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融的服务属性与社区金融的发展

2015-04-07刘升旭

金融经济 2015年16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银行金融

刘升旭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457)

1.引言

2015年6月3日,在CCTV-2的一条“建行:智慧银行让金融服务更加聪明”晚新闻里,记者向观众展示了她利用网络5分钟自助完成了一张建行银行卡的办理、介绍了建行目前15000多个网点将在2015年底在全球提前2年完成布局,而且95%的业务将不在台上交易,还有建行的发展理念“善建者行、成其久远”,还有“要买房,到建行”……

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其发展至今,无论是在办公现代化上还是在存贷、投融的资金规模上,无论是各种金融产品的开发上,还是对互联网的利用上,无论是在各自企业的规模上,还是每年的企业获得利润上,都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另外各自的发展理念也都颇有文化韵味,发展战略从最终获得的丰厚利润看,也应属成功。

但在我国,为什么十数年就破不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呢?为什么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水平低下及各类金融供需矛盾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何通过大幅增加本国内消费以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怎样做才能大幅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林林总总,更多的泛金融问题都亟待解决。

2.金融的本初属性是服务,而非赚钱

针对上述诸多经济问题的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观念问题,即:金融是服务,不为赚钱。

2.1 金融(FIN)的释义。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同衍喻尊重、贵重、坚固。意为:本性坚固不改又易革形、同质且稀而贵,故可为币。融,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之意;融是“化”和“交”的过程,融的结果是深远长久、融彻大明、通达颖悟、融通和洽、融显昌盛、和乐煦懿。此即金融的过程内容和最终应呈现的状态。

2.2 金融无小大和细巨,金融若水,亦具上善本初。

在金本位时代,黄金是世人公认的最佳价值代表。现代的说法,金融就是对现有“泛货币”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即实现“储蓄与投资二者之间的融通过程,可见金融是个价值融通的过程。

当今,尽管金融中“金”的含量越来越少,但金融的价值流动性却越来越强,而且表现得越来越鲜明。实际上抛开具象的黄金、货币,作为商品交易中价值的流动,金融与商品交换当属孪生,即其有生即为经济的“血脉”,它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寸肌肤甚至每一个细胞。人体的活动会带动血液的流动,同样,所有经济活动都会带动金融(资金和价值)的流动。金融的表象是货币的流通,是储蓄,信贷、汇兑、股票和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的总称;金融的实质是价值的流通,离开了价值流通,金融就无所附依,价值就无法转换,经济就无法运转;经济无法运转,新的价值也无法产生,人类社会就无法发展。反过来,金融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社会危机。这是不以人类意识为转移的客观金融规律。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细思量,金融几于水,故金融亦须似水而“善利万物且不争”,是故金融无小大细巨,金融若水,故亦拥上善服务利它本初。

既如此,社会上真正掌控、操纵金融的“人”,自然应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唯不争,则天下无忧。秉持金融,行似水善利万物且不争之为,更不虑处众人之所恶,拥此等谦下且善下之德,自当如江海般能为百谷之王,则天下兴焉、百姓幸焉;水不怕多,怕滥,应因其势而利导之,因疏导以束其“滥”。如若把持金融,自恃“主宰”,背道之为安附?一言以蔽之,真正的金融人,应当秉金融本初益他服务之善性,束控当下金融因趋利而“创新”所带来的“滥”,而后得应得之利,即“秉本、束滥、而后得利”。

水,“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在金融,则是言其无小大和细巨,也即无论此价值交换过程交换的价值是巨还是微,参与的人是众寡还是老幼,金融的服务一然;目前的金融对额巨(即价值趋大)在意程度可矣,但对数小值微的,尚未赋予较多的关注;故金融的服务,在家庭、在社区方向(即趋微)是理当加强的。

金融“趋大价值观”,即金融的“搞大战略、大工程、大规模,追求布大局、攫取大利润,依从大政策、实现大目标”的“眼睛向上”思维方式;金融“趋微价值观”,即金融的“面向社区、小微企业和居民的帮助,面带微笑、面面俱到的服务,换取双方以心交心、肝胆相照的忠诚”的“显其原德、恢复本初”的“眼睛向下”思维方式。但金融本身,无小大和细巨,金融若水,亦具上善本初。金融“趋微价值观”与社区金融相近,但社区金融属“虽居微域,但心盛天下”。

2.3 回复金融的服务属性,是解决诸多经济问题的根本。

金融是与有商品参加的价值交换过程共生的、且贯穿于整个交换过程始终及各个细微处的“服务”,金融的“服务”秉性,在价值交换过程中,与血液和水之于生命的关系一然;它与生俱来,无需“创新”,只要人们在理念、观念上理性地回归即可,没有“创新”的必要和借口,至今人们仍在提及“金融创新”,只是人们至今仍处于懵懂之中,或明知却故意言之。金融本身不会也不应产生价值,只是在价值交换过程中主持金融的“人”提供了服务,才有了“进项”,之后便是人们为了这个“进项”,开展了各种“创新”、逐渐不同程度地主导了金融、背离了金融服务的秉性转而穷尽能事以趋利,只是因为金融本身就是服务才使得它们的行为就有了些服务的色彩而已。

如何解决,一句话,回复金融的“服务”属性即可(此“回复”应为英文revert之意)。具体是,在政府的层面,大力地且切实地强化金融的服务理念,秉持造福于民、服务于民、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广泛、深入、持久地研究社区金融,大力强化社区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在社区金融服务的形式、内容和方式等上开展不间断地创新(而不是在现有金融层面上的创新,现有金融层面上只有“服务”),尽早摒弃“金融创新”给人们带来的虚无和光环、丢下“创新”“难免不犯错”的借口,尽快地恢复金融生就的服务于经济的本性,诸多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3.大力建设社区银行,是振兴我国经济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社区金融方兴未艾,备受关注。2013年堪称我国社区金融发展元年,多家商业银行突破上门摆摊、延时服务等传统做法,开始设立大量的社区支行(金融便利店),试图探掘社区金融这座金山。

3.1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的概念

“社区”,泛指最基本的社会组成单元,它不是一个具有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它既可以指一个市、县,也可以是城市和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

社区银行,是以居民社区为依托,在城乡一定的人群居住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当地居民或中小企业等微小组织和机构提供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个性化较强的金融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或微型金融服务机构。

3.1.1 概述

社区银行起源于金融体系较为完善的西方发达的国家,如美国。

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

3.1.2 分述

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的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与客户保持长期性的业务关系。

从市场定位看,社区银行主要面向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居民进行泛金融服务,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信贷质量看,社区银行具有信息对称性优势,其内部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市场,同时其自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中的成员,有助于建立忠诚的客户群体,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社区银行被普遍认为是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之路与最佳选择。

3.2 中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社区金融方兴未艾,2013年堪称我国社区金融发展元年,多家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似乎一同“顿开茅塞”,在社区金融上,争先恐后,要大显身手,2013年至今,纷纷用各种新的服务载体和服务项目,去拓宽渠道,便利客户,以缩短各自“最后一公里”。

3.2.1 现状简介

1)民生携手特斯拉

民生银行通过遍建实体店的方式进行自己的社区银行建设,并且通过与特斯拉的合作,将在金融租赁、电子金融、消费信贷多个领域,以小区金融便利店(社区支行)为载体,从衣食住行四个方向出发,将金融服务融入社区居民生活。

2)中信独树智能网

中信银行走的是在未来将形成“旗舰店+综合网点+零售专营网点+自助网点+网络银行”的全方位网络结构的、独树一帜的、有别于民生银行撒网式的扩张路线。

3)农行超柜卸包袱

中国农业银行自主研发的“超级柜台”的这种“大堂现场引导、客户自主办理、后台专业审核”的新型业务处理模式,尽管实现绝大部分个人客户非现金业务的快速处理,但它只是利用现代的网络,简化了自身的操作流程,与社区金融似乎不搭界。

4)招商咖啡现双融

招商银行与“咖啡陪你”双方首度发挥各自渠道优势,将银行“搬进”咖啡店,在业务上相互融合,打造全新的咖啡银行模式,具体保持结算、收单等业务的合作,还将在咖啡银行网点合作、特惠商户、客户优惠活动以及小微金融产品等方面做更深入探索;招行推出的咖啡银行模式,是将金融服务融入生活场景的一种尝试,也是银行机构走进社区、走近客户的全新策略。

5)平安口袋更亲民

平安银行推出的“口袋社区”,是欲将银行业内较为成熟的“O2O”通过移动端拓展到社区生态圈;具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预约下单、线下消费体验,这种全新商业模式,是一个集合社区购物、银行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智能服务平台。该行希望基于口袋社区平台的推出,协助促进移动金融与社区金融的协同发展,实现两者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探索出社区金融服务的新模式。

6)社会机构的金融服务需要与商业银行有一牢固的连锁

以“浙江联合中小企业控股集团”为代表的,这样的不同于商业银行的没有金融牌照的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式的非金融企业分支机构,以开一般零售门店的方式进军社区金融服务,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非金融服务式的便民服务。这类社区金融服务中心无法直接提供存贷业务等基础金融业务,但由于与银行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一定程度上延伸和嫁接了银行金融服务的触角,如它们可与中国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合作,尝试提供存款贷款、理财产品等咨询服务;在支付方面,与银联商务公司合作,基于银联的“全民付”产品,推出信用卡还款、跨行转账、手机话费充值等服务,满足居民消费账单付款、缴费等交易要求,总之其更多像是一个信息撮合平台。

7)蚂蚁金服独识农村市场

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表示,三四线城市和农村会是该公司金融服务的重要市场;未来服务重点主要集中在医疗、交通、政务和消费形态的变化上。尤其是在农村,未来的重点将在于满足农民在存、取、转这样的基础金融服务上,同时利用现有的技术和平台,帮助农村更好地解决信息流通的问题,帮助农民在种和销的周期中,有更大的主动权配置富余资金。

3.2.2 中国社区银行的现状分析

上述多家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围绕着社区金融这座待开发的金矿,纷纷亮出各自的挖掘机,既有基于自身特点进行的硬件和软件改造,也有跨界的合作和整合;既有原有物理网点的转型提升,也有线上渠道的创新与拓展,各有特色,各显神通。具体可看出,

第一,民生银行遍建实体店,简单实用,但联合特拉斯,意欲将社区金融服务融入高端社区居民生活,其重利思想鲜明。

第二,招商银行的咖啡银行模式,将双方各自渠道的优势和文化充分发挥和融合,是将金融服务融入生活场景的一种尝试,也是银行机构走进社区、走近客户的全新策略和思维;平安银行的“口袋社区”这种集社区购物、银行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智能服务平台,可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蚂蚁金服伊始即确定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为该公司自己的金融服务的重要市场。

第三,如“浙江联合中小企业控股集团”这样的社会机构,其重点是社区百姓日常事无巨细的诸如“缴费、看病挂号”非金融服务,虽然这应是金融服务的基面,但从从事此方面泛金融服务的社会机构的属性上不难看出其些许的无奈成分。

可以看出,招行、平安和蚂蚁金服等在切实强化社区金融服务方面是下了一番工夫了的,但不难看出各自的单一性。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上述的综合,即“社区银行的遍建+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的有机融和+‘口袋社区’式智能服务平台建设+事无巨细的非金融服务+不同层级及不同地域对应的不同的服务内容+政府监管”应是社区金融服务的基本架构与模式。

中信银行“高大上”的智能网点战略与农行的“超级柜台”和建行的“智慧银行”等都应属未来银行业运行构架新模式的探究,带有浓郁的“现代领导”意志,尚看不出其对社区金融的透彻认识,尤其作为农行等金融国企,其在考虑成本与利润的同时,还必须要替国家完成一项任务——养活人,而不是减人——这就更需要大力发展社区金融。

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客户金融行为的深刻变迁,商业银行拓展社区金融服务,应当不只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扩大服务半径,而是昭示其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的深远的战略变革——要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型。

但是,社区银行一旦开始,其面临的将全社会的亿万百姓,更重要的是广袤的农村,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它只能不断完善、更加稳健,它也只能是更加便利于民的泛金融服务。从上分析可见,若让众多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一起轰进,纷纷惯性地趋利“创新”,急功近利的短命措施应当会纷至沓来,而后……,届时百姓对政府怎么看?政府又当如何是好?还要再来第二回?……

3.3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在商业银行相当发达的美国,其商业银行大体分为5个层次,按经营规模由大到小依次是:①跨国银行,资产总额通常超过100亿美元,业务范围遍及全球;②全国性银行,业务范围遍及全国;③超级区域性银行,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开展广阔的金融业务;④区域性银行,通常具有中等规模;⑤社区银行,规模较小,资产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

可见,在美国,“社区银行”只是对资产总额大致小于10亿美元的小型商业银行的通常称谓。2004年,社区银行数量占美国银行总数的41%(其余为,储蓄银行7%,信用合作社51%)、资产总额占79%(其余为,储蓄银行16%,信用合作社5%)。2002年6月末,美国共有‘社区银行“7258家,占商业银行总数(8005家)的90.67%;员工30.79万人,资产总额8030.77亿美元,负债总额7224.45亿美元,所有者权益806.32亿美元,分别占全美国商业银行的17.87%、12.30%、12.25%和13.33%;平均每家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11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111万美元[1]。

可见,在美国,其社区银行发展得较早且较为成熟。以对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状况(包括在金融领域所占的数量和所占的资产总量比例)分析来说明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应有较强的说服力。

3.4 社区银行的优势

1)定位优势。社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是大商业银行不屑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所以其具有天生的定位优势,因此说社区银行完善银行体系结构的必要措施,同时最重要的是缓解“小微企业”信贷难的治本措施;

2)信息优势。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目标客户群和本地市场,这对开展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十分重要,所以可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赢利(率)空间;

3)灵活优势。社区银行固定、忠诚的客户群的存在,极大降低了经营风险,且交心式的互动,自然使得社区银行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皆多样灵活,且安全便利;

4)上善优势。只有社区银行秉性最贴近金融的本初服务属性,搞好社区银行,是政府调整经济格局、改善百姓生活和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之一。

通过对社区银行的概念及优势的阐述、加之对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总结,及对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结论:大力建设社区银行,是振兴我国经济的根本途径。

4.我国社区银行的科学架构及其建设原则

4.1 我国社区银行科学架构的设想

1)社区银行之间不应存在竞争

竞争与利益一定是孪生的,竞争即为了利益。多家商业银行、社会金融性组织等大家各自一齐来搞社区银行,各有各的搞法,五花八门、相互倾轧,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因需人多但利薄、且在国家层面上未形成一个成熟的像样的模式而不了了之;故此,在我国,在社区金融,竞争只能带来失败而不能实现金融“上善若水”般服务属性的回归。

2)我国社区银行的科学架构设想

笔者建议,我国的社区银行建设,其框架(见下图)应是:

①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社区银行总行,社区银行系统具有中央惠民政策直达的效能,同时也是民间信息直达中央的通道;

②这样的社区银行对现有的金融系统(如商业银行)具有样板、鞭策作用;这种思维可以用于医疗改革;

③整个社区银行分三级机构即可,不宜多设;

④除社区银行外,其它泛金融机构均不得直接涉及社区业务;

⑤在基层三级社区银行中所获得的业务由总行的“业务和问题集散中心”按类分派给相应的泛金融机构(见图最右侧部分),处理结果反馈给总行的“信息接收和处理中心”;利益按约定比例分享;

⑥运行成本,确是社区银行上层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但还是要先因地制宜、先试点、先服务、敢投入、再普及、而后再得“量带来的利益”——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⑦全系统施以网络控制;可用“大数据”的定制思维,如可结合当地派出所,对本区域居民基本状况及社会关系、生活习性及偏好等在自愿的前提下加以统计分析,已明确其金融及其它生活需求;

⑧社区银行总行依然归口中国人民银行管理。

⑨社区服务站内不搞竞争机制。因为竞争的直接结果,是服务人员之间明里暗里无休止的争斗,那社区金融服务其将安附?因社区不同形成的业务的不同和量的多少,可通过配置不同种类人才和人员的多少、设置不同岗位等来均衡。

⑩传统银行的诸如“收取银行卡年费、半明不明半强迫不强迫地诱导销售或将存款转化为保险等产品”的伎俩是断不能出现在社区银行的。本区域居民对社区银行的信任甚至信赖是需要社区银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的。

图1 我国的社区银行架构设想图

3)社区银行的“内部”构成设想

①原则:社区银行(或称为社区“金融服务站”)的“内部”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有人服务部分,人员可多得少,按实际需求安排;工作时间可以灵活机动,如早班7:00~16:00+晚班10:00~19:00(含午休1小时),如此可使中间时间顾客多时服务人员亦多;二是无人服务部分,提供社区金融服务站全部自助终端服务,包括a由“银联交易系统、车船飞机售票系统、通信系统、以及公交、煤气、水、电、有线电视等”组成的便民系统,还有b站外附近的街头终端、小区终端,还有c由管理监控机、中间业务平台、站内终端服务器等组成的社区银行内部网络系统,还有d第三方服务系统;

图2 社区金融服务站内部构成设想图

②社区金融服务站内应装修得像一个家;

图3 社区金融服务站内应装修得像一个家

③社区银行便利店副区:可分日杂超市、粮油果蔬加生鲜超市、老幼暂休急救室。“存款送大米”的宣传单贴就没必要出现在墙壁上了;

④诸如配有雨具、摇摇车、电视机、空调,还帮居民代收代寄快递、保管物品、测量血压等便民、悦民的项目更是好极。

总之,社区银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要实实在在地建成居民感到安全、放心、方便的贴心的家门口的金融服务站;其24小时自助服务,自然应当涵盖存取款、缴费、查询、签约转账、密码修改、信用卡还贷;其人工服务,内容可宽泛,但必须是亲民、便民、诚心、诚信,凡事都站在业主角度考虑,宗旨是“服务”、“服务”加“服务”;社区银行还必须注重独特性、专营性建设,要有独有的业务,如小额、零钞存取业务、短时典当等。

4.2 我国社区银行架构的建设原则

1)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搞好社区金融。

因为金融的属性为服务,所以对服务的双方对象都要重视。首先要重视服务的对象——社区中的每一位人员、每一个经济微单元的每一项泛金融诉求,这是搞好社区金融的基本;第二方面,对于社区银行提供服务的人员,在个体,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针对个体特性发挥其长处,充分调动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在团队,要注重人才种类的搭配和团队的综合性、复合性以及对不断变化的业务经营模式和服务对象的新诉求的适应性的培养;对服务人员的成长,要注重建立良好人才职业生涯渠道,激励人才成长。

2)注意思维的”趋微”转变,透彻理解金融的服务属性。

在理论建设上,要注意思维趋向的转变,即变目前金融业的对如“区域”、“国家”、“星球”乃至“星系”的“趋大”思维趋向的研究方式为像“微团块”、“分子”、“原子”直至电子质子对原子分子的构成及其本初特性的影响的“趋微”思维趋向的研究方式,只有如此,方能真正理解实现金融本初的服务属性、并切实搞好社区金融。

3)科学评估潜在市场,不断完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社区银行必须在服务前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一要注重市场信息的搜集,将工作重点放在市场现状、潜在需求、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同类各种金融服务的潜力、优势和劣势等问题的评判上;二要强化信息筛选和归类,社区银行必须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增强对市场信息的预测能力,紧密结合国家现行的经济金融政策,做好市场开发决策和服务。另外,要同时重视做好社区银行与社区生态关系链的有机嫁接,切实发挥好社区银行建设与社区立体生态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的作用。

4)强化服务渠道建设,培养社区银行客户的忠诚度。

在社区银行日常的服务工作中,首先要注重客户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采取主动授信的方式,逐户授信,形成“户户是储户,家家有授信”,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稳定客户群;第二要注重服务,即要将营销范围扩大到柜台以外,推行“先服务、再服务+小柜台,而后再实现与服务相明融的大营销”的金融服务模式;第三是营销的实现,开展主动、定向和集合营销,形成“千户万户,户户是储户”,最终实现打牢市场,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4.3 建设我国社区银行应注意的问题

1)搞社区银行旨在服务,不是赚钱。

图4 社区银行是和谐社会的生发源、快乐与幸福的发祥地(图中有笔者设计的中国社区银行的“logo”)

金融的本来涵义是资金的融通和流动,是价值的交换过程。货币自其出现之日起,它就不但是作为“一般等价物”而主宰交易过程,同时还作为财富的主要保有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往往是:有了资金的盈余者(潜在供给者)不一定善于赚钱,而善于发现赚钱机会的人不见得有钱[2];于是“需求”来了,银行业就诞生了,赤字者(潜在需求者)和盈余者(潜在供给者)在银行的帮助下见面了…银行挣钱了——银行是发现了商机、提供了服务,而后有了钱;可如若这商机存在不确定性、甚至危险性,所提供的服务太过分或不真心又当如何——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

所以要清晰明了一点:搞社区银行的目的,就是要增加就业、活跃经济、稳定和改善社会安定局面,将金融服务昫润于社区民间,在中国更是要建设共赢、和谐的社会,而后,才是实现和获取与服务相明融的大营销带来的利益和提供服务所应获得的报酬,要把社区银行建成和谐社会的生发源、快乐与幸福的发祥地。

2)只有社区银行与社区金融有合一性。

图5 目前金融系统内的机构明细图

社区金融(Community Finance),即是指社区公众及其组织中所产生的一切金融(银行、证券、保险)需求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满足其需求的一切活动。社区银行作为社会金融服务的最基本环节(或曰金融服务最基层网络节点)、作为社区居民等日常寻求泛金融服务的联络点,其金融属性没有被削弱,只是它的全方位性的服务属性得以充分彰显,同时,金融的无微不至的服务属性也自然在社区银行得以体现,而且这“社区”越微,对应的社区银行对金融服务属性的体现就越具象、越趋本,所以说“只有社区银行才最贴近金融的服务属性”,也只有社区银行与社区金融有合一性,也即在提及“社区金融”时,用“社区银行”替代可以,而其它场景不可,因为其它场景,银行只是金融的一个机构或一个环节。

图6 中国金融体系各部关系简略图

3)社区银行的社区金融服务不是什么“最后一公里”之争。

谈“最后1公里”,言外之意是“就差者最后1公里”了——笔者不认为当今的金融机构日常所进行的行为是金融本初的服务,而是“趋大”的趋利、同时辅以金融无它的服务而已,因此,谈“最后1公里”,说明当今的金融机构没有认清自己当下的“非服务”的“趋大”的趋利本性,且对金融本初的服务属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再者,搞社区银行也决不是把大量的ATM搬到社区那么简单。

图7 搞社区银行也决不是把大量的ATM搬到社区那么简单

4)社区银行要时处在政府的监管之下

监管部门从一开始就要根据当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采取差别化策略,发挥社区银行灵活经营和根植地方的特点,搞好社区银行建设。

5.结论

5.1 金融的本初属性,唯服务尔。金融是个过程,是个煦、颖、明、达的善程;它无欲无求,同货币的产生一样,是个“自然”的过程;只是后来,一些人们为交易过程提供金融服务(这种服务往往带有主动色彩)时,因自己付出了方便了交易双方的劳动而得到了报酬;之后的金融从业者发现了“融”中原本“天然”的服务对自己的“价值”,便开始了垄断、独占、开发、过度开发……,于是,各种费用出现了、增多了,而且“正常”了,诸如“次贷”等花样也出现了、翻新了——美其名曰的“金融创新”出现了——金融危机出现了——经济危机产生了,而且呈现的是周期性——因为人类的存在。

5.2 “趋微”的社区银行,可以尽量修复目前“趋大”金融机构的趋利缺陷、恢复金融的本初服务属性;社区银行应当由政府直接控制,拒绝其它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以消灭它们与生俱来的贪婪性竞争;靠内部机制保证其活性,靠简练清晰的层次结构(如可考虑纵向三层结构)实现其明达,造福百姓、安煦社会、祥和国家。

5.3 社区金融与社区银行的合一性,驱使着人们大力发展社区银行,以回复金融本初的服务属性、振兴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共赢和谐的社会局面。

[1]龚明华、陈 璐.美国社区金融新变化及启示[J].中国金融2010.7:14.

[2]王福重 .《金融的解释》[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4.11:ⅩⅦ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银行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