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的内涵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2015-04-09刘兴盛
刘兴盛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的内涵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刘兴盛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的实现在于人的个性获得解放,而个性解放的内涵是个体身上的人性或人的本性得到解放,这一内涵凸显出了现实个人之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和意义。正是现实个人的这种地位和意义,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将其确立为社会的价值主体、目标主体、责任主体和动力主体。因此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发挥其对个人主体的培育作用;而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国家与个人间的舞台与主角关系,如此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内涵;当代中国
我国的改革发展在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建设也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并且在这关键的时刻,党和国家提出了使每个中国人为之振奋的“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和理想。在这个时候,如何重新认识、理解人的解放和发展,如何重新认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如何把握和对待市场经济与个人的关系,乃至把握“中国梦”的实现与个人的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而对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的内涵进行解析,将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些许启示。
一、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的内涵
1.个性解放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众所周知,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全面发展的思想作过不同的表述,如“个人的自主活动”“个性对偶然性的统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个性”等等。实际上,我们可以将马克思种种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表述概括为对人的个性的解放,“自由个性”也就是人的个性的解放,马克思正是将人的个性的解放视为人类实现解放的理想状态。有学者统计到“个性”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出现了200多次,而“自由个性”一词也至少出现了6次,并且均出自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1],对个性一词的使用频率足以证明马克思对人的个性解放的重视程度。
笔者认为,马克思“个性”一词所指代的是“个体身上的人的本性”,因此对人的个性的解放实质上就是使个体身上的人性或人的本性得到解放,亦即个人身上的人性或人的本性得到自由全面地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个性”的本来含义。恩格斯的论述与这种解释颇为相符,他在阐释共产主义本质的时候说道“我们谈的是为所有的人创造生活条件,以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2]626实际上,早在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寓居巴黎时写作的那部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那里,就蕴藏着对“个性”一词内涵的哲学阐解。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个性”含义的哲学阐述。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说道,“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3]84这段话所传达的思想是,“单个的社会存在物”——现实个人是“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作为“总体”的人的本性只有现实化在这种现实个人身上才能得以体现,只有通过对这种现实个人的直观、思考、感知才能理解和把握到作为总体的人的本性,因此人的本性是统一在现实个人身上的。
马克思还指出:“人的个体生活和类生活不是各不相同的……类生活是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个体生活。”[3]84类生活的前提是诸个体之存在,即类以个体的存在方式而存在、而表现,虽然各个个体的具体生活是不同的,他们体现的是特殊性,但是诸个体的存在以及诸特殊性本身就是普遍存在的,其中蕴含着人的共同性、普遍性,所以个体的存在既是特殊又是普遍,因而是特殊与普遍、个体与类的统一。举个例子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比如对音乐、绘画、下棋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是不同的、特殊的、个别的,但是就它们都是人的需要来说,它们又是共同的普遍的,此外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特殊需要都必须通过实践活动,这种满足需要的方式又是共同的、普遍的,而这就表现了类本性与个体的统一。马克思的“个性”正是对这种统一的一种表达。
3.现实个人的主体地位和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4]294。为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表示,在共产主义实现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反过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本人十分细致、审慎,但相比之下马克思的审慎却一度使恩格斯感到苦恼和头痛,因此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严密逻辑来看,这样的表达绝不会是言之不预、言之无意的,这种顺序必然有其深意。其深意正是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作为社会历史真正现实的主体,归根结底是每个现实的个人,因此进行自由全面发展的也必然是这些现实的个人,只有每一个现实的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才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这无疑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个人存在论意义上的优先地位的考虑和表达。
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而实践是目的性、对象性的活动,因此这种活动必然包涵个人作为“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的主体性,而主体性本身又包涵着价值主体、目标主体、责任主体和动力主体等多重内涵。实际上如前文所述,人的本性只能现实化和统一在个体身上,因此对人的个性的解放,最后就归结为对个性的主体——现实个人的解放上面,只有现实的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才是人的本性的自由全面地现实发展。领会这一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意义。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解放
1.培育个人主体性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我国没有经历过近代发达的商品经济的阶段,再加上几千年的君主集权专制、封建纲常名教、血缘宗法家长制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个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并未完全形成和确立。这与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我国各项建设不相适应,对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培育个人的目标主体、价值主体、责任主体和动力主体的地位和意识是当前的一大要务,而培育个人主体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曾经指出,每个人的独立、自由、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相一致的,而这样的个人只有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能生成,因为历史从狭隘的地域性、民族性的历史转变为世界性的历史是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中国的血缘宗法、封建专制制度等归根结底是由中国的自然经济造成的,本质上属于人的依赖关系,这种人的依赖性只能由发达的市场经济来彻底清除。
2.市场经济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培育个人主体性。从劳动的组织形式来看,市场经济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反过来,社会分工又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了市场经济,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由于分工,社会生产被划分为一个个截然不同的产业和部门。各个个人分散于这些不同的产业和部门内部,各个个人之间的劳动成为彼此独立、互不相同的专业化劳动,各个个人的利益被分割开来相互对立。正是由于这种分离和对立,打破了遏制个人发展的自然的纽带和对狭隘人群的依赖关系,从而使得以前人们依赖的高居于个人之上的共同体逐渐瓦解,各个个人开始走向独立自由。同时,市场的调节和导向作用,使个人的劳动需要面向整个社会,个人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与他人交换成货币才能使生产过程具有意义,进而使生产得以继续进行,个人生存也是在此基础上得以维持的,因此整个社会的个人被普遍联系在一起。
3.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有利于培育个人主体性。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个人遵从着等价交换和平等竞争的原则,每个人作为自身行为的主体,承担着经济活动的后果,即自负盈亏。如果个人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商品、提高生产的效率就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在优胜劣汰的规律和法则下,每个人都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体力、智力、才能和创造性等等,使个人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形成了多方面的能力体系和丰富的社会关系。因此在这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个人在形成独立人格的同时,自身社会化的程度也得到了提高和加强。
进而言之,市场经济使人摆脱纯自然的规律的控制和奴役,使各个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与自然经济中靠天吃饭的规律不同,它的规律属于社会性的,而自然经济的规律是自然性的。在自然经济的支配下,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状况,人对产品状况的改变是十分有限的。而在市场经济领域中,各个个人努力的程度与事情成功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即个人的成功失败已经不是由外在因素规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内在于人的意志和行为。古代自然经济的情况下,个人的“无力性”表现在将希望寄托于虚幻的外部力量,例如人们往往兴建庙堂、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以使风调雨顺、作物丰收,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上也要祈求神灵的保佑以使事情能够顺利完成。而经过市场经济陶冶的现代社会个人的信条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说个人的能力、主体地位和自主性、自决性得到了提高。
4.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市场经济的原因及其优越性。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各个民族、地域、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历史条件状况是不同的,决定了其面对的具体问题和侧重点也是不同的,需要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而这就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仍然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原因。具体说来,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对个人的束缚,但在生产方式上采取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西方面对的主要问题在于个人对物的依赖性即资本对人的统治的问题。与此不同,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思想方面即观念意识领域中人的依赖性:封建专制、血缘宗法、传统文化的影响,五四新文化时期个性解放运动的不完善等等都使个人依然十分依赖整体、依赖他人,个人自觉自为的主体意识依然十分薄弱。但是,中国在生产方式上确立的是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虽然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环,但是从根本上和长远上来看还是有着巨大的优势的,具有克服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优越性。
三、“中国梦”与人的个性解放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和理想。在“中国梦”的思想内涵里已然包含了个人与共同体相统一的思想,例如“中国梦”的特点是“个人与国家、民族利益的一体化”,实现“中国梦”要“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和每一份梦想”。这种统一表明了个人与国家、“中国梦”是主角与舞台的关系,意味着“中国梦”的实现将是对人的个性的一大解放。
1.每个人都是国家和“中国梦”的主角。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中国力量的凝聚、“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与个人无关的事情,个体的个性解放与共同体的解放是一致的,个性解放就是民族的解放、阶级的解放、国家的解放、共同体的解放。所以每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力量的凝聚、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因为这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5]48。“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5]14。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指出了“中国梦”依靠谁和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指出了“中国梦”的价值主体、目标主体、责任主体和动力主体的问题,这主体就是每一个中国人民。马克思曾指出“社会本身……即是处于相互关系中的个人本身”[6]226,表达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统一的、须臾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关系犹如舞台与主角的关系,缺少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是没有意义的,而要想凝聚中国力量,就必须首先承认这种舞台和主角的关系。就是说,必须要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一个中国人民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社会的大舞台里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马克思还曾指出,社会本质“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7]24,就是说,社会、国家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着的每个人的发展,社会中的活动和财富等也只能是每个人的活动和财富。因此,发展社会、国家,凝聚中国力量,每个个人必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主体的责任,承担自己的义务。发展中国力量的基本前提就是靠这种个人主体意识的自觉,这样每个人才能全面彻底地发挥自身的才华、能力和创造性。每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国力量的主体,他的自我实现构成了中国力量的源泉,因此必须明确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把自身的力量和社会、国家的力量统一起来。
2.国家要为实现个人主体性提供平台、条件和保障。这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是一致的,要保障每一个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不懈努力的个人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就和收获。
“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壮大每一个人的力量,实质上就是同时在为增强和凝聚中国力量做贡献”[8]。国家和社会应该发扬个人的主体地位,为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每个人个性的自我创造提供条件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马克思指出“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3]84,就是说社会、国家不是某种与个人无关的超越个人之上的无人身的存在物,它不是迅疾驰骋的无乘客的列车,而是由每一个活动着的个人构成的集合体,因此中国力量在根本上就是每一个命脉相通、心心相连的中国人的力量,而提升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就是要使个人拥有对自身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自觉,就是要使他们的个性获得自由全面地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9]532,历史从传统时代发展到现时代,现代社会逐渐把人塑造为一种区别于传统人格的现代人格的人,这种人格的核心内涵是人的自立、自强、自由、自律,这是人的个性的发展。个体的这种发展表明了其构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对此须有充分的觉解。依此来看,中国力量来源于血脉相通的每个个体,也是为了每个个体,而绝不是为了某种外在于每个个人的东西。如果只看到物的价值而看不到人的价值,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了人的发展,那么这就背离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指向和价值诉求。就是说,生产力的提高、物质财富的丰富固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不能仅仅为了这些外在的条件而对人的自由个性造成压抑和束缚。
[1]王盛辉.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历史生成:基于文本解读的考察[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贺来.中国力量的主体指向与依靠对象[N].光明日报,2013-4-24(11).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Enlightenment on Contemporary China's Development by Marx's Thought of Individuality Liberation
LIU Xingshe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In Marx's view,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liberation is the liberation of people's personality,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iberation of personality is the freedom of humanity of the individual or human nature,which connotation highlights the subject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alistic individual in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This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alistic individual requires that we must always establish it as value subject,object subject,responsibility subject and power subject.So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we must consummat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play its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 subject;and on the other hand,it is required that we recogniz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individual is stage and leading role,so as to better and faster to achieve the great goal and ideal of"Chinese dream".
Marx;personality liberation;ideological connotation;contemporary China;enlightenment
A81
A
1009-4326(2015)05-0070-04
(责任编辑 王先霞)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5.017
2015-07-15
刘兴盛(1990—),男,满族,辽宁鞍山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5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