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专注决定上药的高度

2015-04-09陈怡璇

上海国资 2015年6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医药药材

文‖上海国资记者 陈怡璇

用专注决定上药的高度

文‖上海国资记者 陈怡璇

一个真正具备创新精神的团队,不是把目标定得过于苛刻,而是把目标拆解在各个可控的范围内

2 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医药工业领域的科技成果首次斩获桂冠。而在这一荣耀的背后,依靠的是一支十年来默默努力、低调务实、从不言弃的专业团队。在这支团队中,上海医药旗下正大青春宝团队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上海医药旗下正大青春宝通过实施“参麦注射液技术改造”及“丹参注射液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建立了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的全程质控体系,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而对于正大青春宝来说,这已经是继2004年“中药质量计算分析技术在参麦注射液工业生产中应用”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来再获的佳绩。

“优秀的创新是把目标的拳头缩在相对小的范围内,并拆解成每一个可达到的阶段目标,专注这一阶段的难关,然后不断实现突破。”上海医药科研发展部总经理柯樱对《上海国资》表示,这支队伍契合了上海医药长期以来重视研发体系的攻关与突破的战略,中成药二次开发也意味着上海医药在医药制造环节上接轨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

越困难的地方,越需要突破

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精神领袖,中成药二次开发也不例外。在由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等组成的这支研发团队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堪称先驱者、领路人。

“越是困难的地方,他越想要突破。这一精神也深刻地影响着团队的精神面貌。”柯樱表示。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在结合“天人合一”精神理念和“望闻问切”诊断方法的引导下,中医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医理论等方面具备自身优势。随着国家逐渐提升对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视,疾病预防重于疾病治疗的理念兴起,中医迎来发展机会。

但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本质上存在较大差别,作为个性化的理论,中医不同于西医可复制推广,更加偏重医生的个人实践、诊脉经验等。中药缺乏量化的指标和数据支撑,如何从药材源头到质量控制体系再到临床试验达到可控可测,是研发人员和中药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上药国风养心氏片团队曾与张伯礼院士团队结合中医现代药理学的研究结果,设计实验,全面测量中药对冠心病的治疗、对动脉硬化的预防等,共同提出了养心理论,全面诠释了养心氏的临床特点,成果显著。于是结合现代疾病机理研究及临床研究、同时严控药材和成品的质量进行中药二次开发成为上海医药下一步的战略重点。

中药二次开发对于中药注射剂来说挑战极大。由于注射剂的风险较大,长期以来备受舆论关注。2006年左右中药注射液二次开发项目启动时,正值中药注射剂争议较大之时,不少专家甚至提出中药注射剂不应继续用于临床治疗。

“遇难而止是大多数人的心态,当大家都认为有了问题即应该停止的时候,张伯礼院士却认为有了问题就应该去解决,主动监控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如何保障质量体系的稳定以及控制药材的标准化种植等。”柯樱回忆。

正是在这个理念下,正大青春宝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联合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中药注射液的技术提升,新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根据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牵头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在20924例使用“登峰牌”参麦注射液的病例中,观察到不良反应1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万分之8.6,属罕见级。该中心的另一项统计报告显示,“登峰牌”丹参注射液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万分之6.0,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十万分之2.1。

专注技术提升价值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上海医药的基因是‘质量’取胜,包括药材基地的建设、药材本身的质量控制、以及整个制造体系的维护,以保证药效。秉持这种思路,即使面对低价和伪劣产品的冲击,我们坚持认为,二次开发将凸显我们的长期价值。”柯樱表示。

青春宝的浙麦冬GAP种植基地将迎来新的收获季。2010年,慈溪市胜山镇七塘北面总面积约1200多亩、三门县横渡镇白溪村800亩的浙麦冬种植基地,是规范化种植的起步点,为参麦注射液提供了高值可控的上游药材保障。

“那里水源丰富、土质疏松,几乎没有重金属农药残留,非常适宜浙麦冬生长。”正大青春宝总工程师刘雳表示,用慈溪当地人话说,“这是慈溪这片土地馈赠的礼物。”此外,上海医药重组中谷生物,以及通过GAP认证的东北人参供应基地、山东的丹参供应基地的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源头控制系统工程的第一关,着手产业链前端,以规范化种植和技术研究为手段,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药材产品,实现地道药材的资源型战略布局及产业链延伸整合。

以青春宝为例,除了上游的药材质量控制、药材基地的建设和药材的采选,基于系统工程学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则由临床准确定位、药效物质整体系统辨析、网络药理学、工艺品质调优和数字化全程质控等五大核心技术体系构成。通过在制造过程中采用近红外光谱、工业电导率计及pH计等集成技术,研制了一套计算机检测系统,设置550余个质控点或自动控制点,建立了数字化、管道化、低能耗的中成药制造系统。在“二次开发”项目推进中,科研团队共获19项发明专利及7项软件著作权,提高国家药品标准8项;发表论文150篇,SCI收录91篇,SCI他引425次,为中成药开拓国际药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这是此次获得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关键。整个团队给人印象最深的感受就是‘专业’,对于车间制造工艺的任何指标控制,他们都十分‘较真’,出现任何细节问题,绝对不让步,其实创新也就体现在对这些细节的把握中。”这一切不仅需要依靠生物医药的专业人才,更依赖细心、专注的系统工程专业人才。

而对于制药生产来说,缺乏工程技术人才是长期阻碍制造流程升级的主要原因,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可以一定程度解决上述问题。正大青春宝此次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合作可谓是上海医药与高校“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缩影,上海医药常年来注重与高校的合作,早些年便采用开放式研究模式与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建立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展创新药物研发。

“好的产品依赖于设备,尤其是中成药制剂。过去我们的思路是进口一台设备,研制一个工艺即可,因为缺乏工程技术人才,真正能够根据工艺需要改进设备却很少能做到,这也是过去认为医药制造环节很少有附加价值的原因。定价体系和市场化体系是营销驱动的,药品销售只要卖得好就可以,很少有企业关注制造环节。”柯樱表示。无疑,专业的工程制造团队成为正大青春宝的杀手锏,落实“智”造战略。

眼下,大数据应用成为该工程制造系统的后续发展目标。如何将制造生产的数据反馈到流程生产的各个环节上,上海医药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下一步创新,而对于药物开发领域来说,这一难度和压力也前所未有。

创新靠体系,更靠坚持

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医药行业更是如此。如果简单地认为只要理论正确、控制技术达到了,创新一定可以实现,那么药物研发绝对是例外。参麦注射液团队却不带任何犹豫地稳步前进,离不开公司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和容错机制,更离不开其坚持不懈的品质。

目前上海医药中药产业占整个销售额的40%左右。根据上海医药集团实施中药三年的战略目标,对目前115个中药产品中的22个大品种开展二次开发,八宝丹、新癀片、养心氏、胃复春等均在进行二次开发工作,而中药研发投入则占上海医药研发投入总额的25%左右。

2014年上海医药研发费用投入达到5.12亿元,鼓励技术创新是集团的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每年设定研发费用指标,建立刚性的考核机制,并与国内先进企业形成指标体系并对标,每季度绩效对话会议上对研发投入指标进行公布,保障容错机制落地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是保障团队持续创新的基础。

创新总是伴随着风险,不确定性也意味着空间广阔。对于研发团队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一直往前走。而无疑,这一团队早已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任何突发事件的风险,肯坐冷板凳。

“要改革创新,先要有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破难题的勇气”,这是上海医药董事长楼定波在2015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眼下,上海医药已布局投入特色原料药中试产业化基地,为高端制剂产品的产业化奠定基础。而未来三年,上海医药与国内院所合作开发的模式将推动中药业务的跨越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医药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传统医药类非遗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