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引路作文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2015-04-06李润良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学生

李润良

(双峰县曾国藩学校,湖南 双峰 417700)

新闻引路作文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李润良

(双峰县曾国藩学校,湖南 双峰 417700)

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闻写作为突破口,利用新闻的特性,实践新闻引路作文训练,有效解决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写作素材缺乏、作文“假大空套”、语文“少慢差费”等问题,达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作真文、做真人的目标。

新闻;作文;有效语文

1 新闻引路作文训练构想

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利用新闻素材的生动性,让学生“有话可写”;利用新闻发布的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有话想写”;利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知行统一,文道结合,让学生“有话实写”;在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能力的同时,开展新闻体裁、作文体裁、有效语文的序列训练,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有话会写”。其中,“新闻引路”是动力系统。通过获取新闻素材—撰写新闻稿件—发表新闻报道三个序列,以发表新闻的成就感,作为写作的内部动力。“作文训练”是操作系统。通过系列新闻体裁、系列作文体裁和说写新闻、学会作文、学会做人的序列训练,解决厌学厌写、无话可写、死背范文、机械模仿、言不由衷、无病呻吟、简单平淡、千人一面、缺乏创意等问题,达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作真文、做真人,有效实施健康人格教育和诚信教育的目标。

2 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实践

2.1 诵经典

有美的心灵,才有美的文章。经典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存在,是一种精粹的文化产物,是人类文化的积淀与结晶。每天第一节课前15分钟和每节语文课前10分钟,坚持诵读中华经典《大学》《老子》《论语》与《唐诗三百首》等,在孩子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读诵最有价值的文化经典,练就中华经典“童子功”,作终生最受益的文化准备[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为说新闻、写真文打下根基。

2.2 说新闻

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文以载道”,“言之有物”。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选取的新闻事实不论大小、不论是软新闻还是硬新闻,都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要能从中提炼出与这个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的大主题或背景[2]。每日晚自习前15分钟发布身边的新闻。要求学生把每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或经历过的新闻,在每天晚自习前发布分享。学习过程包括预、写、审、说、评、结六步;以说为主,轮流参与,不拘一格,适时创新。新闻发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生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口,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体说来,学习目标是学会说话,学会写作,表现自我,塑造诚信人格;学习原则是真体验,真感情,真表达。

2.3 读好书

阅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语文素养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海量阅读,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与能量。语文老师要通过不断学习,解放思想,科学压缩课堂授课时间,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阅读。阅读内容以三大类别为主,其他类别为辅。语文读本,有益补充;品味名著,导读结合;名人传记,励志进取。我校专门编订了《曾国藩学校有效语文十五年行动计划阅读书目》。在各年级语文备课组的统一组织下,要求各班用三分之一的语文课时间学完规定教材,余下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学习校本教材《海量阅读》。

名人传记是我们着重推荐给学生的,也是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终生成长的一个体现。名人传记有名人成长的轨迹,更有其成功的经历,读名人传记就是与成功对话,潜移默化中能激发人的志气,培养人的品格,而且对人的思想引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4 写日记

有生活的感悟,才有作文的源泉。新闻、生活与写作密不可分。日记是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日记是独特的写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日记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捕捉素材,同时又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3]。从生活中吸收营养,汲取素材,梳理当日,规划明日,反省自我,坚持每天写日记,是一种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曾国藩每天记日记,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修身贵在坚持!时间久了,总能不同程度地改变自己!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校统一配发日记本,有些同学一直坚持到了高三,很多毕业了的学生,最难忘的就是母校给了他们最宝贵的人生教育和启迪——写日记。

3 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实践效果

3.1 构建作文训练的目标体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学习技巧,写出新意。即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就强调了作文活动与生活的统一,强调了作文的真实原则。其实,我们只要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或身边的鲜活、生动的事件,认真地筛选、加工,就能获得真实的素材,写出感人的文章[4]。康德说:“世上最美的东西,是天上的星光和人心深处的真实。”诚信是做人的品质,记实感之事,作真情之文,养成实事求是的文风,不仅是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更是诚信人格养成的重要手段。

3.2 揭示新闻、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素材,学生有话可写;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了学生知行统一、文道结合、文如其人,学生有话实写;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体现了学生的写作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学生有话想写;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一般能力,学生有话会写。语言表达、智力发展、情商培养、人格养成,与学会作文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统一体(见图1、图2)。

3.3 开发四门校本短课课程

《新闻发布》短课,每日晚自习前15分钟,各班学生轮流上台发布自己采写的新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学生读大学》短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日第一节课前15分钟,读诵中华经典,发掘人类智慧。《修身日记》短课,每日真情表达,“道德长跑”,练文、练字、练意志。《文正讲坛》大课,每周120分钟,“在集体中教育”,让孩子们在德育、新闻、作文互动过程中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更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接受挫折教育,享受成功人生。

图1 新闻引路与学会作文的心理学关系

3.4 提出“有效语文”教学策略

通过研究,归纳总结“认、背、读、写”“有效语文”教学策略。“认”,认一篇韵文——《字经》。借鉴古代《千字文》,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将一生常用的四千汉字,组成一篇琅琅上口的“四千字文”;“背”,背两部经典——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练好背诵中华经典“童子功”;“读”,读三类书籍——课文、名人传记、中外文学名著,课文是必修课程,名人传记可获得为学做人的成功智慧,名著可扩大阅读量,陶冶心性,提高文学素养;“写”,写四种文体——日记、读后感、笔谈、新闻稿,日记总结自己为学做人的直接经验,读后感总结他人为学做人的间接经验,笔谈促进人际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新闻稿真实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研究并实践“演—说—评—导—结”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即:师生创设情境(现场、新闻演示、本校录像、电视录像)——学生发布——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师生总结。

图2 “新闻—作文—做人”的蛋状结构

3.5 提升作文能力

开展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各部门、各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小学部自编多期习作集,如《黄泥巴》《小溪流》《春暖花开》《童言》《新文》等,作品在县、市、省乃至全国的各类征文比赛中,数次喜获殊荣。在国家级的读书征文活动中,有肖集云、谢晨辉、朱慧明、王赤、禹淑辉、赵修良、龚向阳、王银芳等老师获国家一等奖。据统计,230篇学生作文在《娄底日报》《娄底晚报》《作文通讯》《中国少年报》上发表,6 830篇新闻稿件和优秀习作在《小溪流》《童言》《课堂内外》《中学生报》等刊物发表。学生调查报告145本约1 389万字、学生新闻稿78本327.6万字、学生作文集169本1 289.8字,在《新文通讯》上发表。曾国藩学校教师编著的《新闻与作文》《小学语文心育》《教师手记》论文集《新闻引路话作文》,曾国藩学校教师撰写的《从说写新闻到学会作文与做人》《作文需要怎样的支撑》等论文,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3.6 提高办学水平

教育研究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培养教师的过程。在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过程中,邀专家来校讲学,组织教师前往福建、山东、北京、浙江等地观摩学习。要求教师编写教学后记、教育日记、教师手记,每期印发《校报》《新文通讯》《教师手记》,以督促教师将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朱慧明指导的学生旷亚琳、颜宁孜,在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中荣获特等奖,王银芳老师撰写的《新闻引路:开写作活水之源》,在第十二届“全国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曾国藩学校实施特色优质教育,其语文教育、成功教育、养成教育逐渐成为亮点与特色。开展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荣获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成果奖”。承担省级课题《农村中小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编写《曾国藩学案》共22册,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探索“自学反思”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区域性推广。从幼儿园至高中,规划有效语文十五年行动计划,开展《有效语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县内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近年来,全市德育工作现场会、语文教学研讨会、民办教育现场会、课改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县素质教育现场会均在曾国藩学校召开。

[1] 智有.播种圣贤教诲,读经己立立人—浅谈儿童读经教育[J].五台山研究,2004(2):39-40.

[2] 牛光夏.“说新闻”要怎么说[J].青年记者,2012(24):76-77.

[3] 张孟琢.如何指导小学生写日记[J].学周刊,2012(6):205.

[4] 钟莉.“课改”意识渗透作文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5):90.

(责任校对 王小飞)

20140708

李润良(1963-),男,湖南双峰人,特级教师,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

G622

A

1674-5884(2015)02-0001-04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学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