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立体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5-04-09黄静婧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客体视野教育者

黄静婧

(1.广西中医药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2.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接受美学立体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

黄静婧1,2

(1.广西中医药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2.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姚斯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期待视野”是其核心概念。借鉴姚斯接受美学的立体思维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进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呈现整体性、有机性、动态性的特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应尊重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提高传导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重视接受介体的良性合力共建,强化对接受客体的把关。

接受美学;立体思维;思想政治教育;期待视野

“立体思维,是指对客体的思考要注意其纵向层次和横向要素的耦合、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在思维中把握对象的立体层次、立体结构和总体功能。”[1]325现代科学表明,任何事物都是多维、多变和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因此,有必要运用立体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姚斯接受美学的立体思维

前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汉斯·罗伯特·姚斯是接受美学理论的创始人。1967年,姚斯在《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的演讲中,具体阐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期待视野”是姚斯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是指读者面对文学本文时,根据自身的兴趣、经验、素养等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向及对本文潜在的审美期待。姚斯的接受美学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期待视野”的变化和重构;二是文学演变的过程。在论述这两部分内容时,姚斯成功地运用了立体思维,以读者的“期待视野”为中介,从历时性层面和共时性层面剖析读者接受文学本文的过程,从而确定一部作品的接受历史及它在整个文学史中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与接受美学中读者对文学本文的接受有相似相通之处,借鉴接受美学的立体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进行分析,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1.立体思维中“期待视野”的变化和重构。姚斯运用立体思维分析“期待视野”和作品的关系。姚斯指出,当读者面对新作品时,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间的差距会产生一定的“审美距离”,而对新作品的接受又可以“通过对熟悉经验的否定或通过把新经验提高到意识层次,造成‘视野的变化’。”[2]31在这里,“期待视野”是基于读者过去经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历时性的层面。当“期待视野”与新作品相遇产生“审美距离”时 ,这是一种共时性状态,“期待视野”体现了在共时性中包含着历时性。读者对作品接受后会导致“期待视野”重构,而当新的“期待视野”普遍化时,读者对原先作品的评价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

2.立体思维中的文学演变过程。姚斯对文学演变的历时性层面剖析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一部作品在不同时段被读者接受的情况及其变化历程。由于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和读者会逐渐发现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潜藏意义,因此,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文学作品接受和评价会出现差异。姚斯对文学演变的共时性层面剖析是基于不同读者的“期待视野”的差异,描述一部作品在某一历史时段被不同读者接受的不同状况。姚斯认为,共时性系统中内含历时性,同时性中有非同时性的关系。“我们必然可能把一个特定历史时刻的文学视野理解为一个共时性系统,与它有关的那些同时出现的文学可以在一些非同时性的关系中历时性地被接受。”而“同时出现的文学离散成为大量性质不一的非同时性作品,也就是说,离散成为由它们自己的文类的‘具体时间’的不同时刻赋予生命的作品。”[3]174-175这样,文学的历史性就呈现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交汇点上,读者从回忆、现实、期待的视野交融中确定了作品的历史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立体思维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基于自身的需要,在传导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作用下,通过接受介体,选择、整合、内化、外化接受客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接受主体(受教育者)、接受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导者(思想政治教育者)、接受介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从把接受活动看作是接受主体对接受客体的选择、理解等相互关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与接受美学的接受活动具有相似之处,而且两者在接受系统的结构和要素上也有相通之处。接受主体相当于读者,接受客体相当于作品,传导者相当于作者,接受介体相当于作品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借鉴姚斯接受美学的精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

1.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多因素整体性建构的结果。共时性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多因素整体性建构的结果。从接受主体的思想观念系统看,新的思想信息不仅激起接受主体对其已有的思想价值观念的记忆,也将同一时间段的其他来源的思想信息纳入其接受视域中,新旧的思想价值观念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接受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在接受视域中衡量和比较哪些思想信息对自身更有价值,从而选择、确定接受客体,而新的接受客体不断促使接受主体调整和建构自身的思想价值体系和精神需要。从接受客体看,传统、现代、后现代的价值观念相互交织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文化积淀;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西方社会各种社会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现代思想影响因素;后现代的个性自由、民主等价值取向也被某些接受主体所追崇,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后现代思想影响因素。从接受介体看,存在着学校、家庭、社会、大众传媒、同辈群体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看,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相互协同、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2.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多因素有机性建构的结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各个因素不是机械地相加或相减的关系,它们是有机作用形成合力,恰如马克思提出的“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产生的合力” 。马克思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4]592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接受客体、传导者、接受介体之间是多向互动的关系。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接受的性质、方向和效果。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实现从根本上依靠接受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接受主体的内化和外化在多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多因素动态性建构的结果。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看,随着接受主体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因素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但各个因素影响作用的性质方向和强弱程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由各个影响因素有机建构的合力的方向和大小也会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也会随之变化。从接受主体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看,接受主体在每一次面对接受客体时,都会将已有的思想价值观念组织在经验视野中,形成他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演变的基本轮廓,接受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去选择和摄取接受客体,新的接受客体促使接受主体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形成和发展。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接受主体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点,它承载着过去,体现着当下,并联系着未来。

三、姚斯接受美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优化

1.尊重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借鉴姚斯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期待视野”是指接受主体原先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兴趣、经历等综合形成的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一种接受水平和接受需求,它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期待视野”关系着接受主体能否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把握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握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可以采取日常谈心、问卷调查、阅读档案材料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当接受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对接受客体质疑或轻视的态度时,他就打开了让思想政治教育者进入其历时性经验(即“期待视野”)的窗口。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抓住时机,积极回应接受主体的异常反应,把握其思想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

二是适应接受主体的“定向期待”。“定向期待”是读者在阅读作品前的独特意向,这种意向决定了他对作品的选择和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定向期待”表现为接受主体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与自身需要相契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它根本取决于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接受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求知、释疑、向善、学习为人处世、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等多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并有意识地开发这些需要以适应接受主体的“定向期待”。

三是激发接受主体的“创新期待”。“创新期待”是读者主动地打破习惯性思维模式,接受作品与原有的“期待视野”不一致的东西。作家在创作时,应适当加大作品的未定性和空白度,为人们的想象留下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新期待”体现在接受主体对那些能够校正、超越和拓展其“期待视野”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会产生兴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满足接受客体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在教育引导中要适当保持理论的未定性和空白度,激发接受客体的“创新期待”来对真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四是优化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读者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影响其“期待视野”的层次,关系其阅读和欣赏文学本文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注意优化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即提高接受主体需要的层次和水平,激发其积极、合理、向上、向善的需要,纠正和节制其消极和不良的需要。

五是追踪接受主体的“期待变化”。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作品被接受的情况也会随之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也会不断改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动态地追踪接受主体的“期待变化”,采取适应其变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2.提高传导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接受美学认为,作者素质的高低关系着他能否创作出被读者乐于接受的文学本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导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有效实现。传导者可以选择和决定适合接受主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一定程度上调整和改善接受环境。立体思维分析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多因素整体性、有机性建构的结果,可以说,学校人员、家庭成员、同学、老乡甚至社会上与接受主体有过接触的陌生人对接受主体都有意或无意地施加教育影响,这些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导者。提高传导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实质就是要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是接受主体最常接触的传导者,这里重点分析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是意志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能够旗帜鲜明地坚持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其次,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是身体力行的楷模,内在信仰与外在言行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赢得接受主体信任和崇敬的品质。再次,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是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真诚地尊重、关心和促进接受主体的全面发展。最后,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是学而不厌的终身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保持一种“好学”和“乐学”的态度和习惯,并善于向受教育者学习,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关系。

3.重视接受介体的良性合力共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介体是接受主体和接受客体之间信息传递的中介和载体。环境、管理、社会实践、舆论、个人形象等各种活动和表现媒介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介体。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整体性和有机性建构的结果,因此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各个接受介体相互协调,形成最大良性合力。一是培育全员育人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社会每个成员都来关心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学校、家庭、社会要发挥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和特色,并且相互协调配合以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三是重视榜样示范育人作用。教师、家长、同学、社会管理人员、老乡等的思想价值观念、言行举止、人格魅力都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努力使接受主体接触的人群发挥正向的榜样示范作用。四是,发挥环境熏陶育人作用。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向接受主体传输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努力开发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资源,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五是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要对接受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服务对接受主体的感染和体验,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精神、锻造能力和服务社会。六是加大舆论导向育人力度。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和舆论主体自律的形式,净化舆论环境,积极宣扬真、善、美,揭露批判假、丑、恶,发挥舆论引导的正面效应。

4.强化对接受客体的把关。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是传导者给接受主体输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信息社会,各种信息纷繁复杂,爆炸性的生产和传播,要求传导者要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的把关。一是要坚持接受客体正确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传导者要保证接受客体符合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特殊使命所决定的。二是重视接受客体的人本化。传导者要尊重接受主体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精神需要,承认接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差异性。传导者在对接受客体把关时,要把党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因人而异地选择、加工和创造接受客体。三是提高接受客体的价值度。传导者要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进行鉴别、分析、过滤、整合和传输,提高接受客体的质量,积极传播正面信息,正面回应和抵御负面信息,过滤和精选冗余信息。

[1]张龙治.张龙治文集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2]H.R.姚斯, 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3卷.读者系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王爱玲)

Stereoscopic Thinking for Reception Aesthetic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ANG Jingjing1,2

(1.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0,China;2.Institute of Marx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China)

Jauss' Reception Aesthetics is the literary theory centered on the readers,and "horizon of expectation" is its core concept.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way of stereoscopic thinking of Gauss' Reception Aesthetics shows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n holistic,organ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ptimization of the recep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respect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of acceptant subject,raise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instructors,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cceptant media together and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the acceptant objects.

reception aesthetics;stereoscopic thinking;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orizon of expectation

2014-11-24

黄静婧(1983-),女,广西南宁人,广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1.028

D64

A

1009-4326(2015)01-0113-04

猜你喜欢

客体视野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居· 视野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视野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真相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