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15年来英语写作研究综述

2015-04-06展素贤艾丹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二语母语研究者

展素贤,艾丹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我国15年来英语写作研究综述

展素贤,艾丹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为了解我国英语写作研究现状,丰富我国英语写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了15年来我国11种外语类核心学术期刊有关英语写作的研究成果,从研究数量、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4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写作研究领域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英语写作研究;CNKI;外语类核心学术期刊;综述

近年来,国内英语写作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内容涉及写作的各个层面。由于英语写作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英语写作研究现状有个全面、深入的把握。

1 文献检索范围和方法

CNKI是全球信息量大,学术权威较高的中文数据网站。而我国“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11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这里的11种外语类学术期刊指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界》《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中国外语》《中国翻译》《外语电化教学》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国翻译》和《外国语》在1999至2013年间并无英语写作研究相关文章。在我国外语学术界公信度高、受众面广。故此,以“英语写作”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对11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进行了全文检索,年限为1999-2013年,共检索相关论文359篇。随后,对其进行了数据统计,按照各年份发表总量、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整理、分类和分析。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2.1 研究数量呈总体发展态势

图1显示, 1999年至2013年间,该领域研究数量出现3次波动,但整体呈增多趋势。该数量发展折线图折射出我国外语界学者针对如何深化各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水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所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

2.2 研究对象不平衡

从检索的359篇文章来看,国内英语写作研究主要以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高校本科生及其作文文本(50.97%)为研究对象;不具体涉及写作对象及其作文文本或以教师、评分员等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所占比例排第二位(45.41%);研究较少关注研究生及其作文文本(3.06%),特别是忽略了广大的初、高中阶段学习者及其作文文本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0.56%和零)。

2.3 研究方法科学化

依据我国应用语言学领域比较认可的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1],笔者将检索的359篇文章,分为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两大类(见图2)。

图1 1999至2013英语写作研究数量发展趋势

图2 1999至2013年写作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从图2看出,近15年来英语写作在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方面表现为以下特点:实证性研究文章数量在15年内出现6次波动,但从整体看,发展迅速。2005年后,实证性研究在写作研究领域一直处于优势,到2010年达到顶峰,并远远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在写作研究领域占绝对优势。

相反,非材料性研究自1999年后出现4次波动,在2005年间达到最大值。但从整体来看,该类研究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可见,在我国英语写作研究领域,尽管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并存,但基于科学收集、系统分析数据的实证性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2.4 研究内容多样化

在王文宇和王立非(2004)[2]对写作研究内容的分类方法基础上,将359篇文章分成6个部分。通过对各部分所占总研究百分比的计算发现,近15年来,我国研究者主要聚焦在写作教与学(52.09%)、写作影响因素(15.59%)、作文研究(14.20%)和写作测试与评估(11.14%)4个方面,其中写作教与学的研究占绝对优势。而对写作过程及问题(3.90%)的研究和研究综述(3.06%)虽有关注,但研究较少。1)二语写作教与学研究的文章共计187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实践类所占比重最大(127篇),研究涉及各类写作教学法、教学理念的介绍、对比、总结或实验,写作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写作软件和辅助平台的设计和对英语写作教学中具体某一问题或方法的探讨、实验等。其中,在各种教学法、教学理念的研究中,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比例相当,非材料性研究稍占优势;对写作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和写作软件、辅助平台的设计多采取先介绍后进行实证性研究的方式进行;对具体教学问题、教学手段的研究则多强调阅读、词汇量的掌握和写作策略培训的重要性。对写作评价、反馈研究的文章位居第二(30篇)。学者多基于新的教学法视角探讨了有别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教师反馈和同伴评改及两者对比的研究所占比重也相对较大。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是各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16篇)和对写作、写作教学现状的总结(14篇)。其中,有关各理论在英语写作的应用性研究多是基于个人经验就各相关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进行了阐述;而对写作、写作教学现状的研究多是对写作教材的研究,极少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对写作教学现状进行整体把握。2)二语写作影响因素相关文章共56篇。统计分析表明,学者多从语言和非语言两个方面探究了影响我国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各因素。其中,语言因素可分为母语综合水平、母语写作水平、英语综合水平;而非语言因素可分为写作策略、情感因素、元认知、认知、写作环境、任务类型、任务难度和任务完成方式等。 在影响二语写作的语言因素的研究中,马广惠和文秋芳[3]所做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测试,得出一个英语、汉语水平变量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模式。之后的相关研究多效仿了他们的做法,不同之处在于这些研究对衡量母语、母语写作水平和英语水平所采用的指标各不相同[4,5]。王立非、文秋芳在研究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时提出了“迁移多阀值假设”,指出二语水平是影响母语水平向二语写作迁移的阀值[6]。孙鑫、项兰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揭示了英语水平、汉语写作水平以及英语写作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验证了“迁移多阀值假设”,发现当英语水平达到一定阀限之后汉语写作水平对英语写作能力能起到正迁移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个阀限到底在哪他们也并未做出详细解释,后续也没有对具体二语“阀限”的相关研究[7]。在影响英语写作的非语言因素中,写作策略、情感因素和元认知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写作策略研究的重点是构思策略、修改策略;对写作中情感因素研究较多的是写作焦虑、写作动机和写作自我效能感这三个方面。这类研究多探究各情感因素对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过程、影响结果,小部分文章也对各情感因素间以及情感因素和其他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元认知对英语写作影响的研究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体验的研究,其中元认知策略中写作前构思、计划时间是研究重点;除此之外,研究者们也对认知、写作环境、任务类型、任务难度和任务完成方式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3)有关作文特点的文章共计51篇。统计分析发现,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多基于语料库,从作文的词汇特点(如,词汇的丰富度,动词、连接词、指示语的使用、词汇错误分析等)、句法特点(如,句子复杂性、疑问句、从句的使用等)和语篇特点层面进行了研究。但是,有关母语英语写作与二语英语写作特点对比的文章并不多。4)写作测试与评估相关文章共计40篇。在二语写作测试与评估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对英语测试卷(CET4、CET6、TEM等)作文题目、作文考试方式(网考和无纸化考试)的可信度、作文评分机制及各项评分指标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研究,试图设计出更能检测EFL写作能力的考试方式及评分标准和评分模式。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外,在检索到的359篇文章中,研究者的英语写作研究也涵盖了写作过程(14篇)和研究综述(11篇)两个方面。在英语写作过程研究方面,研究者主要探讨了写作中的信息组织问题、注意力分布问题、词块提取问题、回避现象等。而在相关研究综述文章中,研究者则对不同时间段英语写作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展望,但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求更为客观、全面的反映写作研究现状,为以后的写作研究指明方向。

3 结语

未来英语写作研究数量在整体上不会下降。首先,英语写作作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会愈来愈受到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重视及研究者的关注。其次,对我国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社会文化过程,新教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又使得本来复杂的英语写作过程愈加复杂,因而对这一复杂过程的研究,必将需要更多研究者加入。

在写作研究对象方面,鉴于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了大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写作的各个层面,却忽略了初、高中英语写作,作者呼吁我国外语界的研究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多关注初、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写作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这两个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完善协调、衔接初、高中阶段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一条龙”体系,从而有效实施我国英语课程改革。

在写作研究方法方面,基于系统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实证性研究,尤其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将在我国英语写作研究领域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未来研究者应多采用实证性研究手段,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调查、探究英语教育的初、高中、大学阶段的写作教学现状以及基于新的学习理论和写作方法的应用性研究,以弥补之前研究在这两方面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在写作研究内容上,期待研究者应采用更加科学、合适的研究方法探究英语写作的各个层面。1) 未来的研究者应在我国各个阶段的初、高中、大专院校学生和教师中,科学选取具有代表性或者典型样本,采用问卷、访问等方式对我国英语写作、写作教学现状进行更为真实可信的调查和研究。2) 对影响英语写作的因素的研究不应仅集中于某一类或某一个因素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而应更多探讨各类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共同对英语写作影响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需要对英语写作影响因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3) 对二语英语作文特点的研究重点不应仅局限于展现英语作文的特点,而应重在揭示EFL英语作文特点与母语英语作文特点的不同上。只有深刻了解母语英语作文与二语英语作文间的不同,写作者的作文才能更趋近母语英语作文,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者的写作水平。

总之,随着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引进新的学习理论和写作理论的基础上,广泛并深层次地实证探究写作的各个层面,及写作各层面研究间的相互融合将成为我国未来英语写作研究的发展方向。

[1] 李志雪,李绍山.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思考——对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十年(1993-2002)的统计分析[J].外语界,2003(6):55-60,78.

[2] 王文宇,王立非.二语写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04(3):51-58.

[3] 马广惠,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34-39,78.

[4] 何莲珍,闵尚超.学生外语水平对其在独立写作与综合写作中写作结果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4):43-47.

[5] 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17-20.

[6] 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205-212,241.

[7] 孙鑫,项兰.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汉语写作及英语水平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0-23,38.

(责任校对 罗渊)

20140710

展素贤(1967-),女,河北,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H315

A

1674-5884(2015)02-0118-04

猜你喜欢

二语母语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母语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母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