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毕业生职业期待的矛盾与对策

2015-04-07王美多杨英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理性毕业生院校

王美多,杨英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论高职毕业生职业期待的矛盾与对策

王美多,杨英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高职院校毕业生因为就业意识、动机与认知上的种种矛盾导致了职业期待的偏差,影响了就业质量,降低了职业期待吻合度。社会要开拓就业市场,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学校要对接就业市场,加强分类指导与分层指导。毕业生要适应就业市场,做好就业心理调适。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满足职业期待。

职业期待;高职教育;就业观

近几年高职教育得到迅猛发展,高就业率是重要原因之一。相对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能力更强,市场融合度更高。但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还存在违约率高、跳槽频繁、自主创业意识不强等许多明显的问题和矛盾,导致就业质量不高,尚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的职业期待。虽然很多学者从各种角度提出了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如吕斌从参与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和市场需求的人数不对等方面论述了就业的现实矛盾[1]。肖云等提出了大学生具备的能力素质与市场需求的能力素质不匹配等十个方面的矛盾[2]。然而,这些都只是从社会层面探求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从毕业生的个体心理层面把握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期待的矛盾性,导致对产生矛盾性的原因认识不深刻。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解决方式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成效甚微。

一、高职毕业生职业期待现状与矛盾

职业期待又称职业意向,是毕业生对某项职业的向往,是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直接影响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是毕业生就业观的直接体现与重要影响因子。毕业生就业职业期待吻合度是职业期待最直接的反映,是指毕业生被调查时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百分比,是反映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匹配度指标之一。通过这一视角,可以研究并把握毕业生的职业期待,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据麦可思研究数据报道,高职高专院校2013 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0%,低于本科院校的44%和全国总体42%的水平[3]。以长沙某优秀职业院校为例,2013届毕业生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2%,只比该校2012届(39%)高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职院校2013届(40%)高2个百分点。该校2013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专业分别为69%、61%、59%,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专业则只有25%,可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职业期待吻合度整体并不高。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种种思潮,高职院校毕业生整体素质的缺陷都对毕业生的职业期待产生了直接影响,造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期待的若干矛盾,从而影响了就业质量。

(一)期待意识上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意识上既有主动性的一面又有被动性的一面。一方面,大部分毕业生已经基本形成“自主择业”和“自谋职业”的观念。在就业过程中,主动收集招聘信息和企业信息,通过积极参加招聘会、网上投简历以及各种招聘考试参与就业;很多大学生在大二期间就考取各种资格证;还有些大学生利用周末兼职、寒暑假实习尽早进入社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就业做必要的准备。毕业时,能较明确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工作,形成积极的职业期待。同时,大学生就业又呈现出消极被动的一面。第一,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定位不明确,对自己个人能力、特长、甚至专业情况不了解,盲目从众、缺乏主见。第二,缺乏长远、系统的职业规划,在初次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下消极对待工作甚至频繁跳槽。第三,风险意识、抗压能力不足,面对就业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沉悲观情绪,采取消极的应对措施。

(二)期待动机上理想性与现实性并存

人的存在方式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就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就像恩格斯所说,外在一切都要经过大脑,首先浓缩为‘理想的意图’,进而转化为‘理想的力量’。”[4]当代大学生有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具有“志当存高远”的雄心,也有“为了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想。但随着社会的转型,伴随着物质资源的丰富和思想的开放,浮躁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开始蔓延,市场经济的这种“趋利性”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观,他们在期待上变得现实起来。工资福利待遇成为他们就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工作的稳定性则居其次。有一项对职业目标的调查显示,选择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占三分之一,选择行业内专家的也占三分之一,而愿意去基层的只有百分之八[5]。很显然,理想上的志存高远与现实中的随波逐流构成了毕业生职业期待的主要矛盾。

(三)期待认知和就业行为存在较大偏差

认知是主体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对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判断与实际就业行为没有很好地统一。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的就业制度不健全、就业政策不完善、就业缺乏公平等现象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在各种就业难的问题中,大学生最反感的就是就业市场不规范、靠关系就业等[6]。另一方面,当涉及就业中的自身利益时,他们往往采取双重标准,漠视道德规范,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某个职位甚至采取违反制度法规的行为。认知与行为的偏差造成了毕业生就业观的偏差,导致就业过程中的种种不良行为:或是绞尽脑汁,通过社会关系、请客送礼等方式获得职位,或是投机取巧、寻找捷径,或是片面地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等,严重影响了就业环境。

二、职业期待吻合度不高的根源

据麦可思研究数据报道,高职院校毕业生认为职业不符合期待的主要原因是“不符合我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不符合我的兴趣爱好”。导致职业期待吻合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各种观念既冲突又融合的社会背景下,各种理性与非理性思想的碰撞是其根源。

(一)毕业生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个体理性强调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果不是为了满足这一目的,其行为目的不会顾及任何其他人和集体的利益[7]。集体理性强调的是集体成员共同利益的最大化[6]。它追求效率、稳定和公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因为其主体的差异必然存在着冲突。集体理性为了获得共同利益最大化会选择均衡各个体的利益,因而某一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就得不到满足。同时许多个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集体利益最大化就不能实现。大学生就业行为存在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以某职业院校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数据为例(见表1):

表1 毕业生就业企业类型分布表

注:数据来源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外企、国企规模大、待遇高,往往成为毕业生首选去向;民企规模小,一般处于创业摸索阶段,待遇不高,发展前景也不明朗,经常遭受毕业生的冷眼相待。但是民企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是毕业生求职的主力军。二者之间的矛盾其实就是毕业生的个体就业意愿和高职院校集体就业趋势之间的矛盾。结果就是有毕业生有“业”不就,用人单位却招不到毕业生。

(二)价值取向上的经济理性与文化理性的冲突

一方面,毕业生首先是作为社会的人存在,被打上“经济人”的烙印,他们受经济理性的支配。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决定了“利益最大化”这一价值取向。作为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个体,无疑受到这一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因而,他们会从教育成本、可能获得的收益、获益的潜在概率方面进行就业选择。另一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接受着高等教育,受大学文化理性的支配。秉承文化理性的大学生又不仅仅是“经济人”,他们的追求并不限于经济利益,还要为了理性本身而努力,因为得到或者分享理性的快乐而自豪,并渴望得到一些做为人的尊严。以某航空职业院校为例,毕业生都期待去收入高、工作稳定的民航和国企,甚至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放弃当初学习航空的理想转行或转业。过度注重经济理性导致毕业生价值取向的的偏向,影响了毕业生的职业期待。

(三)思维方式上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

所谓工具理性,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7]工具理性关注的是行为的目的性。所谓价值理性,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价值理性关注的是行为自身的价值。大学生就业观是一种理性思维,也存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并存,一部分大学生希望就业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探寻真理,实现终极价值追求;而某一部分大学生只关注就业带来的眼前利益、现实利益。在就业过程中,许多毕业生为了去待遇更好的企业拉关系、走后门,违背诚信等职业操守随意违约,甚至弄虚作假。根源都来自毕业生过分注重工具理性违背价值理性。

三、提高职业期待吻合度的对策

要缓解大学生就业观的矛盾,提高职业期待吻合度,必须要加强职业前瞻教育,提高毕业生对未来职业认知,更合理地规划自身职业发展,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树立科学就业观,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社会要开拓就业市场,加强职业教育宣传

当前社会在就业方面存在就业制度、就业政策不完善、就业透明度不高、相关法律不健全以及“灰色”就业现象,都对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优化就业政策并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落实,积极疏通并开拓就业渠道,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将大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在就业政策层面,要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去中西部发展;要制定持续性政策,加强后续关怀等优待政策;要完善好未来就业流动性的相关政策。其次,要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研究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空缺的根源,宣传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教育部门在筹划发展时,要引导高职学生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从政策与宣传等宏观层面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就业信心。第三,要增加高职教育的资金和师资的投入,确保高职教育人才质量。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和原有的薄弱基础之间的矛盾,各级政府必须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扶植,加大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投入,尽快扶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让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规模与现实需要协调统一。要帮助各高职学院建立业务过硬、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只有确保了人才质量,才能确保就业质量。

(二)学校要对接就业市场,加强分类指导与分层指导

第一,高职院校要从社会人才需求和自身专业特色的角度出发,合理设置专业,对接市场需求。从市场需求出发制定教学规划,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可以通过教师下厂实习的方式,调研用人单位需求对人才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人才。同时,在教学中,多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多给与学生实践的机会。比如,某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积极对接航空产业链接,主动“自减专业对接产业”,主动将与航空专业无关的11个专业停办,积极发展自己的精品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第二,学校在就业观教育中必须兼顾普遍教育和个体教育,要“因人而异”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分类指导和分层指导。分类指导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人职业意向、性别、生源、家庭情况等进行指导和教育。分层指导就是根据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程度的不同,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指导和教育。就具体措施而言,首先要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专业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掌握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和职业生涯规划,还要拥有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律、教育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他们可以为学生们做更长远的职业规划,充分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去除心理障碍,更利于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拓展学生的就业视野,让他们能在将来的残酷的就业竞争中能更有竞争力和潜力。其次学校要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在新生入学时,要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培养其对专业的认知能力,将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使学生初步了解职业,树立职业生涯的概念,将理想转变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在高年级的时候,应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和技巧的教育,学生通过实训、实习加深了对职业和专业的了解,可以根据专业和社会的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才能达到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方面与未来岗位的匹配。要借助工作能力调查与系统评估,对毕业生目前工作岗位工作单位、自身业务能力、薪水待遇、专业知识运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空间进行系统的分析统计,对就业质量做出准确的评估。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举办毕业生交流会,了解毕业生目前就业的真实状况,鼓励毕业生为母校提出宝贵的就业意见。通过麦可思等机构对用人单位进行满意度调查,掌握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认可度,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教育与引导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个人要适应就业市场,做好就业心理调适

个体适应就业市场,就是要在了解严峻的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克服就业中的六种心理不适。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盲目攀比与攀高心理,盲目从众心理,不平衡心理与嫉妒心理、消极依赖的心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调适:一、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在求职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认识自我,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学习水平和将来可能达到的状态,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识能力等与未来职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发展潜力,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要明白在做事前必须先做好人的道理。要认清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在用人时,总是把人的忠诚和踏实放在第一位。学生的稳定性差,给企业造成了很多困扰和被动,这也是企业目前不太喜欢招应届毕业生的原因之一,因此,诚信是毕业生必备的品质。二、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在择业时要用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既可以当技术员,也可以当工人,他们的岗位就是在第一线从事操作和基层的技术管理。因此要降低就业期望值,切合就业市场实际。许多学生在择业时,对薪酬、工作环境等要求较高,往往有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存在,造成工作一时难以落实。高校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的需求,降低就业期望,才能与企业有更多共同发展的机会。三、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和就业时会遇到的各种挫折,这时,应该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去对待,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首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归根结底是高职能技术人才的教育,只有培养出高质量技术性人才,才能确保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最大可能的满足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因此,教育部门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投入,职业院校要制定卓有成效的就业措施,毕业生要加强价值观的教育,提高技能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提高就业质量。

[1] 吕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实矛盾及对策分析-基于“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原则的视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6).

[2] 肖云,邹力.大学毕业生就业十大矛盾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2).

[3] 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http://www.docin.com/p-689479633.html,2014-02-2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5] 张存库,魏重斌.转型期青年职业价值观的矛盾性及其背景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2).

[6] 詹宏伟.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与和解[J].甘肃理论学刊,2014, (1).

[7]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编校:杨 琴]

Analysis of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Occupation Expectation

WANG Meiduo, YANG Yingwei

(ChangshaAeronautical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ChangshaHunan410124)

Contradictions of employment consciousness,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result in the deviation of occupational expectation,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and reduces the occupational expectation inosculation. Thus, society should explore the job market and enhance the public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should butt in the labor market, strengthen classified guidance and hierarchical guidance.; graduates should adapt to the job market and increase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this way can w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mployment and meet occupational expectation.

occupation expect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loyment outlook

2015-03-06

王美多(1980- ),女,湖南衡阳人,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G717.38

A

1671-9654(2015)01-015-05

猜你喜欢

理性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最“叛逆”的毕业生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