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众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问题

2015-04-10霍博男

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众商业性艺术性

□ 霍博男

浅析小众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问题

□ 霍博男

长期以来,有关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作为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经久不衰,而对于电影当中特殊的群体——小众电影来说,它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更值得人们去深思和探讨。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意识到电影的商业与艺术是同时依附在电影本身的,可以说是电影与生俱来就有的。然而,艺术性和商业性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应如何处理,两者如何和谐共存,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是电影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个问题会从根本上影响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本文在探讨小众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问题的基础上,力求能够对小众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小众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

小众电影;艺术性;商业性;浅析

一、小众电影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对于小众电影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显而易见的是小众电影是与大众电影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小众电影一般投资都比较少,制作相对简单很多,受众群体也比较小,大部分的小众电影都是收入甚微甚至是没有收益的。所以说小众电影一般是具有个性化的或者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导演不为利益而去迎合大众的口味选择遵从自己内心的电影产品。小众电影虽然规模小、受众少,但是却蕴含了很大的意义,仔细观看不难发现,小众电影都普遍地将大众文化当中所逃避和消解的沉重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化责任心背负在身,小众电影力求把世界最真实的样子展现在影像上,同时对于严重商业化和缺乏社会公众服务心的大众文化予以批评和超越。

小众电影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发展的产物之一,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那么现在也就没有中国小众电影的快速发展,或者说不会出现得这么快。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电影拍摄有它本身的特殊性,电影拍摄当中使用的拍摄器材和剪辑合成器材的价格都非常昂贵。不仅如此,电影拍摄的消耗非常大,一般经济情况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费用,所以拍摄一部电影和写作一部文学作品相比较而言,不仅复杂困难,而且在经济上有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电影的拍摄只能由专门的电影拍摄机构或者一些大型的文化公司来完成。因此,在我国电影的发展进程相当长的时间里,小众电影的出现得到大家的注重并认可就显得十分困难和难以实现。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小众电影,绝大部分是由体制中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和体制中的工作人员有个人关系的一些电影导演悄悄借用公家的设备制作出来的产物,所以小众电影的数量以及小众电影的拍摄人员都十分有限,可谓屈指可数。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在家庭当中使用的数字摄影机以及个人电脑都已经快速普及,而且现在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有非常不错的摄像功能,很多人将摄影当做一种乐趣来进行,所以小众电影的高潮也开始逐渐地形成,很多之前因为缺乏设备或者相关人员而没有机会独立拍摄的电影导演或者一些电影拍摄爱好者,使用现代化发展的便利成果,都逐渐地尝试通过影像这个充满浓厚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社会以及现实当中存在但仍尚未得到解决的诸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除了大多数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很多不是科班出身的例如作家朱文、刘索拉以及徐星,大学体育老师康建宁,诗人唐丹、尹丽川以及画家赵亮,都非科班出身仅仅出于爱好,用肩头的摄影机完成了自己小众电影的梦想,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梦,完成心中的理想,现在他们在小众电影界已经可以算作是主力军了。

二、小众电影的艺术性

与大众电影相比较,小众电影将大量的纪实性叙事手法运用在艺术探索当中。很多小众电影为了反映最真实的影像甚至是采用真人秀或者纪录片的形式来表现,这也是为了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将原生态的生活还原在大屏幕之上。当然,每个电影所反映生活的原生态或者本质都和电影导演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有关。

就像诗人海子在诗中所写的那样:“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

当然大屏幕所展示的画面,与现实生活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一致,因为没有所谓的绝对的真实,而且每个导演都会有自己的个人主观倾向,不同的人看待问题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生活成长以及受教育的经历,将导致他们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也会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是相反的观点。再者说,即使看到同一景象他们眼中的“真实”也是不同的,所以所谓真实的定义和概念其实原本就是模糊的。小众电影让我们最起码能够肯定的一点优势就是对于影像的记录虽然是只言片语,但是比起那些最生动的描写语言都更要令人满意。因为文字所包含的信息对于它的阅读者所具有的文学素养和接受力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真正读懂其内在的含义。而小众电影则属于视觉符号,它记录真实信息的同时还能够通过采取恰当的剪辑来间接表达创作者的态度,让观众更容易掌握影像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感官训练场,以一种强烈的“触觉”刺激方式震撼着现代人的神经。

小众电影当中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纪实性,电影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切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以及生活条件较差的底层民众当中。它常常用实景再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几乎天天看见却很少关注的小人物,或者说你我他的生活处境作全景式的展现,这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极具心灵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感性认知。这种冲击力和震撼性往往没有轰轰烈烈的画面感,而只有生活当中的辛酸或者无奈,哪怕只是一个远远走去的蹒跚背影或者一个昏暗摇晃的灯盏,都会指引我们直面自己人生当中一些潜在的困难或者无能为力地叹息。让我们面对自己生活当中的难题进行思考,思考生活当中关于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者人性当中最能够打动我们的情感,或者困境和情感背后的社会根源问题,而不是大众电影当中打打杀杀、情情爱爱或者无尽的奢华所可以比拟的。

相对于广受欢迎的大众电影来说,小众电影虽然在当下的大众文化当中受到轻视甚至是蔑视,然而其对待生活的严肃艺术态度以社会上弱势群体的艰难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用极具力量的创作和文化价值,表现出影像创作者对于人格公平的追求和对社会公正、人道主义精神的坚持和支持。小众电影记录了关于这些人和事的存在,将其保留下来,这是历史影像以及艺术的保留,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最为真实和有价值的精神文化财富。

三、小众电影的商业性

现在每逢暑期档寒假档或者其他各种节假日,很多大片都在电影院进行鏖战,显然这些电影大片都是商业化严重的大众电影。今年暑假《小时代4》《捉妖记》《栀子花开》等或青春或科幻的各类题材电影连续上映,这种集聚了很多明星偶像的商业电影在影院排片上面被其粉丝垄断。与此同时,把很多小众电影例如昆曲电影《红楼梦》等的生存空间几乎全部占有。《红楼梦》在国外上映颇受好评,为何到了国内却遭遇“零排片”的局面呢?这就是小众电影的商业性在大众电影面前的欠缺和不足导致的。电影院在拍片上面肯定是选择更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影片,此时能够给电影院带来较少利润的小众电影便会惨遭弃用。在现在商业电影独占天下的畸形现象当中,小众电影如何才能够破解困局用自己的独特拍摄视角给观众呈现多元化的电影作品,是当下电影界应该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小众电影的商业性预期与自身的命题立意相违背,这不仅是因为商业电影本身就是迎合大众的产物,而小众电影由于受众规模的群体性而得不到商业赞助支持,从而不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还因为小众电影在坚持自我的路上与商业性渐行渐远。当然这不能代表所有的小众电影都是如此,有一部分小众电影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商业性质的,但是这些小众电影的商业性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例如,《广岛之恋》《少女小渔》《秋鱼刀的味道》等小众电影的成功也有一定的商业性。只是小众电影本身的商业性与自身的艺术性相比较的话会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人们容易忽略甚至遗忘它的存在。

四、小众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辩证统一

从电影本质来讲,电影是艺术性和商业性的辩证统一体。艺术性和商业性在电影当中互相交融,互为依托,是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所以不管是大众电影过度强调其商业性而忽略其艺术性,还是小众电影注重艺术性而忽略甚至是抵制商业性都是对电影本性的一种扭曲。电影在市场上是作为一种商品呈现的,作为商品就难免受到资本的掌控,然而由于它与一般的商品生产不同,它在具有商业价值的同时还有其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艺术生产属于一种非常复杂的精神性生产,电影在受到资本控制的同时,它汇聚了导演、制作人、编剧、演员以及摄影师、灯光师等成员的精神性劳动的共同参与,这就为部分电影打破资本控制提供了可能性,小众电影就是如此。

虽然小众电影的重点在于小众,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可以为更多的观众提供精神的享受,能够充分反映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下普罗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现代社会当中一些被扭曲、被忽略的情感或者现象,为更多的观众提供思考的契机。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不能简单地将小众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放在对立的场合,它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应是统一在一起的。例如,《红楼梦》这样欣赏难度比较高的小众电影应该尝试着采取一定的运作和推广,在电影上映前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接受,因为观众的审美口味以及消费习惯,在迎合的同时更需要给予引导。虽然说真正的优质电影永远不会缺乏固定的粉丝群体,但是在艺术性达到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商业性,如何操作才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这样小众电影的制作团队也会相应有更大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小众电影的艺术价值。现在网络社交媒体是小众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辩证统一的最好表现方式,比如最近热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部国产动画片正是小众电影的代表。上映以后,微博以及微信好评如潮产生的叠加效应促使院线方调整排片场次,迅速增加了排片量,让这个小众电影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这就是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得到不同结果的小众电影。所以更多的小众电影可以尝试着通过这个方式来进行运作和推广,以便取得更好的结果。

结语

小众电影在严格维持自己艺术性立场的同时,时常会决绝地表现出不与充满商业性的大众电影合流,将自己放在一个较为偏僻的角落位置,认为这样才能够保持完整艺术价值。但是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小众电影属于电影的一种,它的本性是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总和。小众电影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把自己从与主流对立的位置上面拉下来,当然这并不是让小众电影去迎合大众,而是要开始在维持和宣扬自己艺术性的同时兼顾商业性,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小众电影本身并体会其蕴含的艺术价值,这样才能避免小众电影的衰退而继续发展下去。

1.杨远婴.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2006

2.彭逸林.真实、人文的宿命——思想、叙述、传播、意义[M].重庆出版社,2005

3.陈犀禾,聂伟主编.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张颐武.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小众商业性艺术性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虽小众但可贵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北京CEDRUS小众买手店
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众强需求”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HTC久病无方难倒王雪红走小众路线或是明智选择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对欠发达地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调查与分析——以阜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