是可能存在停延,跨语节在新闻播音中比较少见,多建于语速较快的语言形式中。

(二)音节时长与音节均值成反比

从语节的时长分布模式可以看出,音节的增加语节时长会相应地递增,语节时长与音节数量成正相关,但是音节增加在延长语节时长的同时却会降低音节的平均值,这也是新闻播音与其他语言表达方式所明显不同的节律特点。如果一句话含有较多的音节,新闻播音员出于习惯或为了保证语节的内聚性,往往会有意的控制时间和语速,从而确保语言的均衡,这样就会缩小某些处于中间位置的音节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播音效果。如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播音字眼,可以注意到,播音员往往将“人民”这一词语的音节时长压缩,导致中间音节的时长略小于平均值。

(三)语节时长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新闻播音的语节时长被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太长会造成占用较多的时间,造成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太短又会造成语言表达的拖沓,不符合新闻播音的特点。因此,新闻播音的语节时长会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一般是330ms-1100ms之间,通过控制语节长短可以有效控制播报内容的合理安排,保证新闻播音的质量和效果。语节时长之所以要控制在上述范围是经过科学研究,建立在统计基础之上的,研究表明,语节中二音节轻音节的时长最短为390ms,而最长的为四音节重音节,为1001ms,从这个角度分析,语节时长应当在这个范围内变动。语节时长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新闻播音效果,时长范围的圈定既可以帮助播音员选择停顿时间,又能充分尊重听众的习惯,以免新闻播音过于乏味和枯燥,使严肃的新闻播音更具乐感,进而成为一门艺术的语言。在语节时长的把握上,可以借鉴音节节拍,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以中速尾长型音节为例,二音节语节类似于2/4拍,四音节类似于4/4拍,当前两者也有不同点,音乐节拍是首拍强,而语节尾音节重,也就是尾音节最长。

(四)尾长型在节律中起主导作用

尾长型的音节在新闻播音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像“二声、三声、四声”这三种常用的音节也主要利用了尾长型音节的这种主导优势。与其他音节种类相比,尾长型音节能够更好的调动听众的情绪,从而向听众展示播音员的情感变化。非尾长型的音节与尾长型音节相对应,虽然没有后者的主导优势,但是可以弥补尾长型音节的不足,使播音员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音节设计,从而丰富音节层次。除了尾长型音节外,还有一种首长型音节,相比之下,首长型音节的使用频率要远远低于尾长型音节,但是首长型音节可以作为一种调节因素与尾长型音节形成互补,两者相互配合避免了节律过于单调。综上,尾长型音节在新闻播音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新闻播音的节律。

(五)语节基频下倾的音高特征

新闻播音中语节的显著特征是基频下倾,这也是音高的显著特征。通过测量不同语节音节基频值可以发现新闻播音中的语节,无论是高音线还是低音线都呈现下倾的趋势。因此,与其他语节特征相比,基频下倾是新闻播音语节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显著的音高特征。如新闻播音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现代化”、“会议”等词汇都具有明显的基频下倾特征。以二音节普通语节基频变化为例,高音点第一音节的基频值为16.89st,第二音节的基频值为14.75st,低音点第一音节的基频值为8.79st,第二音节的基频值为7.06st,无论是高音点还是低音点的基频值都呈现出走低趋势。再如,三音节普通语节中的高音点第一、二、三音节基频值分别为17.14st、16.69st、13.15st,低音点第一、二、三音节基频值分别为8.95st、7.54st、6.29st,也都呈现出明显的走低趋势。

新闻播音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有其独特的节律特点,认真分析这些节律特点有助于正确掌握其语言文化特点,向听众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以丰富的情感变化来感染听着引起共鸣。

1.刘迎新.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时代特点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3)

2.王小蕴.汉语普通话语音审美特质在新闻播音中的体现[J].美与时代(下),2014(07)

3.郝玉洁.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时代特点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5)

4.战迪.试析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J].中国电视,2011(11)

5.程诗珏.播音主持如何掌控电视新闻播音之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06)

(作者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猜你喜欢

基频节律音节
语音同一认定中音段长度对基频分析的影响
基于时域的基频感知语音分离方法∗
桥面铺装层对中小跨径桥梁基频影响分析
拼拼 读读 写写
45000kHz基频晶体滤波器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