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

2015-04-09王艳杰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政党马克思主义价值

王艳杰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北京 100091)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

王艳杰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北京 100091)

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全党高度重视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厘清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支撑是以人为本,实践选择是人文关怀。而新时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要求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实现路径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以及以人的合理需要为动力。

价值取向;党性;人民性;以人为本;生活世界;合理需要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实践形式。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很长历史时期中,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依靠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和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在长期执政的新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调动其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价值范畴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主客体关系。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406因而价值不是人类个体的主观评价或主观感受,也不是某种独立实体的固有属性,而是人类生命活动即社会实践活动所特有的对象性关系,是客体属性符合人的主观需要,是客体属性与人的主观需要的统一。价值的科学内涵应该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价值必须具有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点:主体存在的某种需求与客体存在某种属性。第二,价值必须具有特定的存在环境,那是一种能动的特定的双向运动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环境:客体的主体化与主体的客体化。第三,价值中主客体辩证统一的关系必须有一个纽带: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当主体的需要为了实现而付诸于社会实践活动时,主体和客体能动的双向互动的统一才有前提基础,价值关系才能产生并有望实现。价值取向就是在价值所表达的特定关系的基础上,价值主体依据自身的客观需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正如戴巍所认为,“价值取向是指某一价值主体根据一定价值观念或价值标准所作出的行为抉择的目标指向,它是在价值主体经由价值评价对现实存在的可供价值目标取优舍劣、取大弃小的基础上的意向行为。”[2]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或价值态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其自身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认识与判断形成符合自身根本利益和需求的价值方案或价值意向,并在价值方案或价值意向基础上形成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教育,以实现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支撑和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原则、内容等的深层理论表达。

1.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指的是“掌握先进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启发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由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从而使他们积极地起来为自身的利益而斗争的过程。”[3]《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422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建立的初期就对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明确阐述。因而,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作为引导和激励,才能启发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由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最终动员人民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自身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

2.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理念支撑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最高标准,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正确坚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目标就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臆想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4]146马克思主义“人”的概念是客观现实中具体存在的鲜活的人,是一种本质存在,是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统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这一教育客体作为客观现实中鲜活的有着个性差异的主体,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

3.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践选择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其基本内涵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向往、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和对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人文关怀的实质是指从现实中具体的人出发,理顺人与其他对象的关系,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从而赋予人生意义和价值,并确立一种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核心,而“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选择是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的核心恰恰在于尊重人的理性思考,肯定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首先要承认人的存在是一种物质生命的体现,进而关注人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关注思想问题也要关注实际问题,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防止人文关怀虚化而成为空洞的口号。第三,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核心要求,更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目标的现实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都要贯彻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更要体现人文关怀。

二、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以及二者的统一是新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和现实要求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确立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两个方面决定的。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建立之初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4]413在根本属性上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在中国革命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表现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则表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决定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实践活动,其价值取向也必然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其次,广大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推动者,有着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基础以及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人民群众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决定了社会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对社会变革起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的唯一目的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建立之初明确宣布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努力实践的。邓小平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5]217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唯有维护和代表作为客体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主体的资格才会被人民群众所认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才会被人民群众所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落到实处,最终有利于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1.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必须坚持党性。性质是一事物的根本属性,这一根本属性使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而本质作为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面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面貌的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核心问题,只有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从理论上梳理清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才能从始而终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实现维护发展自己利益的工具。邓小平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也深刻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的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群众工具的本质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之初就得到明显发挥。人民群众工具的本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具有先天的优越性。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的唯一目的是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恰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表现。

然而,由于当代中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存在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日益深刻复杂。国际上西方国家将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挑战,认为我国的发展壮大挑战了其价值观和制定的模式,因而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国内甚至党内时而出现一些错误观点,有的人毫无原则地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人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甚至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有的人理想信念不坚定,有的人腐朽落后的思想沉渣泛起,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不完善,而意识形态领域又面临长期的、复杂的斗争和较量。在此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正确坚持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讲党性,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首先,讲党性,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的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备的基本素质。党员干部要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性信念是决定性因素。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更不会被自觉践行。政治方向的坚持,政治立场的坚守,以及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信心必须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员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其次,讲党性,要有党的意识,并强化党的意识,要坚持党性原则,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群众的政党,我们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还要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指南,遵守党性纪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上的“钙”,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精神上不“缺钙”,才能避免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腐败、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2.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人民性。人民群众工具的本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意义。坚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资格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的前提条件。只有坚持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才能有效发挥。

首先,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民为本。正如邓小平所说“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5]218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讲人民性,就是真正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其次,人民群众工具的本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第一,做好两个结合。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群众素养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决定了党在处理和人民群众关系时必须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正确态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不断教育引导群众。同时,在教育引导群众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人民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要把人民放在具体的历史的环境中,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具体思想文化需求,因人而异,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周围,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第二,坚持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相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积极奋斗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以人民群众为本,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走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坚决克服宣传报道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生活的问题,坚决克服宣传报道一味迎合市场的低俗化现象。第三,全面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层面。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总体性的现代化建设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运用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性和超越性,我们不仅要关注人民的物质需求,更要走向精神的深处,关注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的精神世界的问题,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是一种创造性的和自由的需求,精神需求更揭示了人的本质特征,对人的行为实践更具有内在规定性。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

1.坚持以人为本。新时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以“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的理念来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把广大人民群众定义为价值主体、权益主体和发展主体来做思想政治工作。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6]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其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双重功效有机交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进行理性审视,将“以人为本”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启迪广大人民群众由自发到自觉,树立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切近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和发展。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尊重人”的理念为导向,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服务人”的理念为指导,全面完整地认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但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功能,更要注重其服务功能,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在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7]138-139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解决人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权益主体的地位,才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否则会变成空话、套话和大话,失去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再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发展人”的理念为指引,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适应社会、协调自然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愈是经常地、反复地思考,它们就愈给人心灌注时时更新的、有加无减的对它们的赞叹和敬畏。这两种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8]118头上的星空指的是人的外在世界,而内心的道德法则指的是人的内心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在于教育启迪广大人民群众,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和对话,而且在于促进人与社会、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的交流和对话,保证人的发展主体的地位,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坚持以“生活世界”为立足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要求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现实的具体的人,把广大人民群众放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世界里,走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为依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把现实中的人作为思考的出发点,而且把对人的生活的思考渗透于其博大的哲学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从现实具体的人出发,认为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就是生活,生活世界的实质就是现实的人的生活,即生活中的人本身。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9]24马克思所指的生活世界是现实世界,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生活世界不仅包括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也涉及个体生活和其他各类社会生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马克思主义指出人与生活存在着互相关联、互为依靠的关系。“其一,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这种基础性体现在它具有促进人发展和异化人的双重力量。一方面,人的发展在生活之中进行,人创造着生活。另一方面,生活中的一些因素又作为人的背景和环境,无可避免地限制着个体的存在与发展,演变成为一种异己化的力量。其二,人是生活的主体,生活的发展只能以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作为主导。因此,人对于生活的角色也是两重的,既身处生活之中而依赖生活,又改造、驾驭生活。”[10]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生活世界理论基础之上,不同于抽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注重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生活世界理应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三贴近,真正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方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从而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

3.以满足合理需要为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需要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的需要结构层次理论,并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层次是从低级向高级渐式发展的,更高一级的需要是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必然,需要是一个人行为的内驱力,需要构成人的行动的动力,当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新的需要必然会产生,成为人们行动方向的引领。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为满足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活动。”[11]56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是人的一切活动和行为的动力和源泉,因而需要的满足程度与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而言,满足人的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一切对人的正当合理需要的压抑,都是违背人性的行为,都是从根本上否认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合乎人的本性,唯有如此,才能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首先,正确对待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作出科学评价,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需要。满足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源泉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需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正当的、合理的需要,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切需要或所有的需要。“真正人的需要主要是指那些符合人性、有利于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和巩固人在世界中主体地位的需要。”[12]146其次,关心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维护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物质需求的满足是人们进行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前提。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3]62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14]307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我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直有着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也曾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如果忽视对广大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群众基础,而群众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和合法性基础,没有群众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会陷入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但充分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动机和欲望要求,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欲望的合理满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和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物质利益追求,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教化广大人民群众在空洞的精神王国里生活,而是使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并且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处理好个人和集体、局部与全局利益,为实现自己的正当合理的利益而奋斗。再次,关注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提高升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品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只讲金钱,只讲物质利益,而不讲理性,不讲精神动力,现实中的人们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因而,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精神生活,这也是人的社会性的鲜明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之一。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1.

[3]宋福范,周善红.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逻辑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J].山东社会科学,200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邓小平文选:第1卷[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8(1).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赖雄麟,邵晓军.生活世界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省察[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责任编辑 王爱玲)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Marx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Realization

WANG Yanjie

(Marxism Theory Department,CCPS,Beijing 100091,China)

In order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Party,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 to clarify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the Marx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in addition to that the Par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t.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Marx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is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The supporting idea is people-oriented. The practical choice is the humanistic care. In the new period,the theory requirement for achieving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ientation is to adhere to the Party spirit and people characters;the realization way is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ation,and take people's "life world"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ake the reasonable needs of the people as motivation

value orientation;Party spirit;people character;people-oriented;life world;reasonable need

2014-11-15

王艳杰(1980-),女,山东诸城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1.027

D64

A

1009-4326(2015)01-0107-06

猜你喜欢

政党马克思主义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