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与建筑的互动关系

2015-04-10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礼乐音乐

张 培 培

(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 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国古代音乐与建筑的互动关系

张 培 培

(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 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音乐与建筑是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创造。礼乐文化下,中国古代的音乐与建筑之间具有着相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仔细探究发现他们有几点共通之处:一是严格的等级制度,二是曲线美,三是起承转合,四是“和”之道。了解和揭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将会使我们对人类精神创造体验的理解更为丰富。

中国;古代音乐;古代建筑;共性

当我们在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徜徉时,仿佛是在欣赏古典音乐作品,那向上的线条与斑斓的高窗似有力的和声,一排束柱与尖拱像强烈的节拍,从广场的前奏到钟楼的主题,我们不禁惊叹,音乐和建筑如此惊人地相似,难怪欧洲先哲将音乐与建筑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有关音乐与建筑的相关文章多数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谈现代音乐与现代建筑的关系,涉及到中国古代音乐与建筑的详尽论述却不多。因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国古代音乐与建筑间艺术特点的共性。

一、礼乐文化下的音乐与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音乐和建筑的发展与古代“礼乐”思想是极其相关的。“礼乐”的各自含义为:礼就是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礼为社会的伦理标准,是社会秩序,是强制性的;乐用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是审美的,是情感性的。古代“礼乐”思想也通过音乐和建筑的艺术手法及形式,将人们的审美情感规划到维系社会伦理结构中,形成井然有序的社会有机整体。

早在周朝得到政权之后便制定了礼乐。其目的,一是为了稳固其等级制度,二是反对商纣时期的“淫乐”,代之以“节乐”。礼乐制的实施,一方面有效地维护了奴隶主的阶级地位,另一方面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也促使“乐”成了以“礼”为中心的音乐模式。突出的表现就是他们将礼和乐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和巩固王朝统治的有效手段,并建立了严格的享用音乐的等级制度。在音乐方面有明确规定:王用乐队,乐器可排列四面,诸侯排列三面,卿和大夫排列两面,士用一面。在乐舞的行列上也有规定,天子八佾,诸侯六佾,所以别尊卑。此外,周朝制定的雅乐,是集当时古代音乐之大成,也可算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第一个里程碑。雅乐是我国古代在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重大礼仪活动中所演奏的音乐。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社会统治思想中礼乐的核心作用。

礼乐文化也体现在建筑方面,皇帝的住宅称宫,以下按等级分别称为府、邸、公馆、第、宅、家,等级不同的建筑的间架、高度、彩画、装饰都有规定。在一组建筑中,正、倒、厢、耳、门、厅、廊、偏房也各有等级。在城市的建筑中,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以造城,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此外,城墙高度、道路宽度、建筑的大小主次均需按等级建造,否则可能就是“僭越”,将遭武力讨伐。

制度化的音乐与建筑,不仅有礼制的秩序,也包含一定审美逻辑的需要。社会结构中各级身份的人数数目是以金字塔的形式由下向上层层减少,应用数的等差关系递减,这样才能形成社会阶层层次结构的和谐象征,否则就会乱套。

二、曲线美

中国音乐与建筑艺术之形象最突出的特点和相对应之处之一便是曲线之美,它与中国的书法、绘画也是相通的。

中国古代音乐极为重视旋律的塑造。旋律是通过用不同音高连接构成的“线条”,而中国音乐旋律线条也有曲线美的突出特征。如中国民歌中音调起伏较大、音域较为宽广且极富激情的山歌,以及音调优美婉转、旋律性较强的小调,都是以曲线美而令人心旷神怡,而由于他们的风格各异,曲线之美又各具特色。不同的音符由于地区特点、人文情怀的各不相同造就了音乐旋律的差异化,音乐曲线的波动性和平和性均能体现出不同地区不同音乐风格形式和旋律的美感。此外,中国音乐受语言影响很大,语言的吟诵也是一门音乐性很突出的例子,如京剧,豫剧,黄梅戏中的唱腔和念白均表现出语言音调的曲线美。更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在单个乐音的进行中也会显示一种曲线美。戏曲的唱腔中如中国乐器演奏中的吟、揉、注、肖。甚至,在中国古代声曲折记谱法中也可以看到旋律音高曲线的直观描写。

中国古代建筑的曲线造型比比皆是。首先从中国古代建筑的质地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屋顶的建筑侧重于木质,屋顶的曲线造型最为鲜明。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向上挺举,显得飞动轻快,再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显得安定踏实,毫无头重脚轻之感,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适用、有鲜明节奏感的效果,而不同于欧洲或伊斯兰以及印度建筑。就是印度传来的宗教性质的宝塔,正如同传来的雕塑像壁画一样,也都中国化了,呈现出中国建筑的节奏美和曲线美。再如,在南方园林建筑中,“曲径通幽”是常规。“庭院深深深几许”也正体现了南方园林建筑的曲线之美。它区别于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对称性,而是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微小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美——曲线美出现。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入意料,可以引动更多的想象和情感,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建筑特点与宋元山水画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中国古代艺术中,浪漫主义风味相符合。我们可以欣赏到园林中具有风景导游线性质的廊,其体型往往是宜曲宜长,随性而弯,依势而曲。在直廊、曲廊、波形廊和复廊等之中,曲廊多显迤逦曲折的曲线美,加上池岸和水面的幽曲、小桥的拱曲、园林建筑屋顶曲线的相映成辉,优美绝伦。

三、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元代文人范德玑提出的有关旧体诗文章法结构的术语。他讲:“做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1]

“起承转合”原则也被运用于中国音乐结构原则,小至音乐段落,大至音乐套曲,都常常包含着这一原则。这大概也是由于中国音乐结构与文学诗词结构有根本联系之处。以唐代大曲为例,大曲以“散序”为起,散序节奏自由、舒缓,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开始;中序为承,“排遍,慢板”,以歌唱为主;第三部分是“破”,它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快,由入破(略快)—衮遍(较快)—实催(更快)—衮遍(极快),达到了整曲的高潮,就是我们所说的“转”;最后歇拍(渐慢)—煞衮(引慢)达到合。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内在的有机连接正反映出“起承转合”的节奏原则。

在中国建筑中,也可以看到“起承转合”原则的运用。王路的《试论山林佛寺的结构章法》一文详细论述了“起承转合”作为山林佛寺建筑的整体结构脉搏。文中讲到:“山林佛寺多以山门佛寺为‘起’点,因为它形象鲜明,富诱人探寻之艺术魅力,并微露佛国消息,有如所谓的‘凤头’;以线形流动、起伏层次、错落变化的香道为继承、过渡;然后宕开一笔,通过由幽暗突然面对广阔的境界这一空间变化或转折,达到应有足够统领全体的大雄宝殿——‘合’之高潮(天童寺为例)。”[2]

四、“和”之道

“和”是中国音乐的根本思想之一。在中国古代许多重要文论中无不涉及,如《乐记》《声无哀乐论》等多有论及。在古代中国,提倡音乐的“和”可以导致人情、人伦之和。如《乐记》中所说:“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3]这里“和”是指音乐的和谐,也是古人对音乐的一个最根本的要求。我们一直在讲“和故万物皆化”,好的音乐从优美和谐的旋律开始。中国古代是礼乐之邦,乐“和”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礼乐相互影响,相互约束。再如《声无哀乐论》中,嵇康论到,音乐是人在劳动过程中不由自主而产生的,“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这是很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性情,因此,嵇康说:“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故歌以叙志,舞以宣情。”[4]那么嵇康的“和”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美。当然“和”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音乐思想当中,无论是先秦时期还是唐宋期间,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深入影响,我们不难看出“和”对音乐思想和音乐思维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

在古代建筑中,情调建筑和谐统一时,也有其哲学与伦理学的含义蕴含其中。在古代建筑中,取得和谐的美主要依靠匀称和韵律。运用对比的和谐构图,如“方圆相胜”即方圆相参,我们常见的“阳宅图”其基本构图是方圆相间,十字轴线对称。古代建筑还讲求“阴阳之和”。如《吕氏春秋》中将:“室大多阴,台高多阳。”[5]此外,在古代的建筑中也经常寻求与自然的对应或呼应。楚灵王造章华之台,首先注意到的是周围的地理环境。再如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是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依据中国古代星象学说,故宫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这也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音乐与建筑中“和”的精神体现,能够达到“体舒神怡”的双重效应。“和”之道包含着中国哲学阴阳辩证统一的思想,它渗入了音乐、建筑和人的情感、生理、心理以及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文化精神的和谐。

结语

音乐与建筑是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创造。由于受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制度的渗透及影响,中国古代的音乐与建筑之间具有着相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映射出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灿烂绚丽的历史,了解和揭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将会使我们对人类精神创造体验的理解更为丰富。

[1] 范德玑.诗格[EB/OL].[2015-08-3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GDiu-Z-lAXyWrvF1c1YG76ZUANI73l1_g59jf0hDOWnhgSWrPUHSyZVjvQ54Z4tA8GQHBZJhUijTXw GgBnc4q.

[2] 王路.起承转合——试论山林佛寺的结构章法[J].建筑师,1998(29):131-142.

[3] 百度百科.乐记[EB/OL].[2015-08-3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ujJIxrRuPlTYZ3u1J9roRXsSqWoA08 LK4ctSKdHO4RkFjDp1QRNOL6CBUkgBGOdJYbMu9fpT8 zRDMi-9fO5Ta.

[4] 嵇康.声无哀乐论[EB/OL].[2015-06-25].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09877.

[5] 吕氏春秋(卷十四)[EB/OL].[2015-04-23].http://wx.cclawnet.com/sikuquanshu047/036.htm.

责任编辑:李 敏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ese ancient music and architecture

ZHANG Pei-pei

(Education Bureau,Qiaoxi District of Shijiazhuang C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00,China)

As music and architecture are important parts of human culture,Chinese ancient music and architecture have the same concepts and aesthetic values.Both enjoy strict hierarchy,sense of beauty,consistence and harmony.

China; ancient music; ancient architecture; similarity

2015-09-21

张培培(1980-),女,河北南皮人,石家庄桥西教育局教师,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学.

1009-4873(2015)05-0074-03

J60-05; TU-854

A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礼乐音乐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起承转合+思想性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音乐
政治课堂注重情境串联研究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