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影片《末路狂花》中的女性主义
2015-04-09辛迪
辛 迪
(西北大学文学院 甘肃 兰州)
一、女性主义的含义
女性主义,又称为女权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剥削和压迫,促进性别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了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女性主义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别底层(女性、跨性别)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二、《末路狂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电影作为表现和反映社会思想与现实的载体,女性主义自然涵盖其中。著名的女性主义电影有:《末路狂花》、《钢琴课》、《蒙娜丽莎的微笑》、《女魔头》、《我唾弃你的坟墓》等。
一方面,《末路狂花》的导演以独特视角反映了现代男性对于新时代女性主义的认知。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角斗士》、《黑鹰坠落》、《普罗米修斯》等影片,场面恢弘大气,充满了史诗气魄。但在《末路狂花》中,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将塞尔玛和路易斯二人的逃亡旅程刻画得既富有男性的勇敢与悲壮,又不乏女性的温情与细腻。雷德利·斯科特以其冷静理性的男性视角,阐述的女性主义则更加客观,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男性对于新时代女性主义的认知。值得一提的是,《末路狂花》的编剧卡莉·克里是一位女性,这样一部由女性编剧、男性导演的女性主义影片,他们合作之本身就是值得玩味的。
另一方面,《末路狂花》的视听语言反映出女性主义思想。逃亡伊始,塞尔玛和路易斯的汽车奔驰在荒凉的野外,飞一般地驶过一个岔道口,车后扬起滚滚黄尘。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用一个俯拍大远景展示了整个环境的荒凉,代表她们将要面对的重重困境,并暗喻塞尔玛和路易斯的命运正如汽车行驶的轨迹一样,刚刚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抉择。她们也许还不知道,这样的抉择将会改变她们的命运。在影片的结尾处,陪伴路易斯和塞尔玛的那辆蓝色汽车冲向悬崖,她们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这段“旅行”。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以慢动作的方式对这个镜头进行处理,延长了汽车冲下悬崖的时间,使其之前所渲染的悲壮气氛延时,让观赏者的情绪在此刻爆发,并且在汽车已驶出悬崖但还未坠落之时,在湛蓝的天空中停格。另外,配以潇洒的美国乡村音乐,这样的处理手法,既能让观众知晓二人的悲壮结局,又不至于让人目睹她们死亡的惨烈现场,因此而破坏影片的整体风格。
三、《末路狂花》的新意与影响
第一,在《末路狂花》中,主人公路易斯和塞尔玛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她们所经历的旅程,是两个女性挑战男性权利的过程。在旅途中,她们所经历的人和事时刻都威胁着她们的安全。在这样危机重重的环境中,丈夫、男友、父亲不再是女人依靠的大山,只有身旁的同伴才是最有力的后盾。有人将塞尔玛与路易斯的感情归为纯洁的友谊,也有人说这其中有同性恋者的元素。
第二,在以往的女性主义影片中,很少有人以公路电影为载体来体现女性思想的作品,而《末路狂花》的成功,极大地丰富了女性主义的表现形式。比如《天使爱美丽》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女性对待爱情的观念,《钢琴教师》以扭曲的情感表达一名女性的变态心理,《永不妥协》则以女主角打赢官司的胜利象征女性权利在现代生活的崛起。
第三,《末路狂花》作为女性主义电影,着重强调了“以暴易暴”的思想。“以暴制暴”为核心的影片题材涵盖战争、警匪、凶杀、复仇等等,如《杀死比尔1》、《杀死比尔2》中所展示的血腥与暴力正是为了体现乌玛·瑟曼饰演的新娘对于复仇的渴望与决心,而《末路狂花》却将这个激进的“概念”带入一个与女人有关的故事当中,实为创新之举。
第四,《末路狂花》以牺牲自我的悲壮举动表现永不妥协的精神。当塞尔玛与路易斯开着汽车冲下悬崖的那一瞬间,镜头在这里定格,这是故事的结局,也是影片主题的突显,永不妥协!而另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永不妥协》,讲述一位贫穷的单身母亲靠自己的不懈坚持打赢了美国历史上赔偿金额最大的民事诉讼案件,以圆满的结局收尾。但《末路狂花》的不妥协却与众不同,就在于悲壮的自杀行为,路易斯和塞尔玛选择的是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精神上的自由。
第五,《末路狂花》拓展了女性主义电影的新领域,对于其后的女性主义电影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女魔头》、《强我》、《天生杀人狂》等多部电影中,都可以看到《末路狂花》的影子。
四、《女魔头》与《末路狂花》女性主义的比较
后现代女性主义属于第三代女性主义,相对于注重实践的第二代女性主义,它更加注重实践之后的反思与升华,将女性主义扩展到哲学的范畴。本文作者将《末路狂花》与另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代表作《女魔头》进行简要对比,揭示其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特点,相比而言,《女魔头》比《末路狂花》更为激进。
第一,《女魔头》清晰地表达出激进女性主义追求性平等的思想。《女魔头》的女主人公琳,是一名妓女,甚至是一名从事低端性服务的妓女。在童年时期,她曾遭受过成年男子的侵害,但她却有自甘堕落的嫌疑:提供低廉的性服务,吃别人的剩饭,偷朋友的食物,凌乱的长发,暴露的衣着,在公路边搔首弄姿……与之相反,《末路狂花》的主人公之一路易斯与琳有过相似的经历,却在努力地生活着:自食其力,在餐厅当女招待,虽然辛苦并且收入微薄,但毕竟以自己的劳动谋生;自尊自爱,与塞尔玛同去酒吧时,拒绝男性的诱惑,并时刻提醒朋友不要与他人过于暧昧;享受生活,与闺蜜一同驾车出游,放松身心。
第二,《女魔头》明确地将女同性恋作为故事发展的线索。“女同”思想可归为第二代女性主义所宣扬的性解放,在二人的禁忌之恋中,更是通过琳的无私付出与希尔比的自私愚蠢产生强烈的对比,戳穿激进女性主义的谎言。而在《末路狂花》中,塞尔玛与路易斯是至亲的闺蜜,结尾之处,她们的拥吻虽暗喻二人关系之微妙,以突显女性主义的主题,但并不是影片重点刻画的元素。相反,这一细节表现出的悲壮与勇敢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第三,《女魔头》对男性角色的塑造过于绝对化。猥亵亲生女儿的父亲、下流无耻的嫖客、极端暴虐的性变态者……除了琳的好友老汤姆以外,《女魔头》里的男性均为罪孽深重的恶人,所以琳也采取了极端血腥的报复手段:无论是年老的嫖客,还是热心的路人,女魔头都虐杀不误——这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阴郁、暴力、紧张的情绪。本文作者认为,善良的汤姆只是为了突出琳对于女友的无私付出而设置的角色。而在《末路狂花》中,一心想要帮助两个姑娘的善良警长和善解人意且思想成熟的路易斯让人感到一丝温情,柔弱胆小的公路警察则为电影添加了幽默元素。另外,除了企图侵犯塞尔玛的强奸犯以外,对于喜欢说脏话的卡车司机、偷窃钱财的帅气毛贼、控制欲很强的丈夫,两个女人的报复通常是适度的捉弄与教训,而并非血腥地谋杀。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两部经典的女性主义电影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末路狂花》代表了更为注重反思的后现代女性主义。
小结
《末路狂花》是一部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它表达了“以暴制暴”的思想与“永不妥协”的精神,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更是关于女性主义的一次深入思索。
[1]《性别平等教育》,教育wiki网站,2013-12-31.
[2]万青,李石光.《末路狂花》与狂花末路[J].电影评介,2010(07).
[3]女权主义[EB].百度百科词条.
[4][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文艺出版社
[5]薛凌.电影艺术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英]弗里德曼.女权主义[M].吉林人民出版社.
[7][美]詹尼特.女权主义哲学[M].东方出版社.
[8][法]让·杜歇.第一性[M].海天出版社.
[9][英]苏珊·弗兰克·帕森斯.性别伦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