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内容对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实验研究

2015-04-08赵西干麦华飞

体育师友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兴趣实验研究

赵西干++麦华飞

摘 要:以深圳市大鹏华侨中学的初中二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研究,探讨了教学内容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结论如下: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方面的教学内容是不可缺少的;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是促进学生体能提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内容;体育兴趣;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6.026

1 前言

体育课程改革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指导纲要,新课标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因体育中考成为了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理念的贯彻实施,自然也就只能边上靠了。课堂教学与中考无关的教学内容也就被抛弃了,学生的锻炼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就更背道而驰了。为了解目前大鹏华侨中学体育锻炼的习惯,并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实验研究,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查,以此探讨体育新课程改革和学校体育工作现实需要,以促进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收集资料,完成研究任务。

2.1 实验法

采用等组实验形式,实验组采用新课标和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原来的教学模式,对各项素质指标进行前测与后测,分析其产生的教学效果。

2.1.1 实验对象

大鹏华侨中学初中二年级随机抽取四个自然班中的学生。二(1)班(其中男生25人女生21人)和二(3) 班(其中男生24人女生21人)两个班为实验组,采用新课标和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内容进行教学;二(2)班(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和二(4)班(其中男生24人女生20人)两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中考应试内容教学。

2.1.2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2013年2月——2013年7月

实验方法:在大鹏华侨中学初二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随机选取四个班,其中两个班是对照组,另两个班是实验组,制定详细教学计划(见表1)。问卷调查:学期初与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关于教学内容与运动兴趣的调查,同时分别对学生的部分体能指标进行成绩测试,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说明两种教学内容下的教学效果。

2.2 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98.9%,问卷发放、回收率和问卷有效率均满足统计学的要求。经专家鉴定,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对回收的问卷用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指标测量的可靠性r=0.83,P<0.05,问卷有较高的可信度。

2.3 数理统计法

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育行为意识上的可比性分析

在开学初,根据实验设计的内容对初中二年级的四个班进行前测,和下发问卷,时间在2013年3月下旬。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备注: P<0. 05两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项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由表2可知,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中,对照组男生和女生都略比实验组好,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说明实验可以进行,具有可比性。而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男女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可度,在统计学上都无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体育行为意识上具有可比性。

3.2体育教学应遵循的规律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能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制定内容多元的教学计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的发展,是符合体育教学规律的。从学生的问卷结果能更好地分析两种教学计划下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优劣。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可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对照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可度基本没什么变化。调查结果显示,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的体育教学,不但能改善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而且学生更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从表2和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男生体育学习兴趣略有提高,对照组男生略有下降,但两者在统计学中无差异;实验组女生有较大的提高(上升了15.7),而对照组女生却是变化甚微(只上升了0.1),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新课标和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对提高男生和女生体育学习兴趣均有一定的效果,这无形中激发了学生锻炼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养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3.3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体能的影响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中考项目为主,教学内容很单调。新课标体育教学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和兴趣,以及结合中考的项目来选择,其教学内容是灵活的、多样化的。从表1中,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到,新课标和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学会更多的技能,学习目标更明确。从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实验结果变化分析中,还能得到再次的佐证。

3.3.1对实验后学生协调性素质影响的分析

由表5可知,男生和女生篮球运球上篮的成绩在实验后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得出,新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特别是在提高女生协调性素质上效果更显著。

3.3.2对实验后学生柔韧性素质影响的分析endprint

由表6可知,男生和女生立位体前屈的成绩在实验后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新课标和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对提高男生和女生的柔韧性素质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3.4综合素质分析

首先,在体育测试成绩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新课标和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既对中考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进行重点训练,又兼顾了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形成了相互促进、和谐向上的体育课堂氛围。学生在身心愉悦的体育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掌握了体育技能,又培养了自己的体育特长和爱好。实验班的体育成绩与对照班的体育成绩处于持平或者更高的状态,有效地说明了在体育新课标和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引领下,进行体育教学这一举措是正确的,打破了很多体育老师认为只有狠抓中考项目训练,才能考出好成绩的偏见。

其次,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对考试项目进行机械的重复训练,容易引起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对经常训练的中考必考项目会产生心理排斥的现象,甚至体育课上,就有学生找各种理由来逃课的情况。这也说明了,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证学习训练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学习,获得真正的身心健康。

最后,从更长远的方向来看,原有的体育教学没有贯彻落实体育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人文体育精神,机械的集中锻炼和为了体育考试分数而进行的体育锻炼,虽然对考试成绩有帮助,但却深深地扼杀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美好情操与向往,不能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锻炼身体的益处和快乐,没有树立起锻炼身体、终身体育的长远意识,失去了体育课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初中是不可缺少的。

4.1.2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4.1.3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体育兴趣与习惯,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4.2 建议

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按照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应真正把课课练的内容与模式,贯彻到每个水平学段中。同时,教师从教材内容选择、到组织方法的运用等,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合理设计每一阶段、每堂课,正确引导、培养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女生学习、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张征超.新课标下中学田径趣味性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与分

析[J].田径,2012(7).

[2] 何永红.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J].新课程学习

(上), 2012.02.

[3] 张仲武.珠海市斗门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J].体

育师友,2011.03.

[4] 曲亮. 新课标下宁波市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

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广州市长兴中学 深圳市大鹏新区教科研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兴趣实验研究
浅析如何在教学过程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小学体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浅议
足球选项课采用发展性评价实验
“逆向”教学法在背跃式跳高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略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的趣味性
原油氧化特性实验研究
词块教学法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