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社区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5-04-10宋君伟刘国友张文佳李宝清
宋君伟 刘国友△ 张文佳 刘 洋 李宝清
①中国.北京市平谷区精神病医院 101201 ②北京市平谷区残疾人联合会 △通讯作者 E-mail:lgyou111@126.com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高致残性疾病,单纯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而且对社会功能的恢复作用有限。而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只能接受较短时间的住院治疗,院外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的重中之重。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难以应付患者重返家庭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出现心理障碍,所以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如何预防复发和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家庭康复在两者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与残联部门合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和康复站相结合的干预方式,来探讨部门间合作对患者的康复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北京市平谷区社区居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②病程≥2年且近1年来未达痊愈标准,持有北京市残联核发的第二代精神残疾证;③15~59岁,精神状况稳定,身体健康,没有传染病或重大躯体疾病;④有自我照顾能力,能够与人相处,通过评估愿意接受及参与康复训练;⑤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接受康复指导并配合专业人员的康复服务工作。排出标准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者;②伴严重躯体残疾,无法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者;③明显使动性缺乏及社交技能缺陷。
两组间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病程及服药种类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培训精防医生社区康复的方法及内容,并保证精防医生能够独立执行。
1.2.2 干预方式 ①精防医生与残联专职人员对入组患者开展综合评估,对干预组患者制定家庭康复服务计划;②精防医生入户为干预组患者及其亲属提供居家康复指导,前3 个月每两周入户1 次,第4、5、6 个月每1 个月入户1 次,督导家属和患者落实康复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是否可以到社区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如评估为可以,则每个月至少参加两次康复站活动;③对康复组的精神残疾人亲属开展不少于3 次的康复知识培训与座谈会。
1.2.3 干预内容 开展家庭危机干预指导,提高精神残疾人和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增强患者与家庭成员的沟通能力。活动能力指导:帮助精神残疾人开展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职业康复、认知矫正方面训练。社区工作指导:帮助精神残疾人家属、亲友掌握协助患者开展康复的基本技能。职业康复:患者进入康复站后,由精防医生和残联人员共同进行职业康复训练,参加一些职业康复劳动,获取相应报酬。
对照组除进行日常随访外不进行社区康复指导。
表1 一般资料(±s,n)
表1 一般资料(±s,n)
项 目 干预组 对照组 χ2/t P 48 46 0.080 0.777女 52 54年龄(岁) 44.53±11.10 44.91±11.81 -0.234 0.815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19 23中 学 78 71 1.710 0.425大专及以上 3 6民 族 汉 族 97 99 0.255 0.614其 他 3 1职 业 农 民 85 87 0.166 0.684其 他 15 13家族史 阳 性 14 13 0.043 0.836阴 性 86 87婚 姻 未 婚 30 30已 婚 61 66 2.120 0.346离 异 9 4家庭类型 核心型 77 71大家庭 12 18 1.443 0.486中间型 11 11起病形式 急 性 20 20亚急性 25 26 0.029 0.986慢 性 55 54服药种类 传统药物 36 38新一代 58 55 0.211 0.900其他类 6 7病程(天)性 别 男202.72±97.34 199.36±110.70 0.228 0.820
1.2.4 评定工具及方法 对精防医生进行各种量表培训,对评定工具和诊断标准一致性检验的Kappa 值为0.8~1.0(P <0.01),在第0、3、6 个月对两组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2]、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SDSS)[3]、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进行评定。
1.3 统计处理
用SPSS 11.0 统计软件对两组间的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间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比较
两组间在入组时无差异,第3 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01),第6 个月时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 <0.001),见表2。
表2 两组间GAF 比较(±s)
表2 两组间GAF 比较(±s)
项目 干预组(n=100) 对照组(n=100)t P基线63.46±8.52 61.31±10.24 1.615 0.108 3 个月 68.73±8.27 64.06±10.33 3.529 0.001 6 个月73.44±8.99 65.83±11.50 5.214 0.000
2.2 两组间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SDSS)比较
入组时两组间无差异,第6 个月时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9),见表3。
2.3 两组间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比较
各分量表及总评在入组时均无差异(P 均>0.05),康复训练3 个月时讲究卫生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情况及总评有显著差异,并持续到第6 个月(P<0.05 或0.001),见表4。
表3 两组间SDSS 比较(±s)
表3 两组间SDSS 比较(±s)
项目 干预组(n=100) 对照组(n=100)t P基线9.17±3.64 10.17±3.82 -1.895 0.06 3 个月 8.57±3.30 9.40±3.61 -1.696 0.091 6 个月7.52±2.98 8.74±3.56 -2.626 0.009
表4 两组间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比较(n=100,±s)
表4 两组间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比较(n=100,±s)
项 目 干预组 对照组t P讲究卫 基线4.65±2.95 5.41±4.59 -1.392 0.165生能力3 个月 3.68±2.67 4.80±4.34 -2.195 0.029 6 个月 2.98±2.36 4.20±4.29 -2.491 0.014生 活 基线 10.33±6.78 11.51±6.69 -1.239 0.217能 力3 个月 8.48±6.12 10.45±6.37 -2.230 0.027 6 个月 6.51±5.34 9.74±6.45 -3.856 0.000工作 基线 16.14±5.18 17.44±7.67 -1.404 0.162情 况3 个月 14.08±5.12 16.46±7.63 -2.590 0.010 6 个月 13.06±5.02 15.81±7.87 -2.945 0.004关心和 基线 12.91±3.78 12.15±5.56 1.331 0.259兴趣 3 个月 11.45±4.01 11.23±5.60 0.319 0.220 6 个月 10.58±3.90 10.46±5.95 0.169 0.866社交 基线 9.12±3.24 9.65±4.45 -0.963 0.337能力 3 个月 8.56±3.19 8.99±4.25 -0.809 0.419 6 个月 8.08±3.32 8.31±4.29 -0.424 0.672总评 基线 53.15±14.3156.16±23.47-1.095 0.275 3 个月 46.25±13.1951.93±22.59-2.171 0.031 6 个月41.21±11.4548.52±23.24-2.821 0.005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疾病,致残率高。张敏等研究发现,综合康复技能训练可有效减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对降低社会功能残疾具有积极作用[4-5]。本研究通过综合家庭、社区和职业康复,利用患者在家庭生活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发挥卫生专业人员和残联部门的各自作用,共同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杜莲等认为,家庭干预措施至少应以“面对面”的方式为主,包括系统的具有一定期限的心理教育、康复训练等[6]。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尤其是初发患者家属缺乏应对病态行为的技巧,不能协助病人进行维持治疗。通过康复知识培训和座谈,让他们对精神疾病有了一个正确认识,再根据存在于患者家庭中的问题,开展家庭危机干预指导,使患者家庭的家庭矛盾减少,给患者创造了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7-9]。残联部门在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康复站,为患者能够走出家门和职业康复提供了条件,而在康复站活动的患者,都具有相同的身份,即精神病人,彼此间减少了耻感,使参加康复站的活动能够持续下去。
本研究发现,两组间社会功能在第6 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自第3 个月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比较发现,讲究卫生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情况在第3 个月开始有显著差异,说明这些方面通过较短时间训练可见到效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明显,而关心和兴趣、社交能力则改善不明显,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考虑可能与患者高级情感受损较难恢复有关,而社交方面可能与患者先天性格缺陷,或康复中针对此内容设计不足有关。
本研究通过多方合作为患者提供支持,由于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体应对生活中的事件,减轻患者在生活中受到的不良影响,促进和维持良好心身状态。因此,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模式,并通过部门间合作,对于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68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表手册[M].2 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149-151
[3]张明园.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J].上海精神医学,1990,2(增刊):59-60
[4]张敏.行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1,11(3):14-16
[5]李广田,田志林,李达.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28-929
[6]杜莲,蒙华庆.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系统性评价[J].中国康复杂志,2007,22(5):450-454
[7]陆雪娟,潘建雄,陈未生,等.上海嘉定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行为治疗:26 例观察报告[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S1):62-64
[8]沈丽珍,丁皎,孔丽华,等.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81-1483
[9]陈平勋,刘桃芳,罗建慈.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