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政治现代化战略的研究述评(2005-2014)

2015-04-09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公民民主现代化

符 妹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我国政治现代化战略的研究述评(2005-2014)

符 妹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政治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政治现代化战略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学术界从中国共产党与政治现代化、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现代化、政治文化与政治现代化、全球化与政治现代化、复合发展视角及其它视角六个方面,对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战略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政治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制度建设、观念文化、社会氛围和现实背景。但是,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对这一阶段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有助于深化该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述评

政治现代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与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共同构成我国现代化的有机体系。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政治现代化的研究曾被否定,学科地位遭取缔,研究曾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现代化的研究开始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阶段,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战略常被称为政治现代化的策略和路径。由于中国作为国际社会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治现代化战略的研究尤为特殊,肩负着彰显中国特色,显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合理性和正当性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发展呈现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创新实践,在探索中逐步推进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对近年来我国政治现代化战略研究的成果进行分类归纳,对下一阶段该领域的研究及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共产党与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实现政治现代化作用的研究,有以下几种观点:

1.政党改革说。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是政治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决定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走向。他们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已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瓶颈的处境。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本身不是一个自足的结构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等因素,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类似,都不是一个自足的结构体。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政权背景,决定中国政治现代化走向深化的关键问题既不是经济学家主张的产权改革、社会学家的社会管理改革,也不是司法改革,而是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政党改革。对当今的中国而言,规避改革失败,使得国家坚持健康发展道路的关键性条件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党改革及在党的领导下的相应现代政体的构建[1]。

2.党内民主说。这种观点认为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可以为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塑造有利条件。如有学者认为,“当前,党内民主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缺乏理论、制度、精神等方面的动力,扩大和发展党内民主,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带动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化解矛盾的民主方法,传播民主的政治观念,塑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培育先进的政治文化。”[2]还有学者认为,“现代化要求政治稳定,而在不同历史文化及不同时代条件下,政治稳定对民主的发展速度、民主模式等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情形等,决定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路径和战略抉择。”[3]

3.执政理性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把实现政治现代化的策略诉诸中国共产党执政理性的现代化。他们认为,“就中国而言,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从传统人治政治向现代法治政治转变,从革命型政党政治向法理型政党政治的转型。政治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各种社会行为主体,特别是执政党理性的现代化,即公共理性化。从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和现实特征来看,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就是执政党执政理性的现代化,即执政党由个体理性走向公共理性的过程。”[4]我国政治现代化应抓住中国共产党执政理性转变这个核心,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性的转变及法理型政党政治的形成。

以上三种观点都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现代化中的作用来研究政治现代化的战略。政党改革说、党内民主说、执政理性说三者在研究内容上有所重合,我国政党改革的成功最终会带来党内民主的扩大和执政党执政理性的形成,但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党内民主说强调民主,执政理性说注重法治,而这两者都需要通过政党改革来实现。

二、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现代化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手段,推动了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李安增认为,“不同的国情,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具体途径也不尽相同。对中国而言,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只有通过政治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达成政治现代化的战略选择。”[5]还有学者持类似的观点,如李少华认为,“政治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发展过程,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两个途径,同时也是政治现代化得以实现的两个途径。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就表现为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政治改革由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两方面组成。由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实现途径。”[6]

持政治体制改革论的学者观点比较一致,普遍认为渐进性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战略和应然选择,不少学者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原则、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为重理论阐述,学术色彩浓厚,轻实证研究,实践指导价值有待验证。

三、政治文化与政治现代化

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公民政治意识、政治态度、政治观念等的反映,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包含于政治现代化目标体系之中。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观点包括:

1.培育公民意识。俞睿和皋艳认为,“政治现代化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民主向社会层面的回归和复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面临公民意识缺失的现状,面对这种现实条件,我国政治现代化应该培育公民意识。”[7]王景虹则认为,“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条件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深入探索民主观念的有效途径,加强公民责任意识和责任感,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和政治现代化的一条可行路径。”[8]

2.建设公民文化。张小洪认为,“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仅靠建构制度民主推动的政治现代化缺乏观念基础和群众支撑条件,隐性的公民文化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观念基础;从历史传统来说,我国自古缺失公民文化,因此,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需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制度和公民素质等方面来扭转传统臣民文化的局面,培育现代公民文化。”[9]

政治文化视角的政治现代化战略研究关注政治主体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关注政治主体作为人的活跃因素,普遍认为应以公民意识的培育为重点,以公民文化的建设为手段,这种观点注意到了我国政治发展中公民意识缺失、公民文化缺乏的现状,但对如何培育公民意识和建设公民文化缺乏具体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四、全球化与政治现代化

学术界有不少学者研究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具体战略,以梁平的观点为典型代表。

在他看来,“全球化具有开放、多元、包容等特性,这也就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发展,也就是要求政治的民主化。面对全球化的发展情况,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建设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是一味的去追求全球政治,而是要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政治民主化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吸收开拓本国自古至今的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其进行传承和应变,使之能够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借鉴世界优秀的民主政治文化资源,以我为主,实现洋为中用。在吸收中外优秀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式和政治制度,并且培育起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有效运行的社会环境,使民主的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从而培育广大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真正建立起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10]

五、其它视角下的政治现代化战略

学术界除了从中国共产党作用的发挥、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政治文化的建设、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现代化的推进几个方面来阐述实现政治现代化的策略,还有学者从大众参与民主模式等角度研究了政治现代化的战略。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治现代化。沈顺祥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内涵为政治现代化发展要求与社会生态指明了正确方向。”[11]

2.科学发展观与政治现代化。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指南,规定了中国进行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选择,而协调发展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选择。”[12]

3.非民主政治模式与政治现代化。张江涛认为,“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改革是相伴生的,要取得政治发展就需要对改革手段的选择。民主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主流追求,民主政治也是中国国家政权建设一直力图实现的目标。但是,民主政治必须是在适应本国具体国情的情况下进行实践,在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当前国情双重条件下,为避免民主的弊端,可以在许多维度探索中国非民主政治选择的可行性,一些非民主政治模式如法制、权威主义模式的‘吸纳政治’、国家的‘仁政’、咨询性政治模式等,也可以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对民主政治的替代选择。”[13]

4.党主立宪体制下的大众参与民主模式。王木森认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战略路径可以实践“党主立宪体制下的大众参与民主”模式。首先,推行宪政民主,实行党主立宪,确立宪法政治。其次,建立基层竞争性的选举制度,实行公民广泛参与的大众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推进宪政社会主义。在党主立宪体制下的大众参与民主模式下,党以宪执政,推进党内党际监督,保障执政公平;公民广泛参与,推进大众民主,保证大众监督,实现大众公平。总之,加强宪政,扩大参与,完善制度,推动民主,促进公平,以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14]。

5.正确处理文化传统和西方政治文明的关系。

韩兴雨认为,“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与西方社会政治现代化核心理念自由主义有着本质区别。同时西方社会政治现代化理念具有很大历史局限性而缺乏普适性。我国的政治发展必然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因此,超越现代性、正确对待后现代性、回收利用前现代性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路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立足我国的文化传统、正确对待西方现代性中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普遍价值的合理成果、积极借鉴后现代性理论从而实现对现代性的超越。”[15]

以上观点都是从某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战略,除此之外,学术界还有部分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复合发展视角下的政治现代化战略。如“推进21世纪中国的政治现代化需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原则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政治主体的民主意识,深化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建设,遏制腐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16]这种观点立足于我国特殊语境和当代中国政治的现实情况,对政治现代化的战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建构,比较有说服力。还有学者从体制机制的角度探讨了政治现代化的策略,认为实现政治现代化需要构建政治稳定机制、反腐败机制,培育和整合公民文化的机制,强化公共权威的机制等。持复合发展战略观点的学者普遍认为实现政治现代化需要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以发展市场经济筑物质基础,以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构建机制体制,以培育公民意识主体,以反腐倡廉提供保障等。

结论

综观我国政治现代化的研究概况,我国政治现代化的研究相比西方起步较晚,经历了照搬——借鉴——中国特色的过程。除了政治现代化基础理论的研究之外,学者们从不同学科和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政治现代化进行了研究,如政治现代化与网络文化的研究、政治现代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政治现代化与基层群众自治的研究、政治现代化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政治现代化与国家自主性的研究、政治现代化与执政党能力研究、政治现代化与腐败的研究等。可以说,学术界关于政治现代化这一话题的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相比之下,关于政治现代化战略的研究明显不足,表现在研究的规模较小,研究成果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研究方法单一,规范研究较多,实证研究缺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今后,需要拓宽政治现代化战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继续探讨在中国国情下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有效战略,以深化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研究,助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任剑涛.从政党国家到民族国家:政党改革与中国政治现代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03).

[2]朱映雪.现代化进程中的党内民主动力问题刍议[J].求实,2009(06).

[3]杜艳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科学社会主义,2009(06).

[4]石本惠,史云贵.执政党理性、公共理性与我国的政治现代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5]李安增.政治现代化研究:兼论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政治文明的关系[J].理论学刊,2007(09).

[6]李少华.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7]俞睿,皋艳.公民意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J].求实,2006(01).

[8]王景虹.试析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意识[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03).

[9]张小洪.政治现代化视域下的公民文化探索[J].沈阳大学学报,2009(02).

[10]梁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J].人民论坛,2014(02).

[11]沈顺祥.论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社会生态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家,2009(03).

[12]李春生.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天中学刊,2007(12).

[13]张江涛.非民主政治: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选择[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14]王木森.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战略路径选择[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1).

[15]韩兴雨.现代性语境中的我国政治现代化及其路径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13(01).

[16]孔祥宁.现代化与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06(06).

Review on the Strategy of Chines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FU Mei
(School of Marxism,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s the goal of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research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strate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study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recent years,academia has carried out a research on th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political culture,globalization,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nd the other perspective.In general,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e rich,but the research method is single.To sort out and comment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stage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research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is field,enrich and improve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Political modernization;political modernization strategy;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review of research

D616

A

1009-4326(2015)05-0078-04

(责任编辑 王先霞)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5.019

2015-08-06

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2015年度课题(x2sx N6150850);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2014年度课题(j2tzN6131070);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度百步梯攀登计划基金项目(GB31714062)的阶段性成果

符 妹(1988-),女,广东湛江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猜你喜欢

公民民主现代化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边疆治理现代化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