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纪录片审美的嬗变与发展趋势

2015-04-10刘轶

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

□刘轶

中国纪录片审美的嬗变与发展趋势

□刘轶

中国纪录片至今已走过百年之久,上个世纪纪录片是通过介绍锦绣河山和建设新面貌等相关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拍摄手段。九十年代中国观众经过多年电视的熏陶,也慢慢成为了有经验的电视观众,对于那些虚假造作的电视纪录片已然不会再轻易接受。而现在随着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中国纪录片在创作理念、叙事风格和拍摄手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走上了客观与再现的道路,传递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中国纪录片;审美的嬗变;发展趋势

纪录片反映生活,关注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让每位观众都能直观感受到自己身边的故事,这种真实的力量会给观众带来强烈认同感和震撼,也展现了当下的城市不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现实景象,它具有社会美和新闻美。但是我国纪录片整体上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本文通过对中国纪录片现状进行慨括,并结合近年我国记录片出现的新现象,就中国纪录片审美的嬗变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中国纪录片审美的概述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理性、制度、秩序等支配,使现代生活变得刻板、千篇一律。日益疏远的人际关系和越发复杂的社会变动,使得人们希望从传媒中找到自身生活意义和自身状态的肯定,电视作为目前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之一,需要缓解人们生活中的压力和给予文化抚慰。在东西文化价值碰撞、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坚守的美学教条,使当代中国纪录片从选题、画面、视听等元素上都有了崭新的发展,处处展现出现代美学的痕迹。在传统纪录片中,人们所听到的是字正腔圆的解说,而解说员的话语都是些充满理性、充满伟大情感的豪言壮语,在今天的审美里,代表大众的声音开始从台后走向台前,让观众听到真实的声音从而感受到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氛。如今观众是主体,观众的审美观影响着纪录片创作者的审美价值,而纪录片就是创作者审美价值的体现。

二、中国纪录片审美的嬗变

当代中国纪录片体现出亲民倾向,它的审美特性表现为视听形象纪实美,通过浅显易懂的多样方式使观众体验寓教于乐,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去除了政治化主导、说教味道严重、语言空洞、风格单一的状况,缺少人性色彩和人文精神等缺点也逐渐消失在当代纪录片中,影视制作技术也是促进纪录片审美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2012年的《舌尖上的中国》,该片从普通百姓视角的味觉审美出发,拍摄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变迁,向观众展现的是人与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普通人的家常菜来诉说中国传统正在发生的改变。它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吸引大众视线,首先是其平民化的创作理念,没有高高在上的宣传口号,有的只是故事里的小人物和朴素情感。其次就是巨大的投资与优良的制作水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实片,为观众呈现食材的纹理构造,天然图样被表现得非常唯美,该片通过这种新颖的拍摄手法,让观众审美价值从人的本性上回归艺术本真,让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

三、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态坏境不断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心理需求等也在发生着改变,电视的作用也随之发生改变。在电视发展初期主要表现为教育和引导,到九十年代渐渐出现客观的创作手法,再后来随着后现代思潮的碰撞,纪录片开始故事化、戏剧化,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新时代,近年来纪录片主要呈现人文关怀,同时在创作理念上日益成熟。但是在如今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纪录片该如何镇守占地,又该如何保持真实的本性是中国纪录片创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开拓市场的可能性,才能为纪录片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观众心理,纪录片要做出合理的创作调整,可以吸收优质娱乐元素,让节目显得更加饱满。现在不管是经商还是学习亦或其他事物都在与国际接轨,所以说纪录片国际化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国际化背景下,纪录片应该主动融入但不随波逐流,要在全球视野下坚持民族特色,要对本土文化有扬有弃,形成独有的产业风格,才能让纪录片走出国门。面对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电视成为人们消遣的最好选择,如果纪录片不能被大众喜闻乐见就难以生存,纪录片是以真实记录着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活处境的思考,其文化品位不是一般电视节目可以达到的,所以纪录片有着其潜在优势,因此中国纪录片要打造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要打造大众共赏的艺术形态。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纪录片审美经历了说教风格和客观再现,走到了以大众视角解读的今天,审美价值从宏大的叙事风格转向了人文价值的关注。但这并不是说纪录片要一味地迎合观众,放弃自己的品位追求,如果那样,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和存在意义就会被削弱,所以要在提高纪录片收视率的同时提升其影响力。然而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上,不论是由演员扮演还是电脑特技,更甚至是现在先进的科技技术,目的是情景再现,为观众提供一个更好的审美效果,但要遵循纪实的表现手法,任何创作都需要事实依据,不然不仅会抹杀历史文献的价值,更会给观众带来价值误解,所以纪录片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人们现在生活的写照。

1.金丽娜.主旋律纪录片的审美变迁及创作趋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王燕清.中国大型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手法变迁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

3.戴维·贺加斯,孙红云,李瑾.数字时代纪录片的发展趋势[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4)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微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审美变迁与发展格局的探究。项目编号:ZW221426#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作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咱也过回『创作』瘾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如诗如画》创作谈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