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015-04-09李新市
李新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李新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取决于改革开放的程度,取决于制度创新的物质基础。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也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头活水,制度是对已经经过实践检验收到成效的党的方针政策的升华和确认。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并使之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相适应。科学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提高管理国家效能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提高管理国家效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道路,也包括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还包括生产力及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等。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1他还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1]18“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物质力量。”[1]18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取决于改革开放的程度,取决于制度创新的物质基础。从制度建设视角考察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手段。习近平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许多重要论述,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指出了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持之以恒的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1]24“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1]27这段话意在说明,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也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鲜明: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全面深化改革能够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开放和动态发展体系,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对现实问题给出现实的、可靠的、富于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才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第三,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朝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前进,使之与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相适应。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认识它的地位,能够使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具有历史纵深感,增强献身精神,提高实践效能。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2]8。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他还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2]391,“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2]97。习近平强调,在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方面,制度的作用更为稳定和长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2]9
以上论断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所在。第一,描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种战略意义表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保障作用。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用制度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地发展自我、奉献社会的权利,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意义。第四,提出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路线图。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头活水,制度是对已经经过实践检验收到成效的党的方针政策的升华和确认。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正因为制度具有强大功能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根本性保障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2]70。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指出:“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5-26我们必须牢记,完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
关于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指出:“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92
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第一,要继续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2]80;“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2]81。第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82;通过深化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健全权责明晰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更好保障人权”[2]83;通过健全反腐败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2]83,“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2]83;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84-85;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推进改革合力,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全面落实改革目标任务”[2]86;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机制,“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2]84,“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2]84。第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习近平指出:“要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1]85“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做好工作,以此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90第四,改革创新社会体制,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各级干部要带领群众一起干,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1]93。第五,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要“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2]85。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并使之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相适应。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向管理国家效能的转化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整体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提出要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履职能力能够适应国家现代化总体进程的发展要求;同时,全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进一步增强我国软实力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奋斗。
习近平指出:“对‘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这恰恰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1]22他还指出:“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2]10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1就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1]26-27要“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1]28-29,以“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2]104。关于怎样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习近平指出:“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2]29这充分说明,科学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提高管理国家效能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提高管理国家效能的决定性力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3]当前,我们按照习近平的指示精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应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第一,要进一步强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意识,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能力贡献力量。第二,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提高各级干部、管理者的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执行力,提高管理国家和自身事务的能力。要创造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实践精神,注重实践效果。第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中,可以全面而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根本保障作用。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特别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们党正领导人民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致力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使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科学高效,使之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的需要;在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要注重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14-10-28.
(责任编辑 郭 伟)
Scientific Guidance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I Xinshi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College,Langfang 065000,China)
The self-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pend on the exten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also depend on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system innovation. Our country's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is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social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ommunist Party's construction in the areas of systems and mechanisms,laws and regulations;and it is also a set of closely linked,mutual coordination system. Practice is the origin of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systems are the results and sublima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the Party's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Through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we shall further improve and develop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chanisms,realiz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and make it keep up with the overall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system of governance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the state,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quality and ability,and is the decisive force of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the stat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XI Jinping;system construction;scientific guidelines
2014-11-05
李新市(1958-),男,河南安阳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副教授,军事学博士。研究方向:精神文明建设。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1.001
D616
A
1009-4326(2015)01-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