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珠澳海底隧道E15沉管精准对接

2015-04-08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泥砂异常情况基槽

历时5个多月,历经3次浮运和2次返航,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E15沉管终于成功安装。2015年3月26日凌晨6:00,在40多m深的海底,E15沉管水力压接顺利完成,测控系统监测显示,沉管首尾端轴线偏差满足设计要求。至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已建总长达2 565 m。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5沉管前2次安装先后遭遇基槽突淤和边坡滑塌情况,为确保大桥120年安全,不留下任何质量隐患,中止安装作业,沉管返航深坞待机安装。异常情况出现后,交通运输部决定汇集各方面最优秀的专家组成技术攻关“国家队”,开展基槽回淤专题研究。专家组先后召开数十次专题会,在施工现场周边120 km2海域布设6组固定监察基站、24组监测仪器,每天18 km长距离巡测,先后完成200组地质取样普查、30多次密度检测,分析研究泥砂产生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探索建立预警、预测机制的可能性。

面对2次遭遇的异常情况,进行了海洋环境分析、回淤监测预报等多项技术攻坚,开展了9大类300多项风险排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E15沉管第3次安装的各项准备。

2015年3月25日凌晨4:30,经过对窗口期海浪、天气和泥砂运动情况科学分析评估后,开始进行E15沉管第3次浮运安装施工。

为确保沉管安装质量,增加了潜水频次,加强监测力量,利用多波束扫描、实地探摸等手段对基床情况进行全程测量、复核。在对基床状况进行再次确认后,现场操作人员、测量人员紧密联动,强化对沉管运动姿态、钢端门、海流的实时监测,精确操控深海沉管无人对接沉放系统,按步骤要求仔细调整沉管姿态,经数轮沉放、观测、调整,E15沉管在海底精准定位,并顺利完成水力压接,安装工作取得圆满胜利。

猜你喜欢

泥砂异常情况基槽
沉管基槽水下炸礁高精度控制技术
水下基槽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狭长基槽圆弧滑动抗隆起稳定计算方法探讨
基于仿真计算的城市燃气管网异常情况分析
基于热重-傅里叶红外联用的油泥砂热解过程
油泥砂调剖用悬浮剂的筛选与评价
大港某油田油泥砂处理工艺优化及应用
几种常见的线损异常情况及对策分析
沉管隧道水下基槽边坡稳定性与合理坡率研究
污水处理厂被洪水及泥砂冲击后的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