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夭折的革命启蒙
——浅析青岛“左联”牺牲第一人周浩然的革命生涯

2015-04-09张广杰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左联青岛民众

张广杰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夭折的革命启蒙
——浅析青岛“左联”牺牲第一人周浩然的革命生涯

张广杰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周浩然生于忧患岁月,以时代责任为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将全部青春热血致力于民众觉醒。他中学时代参加“左联”,积极从事启蒙文学的创作活动,打响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他用仅有的24年青春年华书写了壮丽的篇章,是青岛文化名人中唯一一位出生于青岛,战斗、牺牲于青岛的本土文化名人。加强对民族英雄的宣传,弘扬浩然精神,将促进人们加深对中华民族形成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认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周浩然;浩然精神;革命启蒙;民族觉醒;民族认同

周浩然(1915-1939),山东即墨人,自幼立志高远,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8岁参加“左联”,同年创办青岛“左联”第一个革命文艺团体——“汽笛”文艺社,以期通过公众舆论呼吁达到唤醒民众的目的。20岁时成为青岛“文学评论”第一人。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投笔从戎,23岁时打响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1939年9月在敌占区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时遇害,年仅24岁,是青岛文化名人中唯一一位出生于青岛,战斗、牺牲于青岛的本土文化名人。

周浩然的一生,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意识觉醒历程中的重大事件紧密相连。他不仅将自我觉醒与追求民族意识普遍认同的知识运动连在一起,同时,将文化宣讲与民族独立复兴的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用短暂的年华,书写了民族复兴史上恢宏壮丽的篇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正是周浩然烈士诞辰100周年,重新梳理周浩然的革命启蒙历程,既有助于拓展抗日战争地方史的研究深度,又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典型素材。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封建思想禁锢着人们的头脑。要实现民族复兴,思想启蒙势在必行。于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率先倡导并吹响思想启蒙号角。当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社会革命理论当作观察与改造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学时代的周浩然,在著名作家王统照的引领下,渐渐走向新文学道路,开始形成新的科学思维来看待他所生活的社会。当大革命的春风吹到青岛时,他的心中也悄悄埋下了追求革命真理的火种。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必须铲除封建,建设新社会,宣传新思想,领导民众追求自由、光明。”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当中国革命者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革命新道路时,周浩然的思想也日渐成熟,逐渐认识到,中国不仅要“图存”,更要“图强”,需要有更多觉悟起来的民众参与其中。为了认清中国的现状,他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并于1933年加入左联,创办《汽笛》杂志。在当时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当青岛进步的党团组织一次次被破坏,爱国学生、进步青年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被国民党特务势力逮捕,周浩然却临危不惧。他化名周家美进入《新青岛报》,用犀利的文笔来唤醒民众,喊出“揭穿一切的虚伪,克服一切的魔障,赶除龌龊黑暗的群小,还我光明壮大的山河”的口号,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人。

当日本疯狂侵略中国时,他投笔从戎,在集市、学校、街头等地用通俗易懂、充满激情的演说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呼吁“血性男儿,正宜荷戈,誓死卫国。民众无第二路可走,惟洒血疆场,此其时矣!”这不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这种举动源于他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他对中国现实的反思。“今日中国国民精神之萎靡乃是我们致使之伤,我们缺衣乏食不足为虑,国民心理之苟安乃能断绝国家之命脉。……人其心已亡,留其身何用?”[1]192

觉醒意味着行动,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觉醒于英雄的思想,我当英雄的活着,英雄的死去!”[1]71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当韩复榘把山东拱手让给日本人时,他呼吁民众一定要明了“军队是为保护国家民族利益,抵抗外侮,消灭危害我们国家民族之一切外患的组织,如今见敌就逃,且掳害人民,他不能保民卫土,甚至连本身都不能保全,这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军队,我们应当以他们为匪,作为汉奸来看待,应当拒绝任何供养。”所以,当“觉悟到国家军队不可靠,一切外势力之不可仗恃,唯有我们老百姓本身起来自卫,才能保住我们真正的安全,才能真正保住我们的自家性命。”[1]194于是,他通过成立“联庄会”的形式,把各村的民众组织起来,打响了青岛抗日第一枪,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

1939年,侵华日军提出所谓的近卫三原则,开始政治诱降国民政府。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虽没有像汪精卫那样放下抗战旗帜,投入日本的怀抱,但当抗日相持阶段到来后,蒋介石的抗日态度开始变得消极,成立“防共委员会”,袭击人民军队、捕杀抗日干部,制造多起摩擦事件。这些活动是不利于团结抗日的,更容易使国内统一抗战的局面陷入困境。这一年,国民党政府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制造山东博山惨案。这一年,周浩然同志遇害,他还未看到他所挚爱的中华民族独立的那一天,他的革命启蒙活动就夭折了。

值得欣慰的是,周浩然遗留下数百万字的文章、格言、日记、诗词等作品,向后人展现着社会剧变时青年知识分子对时局的理性判断与改造社会的精辟观点。他的革命宣传与思想启蒙活动虽如流星划过星空,却在中华民族觉醒历程中留下灿烂的光辉。

回顾周浩然追求革命理念与探索文学新思想的道路,我们不禁发现,其生活际遇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为了实现解放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他走进广大群众当中,去组织民众,上下一致努力来救中国。他深知中国的抗战,不仅只是军事上的抵抗,同时还要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抵抗,不能用旧的、固有的或者腐朽的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来盲目抗战,必须有新的开拓才行。如果只看到了中国在物质方面落后于欧美及我们的敌人,因此放弃了进取的决心,那才是最可怕的。不论何时,我们的精神不能垮。“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可以用我们这健全的灵魂,继续不断地恢复我们的领土,挽救我们的民族,建设我们的国家。”“国土日蹙,我有坚韧之精神,必可以恢复,若精神萎靡,则从根本上给敌人侵略之机会。”[1]191这种以时代责任为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将全部青春热血致力于民族觉醒的精神就是浩然精神,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终保持“知识为先,生命次之”的学习精神,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斗争多么紧张,生活多么艰苦,始终保持昂扬斗志、毫不松懈。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为了解一般的民众痛苦,而去研究经济;为明悉大众的要求,而去攻读哲学;为求清晰这世界上的状况,去读习政治;为了组织民众团体,而去分析各国的政党;为了学习军事,而去研究孙子兵法。”[1]35

第二,做事持之以恒。自幼立志高远,崇拜英雄,他希望通过读书汲取知识养料。当求学道路因屡屡遭受日本侵华而受挫折时,他并未因此而彷徨沮丧,而是下定决心来改造旧社会。此后,在革命征程中,他矢志不渝,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目标。“不为恶劣的环境所气馁,不为小人的猖狂而自弃,应当摒除一切恶的观念,为正义而生,为正义而死。”[2]52

第三,爱国主义情怀。他将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革命征途中的挫折,丝毫动摇不了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解放而献身的决心。当中华民族遭遇苦难,他勇于担当。“国家的复兴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当前以及永远的责任!”[1]192

第四,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他身处乱境而不消沉,由自我觉醒奔向全民觉醒。“青岛为社会之生命,文人为社会之神经,文人率为最先感觉,最先觉悟,最告急劝告得。”[2]92“处在当今的社会中,与旧社会的冲突更是必然的。我们不应被苦恼所包围,应该从苦恼中寻出一条光明正大的道路。”[1]45

第五,坚持民族文化自信心。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他“深切地感到,中国的政治,必须有中国人用自己所产生出来的理论来改造;中国的兴盛,必须有中国人用自己的血汗去努力;中国的建设,必须有中国人自己的气力去完成;中国的社会组织,必须有中国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建立。”[1]137

周浩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用新文化来启迪民智,唤醒民众。他不仅从理论上解释着中国社会该如何自强,更用实际行动回答着那个时代中国社会最亟须解决的问题。这种以新文化作战斗武器的革命启蒙,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与民国时期中国独特的教育环境、社会舆论传播方式和社团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民国初年中国教育环境的变化。从晚清戊戌变法兴学堂到1905年废除科举,中国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变化。如果说他的父亲周助业在学识储备上还带有传统色彩的话,那么周浩然则是一个纯粹的现代知识分子,他所接受的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科举功名,而是新式的学校教育。与传统的科举功名教育不同的是,新式学校教育的重点不再是传统士绅所自诩的身份认同,而是培育具有现代知识,以天下为己任,有担当有作为的现代知识分子。近代以来一直向西方学习且屡屡失败的经历,证明了唯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帮助近代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从小学到高年级的求学历程中,周浩然所接受的是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系统研读马列书籍后,他能自觉地以熟练运用唯物史观的辩证法来观察社会。

第二,知识分子对于党团认识的转变。新式学校培育出的现代知识分子因其接受的文化思想与传统有着巨大差别,很自然地成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新式学校教育虽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汲取知识的基本空间,但是,知识分子将自己所学知识去影响民众,却是通过各种社团组织来完成的。晚清以降,在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思想内部反思的双重压迫下,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慢慢疏远了传统的文化趣味与价值选择,“君子群而不党”的观念瓦解,传统的结社慢慢蜕变为新式的政党组织[2]80。结成志趣相投的文化团体成为那个时代进行革命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当周浩然从新式中学毕业后,他对现代意识形态的认同逐渐使其融入“左联”。

第三,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当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团体组织形成后,知识分子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报纸、杂志等现代传媒方式的大量出现,不仅改变了现代公共舆论的传播方式,也加强了公共舆论的传播时效。虽然传统中国社会也曾出现过清议、游学式的传播媒介,但终究是局限于士大夫阶层,影响范围有限。而新文化运动尤其是白话文的推广,打破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壁垒。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民众进行启蒙动员时,其影响范围远超传统的清议、游学等。所以,当周浩然在《青岛民报》《新青岛报》工作时,发表了许多精辟深刻、切中时弊的文学评论,在文化界刮起一股股清新之风。

传统中国有着灿烂文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支撑着传统社会的同时,也生产出封闭意识,最终在传统向近代的社会转型中,中国落后于西方。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文明逐渐处于下风。当魏源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时,古老中国并未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才开始了洋务中兴运动,开始追逐西方式的崛起。尤其是在所谓的富强逻辑下,晚清政府进行了所谓的进口替代运动,忽视了国民精神的提升。在追求西方式的富强道路上,中国却屡学屡败。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中国的新式知识分子终于明白,当革命先烈所企盼着的中国富强起来时,中国人更需要一种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正是有无数个周浩然式的启蒙英雄,不仅做着理论的宣讲,更在实践上引导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行,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胜利。

革命时代需要浩然精神,和平年代也需要浩然精神。多元文化充斥的世界中,对许多理应熟识的中国历史常识持怀疑态度,甚至对民族英雄的漠视,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漠视的实质是变相歪曲、否定近代革命的正义性。这种思想认识的传播与侵蚀,将会影响青年一代历史观的正确形成,扰乱青年一代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的正确选择。所以,加强对民族英雄的宣传,将促进民族成员加深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了解和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周浩然身上所折射出的“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浩然精神,就是一种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终生的精神。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期,我们说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与理论自信。

[1]即墨市档案局.周浩然烈士文集[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5.

[2]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The Failed Revolution Enlightenment——Analysis of the Revolution Lift of ZHOU Haoran,the First Dead Member of Left League of Qingdao

ZHANG Guangjie
(School of Humanities,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ZHUO Haoran was born in the hard times of China and took responsibility of era as his mission and strove for it for a lifetime,dedicated all his youth blood to public awareness.In his high school days,he participated in the"League of Leftist Writers",actively engaged in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of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and fired the first shot to the Japanese in Qingdao.He wrote a magnificent chapter in his 24 years of life and was the only cultural celebrity who was born in Qingdao,fought and died in.Disregard of the national heroes is a sign of historical nihilism.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national heroes and promote the spirit of integrity will promot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mation history by the national members,enhance the national self-confidence,promote national identity and strengthen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ZHOU Haoran;Haoran Spirit;revolution enlightenment;national awakening;national identify

D261

A

1009-4326(2015)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6.008

(责任编辑 王爱玲)

2015-10-16

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胶东盐业生产与乡村社会研究”(6631112325);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项目“民国时期胶东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6611113Y32)的阶段性成果

张广杰(1984-),男,山东安丘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左联青岛民众
四十年“左联”研究情况流变新见
——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为例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鲁迅人格就这样渐高渐大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青岛明月申牌?
期刊的左联
姚辛:穷尽一生为“左联”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