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及价值

2015-04-09焦盼盼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偶然性唯物史观书信

焦盼盼

(山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及价值

焦盼盼

(山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恩格斯晚年时代背景有了新的变化。时代背景的变化需要理论的自我完善,因此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唯物史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阐发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并进一步指出社会生产实践的巨大作用,分析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这些思想对我国推进指导思想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信念,以三大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等意义重大。

恩格斯晚年书信;唯物史观;创新;价值

1883年马克思逝世,之后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责任落到了恩格斯一个人头上。作为马克思的坚强战友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一责任,以其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唯物史观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使其得到了发展和创新。恩格斯晚年的唯物史观,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在本文中重点探讨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唯物史观,这些书信包括:《恩格斯致约·布洛赫》《恩格斯致保·恩斯特》《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恩格斯致康·施米特》。

一、恩格斯晚年书信的写作背景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无产阶级运动也出现新的特点,同时在现实中,巴尔特、“青年派”等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曲解。恩格斯晚年书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恩格斯晚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相继完成,资本主义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垄断组织取代自由竞争,生产效率提高,同时社会主义因素出现,股份制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与之相对应的,金融资本家成为国家的实际控制者。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的消除。

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还表现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手段的变化。欺诈手段不再奏效,于是资产阶级通过增加工人工资、提供社会福利等改善工人生活条件,从而使阶级矛盾得到缓和。资产阶级通过更加隐蔽的手段使得无产阶级以前的斗争失去效果,无产阶级思想上受资产阶级的统治更强。

2.无产阶级运动出现新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统治手段的改进,无产阶级思想上开始受到控制,人们对无产阶级原来的斗争手段拥护降低,无产阶级以前的斗争也失去效果。随之而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和斗争策略也发生变化。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无产阶级对自身利益的认同,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在意识层面真正觉醒,是开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道路的必需。

无产阶级运动的新特点,一方面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理论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展,对新情况要进行不断总结。同时,要使无产阶级在意识层面意识到自己的利益,这也反映了意识形态对历史发展的反作用。

3.巴尔特、“青年派”等对唯物史观的曲解。1890年,巴尔特对马克思主义提出批评,指责马克思主义是只重视物质生存方式之决定作用的“经济决定论”,把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同“机械决定论”混为一谈,没有看到政治和思想的反作用,把思想看成是纯粹消极的形式。

同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又出现一支主要由青年文学家和大学生组成的政治团体——“青年派”,其思想领袖恩斯特等人将马克思主义歪曲为公式化的教条主义,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唯物主义方法是现成的公式,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需要应用公式。

巴尔特、“青年派”等人对唯物史观的曲解在德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不仅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特别是青年中产生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也对工人运动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危害。恩格斯晚年书信的写作,一方面是为了坚持并发展唯物史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人运动。

二、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无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巴尔特、青年派等对唯物史观出现了曲解,于是恩格斯写信向其澄清。恩格斯晚年书信在原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入阐发,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1.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经济因素归根到底起着决定的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73恩格斯在晚年书信中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阐发。在《致约·布洛赫》一信中,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2]695-696在这里,恩格斯肯定了生产和再生产,即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恩格斯把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也理解为经济关系,进而指出:“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被奴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2]731在此,恩格斯重申了经济条件的决定作用。《致康·施米特》一信中,恩格斯又强调:“生产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东西。”[2]699这些信件,都阐述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上层建筑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马克思的《1848至1850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有多处论述体现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思想,但是论述不够充足。恩格斯晚年书信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论述。在《致约·布洛赫》一信中,恩格斯指出,影响历史斗争进程的不仅包括经济状况,还包括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2]696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一信中提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既然这个人还没有发现,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然而是第二位的作用,那么,他就决不能了解他所谈论的那个问题了。”[2]691在《致瓦·博尔吉乌斯》这封信中恩格斯强调,经济发展是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会发生积极的反作用,但“这是在归根到底总是得到实现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2]732。这些论述,都在肯定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肯定了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中又强调了政治运动对经济运动有反作用——“国家权力的以及和它同时产生的反对派的运动的反作用。”[2]701恩格斯分析了政治运动反作用的两种情况,也就是政治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但是,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2]703-704这里,恩格斯更是强调了上层建筑的巨大作用和相对独立性,说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思想。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历史是人创造的,人是历史的主体。恩格斯晚年的信件更是丰富了这一思想。在《致约·布洛赫》一信中,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2]697恩格斯在这里强调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历史的总结果是从许多单个人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力论”在阐发历史客观性时是以这些主观意志为前提的,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是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唯物史观的一个新思想。恩格斯在《致保·恩斯特》这封信中谈到:“至于谈到您用唯物主义方法处理问题的尝试,那么,首先我必须说明: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2]688恩格斯批评了恩斯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现成公式的错误,指出这样马克思主义就走向了它的反面。在《致康·施米特》一信中,恩格斯指出:“对德国的许多青年著作家来说,‘唯物主义的’这个词大体上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诀窍。”[2]691-692这里,恩格斯严厉批判了德国许多青年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错误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应是行动的指南。

4.社会历史发展中社会生产实践的巨大作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社会生活的本质进行了科学阐发,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56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57的论断。恩格斯晚年书信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新的发展。在《致瓦·博尔吉乌斯》中,恩格斯言道:“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2]731-732恩格斯在此指出,科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社会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5.社会发展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也是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一个新阐发。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这封信中分析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而得到实现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2]732-733这里,恩格斯着重分析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三、恩格斯晚年书信唯物史观的价值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对唯物史观的新阐述不仅对当时德国甚至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当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推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方法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3]7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把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一大重要贡献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发展着的理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直到科学发展观,这其中始终贯彻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在前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而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们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恩格斯晚年在书信中强调,经济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但不能忽略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一方面,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是,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其他领域出现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9

3.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恩格斯在晚年书信中提出“合力”的思想,这一思想把人民意志放在了历史发展的突出位置。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突出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这是对恩格斯“合力”思想的发展,它要求一切为了人民、维护人民利益、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切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党的十八大更是彰显了浓厚的民生情怀。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里,涉及了人权、教育、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住房、公平等方方面面,切实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民公平参与民主政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4.坚定信念,以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提出社会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的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作为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作为实践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作为制度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同时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和把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要立足必然性,又不忽视偶然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像俄国那样的落后国家能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偶然性。同时,经济落后国家在建立了比较先进的社会制度后,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样才能使社会得以巩固,这是经济运动必然性的作用。中国虽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且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是实现中国梦的执政党优势。虽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会遇到种种困难,但这些困难只是偶然性,中国的社会主义已经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且生命力旺盛的社会主义,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念,以高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吴皖林.论恩格斯关于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思想观[J].哲学研究,2009(2).

[5]凌云飞.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认识的深化及其启迪[D].兰州:兰州大学,2006.

(责任编辑 郭 伟)

The Innov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Letters of Engels′ Later Years and Its Value

JIAO Panpan

(Institute of Marxism,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

Engels′ later years era have new changes. The change of time background needs self-improvement of theory, so Engels in his letters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elucidates the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relations between economic basis and superstructure of social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deas, points out that marxism is not a dogma but a guide to action, and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the important role of social production practice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inevitability and contingency. These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in China; adhere to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five one total layout; further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dhere to people's main body status; firm faith, with three big confide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achieve the Chinese dream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letters of Engels′ later year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novation; value

2014-12-15

焦盼盼(1991-),女,山西高平人,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1.013

A811

A

1009-4326(2015)01-0061-04

猜你喜欢

偶然性唯物史观书信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共 筑
良知与责任:赫勒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道德哲学探索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别有用心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