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下的嬗变
2015-04-08党延伟
党延伟
摘要:要了解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以及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了解宗教人类学是相当重要的。而宗教人类学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视阈发生的嬗变,更是研究宗教人类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途径。
关键词:宗教人类学 研究视阈 嬗变
宗教人类学是一门兼具了社会、民族和人类的交叉型学科。宗教人类学对于各民族和各个社会的宗教事务起源、发展和特点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宗教人类学从起源到现在,其研究视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宗教人类学的研究视阈嬗变的研究更是对研究宗教现象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宗教人类学的概述
(一)宗教人类学的研究起源和传播
宗教人类学的研究最先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其起源主要是受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关的理论影响,进而形成了西方宗教人类学。具体而言,西方宗教人类学从起源到传播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西方宗教性研究的专家学者认为宗教人类学是有发展历史的,不是生来就有的,这种阶段主要就是受到达尔文的影响;这一时期宗教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依靠文献、考古等对古老宗教进行研究。其次,随着时代和科学发展,尤其是因为法国社会学派的研究影响,西方人类宗教学的研究朝着心理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进行。最后,逐渐开始成型,人类宗教学的研究朝着宗教思想、宗教意义以及宗教的表达方式进行。
尽管西方宗教人类学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研究历史,但是我国的宗教人类学研究起步相当滞后,大抵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传入中国并迅速兴起的。我国宗教人类学的起初除了研究宗教领域和民族领域,还在探讨中国的宗教人类学如何走出世界等相关问题。
(二)宗教人类学的研究体系
一般而言,宗教人类学涵盖了两个层面的研究体系。第一个层面的研究体系是针对个案的田野调查。这个层面的研究囊括了各个民族的宗教生活,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展现;第二个层面的研究体系主要为比较研究,这一层面的研究体系涉及到了宗教人类学基本范畴的比较研究。
具体而言,田野调查的研究体系是通过隐蔽或者公开地加入某个宗教组织、宗教团体,进而通过观察以获取相关材料。比较研究是充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结果主义和相争论等多种社会学体系的相关理论对各个民族的宗教现象进行比较,最终分析和解释。
(三)宗教人类学的理论构建
宗教人类学的理论构建是一项相当复杂而且相当艰巨的任务,需要研究学者不断探索,并且在探索过程中不断付出不断奉献。这是因为宗教人类学的研究本质就是探讨一种理论,其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理论分析方法,解释和比较不同民族宗教现象的差异和相似,最终让人们充分理解、认识和把握宗教文化和人类文化。我国的宗教人类学的理论构建是建立在西方宗教人类学理论基础上的,由于我国宗教现象和西方某些宗教现象是相似的,因此我国宗教人类学研究的理论构建大部分只是照搬了西方宗教人类学的理论。
二、中西方宗教人类学的差异
任何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都是根据不同社会状况、民族发展而组成的。中国和西方的宗教人类学研究目标和研究理念自然也是存在差异的。
(一)中国宗教人类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理念
我国的宗教信仰来源于各民族之间不同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但是我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在历史长河中滚滚而来随着社会变迁、历史原因、自然改变等原因又呈现出了一种民族群体宗教文化相互渗透的状态,最终形成了我国各个民族宗教信仰相互融合的现状。因此,我国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目标。必须囊括我国各个民族的不同阶层研究、不同民族群体研究、不同宗教信仰研究、不同宗教文化活动研究等,而我国宗教人类学的研究理念也是基于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一种学术传统。
(二)西方宗教人类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理念
西方宗教人类学的研究是宗教人类学的起源,其在不断发展和融合过程中不断受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的影响。而且西方宗教人类学的研究也受到了不同时期学术流派的影响。因此,西方宗教人类学的研究理论是基于文化象征、社会结构和人类思维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目标是关注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并将其与宗教认知、宗教思维联系起来。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人类宗教学的研究发现宗教符号、宗教体系以及宗教组织的构建原理,充分掌握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精神发展的规律。
三、宗教人类学学科属性的嬗变
(一)宗教人类学的学科属性概述
宗教人类学是一门兼具了社会、民族和人类的交叉型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关于宗教人类学的学科属性,不同学术流派和研究学者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某些研究学者认为宗教人类学是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研究学者又将其定义为文化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结合,将其称之为人类学意义之上的一种宗教研究。究其本质而言,宗教人类学并不是人类学和宗教学的融合,亦不是宗教学的组成部分。宗教人类学是随着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兴起的一门学科,实质上是人类学的组成学科。
(二)古希腊的宗教人类学学科属性
话说回来,宗教人类学学科最早应该是源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对其的定义。之后,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宗教人类学的学科属性又一次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宗教人类学与宗教学是有着明显差异的,其从亚里士多德的学科属性定义到现在的发展来看,其起初的侧重点便是田野调查。因此,古希腊的宗教人类学学科属性被阐述为人类学内部产生的一种对宗教的人类学研究,是人类学的分支。
(三)英国的宗教人类学学科属性
英国功能派人类学研究学者将人类学定义为研究人类发展程度的一种具备文化性的学科,将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定义为人类种族差异、躯体差异、心理差异、文化差异、社会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因此,英国的人类学阐述又可以分为文化人类学和体制人类学两大分支。宗教就被划分到文化人类学的组成部分中。因此,英国的宗教人类学学科属性是被划分在文化人类学分支中的,但是其本质也说明了宗教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
(四)摩尔根进化论对宗教人类学学科属性的影响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遗传学家摩尔根的进化理论由于备受恩格斯和马克思的推崇,在我国宗教人类学被奉为经典。因此,摩尔根进化论对我国宗教人类学学科属性的影响相当大,甚至限制了我国宗教人类学研究学者的视野,导致很多宗教人类学研究学者难以发现其他学派的人类学和思想发展,对于宗教人类学学科属性产生了误解。同时,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的宗教人类学学科属性都因为摩尔根进化论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发生嬗变。一部分学者将田野观察的研究体系作为宗教人类学的研究根本,一部分学者又将田野观察法理解偏左,认为其就是单纯的调查和观察进而研究宗教人类学。
其实,无论是古希腊、英国还是美国的摩尔根,他们对于宗教人类学的学科属性都有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宗教人类学在西方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学科属性产生嬗变是一种历史进程,也是一种重大变迁。宗教人类学学科属性的嬗变也是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研究方法的变迁的原因。
四、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的嬗变
(一)早期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的变迁
早期宗教人类学研究的研究学者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将基督教才是宗教的理论否定了,坚信任何神灵信仰都不是邪教和迷信,而是宗教的基本定义。泰勒在这种基础上确定了宗教人类学的研究视阈,将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定义为阐述万物思想之源和万物生命之源。首先,泰勒试图阐述出万物省事肉体构成的差别,并试图说明引起梦、疾病、死亡以及清醒的原因。其次,他想要探寻出梦中的人的形象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
泰勒之后,随着人类智力经过巫术发展、宗教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历程,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逐渐发生嬗变。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泰勒研究视阈和《金枝》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开始研究人类是否可以通过巫术抗拒自然并伤害敌人;研究超自然和神灵的关系;研究自然规律。
随后,早期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在各位研究学者和进化大师的基础之上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传播学派里夫斯、拉策尔等人从文化传播的层面开始研究宗教;历史特殊论学派的博厄思等人加强了宗教特性和民族文化的研究。综上所述,早期宗教人类学的研究视阈经过不同研究学派和研究名家的影响,发生了重大的嬗变和时空变迁,促进了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发展。
(二)二战以后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的转移
二战以后,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的嬗变主要展现在从以往对未开化民族和偏远地区民族的宗教研究转向发达社会和发达国家、文明国家的宗教研究。这种嬗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展现出一种本土回归的态势,开始研究西方本土社会的宗教问题和宗教现象。另一种是从传统研究视阈转向非西方的文明国家宗教问题和宗教现象的研究。
五、我国各大学者对宗教人类学研究的成果
我国的宗教人类学研究兴起稍显滞后,但是研究的步伐是相当迅猛的。我国各大学者和研究者对于宗教人类学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世界宗教人类学研究资源和研究内容,也让中国宗教人类学逐渐走向了世界。
(一)纳日碧力戈的研究成果
我国著名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学者纳日碧力戈在其2001年的《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中阐述了宗教人类学中关于萨满教的研究成果。其从萨满的概念和萨满教的概念作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萨满教的定义、萨满教的研究过程以及萨满教的发展动向及其研究现状。纳日碧力戈的研究成果使萨满教开始朝着宗教人类学发展,为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的嬗变做出了贡献。
(二)金泽的研究成果
著名学者金泽关于宗教人类学研究的推动是相当大的,他不仅将大量西方宗教人类学的研究专著翻译为中文,其《宗教人类学导论》《宗教禁忌》等专著也为我国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给宗教人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三)宫哲兵的研究成果
宫哲兵的《宗教人类学的现代转变》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宗教人类学在二战以后的研究视阈、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嬗变。其研究成果也为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变迁、研究方法运用等提出了很好的参考。
(四)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
自从宗教人类学起源并传入我国,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对其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无论是翻译国外著作还是自己进行研究,我国大部分的学者研究成果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欣喜的发展态势,研究成果硕果累累。为宗教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结束语
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下的嬗变是一个涉及到宗教人类学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嬗变。自从宗教人类学出现到现在,从西方到达中方,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的不断嬗变,也是其研究不断发展的表现。只有充分认识到宗教人类学研究视阈的变化,才能把握好宗教人类学。参考文献:
[1]金泽.宗教人类学导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2]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卓新平.西方宗教性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