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葡萄酒和白黎芦醇
2015-04-08蒋宇利
蒋宇利
网上流传的关于红葡萄酒养生的文章,几乎铺天盖地,甚至连电台、电视节日、报刊也都广为传播,甚至某些医学界人上也不由自主地跟进,宣传其养生益处。一些媒体、商家对葡萄酒功效的宣传,遍及抗衰老、抗氧化、降低心血管发病的危险、抗病毒,以及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等多个领域。许多人为此感到疑惑,葡萄酒真有如此多的益处吗?进而再问:不爱喝酒的人,吃葡萄也能收到相同功效吗?
这些宣传煞有其事的理由,是说葡萄酒里含有白藜芦醇。严格来说,白藜芦醇是葡萄籽里所含的一种成分。相关研究证实,白藜芦醇确实具有抗氧化自由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一些大型医药公司的科研机构,也正在积极地研究人工合成白藜芦醇,并进一步开展临床实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就会出现以白藜芦醇为主要成分的医疗保健药物。这应当是人类的福音。
但可惜的是,在红葡萄酒与白藜芦醇的医疗保健价值之间划等号,却是某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健康的美好愿望所进行的商业忽悠,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场骗局。事情起因于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心血管中心的Dipak K.Das教授,他先后在11份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6篇论文,声称红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对心血管有益。由于Dipak K.Das教授本人就是心血管专家,而且还是近年来发表白藜芦醇可帮助小白鼠预防心脏病、延长其寿命等研究结果的主要人员,因而他的可信度在许多人的心日中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某些医学界人上跟进宣传红葡萄酒有益健康的原因之一。
问题是Das教授这次却是做了假。此后,学术界列举了Das教授论文中的145处捏造和歪曲的数据,被指为获得研究经费,制造虚假数据。而且Das教授的实验根本不能成为红葡萄酒对预防人类心血管疾病有效的证明。实验中白鼠喂饲的白藜芦醇剂量非常大,平均每公斤体重达到24微克;而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约为每公斤1.5-3微克。也就是说,一个68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喝750-1 500瓶红葡萄酒,才能达到有效的剂量水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医学界早已证实,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因此,通过大量饮酒获得微量白藜芦醇的益处,远远抵不上酒精的弊端。
商家“盛赞”白藜芦醇的宣传“技巧”,就是有意混淆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概念与剂量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某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要在人体内发挥作用,达不到相应剂量是不行的。为了获得有益的白藜芦醇,饮酒绝不会比吃葡萄不吐籽或吃葡萄干更有意义,而且研究发现花生、桑葚等食物,也都含有白藜芦醇。或者更直白了说,仅仅依赖植物或者葡萄酒中极其微少的白藜芦醇含量,根本没有医疗保健意义。据了解,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应用人工合成的白藜芦醇作用于人体,例如,葛兰素史克公司就利用化学合成技术,获得比红酒中白藜芦醇活性高出上百倍的活性物。此外,白藜芦醇本身也不是万能的保健成分,它也有可能引起关节炎、失眠、焦虑等不良反应;而且与其他某些药物合用,也可能会相互作用,产生不利影响。最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进行了一项研究,27名65岁的老人每人每天摄入250毫克白藜芦醇。结果表明,受试者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不仅没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反而抵消了运动带来的好处,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更差。
当然,的确有人发现某些爱喝葡萄酒的法国人较为长寿,且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偏低。但也有人观察到相反结果,即喝红葡萄酒会增加这些慢性病。有人认为红葡萄酒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另一些报道则表明红葡萄酒增加了妇女乳腺癌的危险。这些研究结果之所以南辕北辙,是因为它们都仅仅是关联性的观察结果,并不是因果性研究。关联性研究与因果性研究交叠,会带来一些似是而非的结果。研究是否因果关系,必须设定试验方案,确保葡萄酒对人体健康为“单一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必须排除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比如吸烟、运动、饮食、社会交往、精神压力、生活习惯等诸多生活方式问题。大家知道,饮酒过多的酗酒者,肯定短命;同样,由于葡萄酒的昂贵,不能经常喝葡萄酒的人,也可能往往是生活较拮据者,也不可能保障健康水平。而在法国,那些有条件能经常适量喝红葡萄酒的人群,恰恰是生活优越的中产阶级。他们的健康主要得益于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并非仅仅依靠喝葡萄酒。更严格的研究表明,增进健康的饮酒品种并非只是红葡萄酒,无论白酒、葡萄酒、啤酒,只要适量饮用,作用其实都是一样的。
葡萄酒确实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佐餐也会带来开胃等好处。不过,葡萄酒中主要成分就是水和酒精,两者占总量的97%以上,另外还含有一些有机酸和风味物质。其中有益的白藜芦醇、花青素等,含量非常少。至于维生素、氨基酸,含量就更是微乎其微,葡萄酒中所含的微量成分,根本就不可能成为补充维生素等的良好来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