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2015-04-09张耀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价值观核心

张耀灿

·实践探索·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张耀灿

[内容提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要重点抓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构建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在对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及其长效机制的内涵、特点、意义、内容和构建要求做了扼要论述的基础上,重点联系高校实际,比较全面地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长效机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抓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注重养成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所谓养成教育,是指渗透于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管理等各种实践活动之中,通过潜移默化、自然熏陶,形成人们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简言之,就是培养人们良好习惯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是指渗透于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管理等各种实践活动之中,通过潜移默化、自然熏陶,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们稳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那才是最难最难的啊!品德高尚的人之所以能坚持做好事、无私奉献,就是因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习惯,因而“习惯成自然”,达到了“慎独”、“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可见,以培养这种良好习惯为目的的养成教育是多么重要!

强调养成教育并不否认灌输教育,它们各有特点,应当紧密结合。灌输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行为规范的认知传授,而养成教育则侧重于实践活动的训练熏陶。灌输教育是前提、基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人们打牢理论基础,而养成教育是重点、是归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二者结合,才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促成知行合一,才能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境界,才能达到培育良好习惯和品德的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之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集中体现,而国家意识形态是否安全关键在人,特别是看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崇高品德、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后,党和国家各条战线、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干部,都会经历学校教育,从各级各类学校开始直至全社会,认真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便极为重要,抓好了就能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抓不好就可能培养出掘墓人。苏东剧变的教训就极为深刻,他们的剧变首先是从意识形态演变开始的,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起了关键作用,他们背叛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绝非偶然,他们读书时和从政后肯定也表面上学习、拥护甚至表示用马列主义作指导思想,但教条主义是可以向修正主义转化的。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精神上的“钙”。这些论断非常深刻。这些论断是正面引导,但也的确是针对性强、切中时弊的。多年来,相当多的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荒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是党和国家没抓理论学习培训,而是理论学习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严重,哪怕进党校,不少人也不过是视其为休养生息、建立关系网、增加点政治资本而已。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干部弃政从商,特别是“官二代”占据了重要企业的重要岗位,他们先富起来后,许多人并未去带动人民共同致富,而是成为两极分化的推手,将改革引向歧途。今天,打虎拍蝇,治标更要治本,如何使今后各级干部不但不再缺钙患软骨病,而且牢牢掌握看家本领,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具有战略意义。

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又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如良好的自学习惯、思维习惯、语言习惯、礼貌习惯、遵纪守法习惯、生活习惯等;既要求教育者精心策划、创设条件、启发自觉、善于引导并以身作则,又要求受教育者崇德向善、严于律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教育渗透于种种看似小事之中,却蕴含了足以决定人们发展方向和命运的巨大能量。“纸上得来终觉浅,若要真知需躬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道理都说明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多么重要。

搞好养成教育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没有长效机制的所谓养成教育不是真正的养成教育。所谓长效机制,是一定组织或个体依据特定目的而建立的,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协调运转、发挥特定功能、取得实际效果的规范配套的制度体系。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应包含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制度、教师队伍建设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组织保障制度等的协调有机组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主张让儿童们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比如有的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背诵“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有的孩子在问老师和家长“什么叫诚实”时,老师和家长说“答应了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说到做到就是诚实”,果然,孩子们懂了并能做到守纪守时。这显然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学校教育千教万教归根到底要教如何做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学校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价值观念多样并存中充分发挥其“一元主导”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要渗透到制度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制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使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准则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体现其要求。要依法治国,严格执行宪法和各项法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由于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因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便成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优良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践行中培育。教是为了做到不教。教育、培养只有落脚到引导践行上,久而久之,受教育者能自觉践行,便增强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从根本上看必须重视实践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管理等各种实践活动中去,构建起实践育人、以文化人的长效机制。

结合高校的实际,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优良品德。为此,在全面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除要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外,还要特别重视实践育人、以文化人等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这一机制的构建需要注意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党建为龙头,构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创先争优常态化机制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政治骨干,他们的作用是教师、干部所取代不了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党建为龙头,总结前几年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经验,加以巩固弘扬,构建起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许多高校创造了很多好形式、好制度,如学生党员“挂牌”为群众提供经常性的服务,每年“七一”前都定期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并推广他们的经验,宣传他们的事迹,等等。关键是要坚持这些好制度,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才能以基层党支部的“创先”带动学生班、组、寝室、社团创先,以学生党员的“争优”带动大学生争优。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申请入党的比重普遍很高,但入党动机多种多样。所以,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地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落实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努力奋斗中、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2.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整合创新

不少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管理存在多头分散、质量效益不高的弊端。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本来课时就少,有的就放任自流,成为变相的砍课时;有的只能选部分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受益面不大;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或“三下乡”活动也是只能少数学生参加,且常常除了学生政工干部带领外,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指导以巩固深化理论教育收获的不多。如何整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多种形式和资源、统一规划、协作配合、提高效益、扩大受益面,是多数学校面临的学校管理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校结合自身实际创造了“文化育人”、“太行山道路”、“理论课、实践课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实施、统一考核”等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先进经验,各大媒体都做过报道。各校要在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认真学习这些经验,创造自己整合创新的新模式,形成自己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这种机制是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后知行合一的训练机制,是实践锻炼、增强体验、培育为民情怀的长效机制。

3.要重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当将大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大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社团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规格、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的基本途径,那么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课外校外各种实践活动,则主要能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的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学生社团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功能作用,要大力扶植使之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在这当中,要特别关注、重点扶植理论学习研究社团和各种公益性社团。虽说作为校园文化载体之一的各种社团,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团的灵魂,但最能直接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大学生的各种公益社团——各种爱心社、志愿者团队或协会——它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载体。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的“本禹志愿者团队”写了回信。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雷锋,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杰出表现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他们的奉献不仅为国争了光,也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在服务人民中还使自己得到了锻炼,长了见识,增了才干。先进高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化、常态化的机制。项目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社会化发展,这是一种很好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有的大学生社团长期坚持、良性运行,在国内外产生了影响,创了品牌,如:北京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公益社团与社区挂钩,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创“课后四点班”项目,每天派志愿者去社区为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放学又无家人照料的中小学生辅导功课或教唱歌、跳舞、绘画;又如:对于华中师大“圣兵爱心社”的大量主流媒体的报道和各种奖励、称号,都包含着社团十几年如一日接力奉献的卓越成就,参加过这个社团的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后,许多人都成为栋梁之材。

4.高度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种种社会思潮,其核心都是反映一定的价值观。因此,尽职尽责的教师和政工干部不能不关注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状况,否则,你无法通过这个渠道去引导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受西方思潮影响是肯定的,只是受影响的大小、多少、轻重的问题。若举例子,对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受影响的典型事例我们都可以说出一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要像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当开好“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这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结合教学有机联系思潮引导,跟踪前沿、关注动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敏锐感和辨别力。辅导员、政工干部自己要在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关注思想理论动态,对几种主要西方思潮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关心学生,引导、组织学生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对西方思潮的鉴别能力。当今,社会思潮形形色色,但西方多种思潮有一个共性,即从不同学科、角度构建的理论都代表、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诉求。因此,它们之间是相连、相通的。在种种思潮中,新自由主义是最主要的思潮,它渗透、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本来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其注重效率的一些内容,但从1990年形成“华盛顿共识”开始,它演变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美国在世界大力推行,危害极大,“拉美陷阱”、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等都是前车之鉴。新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推行私有化、兜售放任自由的市场化,政治上贩卖“宪政民主”、多党制、议会制等,在社会领域推销“公民社会”,在历史领域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观上主张个人主义,并把上面这些一揽子称为“普世价值”。总之,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就是: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全球一体化。凡价值观、国家制度都是历史地形成、发展变化的,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历史性,没有适合一切阶级、一切国家、永恒的“普世价值观”。这不是说没有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没有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没有各国共同努力解决的全球问题,那是另一回事,大家如熟悉恩格斯《反杜林论·道德篇》就能较好地掌握唯物史观理论武器,提高辨别力。西方推销“普世价值观”等思潮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双重标准”:他叫你搞放任自由的市场化,目的是想长驱直入地进入你的各个领域、控制你的经济命脉,而他们自己还是要注意国家干预的(如,次贷危机中美国救市,美联储大搞“量化宽松”政策,等等);又如,希拉里任国务卿时大肆鼓吹“互联网自由”,目的是借以搞“颜色革命”,他们国内还是监控得很厉害的,斯诺登揭露美国中情局对本国和他国的信息监控便很能说明问题。从思潮引领来看,无疑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在高教大众化发展,大学毕业生增多,而经济结构调整、高教结构调整赶不上发展需求,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下,从国家到高校都更加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一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一个实践育人的方式。比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体层面的基本道德准则,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体验。创新创业,要为国分忧,要寻求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项目去学习去创造去实践,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只有刻苦钻研、孜孜以求、敬业,才能成功;创新创业中要守法经营,要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知识产权,诚信经营等。所以,引导、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很重要。许多高校开设了这方面课程,还采取立项资助以支持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为他们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要总结这方面经验,使之越做越好。老师、政工干部要在这方面多多关注,大力支持、精心指导。

6.重视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和践诺实践

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较长的时期,目前处于分散建设状态,要改变为整合状态有一个过程。但大学不能等,要自己努力探索、积极建设各项大学诚信制度,同时加强诚信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诚信制度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确立,是培育诚信等优良品德和建立诚信制度的思想基础,而诚信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保障和践行的过程。制度的执行通过约束、规范人们的言行来实现,有利于人们优良品德的养成。大学诚信制度的建立、完善、执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载体,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在贷款、助学金申请、考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经受着诚信品德的检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与各项诚信制度建设和践行紧密结合、双轮驱动,这样才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到高等教育全过程,取得真正实效,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更好完成。

7.注重提高媒介素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须不断提高媒介素养,与全国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步。当前只有努力改革创新,结合自身的实际吸取“慕课”和“翻转课堂”等先进经验,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实效的行动,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早日实现。网络新媒体迅猛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阵地,我们要适应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的新形势,增强阵地意识,提高占领阵地的本领。为此,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络素养的全员培训。现在各个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都把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纳入培训内容,还开展技能大赛;有的高校很早便开展了“微博培训班”、“微信培训班”。我们一方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另一方面要抓好全员培训。在这方面也要跟踪前沿,关注教育部全国教育信息化中心和各省教育信息化中心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尤其要从中学习先进经验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如北京大学的网络信息中心、华东师大的“慕课研究中心”就站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沿。前不久,《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开展评选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有影响力的教师活动,其中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就引进了“慕课”、“翻转课堂”来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通过开放在线学习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自学,在此基础上,线下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或按专项按项目分组作业、专题深入、生生互动。由于方式灵活,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因材施教,共享了优质教育资源,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大大提高了教育实效。应采取措施,大力推广。

二是教师、政工干部在提高媒介素养的基础上,要“上网触微”,不仅要发现、扶持学生中的“意见领袖”,自己也应当成为“意见领袖”、“舆论领袖”。以微信为例,像一切网络媒体一样思想多样、多元、多变,其中否定党的领导、丑化党丑化社会主义、歪曲历史、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微信时时出现。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当好意见领袖,在微信中传播正能量,引导微信朋友圈的舆情导向,对否定党、否定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不能置之不理,对政治谣言、未经核实的重要信息别盲目赞、盲目转,对低级、煽情、黄色内容别转,还应举报。

三要与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结合,开发或利用学生思想舆情大数据分析软件,及时分类整理,提供给有关部门主动改进工作,及时引导社会思潮、引导舆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总之,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更好地引导人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优良品德,而且还能更好地实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任务。

(编辑:朱效梅)

张耀灿(1937—),男,广东南海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研究”(批准号:13AKS011)的成果。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