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罗,海上丝绸之路的天尽

2015-04-10文图梁二平

丝绸之路 2015年7期
关键词:伊本新罗朝鲜半岛

文图/梁二平

田野·工作室

新罗,海上丝绸之路的天尽

文图/梁二平

前文说过,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定位于南海的广东和广西,2014年,笔者在广州参加韩国庆尚北道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才知道这几年韩国以庆尚北道为首倡的“丝绸之路东起点”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韩国学界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起点是庆尚北道港口。不知道日本学界会不会加入到“海上丝绸之路东起点热”研究中来……这个话题看似玩笑,但放到全方位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视野下,却也不无开创意义。这一期不妨接着把这个话题说下去,因为,在古代西方地理史中,朝鲜半岛确曾被认作是世界的东极,在中世纪,也确曾有过一个名字,深深地吸引了西方人和阿拉伯人,它就是新罗。

新罗,既可以是中国丝绸之路的东端,也可以是古代世界海上交流的东极。

西方大哲眼中的“赛里斯国”

最早提出“地球是圆的”这一命题的是著名几何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前6世纪),他从宗教的观念出发推想大地既然是神创造的,就应该是完美的形状,而最完全的几何形状,即是球形。所以,古希腊最早创建了“地球”一词。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不仅最早计算出了地球的直径,并且将“地球”与“写”这两个词组在一起,创建了“地理”一词,用以表示研究地球的学问。埃及托勒密三世时,这位阿基米德的好友被指定为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在那里,埃拉托斯特尼为地图学设计出经纬度系统,并制作了当时已知世界的地图,西边之极为不列颠群岛,东边之极为锡兰(今斯里兰卡),遗憾的是,他的地图后来都佚失了。

接下来,伟大的天文学、地理学大师克罗狄斯·托勒密(90~168)横空出世。公元127年,托勒密来到世界上藏书最多的亚力山大图书馆学习,最终成为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大师,并为后世留下四本伟大的著作:《天文学大成》、《地理学》、《天文集》和《光学》。其中,八卷本的《地理学》成为世界地理学的开山之作。

托勒密在《地理学》中列述欧、亚、非三大洲共约8100处地点的地理经度和纬度值,首次以地图的平面方式,将世界放在180度的经线尺度之内。他将地球西极定位于西北非洲大陆外的加纳利群岛,即0经度,比埃拉托斯特尼向西又扩展了约10经度;将地球的东极定位于180经度。在《地理学》的《赛里斯国记》中,地球的东极有个“赛里斯国”(Serike),都城是“赛拉”(Sera),再向东,就是“未知土地”了。中国学者通常把“赛里斯国”理解为丝国,即中国。也就是说,在托勒密的《地理学》中,没有描绘朝鲜半岛。后世传抄的托勒密亚洲地图中,中国海岸边有众多岛屿,一些小岛是名贵香料的产地,最大的两个岛屿被冠以“Chrise”(金岛)和“Argira”(银岛)。

这一时期,西方认识的东方之极是“赛里斯国”,这个丝国边上的朝鲜半岛还不为西方所知,更轮不到新罗了。

中世纪阿拉伯眼中的东极——新罗

8世纪中叶,古典阿拉伯地理学开始起步,9~11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时期出版的重要阿拉伯地理文献有佚名作者的《世界境域志》和《塔米姆行纪》,有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又称《省道记》、《道程及郡国志》)、伊斯塔赫里(10世纪上半叶)《道里邦国志》、伊本·豪卡勒《诸地形胜》、穆卡达西《诸国知识的最好分类》、伊本·法齐赫《诸国志》(或《诸国纪事》)、法拉吉·古达玛《税册及其编写》、伊本·鲁斯塔《珍品集》(原意为“珍贵的项链”)、雅古比《诸国志》以及马斯乌迪《箴规篇》。

这方面的中译本不多,仅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法国著名东方学家戈岱司辑录的《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和法国著名东方学家费琅辑注的《阿拉伯波斯突厥人东方文献辑注》,从中可以看到,中古时期,西方和阿拉伯人描绘的东方边际。学者王岩在阅读费琅和其他西方学者所编的中古阿拉伯东方文献时发现,这些文献所涉及的东亚国度,除中国外,可称重笔描述的只有新罗。

为什么阿拉伯世界对新罗念念不忘,可能恰好在公元7世纪中后期,亚洲东部的新罗王朝刚刚建立不久,阿拉伯帝国正在扩张的势头上,“虽各有王,并属大食所管”。此间,阿拉伯帝国先后征服印度河流域和中亚细亚阿姆河边远地区,直接与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大唐王朝接壤。阿拉伯人一边打仗,一边扩展海上贸易,唐朝时在中国广州的阿拉伯人已有10万之众,此后的几百年间,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一起,成就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人从陆上和海洋上逐步了解中国,同时,也通过中国了解了更东方的其他国家,并将这些听闻记载在阿拉伯文献里。这之中就有东极之地——新罗。

在中世纪的阿拉伯东方文献中,都留下了对新罗的描述。如在《各国建筑与人情志》和《关于考证强大国王古迹和奇迹的书》里,皆明确指出新罗在中国边缘,在第一气候区内。巴格达作家古达玛(卒于932年)撰写的《税册及其编写》记载:“大地的最东方,乃中国和新罗国的边界。”10世纪地理学家马苏迪的《黄金草原和珍玉宝藏》记载:“在中国的另一方的沿海,除新罗及其岛屿之外,再没有谈到过其他王国,也没有提到过其他地区。”可见新罗是“陆地尽头”为阿拉伯东方文献中的普遍观点。

关于新罗的地理特征,在埃德里奇《诸国风土记》中记载:“新罗群岛为数很多,而且相互靠近。”而苏莱曼的《编年史一览表》则明确指出“新罗半岛”这一准确地理定位。

关于朝鲜半岛地理坐标的最早记载,在花剌子密(780~850)的《天文表》中记载:“新罗的经度为170°,纬度为5°,属于第一气候区以南,位于中国东部最边缘处。”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的朝鲜半岛

最先描绘朝鲜半岛的中国地图

虽然,中世纪阿拉伯地理文献中有大量的文字描述新罗,但此时还没有任何一幅阿拉伯人绘制的地图,能准确地描绘新罗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古代的新罗,在文化与科技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其国家版图,也都来自中国。目前,可以看到朝鲜人最早绘制的地图,唯有1402年在朝鲜制作的世界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这幅地图上的文字交待此图的底图来自两幅早期的中国地图,分别是1330年李泽民的《声教广被图》和1370年清浚的《混一疆理图》。1402年,经金士衡和李茂初步考订,由李荟详细校对,由权近补充朝鲜和日本部分,最后在绢上绘制成宽4尺(1.30公尺)、长5尺(1.6公尺)的新图。

中国地图上第一次出现朝鲜半岛的地图是《华夷图》。这幅宋代石刻图的图说交待:“其四方番夷之地,唐贾魏公图所载,凡数百余国,今取其著文者载之,又参考传记以叙其盛衰本末。”也就是说,此图是以唐代贾耽《海内华夷图》为基础,重新编绘而刻石。它是唐、宋两代地图的混合体,其地理信息跨越了7~12世纪。

在《华夷图》的东方位置,画出了朝鲜半岛。半岛上标注有百济、新罗、高句丽、平壤等名,并注记:“在辽东之东千里,东晋以后,居平壤世受中国讨爵禀正朔。”

那么,这幅宋代《华夷图》,或“唐贾魏公图”,会不会被西方来华的阿拉伯人抄走呢?尚无任何文献可以证明。或许,正是因为没有中国地图文献流入阿拉伯,中世纪的阿拉伯地图才对新罗描绘不清,也难指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时阿拉伯人确实将新罗当作东方之极的“天尽头”。

中世纪阿拉伯地图中的东极

12世纪时,阿拉伯的世界地图上,开始有了一点“天尽头”——新罗的痕迹。

出生在北非塞卜泰(今摩洛哥休达)的易德里西(1100~1166)是著名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他曾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科尔多瓦大学读书,通晓伊斯兰和希腊文化,精通地理学、历史学,早年还游历过埃及、北非、希腊、罗马等地,还到过小亚细亚。

大约在1138年,易德里西应西西里(今意大利南部)国王罗吉尔二世的邀请,来到巴勒莫出任宫廷地理学家。他做了一件被载入史册的事:用466两白银为罗吉尔二世制造成一个地球仪和盘形世界地图,球面上刻出主要的气候地带。虽然,那个银盘子在1160年被毁坏了,但在他的另一件传世之作《罗吉尔之书》中,我们还能看到它的痕迹。《罗吉尔之书》是一部地理志,原名《愉快的远行》,因是献给国王罗吉尔的,史称《罗吉尔之书》(也译《罗杰之书》)。书中附有70幅地图,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幅被后世称为“易德里西世界地图”。

易德里西的这幅世界地图遵循了托勒密《地理学》的理论与风格,依据罗吉尔二世派往各地的实测者提供的最新地理信息,结合自己到各地游历经验,利用经纬线正交的方法划分当时已知世界的区域。此图依古代伊斯兰地理观念,以麦加方向的南为上,以北为下,即上南下北的方位。此图右下方描绘的地中海与图中央位置的阿拉伯半岛和里海,其形状接近实际。但没有绘出印度半岛形状,向东边平直画了过去。在图的右上方,埃及“月亮山”为尼罗河源头。图中东西走向的弧线,将地球分为七个平行带。图的左边为大西洋,被标注为“黑暗海洋”。图的右边为东方,最东为“Sila”,有学者认为这是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也是在阿拉伯地图上较早出现的新罗。

此图大约成图于1138~1154年,代表了当时世界地图的最高水平,因此被后世广为摹绘,现在人们见到的是1450年左右的抄本,现藏牛津波德利安图书馆。

另一位描绘新罗的是也是摩洛哥人,他是阿拉伯地理学家阿里·伊本·赛义德。

13世纪,摩洛哥人阿里·伊本·赛义德,在他的阿拉伯文写本《西班牙属马格里布人阿里·伊本·赛义德对托勒密关于七个气候区的地理书的汇集和摘要》(巴黎图书馆收藏)中,有对新罗地理位置更详细的描述:“在这一地段边缘的‘被大海包围的海’中,又有新罗群岛,它形成了该海的福琼群岛的陪衬。在这一方向更远的地方便是无人居住的土地了,但新罗有人居住。新罗群岛东侧最后一屿为涨海,那里竖有一些指路塑像:‘在我之后便无路可走了。’其东端位于经度180°的地方。”虽然13世纪了,阿里·伊本·赛义德用的还是托勒密0°~180°的《地理学》关于地球经度最初的表示方法。但这也是阿拉伯世界关于新罗地理位置与经度数据的少有的详细描述。

在后世抄本中,有阿里·伊本·赛义德的世界地图抄本。此图保持了阿拉伯独特的绘图风格,但图中所用的七个同轴弧,仍然是古希腊人用星象所定义的气候区。此图的方位是上东下西,右南左北。图的西部绘出了非洲大陆和好望角,但不知为何绘出了分岔的南部非洲,在图的东部,可以看到最东中国的东边还有一个半岛,其图形已探到地图之外。这个半岛被认为是阿里·伊本·赛义德所说的朝鲜半岛的新罗(Sila)。

易德里西的世界地图

阿里·伊本·赛义德的世界地图抄本

为什么关注新罗

新罗位于朝平半岛东南部,6世纪时定国号新罗,取“新者德业日新,罗者网罗四方”之意。新罗兴盛了300多年,于935年被弓裔部将王建创立的高丽王朝所灭。此后,朝鲜半岛统一为高丽王朝,历史上再没有新罗了。但整个中世纪,阿拉伯世界仍然把新罗作为东方之极的代表。

中世纪阿拉伯人或西方人关注新罗,除了新罗是“天尽头”的地理意义,还有就是贸易的诱惑。很多阿拉伯文献都提到了新罗盛产金子,《诸国风土记》甚至有这样的描写:其土地如此肥沃,其财物如此之富有,以至于前往旅行的外国人定居在那里,再也舍不得离去。这里金子数量之多,岛民用之造栓狗的链条和猴子的脖链,并用金丝做衣服,拿去出售。又如,伊本·罗斯特《珍宝记》:“在中国的另一端有一个叫新罗的地区,盛产金子。穆斯林来到这里之后,便在那里定居下来,再也不愿意离开。”

阿拉伯人的东方航海贸易梦,其实就是黄金梦,新罗被认定为黄金半岛,中国和日本也都是想象中的黄金国度。这种情况在新罗被灭的几百年后都没有改变。后来,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四次航行到美洲,至死都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日本列岛,离中国已是一步之遥。这之中,一是地理认识问题,二是他若承认到达的是新大陆,那么,他与西班牙王定的到亚洲的合同,就不算数了。

西方人在打通了亚洲航线,占领马六甲,进入东印度群岛后,非常迫切地想描绘东极之地。所以,很快打通日本航线,1568年,绘出《日本地图》;1571年,在里斯本出版了葡萄牙人的《东印度和日本海图》;1595年,欧洲人出版了《日本群岛与朝鲜半岛地图》。此时,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环绕地球百来年了。地球是圆的,可绕行,东极不存在了。

《日本群岛与朝鲜半岛地图》(1595)

新罗的丝绸之路与宗教交流之路

韩国人称新罗僧人慧超是古代韩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唐玄宗开元七年(719),新罗僧人慧超抵广州,大约在开元十一年(723),从广州坐船去印度求法,西游四年后,由陆路返回大唐,在长安译经,并写作《往五天竺国传》。这一远行被韩国学者认作是丝绸之路上的韩国人的西行壮举。

虽然,这是一次新罗与西方世界的历史性相会,东极僧人慧超来到西方大地,但是,严格地讲,这并不算进入了阿拉伯世界。真正进入阿拉伯世界的是另一位从朝鲜半岛来中国的宗教学人。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之后,很快就通过丝绸之路和海路传到了中国,而穆斯林与朝鲜半岛的最早接触出现在9世纪中叶新罗王朝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穆斯林与朝鲜半岛在文化与商业方面都有过交往。11世纪初,高丽王朝时期,大批穆斯林商团前往朝鲜,与朝鲜政府进行商业交往。

1270年,朝鲜半岛落入蒙元控制下,在蒙古军队中握有实权的穆斯林军人以及大量的中亚穆斯林来到朝鲜半岛,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他们中不仅有在高丽王朝任职的官员,还有个体经商者和移民,遍布全国各地。1329年,李朝建立,1427年,颁布法律禁止宗教活动,伊斯兰教从此销声匿迹。

有意思的是,仍然是在广州,有一位高丽人留下了远行阿拉伯世界的证据。这是韩国人踏访伊斯兰国家的直接证物——刺马丹墓碑。高丽人刺马丹曾在元朝为官,死后被葬在广州的伊斯兰教徒墓园。现存资料中,他是以伊斯兰教礼入葬广州的高丽第一人。

1985年7月,刺马丹墓碑在广州解放北路桂花岗先贤古墓附近出土,为先贤古墓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一方墓碑。碑高0.64米,宽0.42米,上刻中文和古阿拉伯文。墓碑左右两边各有一竖行的中文小楷,右边的清晰可读:

大都路宛平县青玄关住人刺马丹,系高丽人士,年三十八岁,今除广西道容州陆川县达鲁花赤。

左边一行残缺难辨,大致为:

于至正九年三月二十三□□(殁后)八月十八日□□□□□□(葬于广州城北)流□□□□□□□(花桥桂花岗并立)石。

在两边中文间,横刻九行古阿拉伯文志文:

这座坟茔,是阿老丁之子刺马丹教仆归宿处。祈求真主慈悯和宽恕他……他旅行于库尔德(今叙利亚境内)……时在七百五十一年(伊斯兰教历),真主的吉月。

朝鲜半岛南端的济州岛

渔业仍是朝鲜半岛海洋经济的重要一环

从碑文看,这个1379年死于广州的刺马丹,不仅在1349年出任广西陆川县“达鲁花赤”(相当于县令),而且曾游历过叙利亚,到过库尔德。这是现今历史文献记载中最早到过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位高丽人。他将韩国人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又向西推进了一大步,同时,再次证明了东极之人,与西方在历史上的互动。

对于西方人而言,对于托勒密而言,对于大航海而言,根本不存在什么丝绸之路,只有黄金之路、香料之路,但它们与东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存在着某种对接和融合,毕竟海是开放的,最终,皆无所谓起点,也无所谓终点了。

猜你喜欢

伊本新罗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打令艺术的俗文化特征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阿拉伯编年史家伊本·艾西尔及其所处的时代
朝鲜半岛汉文学中的“羲之换鹅”探究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伊本·白图泰藏在摩洛哥“迷宫”中
娄新罗
试论伊本?西那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天安新罗舒泰酒店正式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