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市现代水网规划建设与发展前景预测

2015-04-06李海燕东营市水利局山东东营257091

山东水利 2015年7期
关键词:规划建设东营市

李海燕(东营市水利局,山东 东营 257091)

东营市现代水网规划建设与发展前景预测

李海燕
(东营市水利局,山东 东营 257091)

【摘要】分析了东营市自然环境条件,结合东营市近年来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提出了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思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方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东营市;现代水网;规划建设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为5.32亿m3,受自然条件限制,地下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区,可用量小,主要依靠客水资源的利用,客水资源主要包括黄河、小清河等。东营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而构筑现代水网,是解决当前问题的迫切需要。

1 环境因素

水资源短缺,水质较低,是影响东营市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要素,也是编制水网规划的必要性。根据2010年人口数据测算,东营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为303m3,低于全省按2010年人口计算的人均水平(316m3),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7,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m3的严重缺水地区。同时,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东营市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少,且仅能用于农业灌溉和河道生态用水,供水主要依靠黄河水,季节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编制现代水网规划,实现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2 规划思路

贯彻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思路,站在全市的角度构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注重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按照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三个安全”统筹解决的新思路,根据东营市地形地貌、水资源现状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实际情况,以防潮堤和沿海生态河为保障,以天然河湖水系防洪、生态工程为基础,依托已建引黄干渠、规划新建南水北调干线等骨干工程,以现有和规划新建水库为调蓄枢纽,构建区域内输、蓄、泄、供畅通的现代水网体系。

3 建设内容

3.1“一河多库,龙润水城”

“一河”即黄河,“水城”代指东营。“一河多库”即结合现有的19座大中型引黄蓄水水库,根据现有水库布局及国民经济发展布局,新建及改扩建部分引黄平原水库,构成全市引黄供水网络,保障全市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规划涉及的水库扩建内容:对淄河水库、高店水库、王岗水库、中和堂水库、太二水库、马家、新户水库及22处小型水库进行扩建增容,规划后总库容7 440万m3。其中,淄河水库分3期进行扩建,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基础上,从现有蓄水工程上游纪家闸继续向上游延伸,利用上游6.96 km河段作为蓄水区,形成两级梯级水库,蓄水量达到1 050万m3,为大王镇工业用水提供地表水源。三期工程在一期工程基础上,向下游延伸,继续建设梯级闸坝蓄水,蓄水区从稻三村至大店村长7 km,新增蓄水能力500万m3,为稻庄镇北部工业用水提供地表水源。四期工程在三期工程基础上,沿淄河下游延伸,继续建设梯级闸坝蓄水,长7.5 km,新增蓄水能力300万m3。

3.2“一环拱卫,河海交汇”

“一环”即环海岸线建设海堤工程防线及防咸、防海水入侵的生态工程防线,构建完整的海岸防护带。在防潮堤内侧,开挖一条集蓄淡压咸、排涝排碱、灌溉供水、交通运输、生态防护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环海岸带大型生态河道,通过采取蓄、灌、排、控等措施,逐步形成一条地下咸淡水分界线,以确保区域内土地资源得到高效生态开发利用。“一环”为东营市提供了防洪防潮屏障和生态屏障。“河海交汇”指在水生态建设、水文化和水景观建设规划时,突出东营市大河、大海的景观优势,构建东营市沿黄生态保护及景观建设的绿色长廊、滨海蓝色长廊两条生态景观长廊,体现东营市“黄河入海、河海交汇”的特色。

规划涉及的防潮堤工程包括河口区海堤工程、利津县海堤工程、东营港海堤工程、垦东新海堤工程、生态城海堤工程、东营区海堤工程、广饶县海堤工程。新建海堤工程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堤坝工程,为海堤和回水堤;二是建筑物工程,包括挡潮闸、引水闸等;三是其他附属工程,包括海堤管理站等。

规划涉及的河道治理工程以重要河流防洪治理为重点,辐射带动中小型河道的治理,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恢复堤坝并配套建筑物,主要涉及小清河治理工程、淄河治理工程、支脉河治理工程、五六干合排治理工程等27条河道。其中,淄河疏浚治理工程分3个阶段进行实施:上游疏浚治理工程是与淄河建闸蓄水二期工程相结合,对10.46 km的河段进行综合治理,疏浚河道,恢复堤坝,工程建成后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工程需动用土方320万m3;淄河中游疏浚治理工程与淄河建闸蓄水三期相结合,沿现有淄河水库向下游延伸,对7 km河段进行疏挖、整平、展宽,恢复堤坝,工程需动用土方320万m3;淄河下游段综合治理,主要是河槽疏挖展宽,两岸修筑堤防,需动用土方360万m3。

3.3“一网贯通,黄蓝辉映”

“一网”即东营市现代水网。东营市位于“黄蓝两区”的核心区,应该作为山东现代水网规划建设的重点地区先行推进。东营市现代水网建成后,以引黄供水为核心的水资源保障网、以防潮堤为核心的防洪(潮)屏障网及以“大河大海”为特色的水生态网将相互融合,实现三网合一,为“黄蓝两区”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防洪(潮)屏障及水生态保障。

4 保障措施

4.1注重创新现代水网规划理念

注重水网规划建设,加强水网规划的现代理念,以水利科技创新和水网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结合建设现状及周围环境变化,综合考虑规划的可行性,在水网规划的总体统筹下,进一步完善水网建设,使东营水利在节水改造、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得以快速发展,为东营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4.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发展需求

提高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方位的水利网络,加强新科技的推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完善相关水利体制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从多层次多角度构筑现代水网。

4.3注重民生水利的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地区水利协调发展,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站在全局角度,完成现代水网的建设,推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5 前景展望

对于资源性缺水的东营市来讲,水网规划建设是必需的,水利的综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只有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构筑现代水网,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推动东营市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张玉燕)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7-0025-02

收稿日期:2015-02-03

作者简介:李海燕(1983—),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规划建设东营市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学生艺术作品展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策略
浅析变电站规划建设法律手续办理常见问题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