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语四音格词的文化内涵阐释——以宗教类、风俗类、节日类、水类四音格词为例
2015-04-08许瑞娟饶瑾
许瑞娟 饶瑾
老挝语四音格词的文化内涵阐释——以宗教类、风俗类、节日类、水类四音格词为例
许瑞娟饶瑾
摘要:四音格词是老挝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挝语四音格词意义丰富,涵盖面广,能展现老挝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选取宗教类、风俗类、节日类和水类四音格词进行分析与研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蕴含,从而阐释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同时,该研究还有助于老挝语学习者进一步加深对老挝语四音格词的理解,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老挝语四音格词;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水文化
饶瑾,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2013级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老挝语言与文化。
一、前言
汉藏语诸语言普遍存在四音格词,四音格词是汉藏语不同于印欧、阿尔泰语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老挝语也称为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四音格词在老挝语词汇中占有较大比例,是老挝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老挝语言的精华,使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口语交际中,还是在书面表达中,四音格词常被老挝人民用来表达思想感情,以加强词、短语以及句子的语义。老挝语四音格词富有特色,不仅能增强语言表现力,还体现了老挝人民的价值观念、民族心理以及老挝文化的独特韵味。本文选取宗教类、风俗类、节日类和水类四音格词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阐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前人研究回顾
此前已有学者对老挝语四音格词的语言构成进行过研究,但对老挝语四音格词文化内涵的研究却极为有限。如桐柏的《老挝语四音格及其统计研究》(2013)运用结构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的理论,对老挝语四音格词的结构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与描写。许瑞娟等的《老挝语四音格词的结构形式及语义特点》(2015)从结构类型、语音特点、构词方式、语义演变以及语用功能五个方面对老挝语四音格词进行描述、分析和研究,揭示了老挝语四音格词的特点。这两篇文章主要从语言学的视角对老挝语四音格词进行分类研究,并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对老挝语四音格词进行文化内涵阐释。本文挑选四类具有代表性的老挝语四音格词,对其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以期推进对老挝语四音格词的认识与研究,有助于老挝语学习者深入理解老挝语四音格词的文化涵义。
三、老挝语四音格词的分类及文化阐释
老挝语四音格词内容丰富、数量庞大、涉及面广、种类繁多,从音节角度看,老挝语四音格词有八种结构类型,其中,数量最多的是ABCD类型,ABAC类型次之,数量最少的是AABC类型。从语义内容看,老挝语四音格词有宗教类、农业类、水类、风俗类、动物类、颜色类等类型。本文选取宗教类、风俗类、节日类和水类四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老挝语四音格词,阐释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一)宗教类四音格词文化内涵阐释
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由于老挝多山的地理环境,导致交通不发达,加上不断遭受外来殖民的侵略和掠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老挝各地发展不平衡,沿湄公河流域地区比大多数的山区发达。因此,原始宗教信仰在大多数山区中保留了下来,形成了山地居民大部分信奉鬼神和原始图腾崇拜的现象。老挝先民们在严酷的天灾人祸面前无能为力,只得乞求于渺茫的“神灵”以图免祸造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成为现今老挝绝大多数的人民信奉鬼神的根本原因。
1.鬼神四音格词的文化内涵
老挝语中有不少反映鬼神的四音格词,比如ຜີຊ່າງນ່າງຮ້າຍ(妖魔鬼怪,直译为“坏的鬼”)、ບຸນມີຜີຊ່ວຍ(好福气,直译为“有鬼来帮助”)。老挝人认为“鬼(ຜີ)”分两种:生鬼和熟鬼,生鬼指的是那些仍有生命但靠欺骗他人赖以为生的形同行尸走肉的人,熟鬼指的是死亡后灵魂转化的鬼。生鬼能使人受难,是遭人唾弃的,而熟鬼则能给人带来福报,受到人们敬畏。
2.因果报业类四音格词的文化内涵
佛教认为有因必有果,任何结果的背后一定隐藏着致使其发生的原因,任何行为必定导致相应的结果,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没有一定的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的结果。
佛教所宣扬的世间万物都是缘起缘生的。因果相连(ຕົ້ນສາຍປາຍເຫດ),所谓因因相缘,果果无终,每一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由特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而无论何种原因也都势必会引出相应的后果。
佛教认为,有因必有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ທຳດີໄດ້ດີທຳຊົ່ວໄດ້ຊົ່ວ),三业中任何“业”的产生,都会引发相应的后果。就主体而言,善业引来善报,恶业招致恶报。就客体而言,善业结出善果,恶业结出恶果。因此,“业”在给施为者带来善恶报应的同时,也会给他人及环境带来幸与不幸。所以,“业”的善恶与否不仅仅是个人修习的事情,而且是关乎社会伦理道德的大事。这类四音格词旨在警醒人们自觉奉行善道、不做恶业。
佛教思想及教义渗透在老挝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的方方面面,成为人民的精神支柱。佛教不仅具有宗教的功能,而且还有着广泛的社会功能,如道德规范、维护传统、传授知识、促进交往、发展文化等。
(二)风俗节日类四音格词文化内涵阐释
老挝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作为佛教国家,注重传统教育的老挝人民有着丰富而独特的风俗习惯。老挝节日众多,老挝人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风俗,传承着世世代代信奉与遵守的文化与民族信仰。
老挝风俗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风俗来源于佛教节日。老挝风俗(ຮີດຄອງປະເພນີ)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节日方面的风俗(ຮີດ),包括十二个节日,每月有一个重要节日,也称为“十二风”;二是有关行为规范的习俗(ຄອງ),共有十四条,也称为“十四俗”;三是有关生活方式方面的习俗(ປະເພນີ),包括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生产生活等十九个方面。
老挝社会经常举行隆重的拴线仪式(ບາສີສູ່ຂວັນ)。“ສູ່”即诵念诗文或颂辞;“ຂວັນ”指人的魂魄。老挝人自古以来认为不仅人类有魂,住宅、农作物、动物、农具等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都有魂。对于人类来说,魂十分重要,一旦魂离体,人就会不舒服,甚至病痛或死亡,所以要颂魂,使魂永驻,从而无灾无病,幸福好运。对于那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也要为之颂魂,比如新买的汽车、房子、农具等,以保主人安居乐业、兴旺发达。拴线仪礼在老挝民间运用十分广泛,是老挝最隆重的祝福礼节,凡是遇上新房落成、结婚、生子、亲人远出等大事,人们都要举行拴线仪式。首先要预备和布置魂席,主要是制作一个魂盘,可大可小,但必须有鲜花装饰,还要用每段约20厘米长的白色棉线在中间打一结,用竹竿制成线排,以便取下为客人拴线。魂盘上还有四只碗,碗里分别装着棕子、糕点、水果和香烛,另有一只生鸡蛋和一只熟鸡蛋。此外,还有两种不可或缺的装饰物,一是银花、金花(用金、银色纸剪成片或制成花,在竹竿上贴成长串),二是一种叫作“ຄຸນ”的树叶或花,其名与老挝语中的“福运”同音。仪式开始,接受拴线者必须服装整齐,靠近魂席,其他人则围坐一旁,均席地而坐,不得穿鞋。当主持者宣布拴线目的后,颂师(一般为德高望重的老者)就会点燃魂盘上的香烛并诵念颂词。这时,参加者要双手合十,静心聆听。颂辞根据不同的拴线目的有不同的内容,篇幅可长可短,形式可念可唱,悉由颂师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诵念技巧而定。
婚姻习俗是各国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老挝也不例外。老挝的婚姻风俗有着自己的特点。老挝人实行一夫一妻(ຜູ້ໜຶ່ງເມຍດຽວ)制,崇尚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老挝的婚姻必须先经过双方自由恋爱,互相了解,再订婚,最后才能结婚,先订婚再结婚(ຂໍແລ້ວຈິ່ງແຕ່ງ)。双方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便由家长出面协商结婚所用的彩礼。订婚时,媒人要向女方父母谈妥结婚的日期及彩礼的数量,此外男方也要给一定数额的聘礼(ຄາດອງຂໍແຕ່ງ)。
结婚当天由女方派人到男方家迎亲(ສົມຣົດສົມຮັກ),迎亲过程中要掏礼金给男方才能过门。到了新娘家,新郎手捧蕉叶塔,新娘紧随在侧,走到家门前要用一瓢清水泼在一对新人的脚上,以示洗掉婚前的个人私情,预示结婚后俩人将一心一意。喝下一杯祝福的酒后,新郎新娘握着一条金色腰带的两端赤脚步入房间,在这里将要进行最隆重的拴线仪式。
婚礼(ພິທີແຕ່ງດອງ)多在女方家举行,男子常入赘到女方家中。结婚的前一天,新郎新娘要到寺院去听经、礼佛和斋僧。结婚当天的拴线仪式由德高望重者主持,先要诵经念词,然后取下福席上的一支熟鸡蛋,去壳后用棉线分成两瓣,再从饭篓中取一小团糯米饭捏紧,分成两半,放在两块鸡蛋上,交给新郎新娘,再从蕉叶塔上取一根棉钱,将两端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腕上。而后,出席仪式的亲友来宾依次为新郎新娘拴线祝福。拴线不仅承载着亲朋好友对两位新人的美好祝福,还预示这对新人的“魂”从此紧紧拴在了一起。
过去的老挝官办或民办的学校都非常少,并且一般平民百姓没有条件入校学习,而佛寺为了使入寺为僧的人懂读经书,开办了识字班,使一切僧侣都能读会写。在庙里学习(ບວດຮຽນຂຽນອ່ານ),寺庙就是学校,僧侣就是老师。老挝的男性佛教徒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百姓,一生之中都必须出家剃度当一次和尚,但当一次和尚要多长时间才可还俗,则没有规定,少则三、五天(如服孝剃度、还愿剃度等),也有终身为僧不还俗的。
老挝是礼仪之邦,非常重视礼节,见面要行合十礼。拱手叩拜(ຍໍມືກົ້ມກາບ)就是双手十指伸直并拢,然后合掌举起,也称合十礼。对僧侣、王族、长辈、上司等身份比自己高的人,合掌要放在额前;对平辈或普通人,合掌放于脸前;对晚辈、下级等身份比自己低者,合掌放于颌下。
(三)节日类四音格词文化内涵阐释
传统节日是文化的重要体现,老挝佛历的十二个月份里,每月都有重要的节日。
几乎所有节日都要用到鲜花香烛(ດອກໄມ້ທຸບທຽນ),佛历新年(ສັງຂານປີໃໝ່)就是泼水节(每年4月13至15日),也称宋干节,“宋干”意为求雨,是老挝传统的新年,因而是老挝民间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正值雨季即将来临之际,人们要为一年中最为紧张和繁重的劳动做准备,因此,“泼水”是为祈求雨水充沛、五谷丰登。节日期间,老挝人在寺院拜佛、浴佛、泼水、拴线、布施、堆沙、放生等,同时在家里、大街上相互泼水、祝福,让纯洁的水洗刷掉过去的疾病和灾祸并祈求来年雨水充沛,五谷丰登,迎接美好的新的一年。
龙舟比赛(ຫຼິ້ນນ້ຳພາຍເຮືອ)是老挝出夏节和入夏节期间的主要活动。老挝的出夏节和入夏节是相对应的,由于老挝气候闷热多雨,虫蚁繁殖迅速,草木生长繁茂,出家僧侣为避免出外托钵行化时踩伤虫蚁和草木新芽而招引世人讥嫌,于是佛教戒律规定,僧侣每年要守三个月的“腊期”。在这三个月内,僧侣应专心在寺内悟道,不得擅自离开寺院。一般来说,“腊期”也正是湄公河水上涨、雨水较为集中的时期,所以,老百姓又称这两个节日为“入雨节”、“出雨节”或者“迎水节”、“送水节”。湄公河水开始上涨时举行迎水节,在河水退落时举行送水节。在迎水节到送水节期间,要举行五次祭典活动。最后两次往往是一起举行,加之雨季也即将过去,所以规模最大,也最隆重。
除了归入“十二风”的每月节日外,老挝还有诸如塔銮节等重要节日。塔銮节因塔銮得名,塔銮意为“大塔”或“皇塔”。每年11月份,全国各地的僧侣络绎不绝地前往塔銮朝拜,佛教徒们也携带各种食物、香烛、鲜花、钱等,纷纷到塔銮寺斋僧礼佛,聆听高僧诵经说法,祈求好运。节日当天,国家要员要在塔銮的佛像前举行宣誓仪式、饮圣水仪式和参加游神活动。夜间的秉烛绕塔仪式是节日的高潮,手持香烛的僧侣和善男信女们组成队伍并绕塔三周,最后向着塔銮寺跪下膜拜。
(四)水类四音格词文化内涵阐释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世界文明发源地有证可查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在河流附近,这是因为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老挝地处中南半岛中部,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湄公河流经老挝,给老挝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人们傍水而居,水文化渗透在老挝人民的生活、风俗和语言等方面。
湄公河水滚滚而流(ນ້ຳຂອງໄຫຼຫຼັ່ງ)。湄公河全长4180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十长河流,亚洲第七长河流,老挝人将湄公河奉为“母亲河”。老挝境内的湄公河段具有流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等特点,是老挝水路运输的主要通道。
湄公河多流经丘陵和平原地带,河水泛滥后,在两岸沉积下肥沃的土壤(ດິນດຳນ້ຳຊຸ່ມ),沿岸的冲击平原造就了老挝物产丰富(ໃນນ້ຳມີປາໃນນາມີເຂົ້າ)的农业区。老挝是典型的农业国,水稻是老挝的主要农作物,在悠久的稻作历史文化影响下,老挝还有专门庆祝丰收的稻魂节。稻魂节因在佛历2月举行,人们又称此节为“2月节”,具体日期定在稻谷收割、打晒后到入库前的某一天。稻魂节主要是庆祝丰收,向神明和祖先表示感谢,同时也是为了祈求来年能有更好地收成。确定了具体日期以后,各家各户便开始准备食物以斋僧和招待客人,另外,还要准备香火、鲜花蜡烛、净水,在谷堆四周绕以白线。节日当天,至少要请五位僧侣前来诵经和 洒圣水,接着主人和亲朋及乡邻向僧侣献斋,并祭拜诸鬼神和祖先。最后,大家欢聚一堂,主人家宴请招待,并由德高望重者诵读祈祷词庆祝丰收。仪式结束后主人则把剩余的水洒到田地和看护庄稼的窝棚上以及牛身上,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满仓。
水在老挝文化和风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象征着纯洁,是生命之神,可以消灾除病,洗去一切不纯净的东西。老挝有许多传统节日都与“水”有密切的联系。如泼水节(宋干节)是老挝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在迎水节和送水节的3个月内,僧侣应专心在寺内悟道,不得擅自离开寺院;水灯节则是庆祝丰收的盛典,家家户户制作小竹船,上插蜡烛,到了夜晚,燃放爆竹之后,点燃蜡烛,将小船放入河中,以此来寄托老挝人民希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愿望以及对家人的祝福等。在其他传统节日仪式中,水也是不可或缺的祭祀物品。如“浴佛”,人们用鲜花浸泡过的水来为佛像净身,意味着用洁净神圣的水为佛像洗去世间尘埃,给天神保持纯净与神圣。浴过佛的水被视为圣水,带回家中泼洒在房屋、家人甚至耕牛农具上,可保人畜平安;拴线仪式中,要在接受拴线的人或物品上洒上洁净的水,预示着已接受了洗礼,洗去了污秽的东西,得到了神的保佑;满月的仪式上,先给婴儿起名字,然后有喂水仪式,从七个水井中取来七井水请村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喂给婴儿,认为七井水是那迦水神的神水,喝过七井水后婴儿就能饮用一般的水了,并将健康成长。
老挝语中还有不少与“水”有关的四音格词,如:同饮水,心连心(ກິນນ້ຳຮ່ວມທ່າ)、伺机而行(ນ້ຳຂຶ້ນຟ້າວຕັກ)、水涨船高(ນ້ຳຂຶ້ນເຮືອຟູ);风雨无阻(ນ້ຳແກ່ງກໍ່ລອຍ,汉语直译为“洪水泛滥也要游泳”,比喻做事有恒心)等。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老挝语中宗教类、风俗类、节日类和水类四音格词进行分类研究,指出老挝语四音格词与老挝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研究老挝语四音格词可以进一步了解老挝文化内涵。由于四音格词在老挝人民生活中十分常用,同时,四音格词的发展演变也受到老挝国家发展、人民生活习俗、宗教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时间的推移,老挝人将这些四音格词更多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同时也在不断地融入进新的文化内涵,赋予老挝语四音格词更丰富的内涵与更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庆厦,孙艳.四音格词在汉藏语研究中的价值[J].汉语学习,2003(6).
[2]张良民.老挝语实用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桐柏.老挝语四音格及其统计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许瑞娟,寸佳莅,杨爱丽.老挝语四音格词的结构形式及语义特点[J].学园,2015(4).
[5]杜道明.语言与文化关系新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8(4).
[6]李达.老挝的宗教[J].印度支那,1986(3).
[7]郝勇,黄勇,谭海伦.老挝概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8]杨丽周.泰国谚语中的佛教哲学思想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9]胡静.浅谈佛教对老挝文化的影响[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 (5).
[10]蔡文枞.老挝风情录——颂魂、丧葬、生育[J].东南亚纵横.1995 (4).
[11]贲玉珠.中国壮族和老挝佬族水崇拜文化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2014年科学研究基金课题“类型学视野下的泰缅越老柬四音格词研究”(编号:2014Y272)、云南民族大学校内青年项目“壮傣语支民族人体类词语对比研究”(编号:2013QN14)、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2014年度招标课题“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族群互动研究”(编号:MY2014YB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许瑞娟,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云南少数民族与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