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2015-04-07朱国林
朱国林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是现代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更是数学教育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增强数学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数学意识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教师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情景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生活化教学呢?笔者借此谈点体会。
一、教学情境与生活接合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又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教师可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媒体辅助手段,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究欲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这节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魔术盒:里面会是什么呢?在轻音乐的伴奏下,里面“飞”出了苹果、桔子、香蕉各有若干个,教师追问:里面是什么呀?它们各有几个呢?由于学生被魔术盒里的物品所吸引,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水果各有几个,教师的提问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由此引出学生对如何统计它们个数的思考。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所以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索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生活化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尽最大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始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为最终目的,我鼓励他们大胆猜想,敢于质疑,积极地进行思维的求异性的训练。我在数学教学时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归纳,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在教学手段上,我特别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相信“动起来,更精彩”的原则,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初步养成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后;讲圆的画法时,让学生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来画过不要求大小的圆的?孩子们的思维的火花被激发开来:有的孩子说我用铲锹的两个尖角在泥地上画过圆的,有的说我用钉子和稻草来在地上画过圆的,还有的说我利用脸盆的边缘在废报纸上来画过圆的……再让学生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后,利用剪刀等工具动手画圆,剪圆,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议一议,同桌讨论交流,从而准确地找到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多种感观参与这堂课的学习当中来,这样学生所获知识印象深刻,掌握的效果好。
三、设置“生活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业员、装潢工人、车间工人、调度员等,让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学着安排生活。如学习了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当空调零件装配车间主任,合理安排各组人员人数的编排,使生产效率最优化;当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作为土地管理人员去安排各农家宅院的用地面积。在这样一个以参与者身份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实际计算、测量能力,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中,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課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四、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出发,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总之,从生活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因生活而精彩,学生的能力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腾达.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有感[J].华夏教师,2013,(06).
[2]张志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4,(04).
[3]郭卫洁.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