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胜“三月三”民俗文化的考察研究

2015-04-10吴建飞

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龙胜三月三村寨

□吴建飞

龙胜“三月三”民俗文化的考察研究

□吴建飞

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传统的“三月三”节,又被称为歌圩节、歌仙会,是包括壮族同胞在内,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三月三”民俗文化。当今社会,如何保护与传承好这些传统民俗文化,使之大放异彩,成为不少专家学者探讨的一个话题。

一、龙胜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龙胜县位于广西桂林市西北部,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境内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十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四分之三以上。龙胜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造就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及特色资源。龙脊梯田、红瑶长发梳妆、侗族草龙、鸡血玉等都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及特色资源。

红瑶是龙胜特有的一个瑶族支系。多年来,和平乡(今龙脊镇)黄洛红瑶寨,依托龙胜梯田的特色旅游资源,对特色民俗资源进行不断挖掘和整理,大力发展旅游业。黄洛红瑶寨以其“天下第一长发村”、传统瑶族婚俗“招郎入赘”、长发秘诀洗米水等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名闻世界。

近年来,在自治区民委的支持下,龙胜县将白面红瑶寨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项目实施点,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使当地村容村貌逐渐焕然一新,牛王节、红衣节、红瑶民俗展示馆等特色民俗文化原汁原味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5年4月,白面瑶寨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至今,龙胜县共有11个村寨获得此项殊荣。

二、寨花评选是龙胜“三月三”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龙胜“三月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寨花评选活动正成为当前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一)寨花是龙胜少数民族村寨的代言人

在龙胜县少数民族村寨中,最能干、最优秀的姑娘被称为寨花。寨花不仅是村寨的形象代言人,还是各村寨和睦相处的使者。寨花在龙胜少数民族村寨中,是智慧与美丽并存的吉祥象征,也是当地一种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在龙胜各民族村寨,寨花评选在民间古已有之,并延续至今。

在龙胜县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红瑶寨,住着一位76岁的瑶族老寨花——龙国英。龙国英一家老中青三代,一共出了三位寨花,她和侄女,还有女儿。

龙国英是老一代“寨花”,担任村妇女主任35年,是瑶寨里德高望重的人物。在龙胜,瑶族村寨一直有“招郎入赘“的婚俗。龙国英说,她是19岁那年,在一场歌圩上被选为寨花的:“当年我是把老公唱过来的。当时是如果他唱输了就来我们家做女婿,如果我唱输了我就嫁给他。”后来,龙国英如愿通过对歌将男方招上门。于是,寨子里的人说:“龙国英你有威望,就选你做寨花了。”

瑶族同胞认为,当选寨花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要能歌善舞,二要父母双全,第三至少三代同堂,第四是寨子里长得还算过得去的姑娘。当地村民认为:具备这四个条件的寨花,才符合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的象征,才能胜任村寨的“形象代言人”的角色。“寨花”在村寨中具有超高的人气和威望,组织村民唱歌跳舞,操办节庆活动,甚至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二)寨花评选被搬上选美舞台

2014年4月2日,农历“三月三”,龙胜县举行首届民族村寨“寨花”评选活动。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的寨花候选人,身着节日盛装,展现出各自民族的独特美丽。在舞台上,选手们通过民族舞蹈表演、特色才艺展示等环节,充分诠释了作为一名最美民族寨花所需要的内涵和要求,“寨花”评选集中展示了龙胜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2015年三月三,“最美民族寨花”评选活动再升级。原本属于民间自发进行的寨花评选,首次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向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全方位展示龙胜的美——人美、服装美、民俗美、物产美。15位寨花候选人依次推介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家乡,向电视观众盛情发出美丽邀请:欢迎到龙胜,到自己的家乡做客,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活动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寨花评选活动分“形象美”“语言美”“才艺美”“家乡美”四个比拼环节。除了自我介绍、个人才艺展示以外,“家乡美”的环节最为引人关注。侗家胭脂米、南山风景区、瑶族长发梳妆、侗族草龙、苗族舞蹈、壮族水酒、盘瑶服饰、鸡血玉、花坪自然保护区等等,选手们展现的都是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

龙胜各地特色民俗、旅游资源通过美丽寨花们的现场推介,效果非同凡响,众多国内外游客、媒体记者现场见证了这一盛况。香港《今日华人》出版社的摄影师何成保说:“‘三月三’各地都有,但是像龙胜县这样隆重而有秩序的系列活动,他还是第一次参加。特色的民俗文化要通过更多的媒体广泛宣传,这样能让更多的人更加了解龙胜、喜欢龙胜、向往龙胜,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龙胜民俗文化的传播新机制

步入新世纪,龙胜的民俗文化也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得到传播,在传播中传承与创新。其中,近年来电视媒体的介入使之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从而让更多的世人了解到其独特的魅力。

(一)“三月三”纳入广西法定假日

1.“三月三”:由传统民族节日成为广西法定假日

农历三月初三,相传是黄帝的出生日。“三月三”也被壮族人称为“窝埠坡”或“窝坡”,意思是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三月三”又被称为“歌圩节”。如今,“三月三”不仅是壮族同胞的重要节日,也是广西各地汉、瑶、苗、侗等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广西很多地方,“三月三”在当地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以上。2014年,广西将“三月三”确定为民族传统节日,全区放假2天。各地举办各种文娱活动,欢度这一公众节假日,“三月三”节庆活动已成为广西最富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

2.龙胜“三月三”成为广西“三月三”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胜“三月三”传统会期始于1882年,是龙胜各族群众进行物质交流的最大节日,如今已逐步演变成集物质交流、民间文化展示、探情访友和为民服务的一个传统节日。“三月三”当天,龙胜多个少数民族共同欢度传统节日,逛庙会、唱山歌、放花炮、抛绣球、踏青赏花,民俗文化活动丰富精彩、热闹非凡。

2014年和2015年,龙胜县均举办“苗瑶侗壮汉绽放三月三”主题活动,包括绣球传情、寨花评选、欢乐百家宴、歌王争霸赛、徒步龙胜内外寨等系列活动,龙胜的苗岭侗寨、瑶家壮乡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龙胜县希望通过整合和打造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培育“民俗百节之县”特色品牌,打造龙胜“三月三”民族文化标志性品牌,提升龙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广西电视台等现代媒体助推

2014年,龙胜“三月三”系列民俗活动中,“最美民族寨花”评选是一大亮点。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6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乡土”栏目,以寨花候选人——龙脊大寨村红瑶姑娘潘艳琴为主人公,摄制了一期展示龙胜别样民俗文化的专题片。

2015年,龙胜县最美民族寨花评选活动再升级。“三月三”系列活动由龙胜县与广西电视台联合举办。活动以民族寨花选秀为主线,通过视频、寨花介绍、现场展示等方式,充分展示龙胜风景名胜、特色物产、民俗风情等元素,把传统民族节庆打造成一项全面介绍推介龙胜的民俗文化活动。

(三)电视报道全方位展示特色龙胜

2014年,“三月三”首次被确定为广西法定节假日,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联合全区多个市县台,对民俗活动进行了跨时空、长时段多点连线直播。2015年4月21日,又是一年“三月三”,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再次对全区各地欢庆“三月三”进行现场直播,全方位宣传报道专属于广西各族人民的节假日。

为了全景展现全区各族人民欢度“三月三”的盛况,广西电视台派出四辆卫星车、上百人的直播团队分赴各地,与南宁电视台、桂林电视台、河池电视台、柳州电视台和崇左电视台的直播团队协同作战。2015年《三月三大直播》主题为八桂民族风,由区台和各地市台主持人联袂主持,广东广播电视台也闻讯派出报道团队参与广西“三月三”的直播报道,外景直播点设置在宁明、融水、龙胜、金城江、武鸣、三江六县区,从上午09:00到下午16:00,连续七个小时不间断跨时空直播。

2015龙胜县“三月三”主题活动的主旨是弘扬民俗文化、服务地方经济,主线是最美民族村寨寨花评选,内容是推介龙胜方方面面的“美”——人美、民俗美、风景美、特产美……目的是配合龙胜县发展旅游,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力争继阳朔、兴安之后,全区第二批,桂林市第三个摘得“广西特色旅游风情名县”的荣誉。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笔者历时九天,行程遍布龙胜县10个乡镇中的7个,对龙胜各地的少数民族村寨风貌、旅游景区、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物产美食、民间传说与故事等等,进行大量走访和实地考察,制作了四条专题片,即《新老“寨花”接力 引领瑶胞奔小康》《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民的“草龙”传承梦》《舞动长发能挣钱红瑶刺绣天下绝》《桂林龙胜:强化山水民族优势 打造多元化旅游精品》,全方位展示美丽龙胜、民俗龙胜。四条专题片不仅在各档新闻栏目中播出,还作为CVR短片,在七小时大直播中播放。

直播当天,龙胜直播点共直播连线8场,每场约5分钟,合计约40分钟,在全区多个直播点穿插进行的7小时大直播中,龙胜直播点的播出时长约占整个大直播的六分之一,时长名列前三。

2015年4月21日,覆盖全国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广西卫视《广西新闻》,20分钟节目编排全部与“三月三”活动有关,自治区领导活动和其他主题宣传报道暂时为民俗节庆活动让步,节目编排开创了广西电视台新闻报道史上的一个先河。

结语:龙胜民俗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现代社会,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正在饱受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发展与保护、文明与传统对于民俗文化来说是一对矛盾体。龙州县美女村、女子天琴弹奏,享誉国内外。但如今,游客或学者来到龙州,天琴依旧有人弹奏,但美女已经难觅踪影,剩下的都是些奶奶辈的女子在表演。但是,民俗文化如果不挖掘、不保护、不传承,同样面临失传和消亡。龙胜从2014年开始,努力打造各民族大联欢的“三月三”系列主题活动,把它办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2015年把这项活动深入推进,以评选最美民族寨花为切入点,通过广西电视台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这对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起巨大推动作用。

“八桂民族风”三月三电视直播活动,是由广西电视台联合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和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而旅发委和民委这两个政府职能部门,对全区各地发展旅游和推动当地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可以提供政策扶持和项目申报上的帮助。通过这两个部门,各地可以在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当地特色资源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审批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如果满脑子充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在如今的时代已经落伍,成为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一种阻碍。

1.田阡,石甜.中国节庆文化丛书·三月三[J].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

2.和晓蓉,和继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索[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龙胜各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龙胜各族自治县概况[M].民族出版社,2009

4.http://www.glls.gov.cn桂林龙胜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

猜你喜欢

龙胜三月三村寨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无蚊村寨丁屋岭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平安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初探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侧记
重庆市梁平县铜钵河袁驿、龙胜河段堤防工程设计
四月里的“三月三”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地扪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