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电视真人秀栏目引进中国后的若干思考

2015-04-10龚兴华

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电视栏目参赛者真人秀

□ 龚兴华

一、攻城略地的真人秀电视栏目

(一)真人秀栏目的本体界定及特点

真人秀电视栏目这一提法最初出现在美国,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于真人秀电视栏目的定义还没有完全一致,本文暂且采用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在《真人秀节目课题研究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普通人在规定情景中的规则制约下,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做出的自由行动并被记录或者加工播出的节目。”

这类节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虚拟的”或者说“已被设定好的”真实性,它同时满足了受众的窥探心理。并且,一些以游戏或竞技为主的节目,它的刺激性和精彩度也成为了受众目光的焦点。

(二)真人秀栏目的制作元素

1.以纪实手法对栏目进行拍摄

为了体现真人秀中“真”字的特性,大多数的真人秀节目都会选择以纪实为主的纪录片拍摄手法对栏目进行拍摄,以凸显其真实,或者说让人看上去觉得是真实的。真人秀栏目中作为主体的人大多不是在表演,他们只是在栏目中将自身展现在受众面前。因此,长镜头在真人秀栏目中被广泛使用,从而实现画面和时空的自然转换,例如:《极速前进》中,选手要完成某些如攀岩、蹦极等特定的竞技环节时,大多都是运用长镜头这一拍摄手法,让摄像机完整地将选手的动作进行捕捉,使得观众会对选手所处的环境及整个场面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观照,这样的拍摄手法所营造的代入感极为强烈,观众和选手之间的“屏障”会被击碎,观众与片中人物有着几乎同样的心理期待,这就使得真人秀节目的画面张力较其他类型的综艺娱乐节目更为凸显。

2.以泡沫剧手法进行故事叙述

电视真人秀经常被认为是真实的泡沫剧,因为真人秀尽管没有固定的剧本,却被人为地设置了很多戏剧冲突以及叙事套路,这就使得电视真人秀具有了类似泡沫剧一般的戏剧元素。

大多数真人秀节目,一般都会设置较高的奖金或者是极为丰厚的奖励,如《极速前进》,最终的赢家将获得百万美金的大奖。再如《中国好声音》,最终的赢家可以出自己的专辑以及有机会签约国内比较大的音乐制作公司。人类的眼睛总是追寻着欲望的,一旦有如此丰厚的奖金出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便随之展开,参赛者与参赛者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被点燃,观众也会以谁会赢得最后的奖金作为观看栏目的终极悬念,节目本身也因此有了看点。

3.被虚拟的真实

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真”,看似真实,其实是被虚拟了的真实。首先,参赛者方面,大多数的真人秀栏目在最初征集参赛者的时候都会声明没有任何门槛、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这样做会让受众觉得这些参赛者都是自己身边的人,从而更有代入感。然而,到节目最后剩下的“幸存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他们必须具备自身的特点,或者人气特别高,或者形象特别好,要么是天才、要么是怪咖,这样做的动机很简单——增强节目的观赏性。其次,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许多“导演摆布”。为了制造紧张的节奏,增强节目的冲击力,导演会在节目录制当中人为的加入已经设计好了的游戏情节,譬如《极速前进》,加入回转的环节,让参赛者实名指定另一对参赛者做附加任务,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可能引来被回转的参赛者对回转自己的参赛者的恶语相向,而节目组正是通过这类的环节或竞赛来制造参赛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电视真人秀的重点绝不是在“真人”上,而是着重一个“秀”字,“秀”是为了展现“真实”,而所有的“真实”都是为了一个“秀”字。

二、对国外真人秀栏目进行本土化改造时存在的问题

(一)原创太少,缺乏自身特点

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大多是以借鉴、模仿国外节目的方法进行制作的,缺乏新意,缺乏本土特色。不可否认,对国外真人秀节目大量的抄袭、借鉴和模仿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电视栏目制作的水准和观念要远远落后欧美、日韩甚至是港台,再这样的窘境之下,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的制作方法也未尝不可,但借鉴的同时也该有研究与创新,否则只能学来皮毛,学不到精髓,最终连简单的复制都会复制走样。例如近两年收视率极高的《中国好声音》,明明是真人秀节目,秀的本该是参赛的歌手,然而在节目当中,“导师们”的“表演”却成为了焦点,在这样一档节目当中,受众们更想看到的是参赛者的表现及他们背后的故事,并不是导师们为争学员胡揭老底、相互调侃,导师们的表现应作为“绿叶”出现,而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让人难以接受。

(二)明星当家真人秀,百姓想秀却无门

纵观近两年越来越火爆的所谓的真人秀节目,大多都是明星参与,普通人只有观看却没有参与的份,中国人太在乎明星了,明星也太把自己当明星了,眼前的例子就是《极速前进》,这个节目在美国已有近十年的历史,都是普通大众参与节目,为了最终的百万美金大奖,进行体能、智力甚至智商、情商的大比拼。比赛异常激烈,在节目中受众不仅可以观赏精彩的赛事,还能感受参与者的性情。结果,本土化之后,中国版的《极速前进》,却找了一帮明星进行录制,奖金的设置也从百万美金的真金白银变成了看不见摸不到的“梦想基金”。节目中的明星们,感觉都是在被迫“极速前进”,没有争夺的欲望、没有超快的节奏,一堆明星做做游戏而已,时而还会摆明星架子,对设置的竞技内容挑三拣四。使得整个节目索然无味,失去了真人秀应有的意义。

三、如何有效地对国外真人秀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

(一)尊重原创,结合本土特色

这里所说的尊重原创并非闭门造车,应当正视我国真人秀节目与国外节目的差距,正视的同时应积极学习,无论是从创意、制作以及营销模式上都应努力思考、仰头赶上。但是,学习也不代表简单的复制,应结合本国特色,做出真正吸引本国受众的电视栏目,杜绝“拿来主义”,仔细研究真人秀节目的内核,从根本上而非仅仅从形式上进行克隆。

(二)回归本真,释放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功能

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一直是深沉的、严肃的,真人秀节目作为综艺娱乐节目的一种也被冠以这样的气质,我国国民似乎缺少娱乐的基因,只要与娱乐沾边,大众就会觉得这是玩物丧志,即便初衷就是做一档娱乐节目,制作方也势必会在节目当中加入其他的元素,譬如电影推荐、譬如景点介绍,这就使得很多真人秀节目变得不那么纯粹,时而成了广告,时而又变成了专题片。然而,让真人秀回归本真,释放它的娱乐功能,让社会生活与娱乐相互交融、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才是社会向人性复归的标志。“娱乐性”是真人秀节目与生俱来的特性,给受众带来欢乐也是真人秀节目的宗旨,因此,一味地打压其娱乐性而去发挥它的严肃性及教化功能,那么真人秀的魅力也会荡然无存。我国真人秀节目应在政策允许、符合国情的前提下重视并发挥其娱乐功能,生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结语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演变,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前期的策划还是后期的剪辑、制作都有着令人惊喜的提升。当然,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存在,市场竞争和收视率的压力也显得有些沉重。但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压力,才使得真人秀节目更加重视受众、更加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而能够有更加精美的电视真人秀节目问世。在电视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进程中,我国的一些电视工作者所做出的实践可圈可点,一批较为经典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横空出世,也用事实充分验证了这个舶来品可以在我国的土壤中生长的这一事实。不过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仍旧不可小视,首先是照搬、克隆现象严重,缺乏原创节目,针对国外节目的本土化改良并不彻底。其次,对受众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受众审美的把握不够精准。这样一些问题就使得呈现在受众面前的真人秀节目既有欧美、日韩的影子,又无法摆脱自身的譬如审美习惯、意识形态等的束缚,显得有些面目全非。本文认为,中国的电视人应该挣脱自身束缚、摆脱陈旧观念,以原创为根本目标、精准把握受众心理,让电视真人秀节目回归其本来的娱乐功能,才能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电视栏目参赛者真人秀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
浅析色彩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作用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新时期以来戏曲电视栏目述评
追光花园
调查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