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口水电站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施工
2015-04-06苏海
苏 海
(两河口水电站开挖工程Ⅱ标施工项目部,四川 雅江,626450)
1 工程概述
两河口水电站开挖工程Ⅱ标施工场地布置在两河口隧道出口下游侧附近,平整后使用面积约15000m2,场地高程2640m~2637m。
本工程项目场地内地形起伏大、岸边地形陡峻、沟壑发育,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挡土墙等传统的支挡结构进行场地平整,挡土墙高度局部段超过15m,设计、施工难度均较大,工程量也较大,工程造价高。借鉴某工程场地平整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的形式,以及国内相关工程经验,结合本项目地形、地质条件、场地平整面积、边坡的高度及场地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结构形式适应于本工程项目。相对传统的支挡结构,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具有施工方法简单、施工工期短、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边坡系数大、造价较低等优点,特殊情况下能解决传统支挡结构无法或难以解决的工程问题。
通过多次勘察现场,反复修改、优化设计后,其场地前缘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的形式,加筋土边坡高度H≤20m,断面形式为边坡1∶0.1加筋挡墙+底部重力式挡墙,自坡顶往下每10m设2m宽马道;加筋土边坡高度H>20m,断面形式为边坡1∶0.36加筋边坡+底部重力式挡墙,自坡顶往下每10m设1m宽马道;场地后缘为开挖形成场地,后缘开挖岩石边坡为1∶0.5,覆盖层边坡为1∶0.75,进行系统的喷锚支护,开挖边坡底部采用仰斜式挡墙进行护坡。场地前缘土工格栅区及回填区均要进行碾压,场地顶面以下5.0m范围内压实系数≥0.95,5.0m范围以外区域压实系数≥0.93。
2 主要方法及措施
2.1 施工顺序
临时道路修建→施工放线→截水沟施工→基础土方开挖→边坡喷锚施工工作面→支护施工后下步开挖→混凝土重力式挡墙施工→加筋土边坡施工→坡面防护。
2.2 边坡开挖支护施工
首先放出开挖边线,对开挖边线3m范围内的植被、危险源采用人工配合和反铲的方式进行清理。植被清理完成后,在开挖边线水平5m距离采用手风钻进行钻孔爆破开挖截水沟,然后人工砌筑M10浆砌石。
边坡自上而下分层梯段开挖,从下游向上游分段进行。岩石开挖边坡坡比为1∶0.5,覆盖层开挖边坡坡比为1∶0.75,梯段高度8m~10m,采用QZJ-100B潜孔钻预裂钻孔,孔间距为0.8m~1.0m,梯段爆破采用CM351钻孔,人工装药爆破。
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边坡支护。边坡喷混凝土前,应清除表面松动岩体,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喷锚及排水孔施工。
2.3 混凝土挡墙施工
江边植被清理完成后即进行临时施工道路修建。临时施工道路宽4.5m,长度约100m,采用反铲修整局部进行回填,完成后进行挡墙基础开挖。挡墙基础埋深不小于1m,台阶式基础的台阶宽度高度均为1m,采用人工配合反铲开挖,局部进行爆破。挡墙按照地形分段分层浇筑,分段长度10m~12m,段间设置沉降缝,分层高度1.5m~3m。混凝土采用滚筒式搅拌机现场拌制,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局部木模补缝,溜槽入仓。
2.4 加筋土边坡施工
2.4.1 材料要求
根据工程地质特点,结合场地使用功能,本工程项目采用单向土工格栅,单向土工格栅需满足《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JT/T480-2002)和《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GB/T17689-2008)等规程、规范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土工格栅的原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始粒状原料,严禁采用粉状和再造粒状颗粒原料;
(2)单向土工格栅为在整体的板材上精密冲孔,再定向拉伸后形成。工艺上的这种拉伸作用非常重要,它使聚合物分子重新定向排列,使格栅的性能极大改善,一是可提高材质强度,使节点的整体性更好;二是提高了抗拉模量,使得格栅在低应变时就能发挥出高抗拉强度的性能;三是长期的蠕变实验证明,经过拉伸处理的高密度聚乙烯格栅,在长期持续荷载作用下蠕变强度的衰减趋势大幅度降低,使加筋的可靠性得到保证;
(3)在20℃下用宽条法测试,测试时的拉伸速率为试样长度的20%/min;
(4)在施工中所采用的材料必须满足长期蠕变强度要求,必须具有高温实测数据,其对应转换时间超过设计年限;
(5)格栅节点强度不小于肋条强度的95%。单向土工格栅是由纵向的肋条和横向的横档一起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其节点的强度要高,才能把横档受到的作用力通过节点传给纵向肋条,反之亦然。因此,节点必须整体性好,节点强度大于或等于肋条强度,这样格栅的纵向抗拉强度才不会在节点处有损失;
(6)土工格栅的碳黑含量不小于2%。足够的、分布均匀的、粒径小于25纳米的碳黑颗粒,可以在格栅表面形成无数的“小镜面”,可以将紫外线反射出去,从而避免紫外线对格栅的伤害。由于肉眼无法目测实际的碳黑含量,因此必须对产品进行严格的碳黑含量检测;
(7)抗化学、生物影响的折减系数为1;
(8)格栅采用连接棒连接,连接处必须是100%强度连接,其强度不能在连接处有任何损失。连接棒的连接强度是材料在横向受格栅剪切力时能够满足连接要求,而不是材料纵向能够提供的强度。
2.4.2 施工方法
在加筋土边坡施工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土工格栅材料。厂家提供的检测试验资料及具有第三方认证的证书或评价报告,必须具有高温实测数据,其对应转换时间超过设计年限。
(1)开挖基床至底层格栅铺设标高。清除杂物,按底层格栅铺设标高开挖并平整基底,检验基础持力层。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必须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土方开挖发现地下水水量较大或流砂严重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待采取有效的止水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岩层的爆破开挖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爆破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确保开挖过程中岩(土)体的稳定性;
(2)铺设第一层(下)筋材。按要求剪出底层加筋格栅,按规定位置铺设,并预留出格栅反包所需的长度(约1.5m)。各层筋材必须保持水平且互相平行铺设,土工格栅必须按图纸要求的位置、长度及方向进行铺设。格栅铺设时卷长方向垂直于边线,平顺展铺,拉紧勿使皱褶,并在铺设的格栅上每隔1.5m~2.0m用“U”型钉固定地面,防止筋材被风吹掀起,防止填土时位移。筋材铺好后,尽快分层碾压夯实回填土。回填前检查有无损伤(如孔洞、撕裂等),如有损伤及时补救。筋材端部按设计要求回折,回折长度为1.5m;
(3)分层碾压夯实回填土。在底层格栅上、土袋后填铺一定量的土,格栅另一自由端用张拉梁拽紧格栅,并压上填土,在筋材上按规定厚铺土。铺设时下层填料应平整密实,不得与硬质尖锐棱角的粒料直接接触。按照相关要求,两道主筋土工格栅间的加筋土填料设计厚度为60cm,分层碾压每层压实后的厚度为40cm,碾压直至下一主加筋层。填土施工时采用履带式反铲,将填土均匀摊铺在土工格栅上。为了避免格栅在施工中受到损伤,机械履带与格栅之间持有15cm厚的填土层。在临近结构面的1.5m范围内,采用振动夯进行压实填土。近坡肩处用轻碾,填土过程中防止筋材移动,近坡面处用轻型压实机械,以保持坡面平整。控制填料含水率Wop为最佳含水率(±2)%,场地设计地面以下5m范围内压实系数≥0.95,5m以下压实系数≥0.93。压实机械不得采用羊角碾;
(4)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生态袋,内部填充耕植土,人工码放。耕植土从周边地区运至施工现场,将反包格栅反包住土袋(土袋内装有混有草种的耕植土)并将它铺放在填土上;
(5)裁剪并按要求定位铺放加筋格栅,用设计要求的土工连接棒将这层加筋格栅与反包格栅连接在一起;
(6)用通过格栅网孔而钩住格栅的张拉梁对加筋格栅施加张拉力,绷紧格栅之间的连接并使其之下结构面上的反包格栅绷紧;
(7)在保持张拉格栅的同时,在格栅上填铺一层填土,以保证张拉设备移去后格栅不会回缩;
(8)释放张拉力并移去张拉梁;
(9)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全部填土施工。
3 经验总结
3.1 转角处土工格栅铺设
3.1.1 在外转角处,土工格栅分别沿坡面线水平铺设。对于外转角处土工格栅未铺设到的缺口,允许的最大缺口距离为10cm,否则应在缺口处水平加铺土工格栅。
3.1.2 在内转角处,土工格栅铺设时会在局部区域产生重叠,此时土工格栅应分别垂直于各自的坡面线水平铺设,并且确保土工格栅张紧,不允许有褶皱,必要时可采取措施固定土工格栅于填土层表面。重叠的格栅间宜加土隔开,尽量避免格栅大面积直接重叠。
3.2 最顶层土工格栅应有足够长,完全埋在填土下面,并应保证填土具有足够约束力可以永久锚固格栅。
3.3 填料从中心向外侧对称填铺,平面上使其形成中凸形,使筋材一直受拉,填铺厚度按设计要求,不能过高,防止局部下陷。
3.4 采用轻型施工机械碾压,施工机械形成的车辙不超过7cm~8cm。碾压设备对填土边缘碾压困难时,也可适当超填,而后采用传统方法处理。
3.5 坡面和坡体排水。加筋土边坡设计和施工是建立在坡面、坡体良好的排水保证基础上的,因此施工时应根据实地情况采用合理措施确保水能及时顺利排出,以防积水危及边坡稳定。坡顶汇集的水可通过纵坡引至总排水沟排走。
3.6 不同型号的土工格栅应分开堆放,并应作出明显标记,以防混用。
3.7 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测量边坡变形情况,并做好记录,以判定边坡稳定性。
3.8 雨季加强对土料含水率的检测,确保回填碾压料含水率满足施工要求。
4 结语
本工程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土施工方法,为开挖工程和后续施工提供了场地,其施工场地虽然经历一个雨季后有20cm~40cm的沉降,但已达到了原设计目的,即重点解决了两河口水电站工程施工场地狭窄的问题。本项目施工场地平整,通过对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的研究和施工过程控制,节省了大型施工场地平整施工费用,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施工经验,可在类似工程施工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