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5-04-08于冰筠杨金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研究型试剂仪器

于冰筠, 杨金娥, 李 莲

(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研究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于冰筠, 杨金娥, 李 莲

(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高校研究型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地,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实验室结构、功能、规模日新月异的变化,实验室管理工作日益复杂,管理者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发展的灵魂,注重从研究态度、传帮带的传统、自主发展的环境三方面强化实验室文化建设;完善学生值日、安全检查、废物回收、新生培训、卫生包干区等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利于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学习、培训、安全器材配备、安全责任落实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安全;通过师生共建共管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研究型; 实验室管理; 探索与实践; 服务意识

0 引 言

高校研究型实验室是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工作的最基本的场所,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和重大专项工作[1-2]。可见,高校实验室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强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承担不可替代重要角色[3]。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高校实验室的结构、功能、规模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内涵日益扩大,内容也越来越复杂[4]。势必要求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本文结合我们长期从事研究型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

1 注重实验室文化建设

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在筹建、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实验室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实验室发展的灵魂。同时,实验室文化也是一个实验室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其高效运作的必然要求[5]。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对实验室成员以及实验室的整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6]。

1.1 具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对于一个研究型实验室而言,学生首先要具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论文的立论,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实验数据出发,从中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论据应尽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实验,以最充分、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思考,进行严谨论证。保证每一次实验的数据都真实可靠,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实验记录规范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谨详实地记录实验操作步骤、结果。原始数据不得涂改、空格、缺页或插页,实验记录本每页的正反面都必须注明页码。对电子版原始图表、原始Western blotting X光片等均有详实的记录要求。并且,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学生实验记录本,不合格者要及时改正,否则禁止开展实验。学生毕业时,实验记录本交由实验室保留,不得带走。同时,学生日常工作汇报、PPT制作均有严格的规定。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严谨的态度就会成为实验室的一种特质。

1.2 发扬实验室传、帮、带的传统

初入实验室的每个新生对实验室环境、各个课题组成员及其研究方向不熟悉,为了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实验室,实验室采用了传、帮、带的带教方式。首先要求新生在实验室各个课题组轮流学习1~2个月,从而达到熟悉环境和了解各个课题组研究方向。同时有助于新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并加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负责带教,其过程不仅包括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技能的传授,还涵盖了实验设计思路、课题研究进展、论文写作技巧等方方面面知识的传授。通过1或2年的带教,新生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从而顺利开展自己的课题。优秀的被带教者又可以带教其他的新生。此过程在导师的监管下有序进行,带教者和新生可以双向选择,以便于充分发挥他们积极性。总之,这种传、帮、带的传统不仅使知识、技术得到传承,而且增强了学生彼此间的感情和协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1.3 以人为本,营造宽松、自主发展的环境

实验室的管理始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学术上,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在实验室建设与规划中,鼓励学生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在课题研究方向选择方面,尊重学生,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度。在生活上关心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家庭情况,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予以经济上的资助。在节假日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聚餐,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找到归宿感。同时,实验室设立奖励机制,奖励为实验室做出贡献的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深入了解学生性格特点,根据个性差异采用不用的引导方法,时时刻刻营造一种宽松和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激发全体成员的潜能,促进实验室积极和谐发展。

2 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实验室同样如此,建立规范、合理、公平的实验室制度对于研究生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实验环境,创建了学生值日、安全检查、废物回收、新生培训、同位素使用、公用试剂配置、卫生包干区分配、试剂耗材领用登记等制度,同时建立大型仪器使用预约、仪器操作规范、使用注意事项的编写并粘贴于仪器等制度。

(1) 学生值日制度。学生值日制度是两人值日一周,依次循环。在值日期间,值日生要完成实验台整理,垃圾袋更换,房间抽湿,常规试剂配制,耗材的领用、灭菌、烘干、细胞房消毒、EP胶收集、有害废液归拢,实验服清洗等工作。该制度保证了整个实验室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2)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是为了避免安全隐患而设立的,是实验室学生在每晚离开实验室前轮流安全检查值日,值日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离开实验室,离开前对实验室所有房间的设备、空调、门窗、照明、水龙头进行检查,要求烘箱、灭菌器等危险设备必须关闭电源。值日生检查完毕,在安全检查值日表上填写离开时间并签字确认。

(3) 废物回收制度。废物回收制度是要求学生把使用过EB胶、DNA和RNA提取废液、氯仿、甲醇、二甲苯、甲醛、异丙醇、显影、定影废液等有毒有害物放置于专门容器中,统一由设备处定期回收。对于培养液、菌液、血液等必须加入漂渍液处理后收集。对于动物尸体、组织则要求装入特制垃圾袋密封存放于专门冰箱,由无害化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该制度不仅有效防止实验室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4) 新生培训制度。新生培训制度主要针对实验室人员流动快、学生受教育背景、大学掌握生物技术差异大等特点,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实验室环境、保障自身及实验室安全而制定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专题:①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与试剂使用安全规范;② PCR房、RNA房、质粒房、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使用)及细胞房(包括培养箱、超净台、显微镜)使用规则;③ 实验记录规范及注意事项;④ 离心机、液氮罐、烘箱和灭菌锅等危险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⑤ 常规实验技术专题,包括DNA和RNA制胶、跑胶、回收技术、PCR及Q-PCR技术、载体构建、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流式检测与流式分选、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室常规技术。

(5) 卫生包干区制度。卫生包干区制度是为了保证实验室保持有序、洁净的环境而制定。按照一定规律,把实验室所有公共区域,包括实验室台面、试剂架、试剂柜、抽屉、仪器设备、换气扇等,公平地分配给每个学生,其包干区范围明确形成文字表格,粘贴在值日区。每周固定时间全员彻底进行实验室大扫除,次日安排专门人员检查,检查不合格者,必须重新擦拭、整理。此外,每年定期请专业清理人员彻底擦拭实验室天花板、玻璃门窗和中央空调。

3 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正常运作的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影响校园安全,而且引发重大社会问题[7]。针对近年来实验室火灾、爆炸等事故频发,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了安全管理体系。关爱生命,关注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每个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3.1 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技能须知”

“实验室安全基本技能须知”是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共同编制的,该书对于一般安全、专项安全、实验室废物处置、意外事故处理均有详细的论述。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守则和制度,例如,安全检查值日制度、废物回收制度、同位素使用制度、危险化学品采用双人双锁管理和领用登记制度等。学习完成后求学生签字确认。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及其预防常识,而且提高了其自身的安全文化素养。

3.2 参加安全培训

新生培训第一专题“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与试剂使用安全规范”:① 遇到紧急事故,应急处置顺序:保护个人安全即本人及他人安全;保护公共财产;保存学术资料[8],反复灌输“在任何突发事件中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② 安全指引明确。通过照片和实际指引明确告诉学生所有房间和楼层的消防器材、水阀门、电阀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遇到水管爆裂、电阀跳闸等突发情况的处置方法,把损失降到最低;③ 防火安全演练。通过防火、防爆、防毒、防水、防电、防污染等方面的讲解和实物演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不同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掌握实验室现存易然的七类危险化学物质存放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实验室现存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其健康危害,并针对每种毒物着重讲解使用规范和预防,把危害降到最小;强调实验室设备用电规范,问题仪器决不允许带病工作,出现插座冒火花或电线着火必须先关闭电源,再行扑救,切记用水扑救;④ 针对实验室易发安全事例,如超净台酒精灯灯芯外喷和烘箱使用等问题,反复强调使用规范及发生意外应对措施;⑤ 认真学习和执行相关安全守则、制度。

3.3 配备安全器材

① 配备灭火毯,且放在醒目、易取放的位置。使用明火的房间同时配备适用范围最广的ABC干粉灭火器。② 配备防毒面具,用于配制有毒有害试剂。③ 配备安全药箱,常备有下列物品:镊子、各种不同宽度的绷带、软布、纱布、药棉、胶布、剪刀、洗眼瓶。备有下列药品:红汞及碘酒,紫药水,烫伤膏,酒精,碳酸氨或稀氨水,泻药等,催吐剂、腐蚀烫伤处理药品。

3.4 安全责任明确到人

① 为了更好地排查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风险,实验室每个房间均安排消防安全责任人,且把姓名醒目的标注在特制的门牌上。一旦发生消防事故,则由该房间的消防责任人承当首要责任。② 仪器一旦出现安全隐患,马上告知仪器负责人,同时在该仪器粘贴停止使用标识,如果明知仪器有问题还带病操作,导致该仪器损坏或引发事故,则由该使用者负责。③ 安全检查值日生因为没有关闭烘箱、灭菌器等危险设备而导致的事故,则由该值日生承担责任。这样不仅明确界定了安全责任的范围和职责,而且有利于增强当事人的责任心。

4 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的管理。

4.1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1) 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仪器购买前期调查-论证-网上申购(或招标竞价)-协议书签订-免税报告提交-到货签收-安装调试-仪器验收-固定资产办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保存完整资料;

(2) 账、物、卡相符。仪器设备要做到账、物、卡相符,定期进行清点、核账,对于报废仪器要及时核销;

(3) 加强培训。建立仪器使用前培训、编写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且粘贴在仪器上的制度;

(4) 建立学生管理仪器制度。根据仪器放置区域、仪器种类,按一定规律把实验室每台仪器设备及其零配件分配给学生负责。每个学生管理仪器由专门老师编辑成档案,仪器品牌、型号、机身号均记录在案,报废仪器及时更新。学生毕业前夕,按照管理仪器清单移交给新的同学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实验室小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损坏,而且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室管理,真实体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5) 预约登记。建立贵重仪器、使用频繁仪器预约登记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4.2 试剂和耗材的管理

试剂和耗材的管理措施:① 学生订购所有试剂均在“订购登记本”登记,价格超过800元的抗体、细胞因子、特殊试剂盒等,需要实验室负责人审批签字后,由专人订购,这样可以避免因学生实验室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实验室常规用试剂和耗材则由专人直接订购。② 实验室抗体、内切酶、QPCR、转染、免疫组化等试剂均有专人负责分装和管理,每个新增试剂都会填写于相应的分类表格,表格粘贴在存放试剂的冰箱上,并且要求表格位置和存放位置对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取用和放回,也有利于负责该类试剂的学生及时整理清点。③ 试剂耗材做到订购本登记、收货单、发票齐备、金额一致。同时要求订购试剂的学生本人收货,确认试剂以及金额无误后在相应的收货单和发票上签字。

5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5.1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作为管理者要明确,管理活动就是履行管理者责任的行为,权力是进行管理活动的条件,是尽到责任的手段[9],服务才是管理活动的真正目的。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服务中完善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10-11]。好的管理就是用“心”去服务,用“心”服务才是最好的管理。管理就是服务,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12]。实验室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不仅要管理很多学生,而且负责仪器购买、维修、维护及其各项日常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甘做“绿叶”,甘于奉献,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琐碎的事情。

5.2 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建设层次的高低、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13]。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对于提升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作为实验室管理者要具备以下素质:①一般素质:德、识、才、学、行的统一。德—政治思想觉悟、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识—见识、识别判断能力、谋略胆略等;才—才能、能力;学—学问、学识;行—实践活动、行为表现、办事能力及效率[14]。②特殊素质:要有战略眼光、系统思想、综合能力,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得人心的艺术等[14]。以上素质要求看似寥寥数字,但要真正落实并非易事,要求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积累和历练。实验室管理者还应当承担一定量的科研工作,积极参与申报课题或其科研组课题,在科研工作中得以真正学习和实践锻炼[15]。同时,积极参与仪器设备博览会、研讨会,而且要到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学习调研,开拓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管理先进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6 结 语

高校研究型实验室是科技创新基地,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而实验室建设层次的高低、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研究型实验室作用的发挥。因此,不断探索与创新实验室管理势在必行。我们结合长期从事实验室管理的工作实践,紧密围绕教学科研任务,结合实验室与学生实际情况,从以上5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心得,希望能为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的管理提供一些新思路。

[1] 赵凤艳,屈 艺. 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14(1): 52-54.

[2] 谭 斌,何湘蓉. 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的管理理念及其意义[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73-75.

[3] 黄佳木,彭小芹.依托学科基地建设实验平台,培养材料专业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25(6):13-15.

[4] 刘 鹤,荆 晶.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定位与思考[J]. 高校研究与实践, 2011,30(4): 11-15.

[5] 夏石头,萧浪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28(2):5-7.

[6] 谢建安,王礼贵.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1(4):271-273.

[7] 潘 蕾.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12):188-190.

[8] 赵化绒,方文军,王国平.化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手册[S].北京:化学出版社,2013:295.

[9] 蔡小慎公共行政管理学[M].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74.

[10] 贺劲松. 总理话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抓好“两个四”[N].人民日报,2004-03-10:4.

[11] 周又聪.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30(9):370-372.

[12] 戴志国.关于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J].理论观察, 2011(4):29-31.

[13] 高明松.研究型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26(7): 122-123,127.

[14] 林明河.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管理工作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24(1): 5-7.

[15] 许庆陵.提升高校实验室人员素质的几点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301-3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Management of Research-oriented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

YUBing-yun,YANGJin-e,LILi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The Research-oriented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 are not only bas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raining advanced talents. Therefore, it is vital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research-oriented laborat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experiences, this paper elaborated exploration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paying attention to laboratory culture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ensuring 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he laboratory asset management, intensifying the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research-oriented; laboratories manageme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service awareness

2014-07-15

中山大学实验教学研究(改革)项目(330001180810)

于冰筠(197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实验师,从事科研与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Tel.:020-84115527;E-mail:ybyun96@163.com

G 642.0

A

1006-7167(2015)05-0234-04

猜你喜欢

研究型试剂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