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导引术几个问题的质疑与探讨

2015-04-07赵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气功体操研究者

摘要:对导引术的起源问题、导引术与气功、健身气功和按摩的关系提出质疑,并对导引术的定义进行探讨。认为:导引术的起源不能确定在三皇五帝时期,导引术与气功不存在本质上的联系;尽管在古代导引术有时候与按摩混用概念,但是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关键词:导引;气功;按摩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6-0063-05

Abstract:This paper queries the origin of Guiding Technique (Daoyin)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Qigong, Health Qigong and massage and also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Guiding Technique. It is believed that original period of Guiding Technique is not from remote legendary emperors. Guiding Technique with Qigong and Health Qigong has some unclear logic relationships. There is no essential connection between Guiding Technique and Qigong. Although Guiding Technique confuses the conception with massage, but there are some obvious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m.

Key words:guiding technique (Daoyin); Qigong; massage

收稿日期:2014-08-28

作者简介:赵刚(1981-),男,辽宁葫芦岛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生理。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

School of P.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Jilin, China“导引”一词,在词性上容易引起歧义。除名词外,还兼有动词之意。“导引术”则更清晰准确地表达出“导引”一类运动方法的意思。导引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医疗、养生、健身价值对中国以及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王堆导引图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导引术研究的热潮。本文通过CNKI检索1979年至2013年间以导引术为关键词的文章共计373篇。经过筛选甄别,以“导引术”“导引”等关键词为主题的文章共141篇。其中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119篇,体育类占34篇,医学类占85篇。可见,导引术在体育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在学习导引术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有几个问题引起笔者的思考。其一,导引术真的是起源于三皇五帝的历史时期吗?其二,导引术与气功、健身气功、按摩到底是什么关系?其三,什么是导引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研究者们引古论今,但没有对导引术下严谨的定义。这几个问题不是出现在某一篇或某几篇论文当中,而是在大多数的论文中反复出现,重复引用。研究者们对导引术的医疗功效、健身效果、心理影响、生活质量影响、经络关系等多个视角进行了研究,但是对导引术本身的一些基本理论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对于导引术的科学化研究是不利的。

1导引术的历史起源问题

关于导引术的历史起源,很多学者都认为导引术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例如:“远在氏族社会,人民就已经有‘舞这种运动来‘宣导血脉……用于治疗‘筋骨瑟缩‘重腿之疾的大舞是导引的本源”[1];“导引由来已久,或溯于阴康氏,陶唐氏之舞”[2];“导引术起源于远古,发源于中央,流布于四方”[3];“导引术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4];还有人认为“引导之术萌芽于舞蹈,其原初目的是为了抵抗恶劣环境带来的疾痛”,将“大舞”或者“舞”直接定义为“舞蹈”[5]等等。篇幅所限,不再列举。这些观点的主要依据多来自《吕氏春秋·古乐》中“昔陶唐之始,阴多滞状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瘀而滞者,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黄帝内经》中“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治宜导引按跷”和南宋罗泌的《路史·前纪》中“阴唐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源,阴凝而易闭,人即郁于内,腠理滞者而多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等记载。然而《吕氏春秋》出现的年代距今不过2000多年的历史。据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论”[6](现存的文献与挖掘的文物)而言,秦汉时期的文人并没有有力的证据,去证明比他们还早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是否存在着那样的“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 赵刚对导引术几个问题的质疑与探讨No.6 2014从历史文化上看,中国有着“尊古”的习惯,引经据典中,仿佛越是古老的,就越有说服力。例如,大多数学者经研究发现《黄帝内经》的作者不详,甚至可能是几段历史时期的不同作者共同所著。书中的主要内容却假托为黄帝与岐伯等人的对话。与此类似的,许多武术拳种、气功秘术假托于古代神仙圣贤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三皇五帝”的历史,实际上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美丽的传说,例如“盘古开天地”“神农氏尝百草”“夸父逐日”“共工氏撞不周山”“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等等。显而易见,把导引术定位在三皇五帝时期,在学术研究上,不够严谨。

此外,有研究者根据“导引”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刻意》中的一段话“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来确定导引出现在战国时期。例如:“战国时期,它(指‘舞)又进一步发展为正式的导引术,并具有固定的名称与特点的动作”[7]等等。本文认为欠妥。首先,《庄子》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在史学上至今争论未定。有学者认为《庄子·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则假托于庄子所著。“外篇”晚于“内篇”则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共识。[8]《庄子·刻意》属于外篇,有人认为其“为秦汉神仙家所著”[9]。由此可见,不能依据《庄子·刻意》提出的“导引”一词,就把导引术的出现确定为战国时期。仅凭非史类的子集中不能确定成书日期及作者的文献为依据,并不能让人十分信服。如果非要加上推论的话,导引术也可能出现在“春秋”等时期,而并不一定是“战国”,倒不如用“先秦时期”更为恰当。

导引术的存在和发展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有足够的时间、财力和精力;三是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满足这些条件,应该是在士族以上阶层或出家人,并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因此,结合现有的证据,以及相关文献的记载,导引术出现的历史年代,目前只能确定在西汉初期,且在当时很受贵族的欢迎。在子类和史类文献中,对汉代皇室贵族喜爱养生、导引、修仙等事迹有着明确的记载。如《淮南子》、《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等。有人认为,“从中国导引术发展历史上看,西汉初期是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它上承春秋、战国、秦代的导引术发展成果,下启东汉、魏晋、隋、唐以后的发展”[10]。对西汉初期的导引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导引术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导引术与气功、按摩的关系

2.1导引术与气功的关系

在一些研究导引术的论文中,经常发现“导引气功”“健身气功·导引术”等关键词出现。导引术与气功是什么关系?一般认为,导引属于气功类。这个“一般认为”大体来源于人们对“气功”概念的认可。“气功”一词,是六十年代由刘贵珍提出的。在其《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对气功以及气功与导引术的关系,进行了如下说明:“在广泛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参照古代有关练功养生方面的书籍,综合各方面的经验,整理出‘内养功‘强壮功,随后又根据内功、导引、八段锦等整理出‘保健功‘行步功等……在实践、整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虽然功法名称不同,但都是以身、息、心锻炼为手段来培养正气为主的自我锻炼方法,命名为‘气功。我们认为‘气,不仅包括呼吸之气,也包括人体内的正气。……气功的‘功是指练功的功夫……‘气功这个词概括了静坐、吐纳、导引、内功等修炼方法。[11]”在该书中,“导引”被归类于气功。但是“导引”到底是一个套路的名称,还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得不到清晰的体现。

自2003年始,国家体育总局气功管理中心推出健身气功“一五六八”(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之后又创编了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的概念走入研究者的视野。健身气功有这样几个特点:一,由官方组织研究、编排和推广;二,以现代科学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特别是生理生化研究手段的介入,极大地削弱了气功的神秘性和宗教性的内容;三,以柔和、缓慢等特点的套路形式存在,以胸腹腔、关节、韧带的开合、拉伸、扭转为主要运动特征;四,符合“三调”的特征,但专注的“点”从“养气”“炼气”,转移到“身、心、息”的协调以及追求“美感”。这样形成了三级分类:气功→健身气功→导引术。但是导引术与健身气功是什么关系,在逻辑上存在一些争议。王震、邱丕相等认为“‘八段锦主要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导引术[12]”。即,导引术包括八段锦,而不是同属于健身气功的并列关系。还有些研究者认为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也属于导引术类,在其发表的论文题目中就出现“导引养生功六字诀”“导引易筋经”等字样。还有研究者认为,“健身”与“气功”二者之间存在着文化悖论,认为“中国古人视域里,从不做‘健与‘身的关联,而唯有‘养与‘生的关联,精神、道德、生理身体看作是一个统一的生命整体,而非西方意义的‘body”[13]。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导引术”等同于“气功”。如:“‘气功一词,是新中国成立后被广泛采用的。原有导引、吐纳、按跷等许多名称[14]”,“导引”和“气功”只是称谓不同而已。“气”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地位非常高,古人对气的阐述也十分周到细致。但儒、释、道、中医各家都没有将养生、健身类的活动总括为气功,而分别命名为“养气”“禅观法”“导引”“内丹”“吐纳”“气诀”“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按摩”“按跷”等。古代相关资料中,很少有“某功”的记载。遍阅《道藏》一书的目录,更不曾见到一个带“功”字的养生方法。“功”字在古代更多的是代表“功绩”“功德”“文治武功”“大功告成”之意。

惜字如金的古人不肯轻易把“功”字赋予某项运动。有人提出“气功”一词最早是由晋代的许逊在《灵剑子》一书提到的,简直是望文生义。原文是“道气功成”,讲的是修道成真,与现在的“气功”风马牛不相及。在林雅谷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一书收录的气功及其参考文献中,古代的功法直接带有“功”字的也并不曾见。以“功”命名是继《少林七十二艺》一书编成之后,从武术界开始的。而李小龙的“功夫片”,更把“功”与武术造诣、能力、水平深深地结合在一起。在我国掀起的几次气功热潮中,几乎所有的养生方法都与“功”字结合在一起,例如“太极内功”“大雁功”“虚明功”“鹤翔功”“放松功”“香功”“桩功”“中功”等等。

从称谓形成上看,导引术先于气功产生;从内涵上看,导引术更为具体,气功则无限放大。本文认为导引术是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有着鲜明的动作特点和明确的指导理论,与“气功”不存在本质联系。

2.2导引术与按摩的关系

在古代文献中,导引术与按摩经常缠夹不清。对于导引术与按摩的关系,有人认为是等同关系。还有人认为按摩属于导引一类。主要根据有:1)在古代文献中导引和按摩混合使用的例子较多。如《黄帝内经》中,“其美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例文中此处为无效符号,但文意按“摩”字处理);2)认为“天竺按摩法”实际上就是导引术的肢体运动;3)唐代释慧琳的《一切经音义》中“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引导[13]”。这些论据中存在一些问题。把按摩看作是导引的一种,有些武断。其一,《黄帝内经》中“其治宜导引按×”一句末尾的文字在别的文献中多以“蹻”字出现,又有作“跷”或“蹺”字,而不是“摩”。后世医家对《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按蹻”的注释是“按谓折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15]。其二,“天竺按摩法”虽有类似于导引的动作,但更似于现在的按摩手法。如“两手浅相叉,翻复按向胸部”“两手相叉,共按大腿”“左右两手轮流反搥背上”[16]等等。同时被孙思邈收录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老子按摩法”,与“天竺国按摩法”颇为类似。以“捺、摸、搅、摩扭、掘、打、振、捩”等手法为主。与现在按摩的“推、按、揉、叩”等手法极为相似。其三,释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还说道“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捏,即名为按摩也[16]”,明确提出了“导引”与“按摩”的区别。此外,在一些古籍资料中,确实也存在“导引”与“按摩”概念的模糊性。例如,清代郑文焯在《医故》中说“古之按摩,皆躬自运动,振捩顿拨,按捺拗伸,道其百节之灵,尽其四肢之敏,劳者多健,譬犹户枢”[16]。这里的“导引”与“按摩”就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排除一家之言,综合其他的信息,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一,在用词上,确实存在混用的现象;二,“导引”与“按摩”之间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等同。二者存在以下几点明显的差异:1)导引后面常加病症名,如“引温病”“引阳筋”等。按摩后没有加某病症名。2)按摩可以是自己按摩,也可以是他人给予的按摩。导引一定是自身的活动。3)按摩多表现为“折按皮肉”,导引则倾向于“摇筋骨,动肢节”。4)导引与呼吸多有结合,而按摩则没有明显的体现。

3对导引术定义的探讨

什么是导引术,对于导引术的研究来说很重要。今之研究者大多引用古代文献来进行说明和解释(见表1),而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定义。古代的导引术在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背景下,多为医家或养生家的片长末技,其定义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表1导引的古文献释义示例

出处释义唐·王冰《素问·导法方宜论》注释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唐·王冰《庄子·刻意》注释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唐·释慧林《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去劳除烦,各为导引。南宋·罗泌《路史·前纪》阴凝而易闭,人即郁于内,腠理滞者而多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圣济总录·神仙导引》导引之法,所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除外邪,使不能入也。清·张志聪(《素问·导法方宜论》注释)导引者,擎手而引欠也。清·吴尚先(《理论骈文》)呼吸吐纳,熊经鸟伸八字,即导引之法。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可以自悬,类鸟飞空而伸其脚也。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注:以上资料主要来源于参考文献[2],[15]。

现代学者对导引术的定义问题,80年代曾进行过探讨。当时研究者认为,导引术可用“体操”“医疗体操”“保健体操”“保健功”等名称命名,但又觉得不能涵盖导引术的全部内容。随后提出的“健身运动”也不准确。经历过“马王堆导引图”等出土文物带来的研究热潮后,随着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推广,导引术再次走入体育研究者的视野。研究者们对导引术概念或定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而不是简单地用近义词、相关名词等定义导引术(见表2)。表2现代研究者对导引定义的观点示例

研究者观点郝勤导引术既是一种养生术,又是一种体育医疗方法。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肢体活动、呼吸吐纳运动和自我按摩[17]。李德骧,等我国古代的“导引”,是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保健体操, 它目的明确,要求具体,简便易行,适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展,效果显著[18]。赵延益,等导引术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医疗保健体操,是养生方法的集中体现。它由呼吸吐纳、肢体运动与按摩等组成,故叫“导引行气术”,简称“导引”或“导引术”[19]。王震,等调神、理气、活肢、整脊是中国导引养生系统功法的本质特征。导引术分为仿生导引、壮力导引、按摩导引、行气导引和疗病导引[13]。刘朴“引”即导引之意,是伸展或牵拉的动作,“引”字后面的身体部位即伸展或牵拉的部位[11]。苏奎从导引术的发展脉络来看,无论是其产生还是后来的发展,都是人们通过伸展筋骨来消除疾病的一种常见、易行的方法。它既有健身功能又有治病功能的养生之术[7]。周世荣导引术是我国最早的医疗体育[20]。沈晓东,等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主动修炼和调摄手段,实现正骨柔筋、行气活血、平衡身心等作用来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法[21]。穆长帅,等古代用来保健与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导”,就是呼出浊气,吸入清气,即吐故纳新;“引” 就是运动躯体。“导引”是利用呼吸吐纳的方法,使体内气息和顺,再配合以自力引动肢体做俯仰屈伸运动,使四肢柔韧结实[4]。

除上述中国研究者的观点外,外国学者也提到了关于导引术的看法。郝勤在《中国导引术与近代西方体操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列举了较多国外学者的观点,并指出,外国人眼中的医疗体操就是指导引术(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他们所指的“体操”并不是我们直观意识中的“西方体操”,而是带有一定规律的肢体活动。表3国外研究者眼中的“导引术”

研究者观点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段话“值得注意的是十八世纪时中国的治疗体操传入欧洲,并在现代的卫生和治疗方法上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法国·波根克在《各民族各时代体育史》一书中即指出:事实上林氏有很大可能是通过法国人而利用和借鉴了中国的医疗体操。法国·德斯邦列特瑞典体操之父林格的医疗体操体系是以林格1779年从法国传教士阿莱特那里学来的中国古代医疗体操为基础的。匈牙利·拉斯洛·孔林氏以中国古代医疗体操为基础,第一个在欧洲创立重视机体生命活力的体操流派。日本·今村嘉雄&岸野雄三林格是通过一个法兰西清教士而学得了约2000年前支那僧侣作为医疗体操而行的体操。注:以上资料来源于参考文献[22]。

从真实定义法的的视角看,对导引术进行定义,有必要对其属和种差进行探讨。导引术的“属”是运动,这一点无可厚非。而解决种差的问题是定义导引术的关键。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导引术的医疗保健作用是持一致态度的。中国研究者的观点中,尽管有强调导引术的“三调”特点,但本文认为,“三调”并不能作为导引术的种差,不能区分“导引”与“吐纳”“太极拳”等运动的差别。“三调”之说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中医理论的范畴。从导引术的历史上看,导引术首先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存在,而后作为“治未病”的保健方法,逐渐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思维的活跃以及物质及医疗水平的进步,扩充养生、健身等外延。离开传统中医的背景,导引术也就没有了鲜明的特征。综合上述,结合与中医按摩的区别,便形成了导引术的种差。本文认为,导引术是以中国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伸拉扭转肌肉、韧带、关节为主要运动形式,具有医疗保健和健身功能的自主性肢体运动的总称。

4结论

4.1导引术的起源时期不能确定为4000多年前的时代,也不能确定在战国时期。该说法缺乏考古文物、严谨的文献资料等证据作为该论点的依据。

4.2导引术与气功、健身气功的关系存在逻辑不清晰的现象,导引术与气功没有本质的联系。

4.3古代导引术与按摩虽然存在混用的现象,但是二者之间存在如下差异:1)导引后面常加病症名。如“引温病”“引阳筋”等,而按摩后面不加病症名。2)按摩可以是自己按摩,也可以是他人给予按摩。导引一定是自身的活动。3)按摩多表现为“折按皮肉”,导引则倾向于“摇筋骨,动肢节”。4)导引与呼吸多有结合,而按摩则没有明显的体现。

4.4本文认为,导引术是以中国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伸拉扭转肌肉、韧带、关节为主要运动形式,具有医疗保健和健身功能的自主性肢体运动的总称。

参考文献:

[1]吴志超.古导引初探(上)[J].体育科技,1979,3(2):75-84.

[2]杨杰.导引术释义[J].气功,1994(4):158-159.

[3]樊贤进.马王堆《导引图》部分功法浅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5):345-346.

[4]穆长帅,王震.从经络学说的视角探研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健身原理[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2):189-191.

[5]魏燕利.东晋之前导引术存在的二重证据——从文献传奇到考古发现[J].体育学刊,2009,16(10):89-93.

[6]李鸿文,戴国斌,吕思泓.从祛病到象征:古代导引术的历史演进[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2):17-20.

[7]苏奎.汉代导引俑与导引术[J].中国历史文物,2010(5):17-24.

[8]从字词发生史实例看《庄子》内篇的成书年代[J/OL].http://www.wenku.baidu.com.

[9]王发国.从《吕氏春秋》《韩非子》、等书推测《庄子》之成书年代[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86(3):108-120.

[10]刘朴.对西汉初期导引式分类及名称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17-19.

[11]刘贵珍.气功疗法实践[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

[12]王震,邱丕相.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探研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J].体育科学,2005,25(7):49-52.

[13]王敬浩.健身气功:一个身体文化的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8(2):43-45.

[14]居向阳.中国健身气功的心理功效与作用机制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6):87-90.

[15]金炯今.气功的理论背景及与人体生理反应的相关文献考察[D].韩国:庆南大学,2002.

[16]林雅谷,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9.

[17]吴志超.古代导引术探秘(下)[J].体育科技,1980,3(1):78-88.

[18]李德骧,魏大鸿.从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看我国古代体操[J].华中师院学报,1980(1):126-134.

[19]赵延益,王其慧.中国古代导引术评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2):78-83.

[20]周世荣.谈马王堆导引图和《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术式[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2):45-47.

[21]沈晓东,王兴伊,许峰.探考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J].中医文献杂志,2010(5):55-57.

[22]郝勤.中国导引术与近代西方体操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1990(5):16.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6December 2014

猜你喜欢

气功体操研究者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思维体操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思维体操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头脑体操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头脑体操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