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
——“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长春)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5-04-09杨增岽清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100084北京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875北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杨增岽清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100084,北京;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875,北京

·动态信息·

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
——“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长春)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增岽
清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100084,北京;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875,北京

“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长春)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国防大学等59所院校和《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学刊》等7家媒体的专家、学者共计150余人参会。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吉林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李彧威等领导到会致辞。论坛聚焦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重要前沿性问题,主要形成了七方面共识。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理论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核心化”问题,北京大学郭建宁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公正、法治。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为”,即为民、为公、为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结构,安徽师范大学钱广荣提出,可以从国家、社会和个体三种视角进行分析和梳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性,重点应放在理解其超越中华优秀传统价值文化和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更深刻的本质”方面。山东师范大学马永庆提出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结构问题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范畴与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的关系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成都理工大学罗映光认为,从二者的相互联系上看:一是理论基础相同,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二是社会功能相同,都是为了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强化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内在本质相同,都体现和反映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二者的区别看:一是源流关系的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二是表达方式的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言简意赅、言约意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体论基础,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以劳动为本位,劳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体依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应该建构在劳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是凝聚和引领人们团结奋进的一面精神旗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对我们正确把握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如何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本次论坛讨论的热点问题,与会学者对此作了阐释。郭建宁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四个全面”的重要意识引领,“四个全面”的整体推进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田克勤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定位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道德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保证。

三、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重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给养,是本次论坛专家学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陈秉公从中国文明史发展“多源一脉、总体超越”的基本经验中阐释了我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问题,分析了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方价值观的关系,即“马魂”、“中根”、“西鉴”,同时,还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仁”和“礼”,指出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组合。王易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对天人关系、人我关系、家国关系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古代把政治、思想、道德等各方面融合一起的思想本身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并从“三纲常”、“八条目”的角度分析了其与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一定契合性。章传家则认为,现在封建思想残余仍然根深蒂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避免旧文化思想的复古。黄云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数千年文明和文化的影响是我们的根基,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能抛弃或丧失民族的主体性,中国人不能做“香蕉人”。此外,李辉还分析了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路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吴潜涛针对会上的相关观点作了总结,指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但“根基”和“资源”不等于“要素”,要把文化形态与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区分开来,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或混淆起来,扼杀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同时,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和根本。

四、关于整体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问题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本次论坛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与会学者们主要从思维方式、制度建设、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方法路径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刘建军提出了要以弹性思维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意义时,要把科学思维与政治思维和宣教思维结合起来;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结构时,要避免机械和固化,增强思维的有机性和圆融性;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时,要妥善处理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刘新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的基本思路,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是推动人们认同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自觉坚持和践履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机理和行为方式之总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的动力机制支撑,必须依据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原理,从思想导引、内心驱动和外置推动等方面合力推进、逻辑建构。余玉花从诚信的角度论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问题,指出倡导诚信价值观首先必须建立倡导诚信价值观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去探索诚信价值观能够深入人心的路径,如建立诚信利益导向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价值观的舆论环境,倡导诚信价值观教育等。林伯海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机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问题。王淑芹强调,价值原则的正当性是获得社会成员接受和认同的前提,因此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阐明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由,并明确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多元主体绝不只是社会个体,也包括各种人格化的组织,如政府、社会组织等。马永庆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体,认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有一定的担当主体,从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和实质上讲,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是培育主体,同时培育主体是多层面的,他们在培育活动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任务,而培育主体职责的实现,是主体能动性的彰显,是主体价值不断转化的过程,是自成与互成的结合。

五、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因此,在高校中,积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国家社会舆论导向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曲建武饱含深情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引导学生的鲜活故事,他以亲身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灵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接地气”。王树荫提出了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的三个问题,即对象的层次性、核心价值观本身的层次性和培育践行的层次性。许瑞芳从大学精神入手,分析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内在关系,认为在当代中国,大学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代名词,而大学精神则是大学的灵魂,要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引导人们学习与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大学这块阵地,最重要的是培育符合要求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培育过程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这样培育出来的精神才能对大学师生产生“正能量”,才能对优化大学生群体的素质、提升大学的形象乃至于引导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取向起到积极作用。

有学者提出应遵循大学生道德养成的规律和特点来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认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过程即认识、认同并践行先进道德的过程。若使大学生能够确立我们期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相应的行为模式,就必须遵循大学生道德养成的规律、特点,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进而认同核心价值观。应采取系统、综合的社会管理措施,发挥主流文化的教化功能,推进社会价值管理的制度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常态性。

有学者结合网络的现实影响,认为借助于网络媒介,现实世界越来越容易被描绘、摹写、重构和再现,并由此而形成了网络拟态环境。这种信息环境,是现代媒介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状态,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忽视的前提。应提升网络拟态环境建构者的把关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顺畅开展;增强网络拟态环境的议程设置效果,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阵地;加强受众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象的自主能力。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对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与功能,以及大学生的实际特点所决定的。面对新形势,如何更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主渠道作用,成为了此次论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有学者认为,应该从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发力,通过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调研、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者们还普遍认为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平台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战略眼光。如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和传播的平台建设,尤其必要。艾四林在分组讨论汇报时,着重介绍了目前清华大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的思路,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关注。一是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由清华大学联合上海市教卫工委、东北师范大学等16家协同单位组建;二是创办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杂志,并逐步实现中英文同步发行;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重点研究领域,加强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四是在现有四门本科生“慕课”基础上,推出更多课程并使之进入美国EDX在线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类课程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五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论坛”,扩大中国学术话语的影响力。

吴潜涛总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揭示以24个字为基本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诉求。二是要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始终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环节。四是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这四个方面深入探讨。

吴潜涛称这次会议为“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前沿的大会战”,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重要问题、前沿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