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
2015-04-10刘亚男
刘亚男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试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
刘亚男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通过梳理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理论内涵,从文化工业以资本和技术作为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发展模式化、标准化,具有隐蔽的欺骗性,表现商品化以及意识形态控制的手段和工具五个方面来叙述文化工业的特征。通过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特征的阐述,指出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危害,叙述其令人反思的地方以及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阿多诺;文化工业;反思与启示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批判理论的奠基者,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璀璨的明星”。阿多诺对西方文明的深度批判,引起了其他理论家不断关注社会问题本身,反思社会现实。因此,对文化工业的解析和批判是阿多诺社会批评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内涵
(一)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产生的背景
在当时的德国,希特勒上台实行极权统治,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阿多诺为躲避希特勒的白色恐怖到英国生活和工作,直到1938年才应霍克海默之邀赴美。而阿多诺处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向上发展的时代,工业革命的勃兴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思维,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人变成了追逐商业利益的动物,人逐步丧失对社会生存能力的反思,逐步沦为机器和金钱的奴隶。阿多诺到达美国之后,他发现,美国不仅经济发展迅速且采用了一种隐蔽的有异于德国的独裁方式,这种方式受到群众的接受甚至是欢迎,那就是通过文化同化大众,使大众在思想上受到隐蔽的控制,从而达到其意识形态统治的目的。阿多诺研究此种现象,并吸收马克斯·韦伯对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关系的分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及本雅明的“复制”理论形成了文化工业理论。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理论的研究说明了文化理论有其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价值,对我们当今的发展具有反思与借鉴意义。
(二)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内涵
翻阅阿多诺论述文化工业的资料不难发现,阿多诺没有给文化工业理论下一个精准的定义。阿多诺指出,对文化工业中“工业”一词的理解不可拘囿于字面意思。“工业”指的是事务的标准化(比如每个电影观众都熟悉的西部片的标准化),发行技术的合理高效化,而不仅限于制作过程。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是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以市民大众为消费对象,采取规模化的、统一化的、机械化的方式传播文化产品,对大众进行消费引导,隐形地控制人们的生活态度及方式,进而控制了具有物化性与虚假性的文化,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在欺骗大众,奴役大众,使大众在文化工业塑造的场景中失去阶级意识与个体意识,以实现其意识形态统治的目的。由此可见,文化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应政治需要而产生也是政治统治下文化发展的产物。
二、阿多诺论文化工业的特征
(一)以资本和技术作为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文化工业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在于把赤裸裸的赢利动机移接到种种文化形式上”[1]42-46。“最有实力的广播公司离不开电力工业,电影工业也离不开银行,这就是整个领域的特点,对其他各个分支机构而言,它们在经济上也都相互交织着”[2]110。资本为文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同时也驱使商人在文化工业的发展中追逐利益,他们为了利益必须有意识地为消费者提供适宜于消费者心理机制的产品。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文化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可能,而且变成了各种文化工业宣传的手段。“文化工业的技术,通过祛除掉社会劳动和社会系统这两种逻辑之间的区别,实现了标准化和大众生产”[2]108。而技术在文化工业中发挥的作用最终是由资本的运作来实现的,不是技术运动规律所产生的结果。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技术是权力部门在文化工业的发展中追逐高资本的手段和支撑。
(二)发展模式化、标准化
在机器大生产的时代里,机械复制的产品用于交换,所有的产品都是一成不变的,缺乏个性。而流行歌曲、肥皂剧等也都有着固定的套路,在其一开头人们就可以根据以往经验猜中结尾所要表达的意蕴,即使编剧们精心修改也只是在迎合观众口味的基础上的小变化。如电影,只要一开演,结局怎样,哪个角色受到赞赏,哪个受到惩罚,大家对这种模式已经很清楚,这种所谓的文化表现形式都已模式化、标准化,缺乏自身的个性与特点。这种模式化、标准化的文化生产设计出了标准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都按照这个模式进行生产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这种同质的文化使文化的发展缺少活力,缺乏创新,丧失个性。在这种生产模式中,即使有个性,也是一种虚假的个性,“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就是一种幻象”[2]140。因为在文化工业的发展中,“这个‘大众’不是一个量的概念,不是真正的杂多,而是指丧失了个性的‘常人’”[3]15。为了获得市场价值,攫取经济利益,就必须满足这些人的要求,生产出无差别的商品,这就决定了文化工业的产品发展的模式化和标准化。
(三)具有隐蔽的欺骗性
“文化工业不断在向消费者许诺,又不断在欺骗消费者。它许诺说,要用情节和表演使人们快乐,而这个承诺却从没有兑现;实际上所有的谎言都不过是一种幻觉”[2]126。文化工业设计的一些情节如披着艺术外衣的低级娱乐,是对人们的一种压抑,是施加在人们幸福感上的欺骗工具。除此之外,文化工业通过机器大生产制造出人们永不满足的需求,不断诱惑着人们的消费意识使之不断进行虚假的消费,而诱惑是消费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消费社会是文化工业的产物。文化工业使消费者相信这种欺骗以及虚假需求的实现是一种满足,而且设定好了大众的思维模式,使他们忍受文化工业提供给他们的东西,陷入消费社会的漩涡不可自拔。这样文化工业将娱乐变成了人人皆知的谎言,但又深陷其中。
(四)突显商品化
当今的科学技术可以生产出大批量的相同产品,使得精神生产异己化,丧失了精神生产的特征,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无异。在阿多诺看来,文化产品为了赢取市场份额,要进行虚假的包装。艺术表演的每个细节受到严格的规定;电影情节都是约定俗成的;音乐的音符所表达的感情都有严格的区别;甚至每一个故事的起伏点都是被计算好了的。这些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文化产品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文化工业以迎合大众口味为己任,不断获得利益。正如马尔库塞所言的“先进工业社会正面临着理想被物化的可能性。这个社会的能力是进一步降低那个使人的状况得以表现理想化和控诉的崇高领域,高级文化成了物质文化的一部分”[4]56。文化脱离了精神的领域,而演变为商品拜物教的特征,文化工业不断商品化。
文化工业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广告业结合在一起,将广告化身艺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更加具有商品性,为广告设计了宣传话语、故事情节等,以此引导消费者,凸显产品的价值。文化工业使艺术家成为商人,艺术品成为商品,艺术品成了赚钱和谋生的手段。这些使文化工业进一步商品化。
(五)意识形态控制的手段和工具
文化工业通过向大众提供娱乐,使大众逃避现实;通过向消费者创造虚假的消费需求,使消费者沉迷于虚假消费需要。这些都麻痹大众的思想,使大众沉沦于短暂的快乐之中,丧失了感知真实感受的能力且不可自拔,以此来达到操纵大众心理意识的目的,使大众失去了独立的、自主的、自觉的判断能力,完成了大众意识形态控制的过程。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控制是隐蔽的、有目的性的,它通过文化工业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于无形之中传播给大众,将文化进入文化工业的范围,使人表面快乐,内心彷徨。
以上五点是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特征。这五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正是由于文化工业以资本和技术作为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使文化工业模式化、商品化;也正是由于其欺骗性使其可以成为意识形态控制的手段和工具。
三、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危害
第一,文化工业的发展使文化的发展过分追求利益,而忽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文化工业的发展使文化产品变成一种商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是作为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而生产出来的。这种商品性使文化工业的产品必须要实现价值才能维护其持续发展。因此,文化商品化之后,大众的钱袋被掏空是小事,最主要的是造成消费者人格的片面化。因此,在文化工业的影响下,文化的发展必须要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这种发展模式扼杀了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使文化推向了单调平庸,也扭曲了文化发展的方向。
第二,文化工业的发展制造了一种虚假的解放。文化工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避免它所带来的影响或者不去承认它,都是幼稚的。文化工业借助技术手段,依靠大众传媒宣称为大众服务,要解放大众,可是却在隐蔽地传播统治者需要的意识形态。此外,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化工业通过制造娱乐使人们感到高兴,但是却没有使人们的内心得到解放,人们一笑之后仍旧保存着先前的烦恼。甚至会出现有些人沉迷于文化工业中的某种娱乐方式中不可自拔,来逃避现实的困境。这种逃避的做法麻痹了人们的神经,使人们渴望这种瞬间的虚假的满足,但是“只要他们不再沉迷于那种什么都不是的满足,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完全无法忍受”[5]103,人们的内心得到的是一种虚假的解放。
第三,文化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缺乏创新性。文化工业发展的标准化、模式化使人们既可以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模式进行批量化生产,而且还能创造经济价值。因此,随着实践的进行,生产者会习惯于这种模式化的发展,还会享受这种模式化的发展带来的方便从而局限于原有的发展模式而缺乏创造力,缺乏个性的思维模式。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生产模式紧扣消费者的需求,将消费者的喜好与趣味统一于工业化中设定的类型,生产出的产品消费者乐意接受。因此,文化工业的发展引导着消费者的喜好,使人们的喜好趋同,使消费者跟随着模式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使整个社会的发展缺乏新的发展动力。
四、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反思和启示
(一)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反思
第一,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消极的一面,对这些东西进行否定,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其在对文化工业理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否定了一切文化,否定了文明的发展。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指出文化工业是为维护意识形态服务的,认为文化工业所宣传出来的东西都是顺从性的。其实,在文化工业的某些文化产品中不乏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的作品。因此,我们要分清文化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肯定。
第二,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有失偏颇。文化工业理论对科技的批判侧重于技术对文化和艺术原有意义和形态的瓦解,突出技术使文化发展标准化、单一化、模式化。然而,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则很少论及。纵观历史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第三,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过分夸大了其导向作用,忽视了部分群众的辨别意识。本文叙述的文化工业的特征中阐述了文化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对大众的导向作用,但是也有群众保持自己的风格,冲破传媒所宣传的主流思想的束缚,追求自身内心的宁静,发展有个性的产品。群众的这种辨别的意识也许是少有的,也许看起来是另类的,但是这种辨别意识可以促进文化本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群众精神的孱弱、思想的贫乏。
第四,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有种悲观的色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中很多理论家是完美主义悲观者。文化工业理论最后走向的也是一种文化悲观主义。《启蒙辩证法》开篇讲启蒙,但文化工业最后走向的是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这种文化悲观主义的批判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逃避,缺乏充足的哲学理论支持。《启蒙辩证法·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全篇都在批判,透露着一种失望。
(二)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也面临着文化工业理论中所描述的现象,正如“工业主义首次和资本主义自然地结盟,但它并不先天性地依赖于某个意识形态政体”[6]175。我们应吸收文化工业理论对资本主义和文化的批判,促进我国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一,文化的发展要有独创性,要蕴含创新思维。文化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也需要有资质的文化机构的支撑。但是,目前文化创新方面的人才不足,创造力与生产力都较低,因此我国对于文化的发展要有战略性思维。文化的独创性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灵魂和生命,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化创新水平,而且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工业发展的模式化和标准化使文化发展失去了创新性,陷入僵化的模式中,失去了活力。文化的发展可在借助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使文化的发展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具有影响力。
第二,认识本国文化发展实际,发展有深度和厚度的文化。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向工业化迈进,科学技术和商品已经浸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加上全球一体化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文化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清楚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了解我们本民族自身的文化发展境况。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要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不断发展有思想的文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众素养,而且可以传播有深度和厚度的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又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第三,对公民思想施行自愿的自我监督,培养公民的个体意识。“成熟——这正是启蒙的特点——就是敢于认知,摆脱权威的引导,并富有勇气地运用自己的理智”[6]135。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指出启蒙走向了倒退,走向了大众欺骗的启蒙,而这最主要的是公民的思想缺乏自我监督,在舆论的导向中与现存的社会整体保持了一致。“受控制的人认同控制自己的原则,而且认同得很彻底,这种认同还要投射到外界:在强权导演的大屠杀中,个体那退化的抗拒心态,即抗拒被指定要放弃冲动,被纳入了社会运动法则”[7]5。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的思想应该走向成熟,应该摆脱权威的引导,实现自身的自由,而不是束缚于文化工业所编织的牢笼里。因此,培养公民的个体意识,使公民不至于随波逐流,并在文化的发展中实现自身的自由。
第四,健全公益性文化事业。将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入到基层,采用公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每个公民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自觉接受文化的熏陶。因此,我们要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深入地了解民众的文化需求,采用现代传播技术,发挥各类作用,弘扬健康的网络精神,实现信息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文化的发展要突显艺术价值。阿多诺认识到“文化工业”对人的限制,他寄希望于那些具有批判性的音乐和艺术电影。“阿多诺对音乐做了内在分析,对音乐的传播、接受及创作的社会条件及其影响做了音乐社会学研究,并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因而能够从他的音乐专业领域出发,获得对社会的整体的认识”[7]5。阿多诺希望反叛的艺术能够拯救文化。我们在文化的发展中不能做到向阿多诺那样对艺术的美研究得那么透彻,但是在文化的发展中,我们应少一些商业化的追求,使文化的发展关注个人成长、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灵魂的解放。
[1] 阿多诺.文化工业述要[J]. 赵 勇,译.贵州社会科学,2011,258(6).
[2] 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 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3] 夏 凡,张 亮,陈 硕,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 张 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5] Theodor W·Adorno, The Culture Industry[M]. London: Routledge Classics, 2001.
[6] 汪明安.现代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 格尔哈特·施威蓬豪依塞尔.阿多诺[M]. 鲁 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郜春霞]
On Adorno’s Theory of Culture Industry
LIU Yanan
(SchoolofMarxism,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
This essay combs the backgrounds and theoretical intensions of Adorno's theory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nar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in five aspects: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s the power and support, modeled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covert fraudulence, commercialization and the means and tools for controlling the ideology. By st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this essay exposes the reflections of the theory and points out the theory’s inspiration to china’s cultural developments.
Adorno; Culture Industry; Reflections and Inspiration
2015-08-12
刘亚男(1990- ),女,河南驻马店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I0
A
1671-8127(2015)06-0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