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古铸新 炉馨百代

2015-04-10王振德

天工 2015年2期
关键词:宣德铜器技艺

文 王振德

承古铸新 炉馨百代

文 王振德

《凤耳鼎熏炉》陈巧生/作

灯光从屋顶上洒下来,洒在玻璃罩中的铜炉上,泛着诱人的光泽。这里没有人来人往的喧闹,你可以轻易地沉醉在艺术的世界中,那种沉浸,古老而又现代,神秘而又直白,继而令人惊叹不已。

这就是苏州巧生炉博物馆,这里展出的是当代铜艺大师陈巧生制作的“巧生炉”。造型别致多样,色泽或素或奢,都是陈巧生的得意之作。看似随意的弧度、纹饰……都大有说法,精益求精。近年来,海内外铜炉爱好者争相收藏,收藏专家马未都赞叹“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

一生只做一件事

说起陈巧生与铜炉的邂逅,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样的场景和天气了,但他被深深地吸引了。那些流畅的线条,温润的触感,至今仍记忆犹新。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博物馆中与久违的铜炉相逢时,他才知道它们的名字是宣德炉。埋藏在心中的童年记忆迅速地被唤醒,滋长出来。“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记忆重铸这些香炉呢?”年轻的他问着自己,但是面对的问题也很多,自己掌握的只是一些民用铜器的铸造技艺,没有宣德炉精确的原料配方,铜炉作色的方法也已失传……这一切困难并没有阻挡他,他凭着一颗热诚求知的赤子之心,一头扎进了铜炉艺术的世界中。

有些事情经历了,在时间的冲洗下都会淡然而释。说起以前的经历,陈巧生只平淡地说,做铜炉,就是不断地在寻找,找出重铸宣德炉的方法。

“那时候的追求很简单,只要有一口饭吃,剩下的精力与时间都扑在铜炉制作上。东奔西走,查阅资料。不分昼夜,苦思冥想,反复试验。这些都非常枯燥单调,他甚至将铜炉纸样铺满床边,等待不期而遇的顿悟。”

这些都是我在其他的文章中所看到的,他只字未提。他只说,年轻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很庆幸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也很庆幸自己能够坚持。

直到现在很多的光环出现在他身上,他已经从铜炉仿制者成为铜炉制造者,但是他依旧每天在研究探索;每一个铜炉的造型都要亲自创作。“我是一个匠人,匠人就要做活。”休闲之时,陈巧生会去苏州的园林漫步,看其中的布局与摆设适合放置什么器形、光泽的铜炉。画面会在他的脑海中呈现出来,很多新的铜炉造型也会在这个时候被挖掘出来。

《带座戟耳彝炉》陈巧生/作

《錾刻螭龙耳鼎熏炉》陈巧生/作

《带座如意耳海棠炉》陈巧生/作

《錾刻勾龙架挂熏炉》陈巧生/作

《点金扳耳押经炉》 陈巧生/作

“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一生只做一件事情挺好。”简单的话语轻触着铜炉的光泽,这些炉是有生命的,它们一定会觉得“巧生炉”这个名字很响亮。因为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文化传承是最大的创新

在苏州巧生炉博物馆展出的铜炉中,器形之多已经超越汉代博山炉与明清宣德炉了,这就是努力创新的结果。要传承的是手艺,但是在铜炉必须具备的形、神、器、韵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理念与时代的文化。单纯的仿制只是跟着历史的步子在舞蹈,不会有自己独特的舞姿。

陈巧生在传承恢复古老技艺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东西,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比如在看到白玉吊瓶的造型后,通过反复的研制,制作了錾刻朱雀架挂熏炉,受到了广大铜炉爱好者的喜爱与追捧。结合现代人的喜好,制作了十二生肖铜熏炉,无不散发着迷人的风采,让人爱不释手。而更令人欣喜不已的是,每一件生肖炉背后都藏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传统的朝冠耳狮纽盖香熏炉,皮壳作大红袍色。巧生创造性地用“画龙点‘金’”的作色手法,在“接色”时,加用每一朵点上去的金花,都仿佛龙行云雾中的造型,不仅使炉体色彩更加亮眼,还突出了“龙的传人”意蕴。

许多爱好者和收藏家慕名而来,愿意出高价收购。同时部分创新的作品亮相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这种符合时代审美的创新给巧生炉带来了很好的市场效应。艺术品生活化是陈巧生坚持的创作理念,与现在众多的收藏家和艺术人士不谋而合。这些方面陈巧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虽然自谦为匠人,但是他积极地宣传炉文化。《巧生炉艺——赏炉之道》《巧生炉艺——养炉之法》《巧生炉艺——好炉之标准》,这些优秀的论文为人们开启了炉艺世界的大门。那些曾为皇家秘制的物件也能被寻常的百姓所把玩,真是文化传承的一大幸事。

或许,创新不只在于对器形的丰富,也在于对文化的传承。

对于未来,陈巧生是充满信心的。社会的安定,物质的富足,让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越来越多,尤其是心灵需要安静的巨大需求,促进了香文化和炉文化的快速发展。焚香,烟气袅袅迷离,香味沁人心脾,拂去外界的浮躁与繁华,进入自我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状态。当然,精致的香炉必不可少。

为此,陈巧生挑选徒弟是非常严格的。就是要将精益求精,不断创作精品的理念与精神传承下去。有了名气路好走,但是精神理念的路更长。

前行的路上我们应该拥有更多的兴趣与期待。

陈巧生

字彦岐,号炉香居士,出生于铜炉世家,祖上自清代起从事铜器和铜炉制作,为陈氏铜器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人。陈巧生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宣德炉”制作技艺情有独钟,承艺四十余年来刻苦钻研,致力于恢复、传承并发扬传统“宣德炉”制作技艺。陈巧生所制的“巧生款”古韵铜炉被当世藏家称为“巧生炉”,严格遵循古代工艺和制作技艺,造型古朴,工艺精湛,色泽润和,充满灵气,宝光内敛,与明清 “宣德炉”毫无二致,不可分辨,自20世纪80年代起闻名于中国铜炉界和中外文物收藏界,被誉为“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由于在恢复传统铜炉制作技艺方面的突出成就与特殊贡献,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陈巧生“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并制订“陈巧生铜器失蜡铸造工艺”保护规划,协助建立陈巧生铜艺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陈巧生炉文化艺术馆和苏州巧生炉博物馆。苏州巧生炉博物馆为中国首家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铜炉铸造技艺的铜炉文化主题博物馆。

猜你喜欢

宣德铜器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孔雀绿地青花鱼藻纹瓷器的演变与工艺特征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殷墟妇好墓铜器铭文研究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