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研究与探索

2015-04-08钱俊臻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重庆大学仪器设备资助

廖 琪, 钱俊臻, 严 薇, 王 翊

(重庆大学 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重庆 400044)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研究与探索

廖 琪, 钱俊臻, 严 薇, 王 翊

(重庆大学 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重庆 400044)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是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如何盘活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最大化地提高它的使用效益是仪器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为达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目的,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具有重庆大学特色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该体系通过建设、运行、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进一步推动开放共享,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建议。

大型仪器设备; 管理体系; 开放共享

0 引 言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是保障高校教育事业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是有效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前提,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和科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面对这些迅速增加的大型仪器设备,怎样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充分的利用是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2-4]。因此推动开放共享,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是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

1 影响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的因素[5-10]

(1) 缺乏对外服务、开放共享的意识,开放观念淡薄从源头上阻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2) 大型仪器设备建设过程中校级层面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不足,导致大型仪器设备建设缺乏系统性,应用范围狭窄,从根本上丧失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优势。

(3) 单纯用机时做效益考核指标忽略了高校的特殊性,无法全面反映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真实情况。

(4) 实验队伍受重视程度不够,人员结构不合理,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高水平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支撑高水平研究,阻碍了大型仪器设备效益的发挥,影响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

(5) 有偿服务机制实行不力导致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维护和维修经费短缺,仪器设备未得到良好的维护,使用率低下,发生故障不能及时修复,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6) 缺乏全方位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信息沟通不顺畅,校内、校际间、社会上开放共享信息互通渠道匮乏、信息闭塞,导致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

2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思路

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我校逐步探索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即推行建设、运行、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的交互式管理模式,将开放共享的理念贯穿于大型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中,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并对运行成效进行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实验室建设及资源配置的依据,在经费投入、公房补贴、基金资助上对开放共享程度高的单位或机组进行倾斜,引导并进一步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1) 建设规划。依托学科发展情况,建立实验室建设的顶层规划机制,从源头上避免低效益重复购置,确保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系统性;做好购前技术论证,确保拟购置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2) 运行过程。建立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专业设备机组直管为辅的开放共享体系;建立高水平实验人员队伍,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服务质量;推行有偿服务和基金补贴,实现大型仪器设备良性运行循环。

(3) 评价考核。实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考核,对大型仪器设备运行情况、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费及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4) 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大型仪器设备建设规划的参考,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购置;将评价结果作为基金资助、实验室公房补助及实验人员编制核算的重要依据;为对使用效益低下的仪器设备的处置提供可靠依据。

3 具体措施及成效

(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新增、修订和补充完善,我校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运行、维护、使用管理制度,保障了大型仪器设备良好运行与开放共享。如《重庆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管理实施细则》、《重庆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实施细则》、《重庆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等。

(2)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我校推行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课题组直管为辅的管理模式。对应用领域广、面向多学科应用且相关性较强的大型仪器设备,通过集中建设及对已有仪器设备进行整合,使其形成完整的设备体系,建立面向全校和社会服务的校级公共服务平台,实行全面对外服务;以面向单学科领域服务为主的仪器设备,将价值较高,在学科领域内部通用性较强且具备共享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起来建立院级公共服务平台,在满足本学科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共享;对专业性强、价值高但应用面狭窄的大型仪器设备实行课题组直接管理,在满足科研需求的前提下,鼓励开放共享。在资金投入、公房使用和人员职称评定方面对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政策倾斜,实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导向。

(3) 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我校修订了“重庆大学专业技术高级职务基本申报条件(实验技术系列)”和“重庆大学实验技术人员各级岗位职责”,学校实验技术系列中首次设立了研究员级工程师,并设立实验技术八级岗,同时实现实验技术岗与教师岗同级同酬。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实验人员提供了发展空间,稳定了人才队伍,提高了实验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吸引高水平高素质人才进入实验岗位,建立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团队奠定了基础。

(4) 严格进行购前技术论证。根据发展规划,将长远需求和当前需求结合,将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结合,加强整体规划,从全校乃至国内范围考虑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需求,加强购前论证,对拟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功能特色、应用领域等方面充分论证,从源头上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重点强化仪器设备购前技术论证,完善原有的论证程序,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设定专家网评和补充报告两个论证质量控制环节,制定了完备的“重庆大学大型仪器设备论证工作流程”,有效指导了设备招标采购和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大型仪器建设质量与进度。

(5) 采用有偿服务机制及基金资助。我校积极推行大型仪器设备有偿服务,要求各二级单位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服务收费由分析测试费和消耗材料费组成,服务收费总额的10%作为大型仪器设备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开放共享程度高、使用效益好的大型仪器设备;18%作为机组劳务费,对机组工作量进行肯定,有利于提高机组人员工作积极性;其余部分用于支付大型仪器设备开放运行、维护、维修和升级改造的相关费用,保证大型仪器设备具备造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以机养机,整个运行处于良性循环。

设立重庆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11],用以支持教学、科研项目更好地使用校内已有的可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凡承担纵向课题的人员均可申请开放基金;申请周期为一年两次;开放基金实行项目管理制;获得批准的项目组必须明确开放基金的资助金额与自筹金额,资助金额与自筹金额的比例为4∶6,且每一期资助金额上限为5 000元;开放基金使用周期为一年,使用完毕后各项目组需提交结题报告,对于取得显著成果的项目,在开放基金资助方面享有优先权。这种运行模式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较大帮助。开放基金资助与大型仪器设备有偿服务和相结合的机制,有效的调动了仪器设备管理机组和课题组双方的积极性。

设立重庆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资助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其资助审批,原则上依据仪器设备为教学及科研服务的成效进行判定,对共享工作开展较好,使用效率较高的大型仪器设备,视其效益,最高可给予70%的资助;对于不开展共享、不为教学服务的仪器设备不予资助。

(6) 实行年度效益考核。高校的主要任务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成果、科研成果、服务成果等都应纳入使用效益考核中,因此我校综合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成果、功能利用与开发及设备管理等多方面情况,对各项指标参数设置相应的权重,建立了全面、公正、客观、科学的效益评价体系。每年坚持进行年度效益考核,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进行量化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各个环节:①在大型仪器设备建设规划中,将使用效益作为有效参考;在大型仪器设备购前技术论证中,参考全校现有设备状况及使用效益,进行综合论证;②将评价结果作为实验室公房补贴核算依据;③评价结果直接作为维修基金资助依据,确保维修经费的合理使用;④将评价结果作为实验人员职称评定的参考;⑤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校级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优秀机组和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其开放共享工作进行肯定;重庆大学作为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一个分中心每年会推荐使用效益较好的机组参与重庆市的先进评比且每年重庆大学分中心获奖数都名列前茅。⑥根据考核结果,编写学年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情况分析报告,对我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思路,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

(7) 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了校级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大型仪器建设、管理、运行、评价及评价结果应用的全过程管理,目前现已将我校20万元以上适宜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纳入平台管理,面向校内外用户公开,为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提供了有效手段。

建立了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重庆大学分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平台,将我校的特色资源纳入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面向社会服务。

在校内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上完成国家“211工程”项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子课题,建立CERS校际互通平台,将我校的优质资源纳入校际互通平台面向全国开放。

4 下一步工作目标

(1)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从校级层面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使仪器设备资源配置与学校发展目标、学科建设需求相一致,同时将仪器设备效益考核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2)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公共服务平台的实验人员编制核算、公房补贴及使用效益考核制度,设立公共服务平台运行基金对服务成效显著的平台给予奖励。

(3) 进一步完善实验队伍建设。今后需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实验室队伍建设机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素质,鼓励实验人员对仪器设备新功能进行开发,对实验技术及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效益,进而开拓、设计新的实验,促进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高。

(4) 强化成果和设备的关联性。今后在对发表论文登记的同时,可以关联好论文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并给予论文作者一定的机时奖励,从而得到准确的统计数据,掌握大型仪器设备支持科研工作的真实情况。

(5) 健全大型仪器设备的奖惩制度。改变只奖不惩的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求二级单位对使用效益差的仪器设备进行整改;对拒不执行整改及整改不到位的相关二级单位和机组进行通报批评;对长期使用效益差且无实质性整改措施的大型仪器设备,对其二级单位收取资源占用费。

5 结 语

目前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益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2-15]。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对比文件精神,我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符合文件要求,管理模式较为科学,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各种措施建好、管好和用好大型仪器设备,使其真正成为支撑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1] 由继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162-165.

[2] 彭 刚,邓 爽.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76-178.

[3] 曾荣华,郑启明,李育麟,等.大型仪器使用及管理效益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51-153.

[4] 尹招琴,朱维斌,李文军.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60-162.

[5] 张 宁,王树臣,石端虎.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43:260-262.

[6] 李 刚,卢亚雄.加强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努力提高投资效益[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1):76-80.

[7] 蒋国斌,朱丽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1(10):157-159.

[8] 闻星火,杨树国,黄 乐.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实验技术与管理理,2010,27(10):8-11.

[9] 郭汝丽.开放共享,建设有特色的校级测试平台[J].现代科学仪器,2012(2):169-171.

[10] 肖 瑶.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4,13(3): 99-101.

[11] 钱俊臻,柴 毅,严 薇,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建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11):263-264.

[12] 郑传明, 胡长文,黄如丹,等.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措施及效益[J].科教导刊,2013(2):242-244.

[13] 李小寒,张新祥.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技术条件建设成效浅析[J].现代仪器,2009, 15(2):57-59.

[14] 郑善锋,李 藻,陶 醉,等.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23):47-49.

[15] 龚美娟,孙兴莲, 徐琴平,等.高校校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平台的建设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4):49-51.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Large-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LIAOQi,QIANJun-zhen,YANWei,WANGYi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ing Dept.,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How to vitalize the life force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and enhance their utilization is very urgent to u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iscussed about the management system, recommend construction, operation, evaluation and use evaluation results of large-scale equipment, and to improve the open and shari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opening and sharing

2015-03-10

“211工程”项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项目资助(cers-4-20)

廖 琪(1963-),女,四川雅安人,本科,副处长,主要从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Tel.:023-65102676;E-mail:liaoqi@cqu.edu.cn

G 482.0

A

1006-7167(2015)05-0263-04

猜你喜欢

重庆大学仪器设备资助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Who Is The Master?
重庆大学 区B法学院办公楼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
“精益管理五原则”在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中的应用——以重庆大学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