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科学课程学习的好习惯

2015-04-07马认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主体性学习习惯

马认杰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 科学课程 学习习惯 主体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自新课改后的一门新的教学课程。教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必须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习好科学学科知识,具备科学实践能力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是一项新的挑战。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习惯就成为了关键,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超越现状的科学精神。为充分发挥科学教学的自身优势,突出对学生严谨和创新的科学精神习惯培养,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科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能力是所有科学发现的起始,在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科学家不断地观察中所得到的。例如,牛顿就是在不断地观察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这种观察能力是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的。科学中需要培养的观察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点。

1.实事求是。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他们真实地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不说假话,不篡改结果,不伪造数据,从小养成客观、谨慎地科学态度。

2.耐心持久。很多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经过若干年或者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不断地含辛茹苦地观察与实验中得到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耐心性和持久性,培养他们持之以恒地科学态度。

3.多角度全面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教会他们把各種零散地、看起来孤立地事物联系成一个整体,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观察。

4.明确目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分散,常常忘记了要观察的目的。例如,让学生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本该观察的是物品所发生的受热变化,但仍然会有些学生被酒精灯的火焰所吸引,忘记了观察物品发生的变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火焰的跳动上。因此,培养学生明确并牢记观察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绞尽脑汁”地将知识一股脑地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依赖别人,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好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学习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也不愿意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好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去验证预测可能的结果,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以及生活中的电磁。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生活中的电磁锅是怎么工作的?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并认真总结,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学习,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本领。

四、培养良好的协调合作习惯

教学中必需依靠多学科知识的协作和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科学学科教学可以很好地与物理、生物、数学、化学等学科知识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互相配合、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对各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意识和自觉性,以及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开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调合作的精神和习惯,让课堂教学更行之有效。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对学生学习知识,包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吴小芳.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5,(61):185.

[2]刘孝龙.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7):95.

[3]姜春成.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4):31.

[4]夏蓉.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J].科学咨询,2012,(11):83.

[5]李红艳.好习惯终身受益[J].小学科学:教师,2015,(7):195.

[6]吴易.浅析对幼儿生活习惯的教育与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9).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主体性学习习惯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