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阴影和桎梏——检视新世纪以来的国产动画

2015-04-10梅婕

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刻画动画片动画

□梅婕

动画片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一直很大,深受孩子们喜爱。动画片上经常打出“动画情节,小朋友们请勿模仿”的字样,这从侧面显示了动画对少年儿童的巨大影响力。如果说20世纪后半期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创作的大量动画作品几乎是80后、90后童年记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国产动画又有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反响又如何呢?

一、低谷阶段带来的反思

进入新世纪后,国产动画经历了低谷和重新振作两个阶段。

二十一世纪之初,相对于上个世纪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创造的辉煌业绩而言,国产动画无疑走了下坡路,国人对它的支持和关注也明显趋弱,国产动画片产量低,面向的观众的年龄层面也显得狭窄。日本动漫的流行更对新世纪之初的国产动画形成排挤态势。

在这一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供求问题,而供求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是相对偏低的产量(实际上国产动画片综合时长是在不断增长的),而是国产动画片过低的自我定位。像反复播放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大耳朵图图》这类动画片的适龄观众是幼儿和低龄儿童,而实际上热爱动画片的受众还包括大量少年,也就是11岁到15岁的中小学生。由于现在孩子相对早熟,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大耳朵图图》这类动画的兴趣并不大。像《我为歌狂》这样面向少年的作品基本都是只登上过一次荧屏就不再重播,因此国产动画远远不能满足少年儿童的需求。

其次是动画片的娱乐性和教化性的关系问题。国产动画一向高度重视教育意义,虽然动画片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不容忽视,但是动画片不应成为单纯的德育片,它与电视剧、电影一样,制作出来首先要注重的是娱乐性和观赏性,然后才是在其中融入教育性,而不是过度说教。有的动画片注意到了这一点,如《芭啦芭啦小魔仙》和《火力少年王》,但是它们在模仿日漫上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角色个性塑造不够立体、完整,画风和制作也差了一大截,像《哪吒传奇》这样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制作精良的作品很少,对比之下孩子们当然更喜欢去看制作精美的日本动漫。

同时,在动画片制作上还存在着态度上不够重视的问题。国产动画片的粗糙并不仅仅是由于技术的缺憾,这一点从人物的配音上我们便可见一斑。配音是影视作品中非常重要一部分。正如有了石班瑜配音才是我们所熟知的荧屏上诙谐、可爱的“星爷”,“闻其声而知其人”,对于人物表情不够丰富的动画片而言,配音对人物个性的塑造更为关键。这也是我们即使没有高超的技术也可以做到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国产动画与已然成熟的日本动漫的巨大差距暂且不提,国产原创的动画片配音有很多甚至比不上翻译来的外国作品配音。由此可见,娱乐性强的动画片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二、重新振作前景光明

从2007年的《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有所突破以来,经过2007年到2010年的酝酿,最近几年国产动漫频频发力,《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侠岚》系列动画、《莫麟传奇》《魁拔》《梦幻西游》,面向成人的《画江湖》《泡芙小姐》,播放多年的《汤姆和杰瑞》也终于有了可以替代的超人气搞笑动画片《熊出没》。国产动画片在制作技术迅速提高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粉丝团体,支持度大幅提高。这一阶段国产动画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3D动画崛起

自2007年第一部3D动画《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起,国产3D动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动画以其精美的画面效果、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音乐背景,迅速赢得了观众朋友们的喜爱,身为其中翘楚的《秦时明月》系列更是在出到第四部《万里长城》时已然拥有了数百万粉丝。此外,2010年的《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2011年的《莫麟传奇》、2012年的《侠岚》、2012年的《熊出没》、2013年的《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2014年的《画江湖》《梦幻西游》、2014年底的《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都是当年人气较高的代表作,近几年出产的3D动画还不止这些。这些制作精美的动画使得支持国漫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力挽新世纪之初国产动画的颓势。其中《侠岚》更是让日本人惊呼“必予封杀”,可见国产动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二)富有中国特色

在众多新作中人气较高的大都极富中国特色,尤其是中国传统特色。它们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因子,或传奇地演绎历史,或动情地刻画江湖,既满足了少年儿童对中国遥远神秘古代事物的好奇,又普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如《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就使孩子们接触到了那段战国之末到秦之初的历史,初步认识了秦始皇、李斯、荀子、项羽、张良、韩信等历史人物,“诸子百家”、“兼爱非攻”、“尚同”等在动画中频频闪现,与教科书遥相呼应。从上个世纪中国的水墨动画、皮影动画大获成功和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创造票房佳绩的事实中不难发现,重视“中国风韵”的动画制作策略是非常正确的。

(三)商业化和市场化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动画产业日趋商业化、市场化,产业运营趋于成熟。动画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更是进军大银幕。国产动画不仅在小荧屏上走出了上个世纪的阴影,还走出了自《大闹天宫》《宝莲灯》之后没有动画作品能搬上大银幕的窘境。《魁拔之战神崛起》《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等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受到了少年儿童乃至成年人的广泛好评。这同时表明国产动画正在逐渐调整自己的定位,面向更多年龄层段的群体,也更加多元化,更富观赏性和娱乐性。

(四)人物刻画逐渐丰满

近几年来的动画片在人物刻画上也大有起色,呈现出来的是“人”的故事、“人”的世界,而不仅仅是画面和传说。传统的国产动画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扁平”的、类型化的。如葫芦娃是正义的化身,蛇精是邪恶的化身,沉香勇敢、善良,二郎神刻薄、狠辣。现在的动画人物则更加丰满多面,也更具趣味性。《侠岚》中的辗迟虽然开朗、活泼、随和、富有正义感,但也会胆小、懦弱。《秦时明月》中的杀手赤炼虽然外形妖艳、下手毒辣但却也有自己的苦衷,是位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却又痴情的女子。这样的人物刻画使得少年儿童能通过动画片更全面地认识人性,感悟人生。这些动画还注重突出励志主题,使人们在观赏中有了从认识到做出判断的过程,这样一来,通过影视作品传达的正能量才能更深地打动人心。

三、国产动画的成功经验

国产动画现在正处于重新振作的阶段,立足于中国历史和传奇演绎的故事是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成功的秘诀所在,但是中国动画产业要真正“活”起来,做大做强,还必须有“神”,如是国产动画才能具备真正的国际竞争力。接下来,就以开创了中国3D动画之先河的超人气动漫《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为例,总结一下近几年来国产动画的成功经验。

(一)动画音乐的故事性

动画音乐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动画歌曲和动画配乐。片头曲举足轻重,好的片头曲能先声夺人,使观众受到感染,也直接影响着故事基调的设定。一集故事结束,观众往往处于意犹未尽的状态,舒缓的片尾曲更能迎合观众此时的心境,给人余音绕梁之感。可见主题曲和片尾曲的故事性是非常重要的,包括音乐的故事性和填词。好的主题曲或片尾曲能很好的将写意与写“实”融合到一起。日本动画《火影忍者》的片头曲采用振奋人心的摇滚乐,让人意气昂扬。《秦时明月》的主题曲《月光》中唱到“月光色,女子香。泪断剑,情多长。有多痛,无字想,忘了你······”将我们带到了那个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中。

比起动画片主题曲的先声夺人,动画配乐更像是不易被人注意的“配角”,但它在剧中承担着表现人物形象、烘托情节气氛、凸显故事主题等作用,可以说它比主题曲、片尾曲所发挥的作用毫不逊色。我们从《秦时明月》不同名字的配乐中就可以看出配乐的作用——“韩国旧梦”回忆韩国灭亡前后的往事;“乱世湮尘”烘托人世沧桑、世事无奈;“风和日丽”一般用于轻松的情节;“鬼鬼祟祟”衬托主人公天明的机灵、调皮。配乐设计的灵魂是故事性,它与画面同步,将故事娓娓道来。宫崎骏系列动画电影之所以能赢得世界人民的共鸣离不开久石让的音乐创作。正因为如此,久石让才会被评价为“一个善于用音乐讲故事的人”。

(二)人物刻画的多面性

人物刻画分为外形刻画和个性刻画,而外型刻画要以个性刻画为依据并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如《秦时明月》中放浪不羁的荆轲一身粗布劲装,头发较短并简单地束起,面冷心热的乐师高渐离傲眉冷目、长发披散,着宽袖白衣。

近些年来国产动画的成功不仅是由于技术进步,使用3D技术塑造人物形象和塑景,还在于“3D的个性塑造”。可以说,人是动画的灵魂,是原创者和制作者思想载体,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体。动画不仅要从发型、服饰和出场环境、氛围等多方面地刻画人物外形,还要从肢体语言、语言、表情、喜好、适当的心理解读等多方面来刻画人物的个性。如《秦时明月》中主角天明因其是位个性活泼好动、善良单纯的十二岁少年,所以肢体动作多且幅度大,语言多且直白,表情生动、夸张。剑圣盖聂个性沉稳,历尽残酷的战斗和人生变故,所以常常惜字如金,但他的话往往一语中的,寓意深刻。内心独白的出现经常对人物个性的表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应慎重使用,过多的内心独白会既会使人物性格过于暴露,缺乏神秘感和悬念,又会拖慢故事节奏,使故事显得的冗长、乏味。另外,场景和人物的渲染以及特效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动画的观众大都是年轻人,因此应有比电视剧更快些的节奏。

(三)配音的专业性

动画片与电视剧的最大区别就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演员和实景而是肖像和画面了。因此,隐于动画背后的演员——配音演员格外重要。

一个人的声音特点、说话的方式、音调起伏等都能凸显角色的个性。动画的配音演员由于要跟动画的人物和情节保持高度的一致,又要仅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因此对角色的理解一定要深入,情感一定要充沛,其难度可想而知。配音演员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即使是最优秀的、情感最充沛的配音演员也并不能完美地展现所有的角色。虽然他们受过专业的声音训练,每一个人都拥有多种声音。如《秦时明月》中张欣在给李斯配音的同时也给庖丁配音,二人身份不同,声音迥异,就如普通的演员有戏路限制一样。配音演员与角色本身的调和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

(四)大胆独到的跨界尝试

动画在很大程度上与小说和电视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要点都是塑造人、体会事、感受情,这应该就是人气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常常大获成功的原因吧。如今的动画片《秦时明月》就是改编自台湾作家温世仁的小说《秦时明月》并在2015年改编为电视剧,选择的演员也都为当红偶像和实力派演员,这可以说是国产动画片真正意义上第一部跨界之作,使动画由虚拟走向“真实”。可以说,无论是普通意义上的电视剧和电影还是动画片,滋养它们的沃土都是文学作品。如今,日本已经形成小说、漫画、动画连续剧、剧场版电影、真人版电视剧、电影、动漫周边衍生产品环环相扣的多媒体动画产业链。而《秦时明月》作为一部中国第一部3D武侠动画片,一部成功改编自小说的动画片,一部衍生出成功剧场版的动画片,第一部真人化的动画片,对我国国产动画的发展显然有着积极的启迪。我们可以期待今后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进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活,期待动画产业的“中国风”吹向全世界!

猜你喜欢

刻画动画片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我的动画梦
推荐一部动画片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我是动画迷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