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肺健脾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咳嗽45例疗效观察

2015-04-08牛浩洁

河北中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清肺阿奇体征

牛浩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延庆县医院中医科,北京 延庆 102100)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支气管炎及肺炎。一般起病缓渐,有乏力,咽痛,咳嗽明显,发作干咳夜间为重,可伴咯脓痰,一般中等发热,纳差,肌肉痠痛等。常规治疗中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但因治疗中患者胃肠道反应较重,疗程较长,患者耐受性差,易导致治疗不彻底或易反复。2007-01—2012-12,笔者运用清肺健脾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咳嗽45例,并与单纯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56例)及内科综合病房住院(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16~78岁,平均(31.44±13.47)岁;病程 1~21 d,平均(4.87 ±3.71)d。对照组 35 例,男 18例,女 17例;年龄 15~76岁,平均(26.14±11.36)岁;病程1 ~20 d,平均(4.86 ±3.32)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1]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临床表现患者大多数症状为上呼吸道或气管—支气管炎症状。潜伏期约为2~3周,起病较缓慢。症状主要为乏力、头痛、咽痛、咳嗽、发热、食欲不振、腹泻、耳痛及肌肉痠痛等,咳嗽多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咯少量黏痰,夜间为重,也可伴咯脓痰,发热可持续2~3周,一般中等发热,也可以不出现发热,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偶有胸骨后疼痛;肺外表现如皮炎(斑丘疹和多形红斑)等。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儿童偶可并发鼓膜炎或中耳炎,颈淋巴结肿大。胸部体检与肺部病变程度常不相称,可无明显体征。胸片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病变经3~4周后自行消散;部分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外周白细胞正常或略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①痰热郁肺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黄稠,胸胁胀满,面赤,烦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②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多色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清晨咯痰尤甚,因痰而咳,痰出则咳止,胸闷脘痞,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滑。

1.2.3 排除标准 确诊为呼吸道解剖异常,呼吸道异物,先天性喉喘鸣,结核病,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脑及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00426)10 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60 min。治疗5~7 d后,予阿奇霉素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45)0.5 mg,每日 1 次口服,连用5 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健脾汤。药物组成:桑白皮10 g,桑叶10 g,浙贝母 10 g,百部20 g,黄芩10 g,蒲公英20 g,焦三仙各10 g,炙枇杷叶10 g,冬瓜子30 g,紫苏子10 g,紫苏梗 10 g,前胡 10 g,芦根 30 g,陈皮 10 g,白术10 g。加减:明显气虚者加黄芪10 g、党参10 g;腹胀明显加砂仁6 g、佛手6 g、香橼6 g;大便秘结难解者加大黄10 g、瓜蒌20 g、厚朴10 g;咽喉肿痛者加连翘30 g、牛蒡子10 g。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记录用药前后咳嗽等症状变化。

1.4 观察指标[3]观测患者初诊首日及治疗后中医症状如咳嗽、咯痰、发热、纳呆等积分变化。中医主要症状按照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0、1、2、3分。观测患者初诊首日及治疗3个疗程后有无咽部和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啰音、胸部X线摄片改变等,按照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0、2、4、6 分。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证候疗效以治疗疗效指数来判断。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总和–治疗后评分总和)/治疗前评分总和]×100%。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2 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表12 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 45 16.60 ±4.78 3.77 ±2.24*△对照组 35 17.60 ±4.38 7.94 ±5.46*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更明显(P<0.05)。

2.2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45例,临床控制6例,显效3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对照组35例,临床控制4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导致多系统免疫损伤,机体免疫功能的受损将导致其他并发感染和肺炎支原体肺炎反复发作和迁延难愈。临床表现可见咳嗽久治不愈,有发热或伴有喘息等,亦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临床治疗中传统方法时常采用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这些药物疗效是肯定的,但是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很强,患者常常出现纳呆、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传统中医可以依据患者临床表现,运用辨证论治的思想,采用中药配合西药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以六淫外邪侵袭肺系为主要病因,外感风热,肺气宣降失常,肺气上逆为咳为主要病机。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于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于之亦呛而咳矣,肺体属金,譬若钟然,一外一内,皆所以撞之使鸣也。”咳嗽主要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可致咳,而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风热外邪侵袭肺系,从口鼻而入,内迫于肺,肺失宣降,故出现咳嗽,肺气失宣,水谷精微失于输布,聚湿为痰,咯痰黄稠,风热客表,营卫失和,故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身痛等症状。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肺热壅盛,影响脾之运化,水湿内停,加重脾失运化,出现纳呆、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而常出现咳嗽、咯黄痰、发热、咽喉肿痛、腹胀、纳呆、食欲不振,甚至腹泻等症状,依据中医辨证属肺热脾虚证型,以清肺热、化痰、健脾和胃为立法,以清肺健脾汤治疗。方中以性甘寒的桑白皮及性味苦甘寒的桑叶为君药,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浙贝母、百部、炙枇杷叶、冬瓜子、前胡、芦根清肺润肺止咳,化痰,辅助君药泻肺气,平喘止咳,为臣药;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既辅佐君臣药清热平喘,又针对患者发热、咽喉肿痛症状加以治疗,紫苏子、紫苏梗性辛、甘、温,消痰平喘,宽胸利膈理气,既可以辅助君臣药消痰止咳定喘,又因其性味偏温可佐制君臣药寒凉之性,以防过寒凉伤及脾胃,陈皮、焦三仙、白术行气消胀,健脾开胃,既可直接针对腹胀、纳呆、食欲不振的症状治疗,又因中医理论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陈皮、焦三仙、白术之健运脾胃功能,痰湿亦可减少,共为佐使。综观全方,清肺健脾汤可以起到清肺健脾、祛痰止咳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咳嗽过程中,配合口服清肺健脾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8-49.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54-58.

猜你喜欢

清肺阿奇体征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清肺排毒汤为什么要配大米汤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阿奇,出发
冬清肺火用橄榄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